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管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7404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室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验室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验室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验室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验室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试验室管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试验室管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试验室管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室管理.doc

《试验室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室管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验室管理.doc

第一章试验室管理

第一节概述

一、铁路工程试验的重要性:

铁路工程试验室是铁路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给施工过程提供质量控制数据,又要为工程竣工验交提供质量保证数据。

数据是工程试验的语言,它能解读工程质量,它能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它能降低施工成本,使企业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这里所指的数据不是普通的数据,而要求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等特征的数据。

所谓科学性就是试验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不允许产生人为的偏离;准确性就是试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不允许计量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失控;可靠性则表达为试验工作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不会出现人为的失误;真实性则是表达试验系统不应受到任何不良干预而影响其工作的诚信;合法性则是试验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才能正常开展试验工作。

因此,工程试验是真实反映工程质量的一面镜子,是衡量工程合格与否的一把尺子。

二、铁路工程试验的任务:

铁路工程试验的主要任务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为工程施工提供数据。

提供的数据类别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a.为施工选用材料(填)料提供技术支持,用数据判定材(填)料的可使用性能;

b.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复查检测,判定是否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c.监测施工过程质量,判断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d.合理地设计现场拌制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材料的配合比,保证施工成本的经济性;

e.检验工程结构和构件成品、半成品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f.配合施工要求研究新材料和地方性材料的使用,推行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g.参与施工有关的科研项目,并为研究活动提供技术数据。

三、铁路工程试验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铁路基本建设就组建了施工专业队伍,同时也就有了工程试验专业,不过开展检验只有混凝土、土工等简易项目,不仅设备简陋,而且检验人员少,技术水平低,虽然采用了前苏联的管理模式,但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程试验水平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扩大,特别是80年代初期,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经济管理体制改变,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因此国家的管理职能也随之改变,由产品的计划、生产、销售一统管理模式,改为只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出带来了对产品进行质量验收的需求,不管是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还是监督都必须有规范化的检验机构。

因此在1985年颁布的“计量法”对如何规范检验机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都要经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检测能力和可靠性进行考核,这种考核称为计量认证。

铁路工程试验机构属于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范畴,并于90年代初期开始,成立国家专业评审机构——铁道评审组,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对铁路工程系统处级以上的试验室进计量认证评审。

通过近15年的时间,部检中心及铁道评审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使铁路工程试验的规范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不管是硬件配置、还是检测专业技术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自2001年12月开始,实施《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按照国际通用的试验室管理标准进行考核评审,使铁路工程系统的150余个试验室管理水平基本上与国际接轨。

第二节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铁路工程试验基本上以集团公司(局)作为一个管理系统,集团公司设中心试验室或检测中心,分公司(处)设置相应的检验机构,项目经理部设工地检测站或经理部试验室,作为公司(处)的派出机构,我们通称标为二级三层次管理,其结构框图如下:

国家认监委

铁道部

子公司(处)

部质检中心

(处)检测中心

(局)中心试验室

集团公司(局)

项目经理部

经理部试验室

按照国家计量认证管理规定,局、处两级试验室都应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取得合格证书,同属于国家认监委和铁道部质检中心管辖范围之内;但在隶属关系上,局试验室是处试验室的上级机构,存在行政和业务的领导关系,经理部试验室在国家认证时没有作为一级独立的试验进行认证而是作为处一级试验室的工地检测站,其机构、人员不固定,工作性质是流动的,严格说它是不算一级独立的试验室。

二、法律地位:

计量认证要求试验室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即试验室是独立法人或非独立法人,如果是非独立法人则要求有法人单位领导班子的成员担任试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并且法人要授予相应的权力,有独立开展检测工作,独立行文的能力,有独立财务、独立帐号,能保证检测工作的第三方公正性。

铁路工程试验室除个别试验室已改制成为独立法人单位,绝大部分均为非独立法人。

局级试验室一般由为局工程师担任试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并由局级的法人代表授予试验室主任相应的权力,主持试验室日常工作。

处一级试验室则由处的总工程师担任试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或直接兼任试验室主任,由处级单位法人代表授予相应的权力;项目经理部试验室则作为处试验室的一个现场检测组,由处试验室任命其负责人。

不论是上述哪一级试验室,报告签发的权力均属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批准的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对报告的发出负有直接的法律责任。

授权签字人由试验室申请,计量认证评审组考核合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批准,并予以授权,方能签发报告。

三、机构的职责:

每一个试验室都要根据其职能和分工设置相应的业务部门,作为专业门类齐全的,可能业务部门多一些。

铁路工程试验室最少要设置两个部门,即管理和检测。

有的试验室把检测又分为两个组,即室内检测与现场检测。

每个部门按其承担的工作制订具体的职责。

1.管理组的职责:

a.各类文件资料的管理;

b.技术标准规范的收集管理;

c.各类人员培训及技术业绩档案的管理;

d.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量值溯源、标志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e.检验样品接收、保管和流转;

f.检验报告签章、发送及资料的归档保存;

g.各类质量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h.质量体系运行记录资料的归档等;

i.检验委托的受理。

2.检测组的职责:

a.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在用仪器设备的完好状态;

b.检验样品备样、处理;

c.编制有关的作业指导书;

d.检验样品的检测及记录资料的整理;

e.检验报告的编写及复核;

f.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及检验方法的校核;

g.仪器设备的保管及办理有关停用、流转手续。

h.检测环境的监控及有关的安全工作管理。

四、岗位职责

试验室应根据所承担的检测任务配备人员,人员的数量、技术结构应趋于合理。

主要管理人员有最高管理者(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关键岗位应有检测组长、授权签字人、资料员、样品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监督员、检验员;间接管理人员有财务、后勤等人员。

人员的数量必须满足所开展检测工作的需要。

人数相对较少、工作量不大的试验室,每个人有主责岗位,还可以兼任其它岗位的工作。

要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人管理,将各个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有关部门,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岗位的质量职责以及赋予相应的权限,同时注意规定各项质量活动之间的连接和协调措施,避免出现职能重叠谁都不负责任或职责空缺造成无人管理的现象。

第三节管理要求

一、质量体系文件化

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试验室必须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质量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规范试验室检验工作和全体人员行为达到质量目标的质量依据,因此,制订质量体系文件是试验室的质量立法。

质量体系文件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

它的设计和编写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格式要求,但要注意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最高领导者正式发布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质量方针又是试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在检验工作中遵循的准则,因此,试验室的领导要结合试验室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制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以便指导质量体系的设计、建设工作。

三、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主要体现在:

各项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依靠质量体系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协调,质量监控、质量体系评审和审核,验证试验等方式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备减少和纠正、预防质量缺陷的能力,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为此,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a.试验室领导要重视质量体系的运行,做好管理评审,应亲自组织质量体系的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质量反馈等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作出评价。

b.全员参与,不断增强建立良好试验室的信心和机制,要实现试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要靠试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充分发挥每个成员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既要有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又要有自觉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

质量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可能会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

因此,必须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试验室可以在质量管理部门设置质量监督职能,在相关部门设立专(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形成质量监督系统。

d.认真开展审核活动,促进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质量体系审核活动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活动,是对质量体系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的评价,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e.加强纠正措施落实,改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

纠正措施是改善和提高质量体系运行水平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质量体系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不论在质量体系审核中还是日常监督和用户抱怨中暴露的问题,都应分析、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落实纠正措施。

必要时将这种措施编入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

f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壮大自己,提高检测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产品标准和测试方法的更新。

为此试验室应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及检测市场提出的需求,制订试验室的技术发展规划,包括检验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添置,试验室环境的改善,检验人员知识的更新,及时补充新的、符合要求的人员等方面,以满足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提高试验室的检验水平。

第四节技术要求

一、人员素质

试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监督检验人员。

各类人员的资格、任职条件、上岗条件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和培训,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理论基础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

试验室的各类人员均应经有相应资质的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书。

试验室应加强对试验人员的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建立完善的技术业务档案。

并加强对全体人员职业道德、廉政建设、作风纪律的教育。

建立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人员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二、设施和环境

试验设施和环境是开展检测必备的基本条件,首先必须具备与检测任务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并且能提供能源、照明、采暖和通风等,便于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其次对有温、湿度要求的场所必须配置监控设备,满足标准方法的规定。

同时试验室应该有明确的内务管理制度及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以保证试验室内清洁、舒适、安全。

三、仪器设备

试验室应正确配备进行检验的全部仪器设备( 包括标准物质)。

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流转处于受控状态;仪器设备的档案应进行动态管理,内容规范、完整,每一台仪器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凡对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检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或校验,确保试验室的检测,可追溯到已有的国家计量基准。

四、检测方法

试验室应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涉及这些方法的标准规范应收集齐全,并作为受控文件进行统一管理。

对于缺少作业指导书可能给检验工作带来危害的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样品的处置和制备、检测工作等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在质量文件中明确规定。

同时,为其他有关业务活动,例如样品的抽取、处置、传送和贮存、制备,测量确定度的估算,检验数据分析编制的程序所采用的方法,应该和有关的检验标准规范一致。

五、样品的处置

试验室应对拟检验样品建立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

样品接收时,应记录其状态包括是否异常或是否与相应的检验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所偏离。

同时要妥善地保存好样品,避免样品在贮存、处置、准备过程变质或损坏。

有特殊要求的样品应按标准、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记录、报告

试验室应建立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规章的记录制度,每次检验的记录,应包含足够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

试验室完成的每项或每一系列检验结果均应按照检验方法中的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在检验报告中表述并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还应该包括为说明检验结果所必须的各种信息及采用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

检验记录、报告的副本均应归档并保存适当的期限。

第五节主要质量文件

试验室在建立质量体系时应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它主要由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及质量记录等质量文件构成,在编制时可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来编写,以质量手册为纲领,依次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其他质量文件;下一个层次文件为上一层次的支持性文件。

现将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目录列于下。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目录

序号

程序名称

相应的准则要素号

1

文件控制程序

5.2(d)

2

量值溯源程序

5.2(g)

3

开展新工作的评审程序

5.2(i)

4

检测程序

5.2(j)

5

检验样品处置程序

5.2(k)

6

设备的校准、检定(验证)维护程序

8.2(维护)5.2(m)

(检定、校准、验证)

7

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程序

5.2(n)

8

标准物质的使用程序

5.2(n)

9

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5.2(n),5.6

10

发现结果有差异或偏离程序时的纠正、反馈程序

5.2(0)

11

例外情况下允许偏离的程序

5.2(p)

12

质量监督管理程序

4.2(e)

13

申诉处理程序

5.2(q)

14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的程序

5.2(r)

15

质量体系内审程序

5.2(s)

16

管理评审程序

5.2(s)

17

检验报告管理、控制程序

13.1

18

检测分包工作程序

14.1

19

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程序

7.2

20

人员培训管理程序

6.1.2相应

6.2.1及时

21

运行检查程序

9.6

22

自动化检测控制程序

10.7

23

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0.2

24

检测业务受理(合同评审)程序

10.2

25

抽样程序

10.5

26

记录和数据控制程序

12.1.1

27

采购控制程序

15.2.1仪器设备8.1.3

消耗材料10.8

复习题

1.何谓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何谓公证数据?

计量认证合格试验室出具的数据是否都是公证数据?

3.<评审准则>对检验机构法律地位有何要求?

应保持哪些方面的独立性?

4体系文件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一般分为几个层次?

5质量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目的有何不同?

6.何谓质量监督?

应如何开展工作?

7.检验人员上岗应具备哪些条件?

检验机构应如何对检验人员进行管理?

8.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档案管理和运行中检查?

9.<评审准则>对原始记录、检验报告有哪些具体要求?

10.何谓样品的唯一性标识系统?

检验机构应如何对检验样品进行管理?

8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