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892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江苏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智能电网产业是全球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江苏在智能电网产业方面基础较好,起点较高,产业链完善,是最具发展条件的地区之一。

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对实施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有积极作用。

为促进我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智能电网是2003年由美国作为对未来电网的构想而提出的,此后通过一些国家和企业的研究,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目前对智能电网虽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各国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智能电网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和通信技术对传统电网的各个环节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更加安全、可靠、环保、经济、高效,电网能灵活地接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并可与用户之间进行电能、信息的双向流动。

有的将智能电网描述为:

在物理的电网之上,建立基础信息交流平台,将相关设备、装置、系统、用户、员工、电能等互动起来。

通过对用户侧和需求侧的随需访问和智能分析,实现更智慧、更科学、更优化的电网运营管理,达到更高的安全保障、可控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则从我国电网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及其承担的跨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出发,提出智能电网首先应当是坚强的电网。

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是坚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综合各方面说法,可以认为智能电网是建立在先进的数字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实现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电网。

它具有高效、清洁、灵活、坚强四大特征。

高效,是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清洁,是指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灵活,是指多种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技术都可灵活接入电网;坚强,是指在各种扰动下,电网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智能电网涉及的主要产业可分为新能源发电并网、复合材料、电线电缆、变配电、计量检测、电力系统自动化、储能、电动汽车接入、通信、信息10大类。

其特点是传统电力装备产业与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产品高度集成,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经济带动作用强。

通过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还能相应促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电动汽车的普及。

鉴于对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的革命性影响,及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和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愈来愈严峻,智能电网引起了很多国家政府的重视。

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复苏的一揽子计划,其中投入超过百亿美元的智能电网被认为是美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心。

通过智能电网及相关产业发展,美国期望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节约能源投资,并再次主导全球技术与经济的制高点。

除美国以外,丹麦、意大利、日本、英国等都已提出或即将提出智能电网建设计划。

总体看,世界各国发展智能电网的动因不同,实现路径和在具体工作中的侧重点也不同。

如丹麦发展智能电网的侧重点是利用储能技术解决风电的间歇性对电网的冲击问题。

意大利发展智能电网的侧重点是大力推进智能电表以有效削减高峰负荷和节省电力投资。

无论具体做法如何,这些国家都把智能电网当作电网发展的未来趋势和“低碳经济”的重要驱动因素。

智能电网的发展与国情密切相关。

我国地域广、人口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智能电网的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明确重点,分步实施。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目标,认为智能电网是坚强网架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是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调度自动化、通信等各个环节和各电压等级的有机整体。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包括建设坚强的交直流特高压电网,为大型能源基地(包括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开发和电力集中外送创造条件;建设智能化配电网为需求侧管理、分布式电源、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以及为更高级的集成应用(如智能楼宇、智能社区、智能城市)创造条件。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计划,2009年至2010年将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研究技术和管理标准;2011年至2015年则为全面建设阶段,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至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用于坚强智能电网的总投资,累计将达26000亿元。

(三)发展现状与挑战

我省是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大省,2008年,全省智能电网产业实现产值约700亿元,产值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2家,50-100亿元的5家。

智能电网产业已形成区域特色明显、技术先进的产业格局。

南京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继电保护等在世界上享有良好声誉。

常州是中国较大的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生产基地之一,并已具备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生产能力。

扬州在输配电设备和线缆产品方面,南通在复合绝缘材料和电子式电能表计方面,镇江在成套开关设备和中压配电自动化设备制造方面,无锡和苏州在电力计量和通信设备制造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

其他各市也具备了一定的电气设备生产能力和技术基础。

这些,为江苏省进一步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将其打造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带动电力需求稳步增长。

电网投资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江苏电网已建设成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之一。

目前,江苏已建成较为坚强的网格形500千伏电网主网架;220千伏电网分区运行,成为次一级输电网;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覆盖全省各地,并于全国较早实现了“户户通电”。

先进技术在电网中逐步得到应用。

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及协调防御系统的建设,提高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抗事故能力。

省、市两级光纤主干网络已建成。

可再生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在电网中的比重稳步增加。

江苏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较为先进的电网设施,为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加快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智能电网还是一个较新的理念,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智能电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各种技术的融合、产品的集成及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力度还不够;投资和利益分摊机制还不明确,导致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还较少;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中缺乏主导地位;智能电网的应用还存在体制和机制障碍等。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坚持以智能电网建设带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以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促进智能电网建设。

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带动输配电装备制造、通信自动化、信息技术等产业的规模发展。

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的发展和布局思路,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为依托,提高自主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扩大智能电网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建设覆盖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调度自动化、通信等各环节的江苏特色智能电网,充分发挥电网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实现地区之间、各环节之间及各电压等级之间的综合协调和优化配置,以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目的。

(二)主要目标

1.产业规模

2012年、2015年,智能电网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500亿元和3000亿元。

分别实现削减峰谷差4000兆瓦、10000兆瓦,分别接入风电3000兆瓦、5000兆瓦,分别建成光伏发电600兆瓦、1000兆瓦。

2010年至2015年,全省每年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投资保持200亿元以上。

通过产业集聚和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以沿江地区为核心覆盖全省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程度,加快企业战略性调整与重组,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与联合。

至2012年,形成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企业集团3家,年产值100-200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

至2015年,形成年产值超300亿元的企业集团2家,年产值200-300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年产值100-200亿元的企业集团8家。

围绕品牌集群和专业品牌基地建设,整合产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品牌集聚,实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产品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2.产业竞争力

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载体。

加大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平台建设力度。

至2012年,形成省级及以上各类企业技术研究中心5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个,大中型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

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针对智能电网产业涉及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巩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和智能二次系统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力争在智能电表、传感器、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储备。

加快智能电网研发基地建设,推进不同技术领域的融合和集成以及相关产品的一体化,提升智能电网设备研发制造水平,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3.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智能电网相关基础学科建设和投入力度,每年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5000名以上。

围绕智能电网重点技术和产品开发,至2012年,引进智能电网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20个,带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专业优化并满足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需要的智能电网技术人才队伍。

三、重点任务

(一)重点产业领域

输变电领域。

加大特高压、超高压交直流一次和二次设备研发力度。

实施输电线路集中监测,加大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应用研究和推广力度。

加强高温超导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轻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

建设智能化变电站,支撑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用户互动等高级应用。

智能配电领域。

加强计算机、电力电子、数字系统控制、通信和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应用,建设具有集成、互动、自愈、兼容、优化等特征,具备灵活重构、潮流优化和可再生能源可靠接入的智能配电网络设备。

智能用电领域。

建设覆盖广大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推广应用智能电表和智能用电管理终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高级计量服务,构建智能化双向互动用户管理与服务体系。

提高全省需求侧管理技术水平,显著削减峰谷差水平,改善用电负荷特性。

调度自动化领域。

开发建设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加强基于广域相量测量运行控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完善智能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加大备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和建设力度。

新能源智能接入领域。

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后的电压、频率、谐波、闪变和孤岛等问题研究。

开展海上风电接入系统方案研究。

开展电动汽车、微型热电联产接入电网对配网影响的研究,完善相应智能计量及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的激励方案。

实现集中/分散储能装置与分布式电源的兼容接入和统一控制。

智能电网通信领域。

形成具备抵御多点失效故障、智能自愈功能的高速骨干通信传输网络,提升网络带宽及其业务传送能力。

建设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处理、计算的一体化数据中心。

建立服务于智能电网的电力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智能电网复杂环境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纵深防御体系和综合运维体系,保障智能电网通信平台安全运行。

(二)重点产品

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发展需要,发挥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优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产业重点产品,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

重点开发10大类100项技术含量较高、对智能电网产业进步有较大提升作用的重点产品。

主要有:

新能源并网及控制设备(逆变器、并网控制器、轻型直流设备、运行监控装置等),智能电网储能设备(电动汽车电池、空气压缩蓄能装置、飞轮设备、超级电容器等),智能输变电设备(特高压变压器、特高压绝缘材料、短路电流限制器、静止同步补偿器、静止无功补偿器、移相变压器、耐热导线、碳纤维导线、超导电缆、输变电运行状态监测装置等),智能配用电设备(非晶合金变压器、智能开关、智能电表、智能用电管理终端、配电自动化装置等),智能调度通信系统(各类智能传感器、各类专业通讯装置、遥控遥测装置、各类光纤、电能量管理系统、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故障诊断及自愈装置、励磁装置、安全稳定装置、一体化测控保护等)。

(三)空间布局

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工业园区,形成以南京为重点的电网自动化监控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以常州为重点的输变电装备研发和生产基地,以扬州为重点的线缆研发和生产基地,以镇江为重点的智能配电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以无锡为重点的智能电网通信设施研发和生产基地,以南通为重点的复合电气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以及以苏州为重点的智能电表和智能用电管理终端研发和生产基地。

通过以上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以沿江地区为核心,遍及全省的以智能电网设备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四)创新载体

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智能电网产业创新载体。

加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试验室等创新载体的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对智能电网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依托南京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我省在智能二次设备和一次设备研发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以南京市国家太阳能发电研究检测中心为重点,提高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水平。

以常州市输变电一次设备检测分中心和常州市干式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点,推进变电设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江苏省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特种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点,在高压电缆、轻型直流电缆等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以江苏省输变电设备复合绝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点,推进输变电设备复合材料广泛应用。

加强科技平台间沟通协作,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和集成,提高智能电网产品一体化水平,有效提升我省智能电网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省能源领导小组,加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力量,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重点任务顺利实施,规划目标按期完成。

(二)加强规划引导

增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

做好省、市各层面规划之间的衔接,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三)严格目标考核

各地区、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纲要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阶段性目标,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建立重大项目跟踪监督考核机制,为规划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四)落实相关政策

对纳入本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省、市、县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扶持政策,给予财税支持,优先安排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为智能电网产业相关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五)加大协调力度

加强与国内外的行业内重点企业合作,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际交流合作力度。

加强智能电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

附件:

1.重点产品(项目)

2.关键技术

3.服务平台

4.任务分工

附件1:

重点产品(项目)

一、重点产品

1.新能源发电并网:

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微型热电联产等新能源发电并网所需要的逆变器、轻型直流设备、运行监控装置、并网控制系统等。

2.复合材料:

复合空心绝缘子、复合绝缘套管、复合绝缘子、复合杆塔、复合绝缘横担等。

3.电线电缆:

耐热导线、碳纤维导线、超导电缆等。

4.输配电:

灵活交流输电装置(短路电流限制器,静止同步补偿器,静止无功补偿器,移相变压器等)、输变电运行状态监测装置、新型变压器(如非晶合金变压器)、互感器(如电子互感器)及智能组件等;智能配电开关、环网柜、箱式变压器等。

5.计量检测:

智能电能表、高级量测系统、智能用电管理终端、计量检测装置、在线监测设备、各类传感器、通用芯片等。

6.电力系统自动化:

调度自动化装置、配电自动化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励磁装置、安全稳定装置、一体化测控保护、电厂自动化、遥控遥测装置、电能量管理系统、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故障诊断及自愈装置等。

7.储能:

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钠硫电池、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磁储能(超导储能)及各种蓄能设备。

8.电动汽车接入:

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充电桩等。

9.通信: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各类光纤、电力载波、无线通信、芯片等。

10.信息:

信息系统平台、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重点项目

1.南京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项目。

重点产品为智能电力二次设备、智能化一次电气设备相关产品。

计划投资44亿元,至2012形成年产值160亿元。

2.常州江苏省输变电设备特色产业基地项目。

重点产品为超高压、特高压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等。

计划至2012年完成投资30亿元,形成年产值200亿元。

3.扬州市电线电缆产业基地项目。

重点产品为各电压等级线缆、特种电缆、超导电缆等产品。

计划至2012年形成年产值200亿元。

4.镇江市电力电器产业基地项目。

重点产品为配电变压器、箱式变压器、智能开关等产品。

计划至2012年形成年产值300亿元。

5.南通市输变电设备产业基地项目。

重点产品为成套高压断路器、隔离器、互感器、绝缘子、开关柜等。

计划至2012年形成年产值200亿元。

三、示范项目

1.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示范工程。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示范工程,在南京进行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试点,为推广电动汽车应用、充电站类型选择以及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影响等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配网自动化示范工程。

在南京和苏州实施配网自动化示范工程,为提高配网灵活重构能力、潮流优化能力、可再生能源接入能力等获取实践经验。

3.智能用电管理终端应用示范工程。

在南京、苏州和扬州市实施以智能电表和相应控制系统为核心技术的智能用电管理终端应用示范工程,为智能电表和智能终端的推广应用、控制系统完善以及智能电器研究开发提供必要支持。

4.可再生能源并网示范工程。

在南通市开展风光储联合示范工程,为加强风能和太阳能集中开发与并网、电能储存等技术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附件2:

关键技术

1.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接入产品技术。

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技术、风电场自动控制技术、光伏发电并网大功率逆变技术、微型热电联产技术、分布式电源技术、各类物理储能、化学储能技术。

2.输变电技术。

特高压和超高压变压器制造技术、复合绝缘材料技术、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集中监测技术、灵活交流输电设备(短路电流限制器,静止同步补偿器,静止无功补偿器等)制造技术、高温超导电缆技术、高压直流换流变技术、轻型直流输电装置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谐波、闪变治理技术、电压无功优化技术。

3.配电技术。

各类配电自动化装置技术、智能配电开关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运行优化技术。

4.用电技术。

智能电表技术、智能用电管理终端技术、需求侧管理控制装置技术。

5.调度自动化技术。

调度自动化装置技术、基于广域相量测量的运行控制技术、励磁装置技术、一体化测控保护技术、遥控遥测装置技术、故障诊断及自愈装置技术。

6.通信技术。

一体化数据中心技术、各类光纤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各类专用芯片技术、电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智能电网通信信息平台安全技术、各类传感器技术、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光纤接入网技术。

 

附件3:

服务平台

一、科技平台

1.南京市国家太阳能发电研究检测中心

2.常州市输变电一次设备检测分中心

3.常州市干式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常州市超高压电缆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常州市气体绝缘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江苏省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江苏省输变电设备复合绝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江苏省电力变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江苏省特种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江苏省智能化电气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江苏省电力变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产业基地

1.南京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2.常州江苏省输变电设备特色产业基地

3.扬州市电线电缆产业基地

4.镇江市电力电器产业基地

5.扬州智能电网科技园

6.南通神马电力工业园

7.南通东源高科技产业园

8.无锡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园区

9.江阴市澄江新华工业园区

10.泰州经济开发区工业科技园

11.苏州传感器(周庄)特色基地

附件4:

任务分工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1

加大江苏省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力度,协助解决实际困难

省发展改革委

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

2

做好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

省科技厅、财政厅、省电力公司

3

帮助和促进企业加快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

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

4

提高区外来电和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比例,扩大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加快推进电价改革

省发展改革委

省物价局、省电力公司

5

做好产业载体建设,加大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扶持力度

省发展改革委

省科技厅、财政厅,各有关市政府

6

加大智能电网产业财税扶持力度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国税局、地税局

7

加强智能电网相关标准研究和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

省科技厅、质监局、省电力公司

 

主题词:

经济管理 智能电网 规划 纲要 通知

抄送:

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4月8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