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489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docx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叔的本义是

.拾

.叔父

.排行的次序

.丈夫的弟弟

正确答案:

2.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词头或词尾只是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这样构成的多音词,我们称之为()

.连绵词

.叠音词

.附音词

.合成词

正确答案:

3.在三十六字母中,次清字母的代表汉字有

.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滂敷透彻清穿溪;

.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正确答案:

4.“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其中“埴”的意思是()

.黏土

.模具

.容器

.制造

正确答案:

5.本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操作概念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的是词的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转义

正确答案:

6.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领”由“脖子”义到“衣领”义

.“臭”由“气味”到“秽气”

.“河”由“黄河”义到“河流”义

.“劝”由“鼓励”义到“规劝”义

正确答案:

7.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肯的本义是

.筋骨聚集处

.紧紧附着在骨上的骨间肉

.鱼肉

.骨头

正确答案: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之”的词性是()

.代词

.助词

.动词

.语气词

正确答案:

9.“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是()

.宾语前置

.名词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正确答案:

10.《礼记?

月令》:

“鹰乃学习。

”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变义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

.-

.-

.-

.-

正确答案:

2.关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中“苍苍”,说法正确的是

.是个叠音词

.是个复音词

.深蓝色的意思

.苍白的意思

正确答案:

3.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

“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臣为削者中的削是名词

.必以削削之中第一个削是名词,第二个是动词

.所削必大于削第一个削是名词,第二个是动词

.两个者都是语气词,表停顿

正确答案:

4.“及夷射去,刖跪因捐水郎门霤下,类溺者之状”。

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去是离开的意思

.类是类似的意思

.捐是弃的意思

.状是告状的意思

正确答案:

5.关于“招、召”,说法正确的是()()()()

.召和招,在“招致,引起”这一意义上是相同的

.两词在本义上有区别

.“召”是“以言召人”,有时特指上召下

.“招”则是“以手招人”

正确答案:

6.下面各句子中的“然”字属于词尾的有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所渐者使之然也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正确答案:

7.关于连绵词,说法正确的是()()()()

.联绵词用来写词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词的两个音节

.连绵词不能拆开来解释

.联绵词虽然在结构上和其他的词不同,但它们本身的词义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正确答案:

8.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式有()()()()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正确答案:

9.《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其篇目依次是

.7

.15

.11

.9

正确答案:

10.七言律诗两种基本平仄格律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50分。

1.《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2.反切的原则是上字取韵和调,下字取声。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3.“去以六月息也”中“息”的意思是气息。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4.“七音”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形成的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5.反切是我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进行分析后创造的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6.复音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7.“之二虫又何知?

”其中“之”是指示代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8.叠音词中的重叠用词是不重叠不能使用的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9.本义是分析词义的基础。

要分析词义,必须先明本义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0.“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其中“会”的意思是会合。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1.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里的词是古用传承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望洋”属于连绵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4.“江”与“河”从古义过渡到今义都属于词语扩大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5.步古指两脚各动一次的距离,现在把行进间的两脚的距离叫一步,这古代只能叫跬,跬指现在的半步。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6.“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中“方”的意思是并列。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7.“去以六月息也”中“去”的意思是离开。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8.“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与“诸将效首虏”两句中“效”的词义相同。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9.“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中“功”的意思是“农耕之事”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20.“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意动用法。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中“树”的词义是()

.树木

.树立

.种植

.成长

正确答案:

2.下列各组同义词,从语法上看有所差异的一组是

.耻——辱

.恭——敬

.赐——予

.肌——肉

正确答案:

3.“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中”的文中义是()

.里面

.中等

.中间

.符合

正确答案:

4.叠韵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

.相同

.相近

.相似

.相像

正确答案:

5.天命属于复音词中的

.连绵词

.叠音词

.附音词

.合成词

正确答案:

6.宋元音韵学家从舌音中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分出半齿音,连同“五音”,构成了

.七音

.齿音

.牙音

.喉音

正确答案:

7.布衣属于复音词中的()

.连绵词

.叠音词

.附音词

.合成词

正确答案:

8.《逍遥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其中“夭阏”属于()

.附音词

.连绵词

.合成词

.词组

正确答案: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中“其”的词性和用法或意义是()

.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

.代词,其中

.代词,它

正确答案:

10.五音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术语,它是按什么的不同划分的

.发音方法

.声带颤动与否

.发音原则

.发音部位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中“寻常”理解正确的是

.是一个复音词

.是两个单音词

.是“平常”的意思

.“寻、常”都表长度

正确答案:

2.按照韵尾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类,分别是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上声韵

正确答案:

3.关于异读,说法正确是()()()()

.异读是一个字有几个读音的现象

.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

.音乐的“乐”和快乐的“乐”属于异读

.古书上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

正确答案:

4.关于“双声”和“叠韵”,正确的说法是

.两字声母相同为双声

.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

.两字韵相同为叠韵

.两字韵母相同为叠韵

正确答案:

5.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法正确的是

.“知道”是两个单音词。

.“知道”是一个复音词

.“知道”词义为:

懂得道理和规律。

.“知道”词义为:

明白、懂得

正确答案:

6.关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中“苍苍”,说法正确的是

.是个叠音词

.是个复音词

.深蓝色的意思

.苍白的意思

正确答案:

7.下面哪些是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差异的()()()()

.词义变化显著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正确答案:

8.下面各句子中的“然”字是词尾的有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所渐者使之然也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正确答案:

9.关于《史记》,说法正确的是()()()()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

.有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作者是司马迁

正确答案:

10.五音把声母分为唇音和

.舌音

.齿音

.牙音

.喉音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50分。

1.使用“貌”这个注解术语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2.“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中“方”的意思是并列。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3.“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中“适”的意思是“到……去”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4.“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中的“北”字的文中义指“败走、逃跑”。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5.反切是我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进行分析后创造的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6.“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中“文学”的古今词义是相同的。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7.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书写形式各异的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8.通过字形来推求词的本义,是揭示词的本义的唯一的途径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勤”是指“勤快”的意思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0.在“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中,“史记”指的是司马迁的著作。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1.“饥”和“饿”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程度深浅不同。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中“其”是句首语气词,有“大概”的意思。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3.“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属词义引申途径中的延展引申。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4.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5.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6.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中“然”的文中义是“这样”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8.“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中的“恢恢”属于叠音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9.“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中“质”的意义是“人质”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20.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叫

.连绵词

.合成词

.叠音词

.单纯词

正确答案: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扶摇”的词性是()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正确答案:

3.浩荡属于复音词中的.

.连绵词

.叠音词

.附音词

.合成词

正确答案:

4.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什么年代的声母系统

.先秦时代

.秦汉时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末年宋代初年

正确答案:

5.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是.

.同义复词

.古今传承词

.偏义复词

.同义词

正确答案:

6.古代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中关于平仄,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平、上声为平,去、入声为仄

.平、上、去声为平,入声为仄

.平、上声为仄,去、入声为平

正确答案:

7.“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中“共”与“供”的关系是()

.异体字

.通假字

.古今字

.繁简字

正确答案: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中“适”的意思是()

.适合

.合适

.到……去

.离开

正确答案:

9.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将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叫做()

.浊

.粘

.对

.清

正确答案:

10.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臘的本义是

.腊月

.腊肉

.年终祭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恭、敬”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

.恭和敬在词义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恭和敬在语法的习惯用法上有所不同

.恭主貌,敬主心

.“恭”指外表有礼貌,“敬”指内心严肃不苟

正确答案:

2.关于本义与引申义,它们的关系是

.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

.引申义有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正确答案:

3.在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哪些是清人钱大昕提出的是

.娘日归泥

.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

.喻四入定

正确答案:

4.“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黜弃之,迁徙之”是被动句

.苟是如果的意思

.踬是倒的意思

.艾是止的意思

正确答案:

5.下边属于词义变化微殊的有()()()()

.劝

.祥

.勤

.访

正确答案:

6.关于“赐、予”,说法正确的是

.都有“给予”的意思。

.两者在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赐用于上给下,地位、辈分、年寿高的给地位、辈分、年寿低的。

.“予”是给予的通称。

正确答案:

7.

.-

.-

.-

.-

正确答案:

8.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义相同的是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所渐者使之然也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正确答案:

9.下列句子中,含有偏义复词的是()()()()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吾不忍其觳觫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正确答案:

10.“刖跪对曰:

‘臣不见也。

虽然,昨日中大夫夷射立于此’。

王因诛夷射而杀之”。

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诛是杀的意思

.虽然是一个复音词

.此是这里的意思

.夷射3是人名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50分。

1.声训也叫音训,即因声求义,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2.“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中“集”用的是本义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3.“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与“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的“中”意义不同。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4.“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其中“吟”的意思是呻吟着。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5.“谤”由古义“不当面议论而在背后指责过失”发展到今义指诽谤、造谣中伤,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7.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8.“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中“方”的意思是并列。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9.叠音词色彩鲜明,富有美感,声情并茂,有它独特的修辞效果,在写诗词歌赋时,犹为古今作者所喜用。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0.“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羽,羽不用”中“干”的意思“求”。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其中“会”的意思是会合。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中的“其”是语气词,有“大概”的意思。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3.中古汉语也分为四声,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4.本义是分析词义的基础。

要分析词义,必须先明本义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5.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中“其”是代词,有“它的”的意思。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7.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调相同。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8.词的本义一般比较抽象,引申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9.刊,本是砍,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20.连绵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其中“輮”的意思是()

.用火熨木使弯曲

.木质车轮

.用木头做车轮

.用火烧木头

正确答案: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中“其”的词性和用法或意义是()

.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

.代词,其中

.代词,它

正确答案:

3.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聖的本义是

.圣贤

.崇高

.帝王

.通达事理

正确答案:

4.在汉语音韵学中,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

.韵目

.韵摄

.韵部

.韵尾

正确答案:

5.“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中“培”字的词义是()

.培养

.凭借

.增加

.驾驭

正确答案:

6.“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中“共”与“供”的关系是()

.异体字

.通假字

.古今字

.繁简字

正确答案:

7.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要”的本义是

.腰

.邀请

.需要

.要挟

正确答案:

8.《礼记?

月令》:

“鹰乃学习”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变义

正确答案:

9.“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埴”的意思是()

.黏土

.模具

.容器

.制造

正确答案:

10.“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中“轨”的文中义是()

.轨道

.道路

.法度

.遵循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

(2)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关于三十六字母,说法正确的是

.三十六字母中次浊的有:

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有:

滂敷透彻清穿溪

.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

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的是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正确答案:

2.“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与是和的意思

.者是助词,表示停顿

.必是副词,一定的意思

.示是“给……看”的意思

正确答案:

3.关于“禽、兽”这对同义词,说法正确的是

.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

.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

.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

.古汉中“兽”本包括“禽”。

正确答案:

4.关于“义疏”,说法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