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679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考点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1.制作原理

类型

微生物

原理

果酒

酵母菌

①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大量繁殖

②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果醋

醋化醋杆菌

①当氧气和糖元都很充足时,可将糖分解为醋酸

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元时,醋化醋杆菌将乙醇转变为乙酸,反应式为:

C2H5OH+O2

CH3COOH+H2O

2.制作流程

3.发酵装置

(1)各部位的作用

①充气口:

在果酒制作时封闭,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②排气口:

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③出料口:

是用来取样的。

(2)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清洗干净,且发酵瓶要进行消毒处理。

4.注意事项

(1)果酒制作过程中,葡萄在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一定要用清水将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之后再去梗。

(2)将葡萄浆放入发酵瓶时,装量不能超过2/3。

(3)果醋发酵时,通气孔需塞上脱脂棉球,以过滤空气。

(4)醋化醋杆菌培养物与酒—水混合物混匀后需将pH调至7.0(中性)。

二、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1.泡菜制作

(1)制作原理:

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乳酸菌和假丝酵母)利用蔬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进行发酵,发酵产物有有机酸和醇类物质等,其中也有亚硝酸。

(2)制作流程: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原理:

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重氮化反应);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紫红色产物(偶联反应)。

(2)用显色反应后的样品经光电比色法定量测定OD值。

(3)用已知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测量OD值并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质量。

(4)计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公式如下:

X1=(m2×V1)/(m1×V2)

式中:

X1为样品中亚硝酸盐量(单位mg/kg)

V1为样品处理液总体积

m1为样品质量(单位g)

m2为通过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质量(单位μg)

V2为测定用样品液体积

(2017·4月浙江选考 节选)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________进行厌氧呼吸产生。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亚硝酸盐,与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

然后用光程为1cm的________,在550nm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已知浓度梯度

亚硝酸钠制作的________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

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________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

解析 

(1)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醇类物质是由假丝酵母进行厌氧呼吸产生。

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反应,形成紫红色产物。

然后用光程为

1cm的比色杯,在550nm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已知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标准曲线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泡菜腌制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可被亚硝酸还原酶催化降解,该酶在厌氧和酸性环境下能催化亚硝酸盐降解。

答案 

(1)假丝酵母 对氨基苯磺酸 比色杯 标准曲线 

(2)酸性

本题组对应选修一P45~P50,果酒及果醋的制作;选修一P53~P57,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1.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且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

所以自然酿成的葡萄酒度数一般不高。

将葡萄浆装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要超过2/3,目的是:

缓存二氧化碳,防止发酵液外溢。

装置中带有弯曲的玻璃管的作用:

防止空气和杂菌进入,同时使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出去,减小瓶中的压力。

果酒发酵瓶一般放在25~30℃条件下2~3天。

当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时,表示发酵完毕。

2.制作果酒的干酵母需用温水调成糊状,再加入极少量蔗糖,促使酵母菌迅速发酵。

若使用塑料瓶进行果酒发酵,可能出现负压,这是因为微生物发生了需氧呼吸造成的。

这时可以加入更多的酵母,使发酵尽快发生。

3.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它所产生的醋酸可以使培养液中醋酸的含量高达13%,教材果醋制作采用了固定化醋杆菌进行醋酸发酵。

乙瓶为发酵瓶,其中的锯末的功能是作为固定醋杆菌的介质。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醋杆菌的重复利用和产物的分离。

乙瓶中的锯末装至八分满,原因是醋杆菌发酵需要氧气,乙瓶的下口有一玻璃管,要向里通入无菌空气,具体做法是在该管中塞脱脂棉球,该管的另一端要升至锯末之上。

乙瓶下口还有一处带有胶管,上有一螺丝夹,主要用于控制发酵液流出的速率。

发酵开始时,需将酒水混合物的pH调到7.0左右,发酵过程中,每天检测流出液的pH,等到流出液的pH不再减少时,就可以停止实验了。

4.果醋制作用到的醋化醋杆菌的培养基成分有:

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甘露醇。

5.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和假丝酵母,是天然微生物发酵而成。

泡菜腌制过程中,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糖类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发酵,产物有有机酸(如乳酸)和醇类物质,其中也有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可以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6.光电比色法测定时,样品经显色处理后,用光程为1cm的比色杯在550__nm处测定光密度值(OD值),并以10__mL水为空白对照。

用已知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进行相同的显色处理后,用相同方法测定OD值,以亚硝酸钠质量为横坐标,以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角度 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制作

1.(2017·3月嘉兴模拟 节选)泡菜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在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危害人们的健康。

研究人员检测了不同浓度的食盐、不同发酵阶段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制作泡菜时如希望发酵快一些,可将蔬菜放在________中浸泡1分钟后入坛。

发酵坛中还可加一些白酒,加白酒的目的是增加醇香感和________。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腌制泡菜的最佳食盐用量约为5%

B.过多的食盐可能会抑制发酵作用

C.腌制初期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上升

D.食用泡菜最安全的是腌制后3~9天

(3)在利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时,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显色剂会生成________色产物。

绘制标准曲线时,可以亚硝酸钠的质量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

对样品和标准溶液的测定中,要用光程相同的________。

解析 

(1)泡菜制作时,为加快发酵进程可以将蔬菜放在开水中烫1分钟后入坛,还可以加入已腌制过的泡菜汁。

发酵坛中加入白酒的目的是抑制杂菌生长和增加醇香感。

(2)根据实验结果,腌制泡菜时亚硝酸盐含量初期上升,之后会下降,C正确;腌制泡菜的最佳食盐用量是5%,从亚硝酸盐含量上看,食盐用量5%时,第9天开始亚硝酸盐含量已很低,A正确;食盐用量7%时,虽然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但是食盐含量过高会抑制发酵,影响泡菜口味,B正确;从亚硝酸盐含量上看,泡菜在腌制9天之后食用是安全的,D错误。

(3)在利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时,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显色剂会生成紫红色产物。

绘制标准曲线时,可以亚硝酸钠的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

对样品和标准溶液的测定,要用光程相同的比色杯。

答案 

(1)开水 抑制杂菌生长 

(2)D (3)紫红 光密度值 比色杯

2.(2017·3月绍兴模拟 节选)下图为某农户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猪、鸭,兴建沼气池等措施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请回答:

(1)农户利用种植的葡萄制葡萄酒和葡萄醋,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________,在制作葡萄酒时,发酵液装量不能超过发酵瓶容量的________,发酵温度保持在________,制作果醋时,可以利用________技术,将微生物吸附在锯末上进行生产。

(2)农户利用种植的黄瓜等新鲜蔬菜腌制泡菜时,微生物利用新鲜蔬菜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发酵,会产生________。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的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________(A.橙红色 B.鲜红色 C.紫红色 D.绛紫色)的产物,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3)农户在果酒、果醋和泡菜的生产过程,没有进行严格的灭菌也能制作成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利用葡萄制葡萄酒和葡萄醋,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在制作葡萄酒时,由于发酵会产生大量CO2,发酵液装量不能超过发酵瓶容量的2/3,发酵温度保持在25~30℃,制作果醋时,可以利用固定化技术,将微生物吸附在锯末上进行生产,这些发酵菌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2)利用新鲜蔬菜腌制泡菜时,微生物利用新鲜蔬菜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发酵,会产生有机酸和醇类物质。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的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的产物。

(3)通常果酒、果醋和泡菜的生产过程,没有进行严格的灭菌也能制作成功,其原因是通过加大接种量和控制发酵条件,使发酵菌种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形成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的生长。

答案 

(1)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 2/3 25~30℃ 固定化 

(2)有机酸和醇类物质 C (3)发酵菌种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的比较

比较项目

果酒的制作

果醋的制作

泡菜的制作

作用微生物

酵母菌(真菌)

醋化醋杆菌(细菌)

假丝酵母和乳酸菌

原理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成乙醇,而且当培养液中乙醇浓度为16%时,酵母菌死亡

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乳酸菌和假丝酵母将糖转化为有机酸和醇类物质

发酵温度

25~30℃

30~35℃

25℃以下

发酵时间

2~3d

7~8d

10d以上

制作流程

连接发酵装置

加入醋化醋杆菌

发酵并检测pH

调节活塞,控制流量

测定pH,监控发酵情况

(时间:

40分钟 分数:

100分)

1.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解析 ①过程是糖酵解,有氧无氧条件均可以发生,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A错误;①在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进行,③在酵母菌线粒体内进行,B错误;③为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④需要氧气参与,C正确;过程①②③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最适宜温度约为25~30℃;④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D错误。

答案 C

2.在我国北方及西南地区,人们有制作泡菜和酸菜的习惯。

请回答:

(1)腌制泡菜所需要的菌种为假丝酵母和________,后者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但这类菜品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________。

腌制泡菜的基本过程是:

选用原料白菜等,将洗净的菜坛加入蔬菜、盐水、糖及调味品,混合均匀,再加上一些白酒,在________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和________,其发酵产物是有机酸和醇类物质。

写出制作过程中主要的反应式________。

(2)下列不是白酒的作用的是________。

A.白酒可以促进假丝酵母生长

B.白酒可以调味

C.可抑制泡菜表面杂菌生长

D.白酒可增加醇香感

(3)在发酵中期,随着________产生,pH________。

解析 腌制泡菜所需要的菌种为假丝酵母和乳酸菌,乳酸菌呼吸方式是厌氧呼吸,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腌制泡菜的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和糖,其发酵产物是有机酸和醇类物质。

主要的反应式是C6H12O6

2C3H6O3+能量。

腌制泡菜时加入白酒的作用是可以调味、可抑制泡菜表面杂菌生长、增加醇香感。

答案 

(1)乳酸菌 厌氧呼吸 亚硝酸盐 无氧 糖 C6H12O6

2C3H6O3+能量 

(2)A (3)乳酸 下降

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酒、果醋制作是常见的例子。

请回答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问题:

(1)在果酒、果醋制作中,都需要大量纯种发酵微生物,所以首先要对发酵微生物进行培养,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________、渗透压等条件;为防止杂菌污染,还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_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

醋酸发酵在________瓶中进行,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________。

若乙瓶中流出液明显呈酸性,则说明流出液中有________生成。

向乙瓶中通入空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果酒生成醋酸时需要氧气

B.通入空气可使乙瓶中的锯末呈松散状

C.使乙瓶中流出的液体缓慢滴入丙瓶中

D.使甲瓶中流出的液体缓慢滴入乙瓶中

(3)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________。

解析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条件;为防止杂菌污染,还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如图在果醋的发酵装置中,醋酸发酵在乙瓶中进行,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醋化醋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发酵时要向乙瓶中通入空气。

若乙瓶中流出液明显呈酸性,则说明流出液中有醋酸生成。

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则不需要通入空气。

答案 

(1)酸碱度(pH) 灭菌 消毒 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2)乙 醋化醋杆菌 醋酸 A (3)不需要通入空气

4.(2017·杭州期末 节选)请回答用梨酿制醋酸实验的有关问题:

(1)梨汁制作:

用浑浊的梨汁制作澄清的梨汁可加入________酶。

为证明该酶的效果,可分别取等量________的梨汁,各加入等量的95%乙醇,预计前者出现的沉淀物较少。

梨汁的澄清度与酶的________呈正相关。

(2)酒精发酵:

干酵母制成糊状后,为使酵母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量的________。

适宜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待酵母下沉,可用________法将上清液(即果酒)取出。

(3)醋酸发酵:

为防止培养基沾到三角瓶壁或试管壁上,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________。

下列不能缩短果醋制作周期的措施是________。

A.用果酒为原料

B.增加醋杆菌的数量

C.将酒-水混合物pH调至7.0

D.发酵阶段封闭充气口

解析 

(1)梨汁浑浊是因为其中有较多的果胶,加入果胶酶将其水解就可以得到澄清的梨汁了。

证明酶的作用效果,可设置对照,向等量果胶酶处理过的澄清的梨汁和未经处理的浑浊的梨汁,各加95%的乙醇,因为果胶不溶于95%的乙醇,前者果胶已水解没有沉淀或沉淀少,而后者会出现较多沉淀。

因此,梨汁的澄清度与果胶酶的活性和数量呈正相关。

(2)为使干酵母迅速发挥作用,可用温水将干酵母粉末制成糊状,并加极少量蔗糖促使酵母快速增殖。

果酒发酵后,待酵母下沉,可用虹吸法将上清液取出。

(3)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时,要使用三角漏斗,以免培养基沾到壁上,造成污染。

为缩短果醋制作周期,可以用果酒为原料,增加醋杆菌的接种量,将原料pH调到7.0,温度控制在37℃并且不断充入洁净空气。

醋酸发酵是需氧发酵,密闭不利于醋酸发酵进行。

答案 

(1)果胶 澄清的梨汁和浑浊(顺序不能置换) 活性和数量 

(2)蔗糖 虹吸 (3)三角漏斗 D

 

5.(2017·十校联盟模拟 节选)请回答果醋制作和醋化醋杆菌扩大培养及筛选的相关问题:

(1)醋化醋杆菌在________条件下才能将乙醇转化为醋酸,因此需要持续往发酵瓶中通入足量的________。

(2)底物充足条件下,醋酸发酵液pH变化是________(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稳定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稳定)。

(3)对醋化醋杆菌进行扩大培养所需的液体培养基(1L)配方为:

蛋白胨3g、酵母提取物5g、________25g和蒸馏水,并调pH至________,再用________法进行灭菌。

若要分离醋杆菌,还需在上述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解析 

(1)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转化为醋酸,因此需要持续往发酵瓶中通入足量的经过滤的空气。

(2)底物充足条件下,醋酸发酵液pH变化是先变小后稳定,这是因为发酵导致醋酸积累,pH变小,之后醋酸积累一定浓度(13%)醋杆菌生长受抑制,醋酸不能继续积累,pH稳定,发酵也就完成了。

(3)对醋化醋杆菌进行扩大培养所需的液体培养基成分,除题目已列之外还需要甘露醇,并且培养基pH应调到7.0,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分离菌种通常用固体培养基,需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琼脂。

答案 

(1)有氧 (经过滤的)空气 

(2)D (3)甘露醇 7.0 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6.(2016·浙江高考)某研究小组以紫葡萄为原料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流程和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制作葡萄浆前,对葡萄进行清洗和用________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制作酵母悬液时,在干酵母中加入少量温水和极少量蔗糖。

待酵母悬液中出现________即可。

(2)装瓶后开始的一段时间,发酵瓶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中酒精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下列关于装置中有水弯管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隔绝气体出入

B.使发酵瓶内外的压强基本平衡

C.减少杂菌污染

D.有利于发酵瓶内形成缺氧环境

(4)实验中,判断发酵完毕的依据是________。

A.发酵瓶中pH开始下降

B.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

C.发酵瓶中酒精浓度达到30%

D.发酵瓶中酵母菌数量急剧减少

(5)欲利用葡萄酒制作果醋,发酵瓶中应加入的菌种是________,该菌种在________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解析 

(1)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为红(紫)色。

如果酵母悬液中出现气泡,则说明酵母菌开始进行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了,说明酵母菌已被活化。

(2)葡萄酒制作过程中氧气不断被消耗,待氧气含量不足时,酵母菌开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发酵瓶中酒精的含量不断增加。

(3)葡萄酒制作装置中有水弯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杂菌污染、及时排气、防止发酵液溢出等,但CO2仍可逐渐排出。

(4)发酵完毕的判断依据是发酵瓶中无气泡产生。

(5)醋酸发酵需要醋化醋杆菌,该菌是一种好氧微生物。

答案 

(1)红(紫) 气泡 

(2)减少 增加 (3)A (4)B

(5)醋化醋杆菌 有氧

7.泡菜是指我国农村地区所盛行的一种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美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

B.发酵时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因此俗称乳酸菌是一个种群

C.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亚硝胺后致癌能力下降

D.在发酵过程中泡菜坛边沿水槽中注满水后就不要再动

解析 发酵初期乳酸菌和乳酸的量少,硝酸盐还原菌使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中期乳酸的量增多,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受到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被分解,含量下降,A正确;乳酸菌是一类生物,而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亚硝胺,有致癌作用,C错误;在发酵用的泡菜坛边沿水槽中注满水,且要注意经常补充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可以开盖食用,但要及时盖上,D错误。

答案 A

8.(2015·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的CO2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形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解析 苹果酒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先进行需氧呼吸,后进行厌氧呼吸。

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产物积累和pH的改变,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慢,A错误;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但不是只有厌氧呼吸产生,B错误;由于发酵条件有限,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先呈“S”形增长,而后减少,C错误;菌膜主要是醋酸菌,属需氧型生物,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造成醋酸菌大量出现,D正确。

答案 D

9.在中国古代就有传统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果酒、果醋的酿造以及腐乳、泡菜的制作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制作果汁、提取胡萝卜素和生产生物能源酒精等。

下面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不同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1)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发酵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作果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菌体,必须先________,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应控制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

②发酵过程应及时排气,这是因为________。

③当果酒制作好之后,如果利用此装置继续制作果醋,为保证效果,应向发酵液中________。

(2)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①制作泡菜制作主要涉及的微生物有________。

②测量指标及方法:

亚硝酸盐与N-1-萘基乙二胺反应后形成________色染料。

先使泡菜样品及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分别与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应,然后通过________,可以估测出泡菜样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解析 制作果酒时,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酵母菌快速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封闭发酵罐进行酒精发酵。

由于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CO2,所以及时排气可以防止发酵罐爆裂。

若利用此装置继续制作果醋,应向发酵液中加入醋杆菌、通入无菌空气。

制作泡菜主要涉及的微生物有假丝酵母和乳酸菌两类。

亚硝酸盐的检测是利用亚硝酸盐与显色剂反应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再通过光电比色法定量测定。

答案 

(1)①通入无菌空气 封闭发酵罐 ②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CO2,及时排气可以防止发酵罐爆裂 ③加入醋杆菌、通入无菌空气 

(2)①假丝酵母和乳酸菌 ②紫红 光电比色法

10.(2017·宁波九校期末 节选)利用紫薯制酒可以提高其经济附加值。

请回答:

(1)在工厂化生产时,为提高紫甘薯的利用率,可加入果胶酶和淀粉酶,其中果胶酶可来自________等微生物。

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________。

(2)果胶酶可将紫甘薯匀浆中的果胶水解为________。

A.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

B.半乳糖和果糖

C.麦芽糖

D.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