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683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Word下载.docx

  作业本第3、6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体会课文第2、3段,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能背诵并且默写第7自然段。

  3、进一步深切感受国旗护卫战士爱祖国爱国旗的崇高品质。

  一、复习回忆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回忆:

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段的?

  读文――划句――自学――朗读。

  2、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二段。

  3、小组交流。

  4、提出小组学习时没弄懂的问题。

  5、齐读第二段,说说战士们的哪些行为最令你感动,请你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些句子。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余划出这一自然段中的反义词。

  2、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文中的反义词说明了什么?

(为维护祖国的利益。

不怕苦,不怕累。

  3、读到这里,你最想对护卫队战士说些什么?

  4、过渡:

是啊,国旗护卫队战士的崇高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所以一位诗人这样赞美这些可爱的战士。

  5、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范读,问:

你们知道这些句子的含义吗?

谈谈体会

教学目标:

  1、运用随文识字及复现的方式识记“黄澄澄、梧桐树、当做、催”等生词,指导漂亮书写“梧桐”;

  2、借助图片及语言情景理解“黄澄澄、当做、催”等词语,通过圈一圈、做做动作等形式感受“游、藏、爬、跑”等一连串动词的运用使句子表达更具体;

  3、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景美和带来的快乐;

  4、借助课文句子,有梯度地进行“那么……那么……”和“谁把什么当做什么”的句式训练

  一、谈话导入回顾旧知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通过谈话,回顾第一单元相关词语、句子,谈谈秋天有哪些特征?

  有个细心的小朋友也把它看到的秋天写下来了,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让我们跟随着小作者去看看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带来的快乐。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分段检查读文

  第一段:

随机正音,检查读通顺

  第二段:

随机正音,出示词卡,读准“黄澄澄”,借助图片拓展黄澄澄组成的词组。

“黄澄澄的稻子、黄澄澄的麦子、黄澄澄桔子、黄澄澄的梨。

  第三段:

随机正音,出示词卡,读准“梧桐树”

  “当做”:

①:

出示卡片“当”dāng,你能给它找找朋友吗?

  ②:

出示卡片:

当做,当它和做交朋友时,它的读音就发生了变化dà

ng,谁能读准这个新朋友的音。

  第四段:

随机正音,出示词卡,读准“催”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你知道课文都写了哪些景物吗?

  ②、借助图片感知作者表达的有序性。

  是呀!

课文写了那么多的景物,但小作者看的可有顺序了,他一抬头,先看到又高又蓝的(天空),再低头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接着看到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最后还看到池塘的那边飞来了(小燕子)。

  三、感情朗读训练思维

  

(一)、学习第一、二段:

感受景美

  1、那我们就先去欣赏欣赏蓝蓝的天空,指名读通第一段。

  2、图文对应,交流对天空的感受

  ①、感受天空的高、蓝,指导读好句子,感受高兴。

  小作者看到这又高又蓝的天空,可高兴了,他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句子。

  ②、句子模仿说话练习,感受同一种句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稻子又多又黄。

稻子那么(多),那么(黄)。

  梧桐叶又黄又大。

梧桐叶那么(黄),那么(大)。

  3、读好第二句,回顾词语“天高云淡”。

  4、师生接读,感受天空的美。

  5、欣赏了又高又蓝的天空,再看看蓝天下的稻田又美在哪呢?

指名读第二段。

  6、图文对应,感受稻田的美

  ①、感受颜色的美,感知黄澄澄的稻子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

[

 ③、感受多,

  a、创设情境理解“一眼望不到边”,拓展积累“无边无际、一望无际”

  b、指导读好“像铺了一地金子。

”感受多。

  ④、展示读,感受稻田的美。

  7、出示图片,伴乐齐读1、2段,感受景美。

  

(二)、学习第三、四段:

感受有趣

  1、秋天的天空和稻田可真美啊,在稻田的那边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自由读3、4段,

  2、教学第三段,初步感知句子表达的逻辑性,重点读好4、5两句,有梯度的进行仿写的说话训练。

  ①、分句朗读句子,教师引导初步感知1、2、3句表达的逻辑性

  ②、分角色读第4、5句,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读懂第4句是在写

  “(小鱼)把梧桐叶当做(伞)”;

  第5句是在写

  “(蚂蚁)把梧桐叶当做(运动场)。

  ③、引导学生感知小作者是怎样把它写有趣的,师范读第4句,生做做动作,圈圈动词,大屏幕校对,感受有趣。

  ④、自由读第5句,圈动词,校对。

  ⑤、生加上动作,展示读、分组读等形式,感受有趣。

  小结:

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呀!

用上这些动词,仿佛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有趣呢!

  ⑥、有梯度的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a、有的落到(),()把它当做()。

  个别说,同桌互相说说。

  b、有的落到(),(),把它当做()。

  引导加上表示动作的词,把句子说具体。

  3、学习第4段,感受有趣

  ①、小燕子看见落叶飘落下来,师生接读小燕子的话。

  ②、理解“电报”;

你知道电报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③、想象拓展,理解“催”:

寄给小燕子的电报上会写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把话说得简短,体现催得急。

  ④、小燕子把梧桐叶当做电报,引导读好小燕子的话。

  4、自由读读3、4两段,加上动作读,读出有趣。

  5、小结:

学了课文,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景,还感受到发生在秋天里的有趣事情,老师把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自己读读。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出示儿歌:

秋天到,秋天到,

  高高蓝天白云飘,

  稻子成熟黄澄澄。

  梧桐树叶片片飘,

  小鱼拿来当做伞,

  蚂蚁跑来做运动,

  梧桐电报催燕子,

  快到南方去过冬。

  ①、个别读;

②、拍手读;

③、齐读。

  三、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出示生字“梧桐”,学生读帖

  2、引导观察字形,发现规律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关注书写姿势。

  知识目标:

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

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

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文。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

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

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

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

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

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

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草原可真大呀!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

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

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如:

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

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

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

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

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

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古诗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

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

(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

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

生,弥漫;

川,河流;

三千尺,指瀑布很长;

疑,怀疑;

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

(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

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

奇特的想象,比喻;

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

教师点拨:

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

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

(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

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

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

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

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青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做过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月潭的碧水。

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在其间,流连忘返。

  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语句也很美。

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文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家具,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日月潭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朗读、想象、体会出那里的美丽。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

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教师板书:

日月潭。

  3、教学生字“潭”,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归纳学生的问题:

板书:

在哪名字的由来风景怎样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抽读生字卡片:

认为自己已经全部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指一至两名学生认读生字。

读全对的奖他们为今天的识字大王。

  ⑵偏旁猜字游戏:

①教师说生字的偏旁,学生马上抢答生字。

②由学生随意说偏旁,其余学生抢答生字。

  ⑶按拼音归类识字:

在“我会认”中把前鼻音的字圈一个圆圈,后鼻音的字圈一个三角形,翘舌音圈成正方形。

  4、认读词语: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学生边轻声读边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

  三、细细品读,情感体验。

  1、过渡:

课文的第几段告诉我们日月潭在哪里?

  2、学生默读,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心得。

  ⑴出示地图,了解台湾的位置。

让学生明白台湾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月潭的地理位置。

日月潭在()。

(可由“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并起来,“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⑶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课件演示文中插图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⑷朗读指导。

  ⒋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默读第二段

  ⑴自由小声读,画出写日月潭名称来历的句子。

  ⑵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日月潭的水有什么特点?

  ②课件演示——光华岛。

  ③出示句子: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日潭是什么形状的?

像什么?

月潭是什么形状的?

(课件演示)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会准确用词,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弯弯的”不仅写出了月潭的形象,而且表达很准确。

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用“因为……所以”来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学生自由准备——指名说——同桌互说

  ④指导朗读

  ⒌争当导游

  ⑴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把第一二段连起来,用自己的语言介绍。

  ⑵派代表展示。

  四、写字指导。

  “岛””“展“环”“绕”“建”“纱”,重点指导“展”和“建”。

“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与走之儿区别。

  五、结束语

  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下堂课我们再接着去观赏日月潭。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男女生分段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精讲感悟

  1、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和由来,这堂课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的风光。

轻声读课文3、4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⑴日月潭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美,你捕捉到了吗?

指名说,教师相机点拨和指导朗读。

  如:

清晨的景色。

  课件演示,让学生说说“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像什么?

水中的倒影由于薄雾变得模糊不清,树上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

(理解隐隐约约)

  中午晴天的景色:

课件演示,理解“清晰”。

  蒙蒙细雨的景色:

课件演示:

让学生说说在蒙蒙细雨中看日月潭是什么样的感觉?

理解“朦胧”。

对照晴天和雨天日月潭风景课件,让学生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神奇和美妙。

  ⑵评读升华

  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学生选择朗读展示。

  ③配画面朗诵课文。

  先自由准备——指3名学生配画面诵读——全班配画面诵读。

  3、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为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后,各抒己见。

  4、讲读第五自然段。

  ⑴是啊!

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齐读第五段。

  ⑵什么叫“吸引”?

结合课文说一说。

  ⑶练读。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指导剩余的字,重点指导“茂、盛”。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

  4、你知道台湾还有什么美景吗?

把搜集来的资料办一期“走进台湾”的图文展。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位置:

台湾省台中高山

  形美:

像太阳像月亮

  清晨隐隐约约

  中午清晰(晴天)风光秀丽

朦胧(下雨)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的意思,体会诗中学生对老师浓浓的爱、师生之间的美好感情。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学生对老师浓浓的爱,并能用朗读传达师生之间的美好感情。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风格不同的几段音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首美丽的小诗。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全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师小结:

这首诗写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悄悄地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想让这美丽而又芬芳的花儿陪伴老师!

  2.自己读诗,并用横线画出要认的4个字,用“○”画出要写的8个生字。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检查学生是否读准确。

(重点指导“浓”字的读音。

  3.学生观察4个会认字的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浓:

与“农”字比较,组词。

  “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