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6723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标准要求.doc

************工程

施工测量方案

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2004年5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起始依据校测

4、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5、编制的基本原则

6、场地基本测量

7、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8、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9、基础施工测量

10、结构施工测量

11、特殊工程施工测量及特殊部位施工测量

12、室内、外装饰与安装测量

13、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4、其他测量

15、验线工作

16、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17、施工测量质量标准及精度要求

18、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原则和内容要求

1、编制依据

1.1施工组织设计

1.2各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及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关于编制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图的几项暂行规定》、《工程测量资料整理规程》、《北京市编制建筑安装工程竣工档案和资料的具体要求及作法》、《北京市地下管线、人防工程竣工测量技术规定》、《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北京市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办法》、《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及其他各种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1.3施工图

各种起始测量控制点都应标在总平面图上,总平面图及施工图上各种尺寸关系是布置施工控制网的重要依据。

1.4规划局给定的有关测设资料

如城市导线点、红线桩点(界地桩点)、水准点等都是建立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起始点。

2、工程概况

2.1介绍工程概况应着重介绍与施工测量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平面或高程控制点起始数据;工程场地位置;工程毗邻建筑物及周围环境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室内外装饰、占地面积、地下地上结构层数;建筑物平立面布置形状及特点、建筑物的总高度等。

2.2施工工期与施工方案要点,本工程的特点与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3、起始依据校测

3.1列出所有起始数据、设计条件及甲方要求

起始数据主要有城市导线点的坐标及高程;红线桩的坐标及高程;起始水准点的高程(以上数据应该是经校核无误的数据,或修改后的正确数据)。

此外,还应阐明设计条件和甲方的特殊要求。

3.2起始依据校测

对起始依据点(包括建筑红线桩点、水准点)或原有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均应进行校测。

4、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场地、建筑物与建筑红线的关系,定位条件及工程设计、施工对测量精度与进度的要求。

5、编制的基本原则

5.1整体控制局部:

这是一切测量工作的通则。

5.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不同等级的测量必须配备不同等级的仪器和工具,逐级控制才能确保施测精度。

5.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

6、场地准备测量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拆迁次序与范围,测定需要保留的原有地下管线,地下建(构)筑物与需要保护的树木的树冠范围,场地平整与暂设工程定位放线工作内容。

7、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根据场区情况,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按照便于施工,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7.1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应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三通一平”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

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m的倍数。

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7.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兩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它图形。

7.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层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栋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

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测量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

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当场区长、宽大于100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3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8、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主要包括建筑定位与主要轴线控制桩、护坡桩、基桩的定位与监测。

8.1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8.2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9、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桩基施工测量、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

在这些工作中,±0.000标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无误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虑沉降测量。

10、结构施工测量

主要包括首层、非标层与标准层的结构测量放线、竖向控制与标高传递。

10.1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

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10.2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

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

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10.3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的轴线上。

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10.4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

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

为了便于挍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11、特殊工程施工测量及特殊部位施工测量

高层钢结构、高耸建(构)筑物(如电视发射塔、水塔、烟囱等)与体育场馆等的施工测量。

不规则形状、弧线(面)的建筑物的测设

12、室内、外装饰与安装测量

会议室、大厅、外饰面、玻璃幕墙等室内外装饰测量。

各种管线、电梯、旋转餐厅等的安装测量。

着重介绍外檐、地面、吊顶测量及内外檐标高的校对、窗套与设备安装的统一。

13、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竣工现状总图的编绘与各单位工程竣工测量及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与施工要求的变形观测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14、其它测量

边坡变形观测、塔吊变形观测等。

15、验线工作

明确各分项工程测量放线后,应由哪一级验线与验线的内容。

16、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冬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

17、施工测量质量标准及精度要求

基础放线尺寸、轴线竖向投测、各部位放线、标高竖向传递、构件几何尺寸等。

18、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8.1根据施工安排明确施工测量工作进度计划

18.2测量组和测绘仪器的配置

测量人员组织:

一般测量组以4人组成为宜,在施工繁忙时,一分为二,俩个人为一组也能进行工作。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放线工作基本准则,岗位职责。

测量仪器准备:

应说明测量仪器的型号、等级及根据工程大小确定仪器的台数及检定、校准情况及测量仪器维护与管理。

18.3施工测量安全注意事项

着重介绍外檐施工测量安全问题及测量仪器的防砸、防摔等。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