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7539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doc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吴村调查

沙明珠沙明珠,女(1988-),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经贸英语专业本科生,2006117009。

摘要:

我国自2006年起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农合”。

这一制度的出台,使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同时,农民收入低、医疗人才少、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小等问题客观存在,要使农民就医状况从“小病拖,大病挨,患了重病才往医院抬”向“小病看,大病治,得了重病有保障”取得实质性的转变,“新农合”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看病难看病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医疗保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对中国作出了如此触目惊心的描述:

“由于中国实行卫生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有70%~80%的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导致成千上万婴幼儿和农村人口等弱势群体不必要的死亡。

”社会保障的缺失集中表现为政府投资行为的失衡。

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公共卫生总费用4300多亿元,政府投入590亿元,其中84%投入城市地区,而投入农村地区的费用仅占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对农民最敏感最突出的莫过于医疗问题。

用农民的话说:

“过去是缺医少药看不上病,现在是“有医有药看不起病”、“小病拖,大病挨,患了重病才往医院抬”,这些简朴的语言道出了当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由过去卫生服务提供不足,转向目前医疗保障乏力。

因此,发展和完善“新农合”,既是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农民实施保障性减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

“一号文件”提出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农合”的目标,当前正值2008年后半年,深入农村考察此制度是如何给农民带去福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调研基本情况

我是出生在城市,生长在城市的幸运儿,对农村概念模糊,对农村问题的认识也仅局限于新闻报纸。

好在高中与政治学科打交道的日子让我接触到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学习了相关文献资料,“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等新提法更是熟记于心。

我尤为关切的一个课题便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该问题的现状和相关政策至今记忆犹新。

这次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背景,以“新农合”为切入点,我有幸走进农村,切身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次调查选取的是一个沿太湖的村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吴村。

“我们村的特色就是环境好,空气好,水质好!

”村长朴实无华的言语正是东吴村留给我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清晨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此类沁人心脾的满足感在喧嚣繁杂的城市近乎奢侈,而那儿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村有760户农户,3080个村民。

一眼望去,多为两层楼房。

村长骄傲地谈到,我们村95%的农户早在10年前都盖新楼房了,与城市相比,我们的生活更为恬淡舒心。

说实话,我带着“沉重”的问卷走访农户时,不免有点忐忑不安。

可是村民们知道我的来意后,不但积极配合,还非常热情好客。

这两天农户的走访在我脑海里深深烙下了“民风纯朴”四个大字。

现在回想调研的整个过程,要感谢学校各方面的周到考虑,特别是一封推荐信使得我能在村长,银行行长,和十家农户间获得全面、互补的信息。

二、调研分析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1、农民普遍收入较低

“小病拖,大病挨,患了重病才往医院抬”根本不是无稽之谈。

村民都异口同声地反映:

“农村都是这样,我们都不舍得花看病钱。

”走访之间,一位老伯伯透露他老伴儿这两天发着高烧,在屋里躺着休息。

他轻描淡写地说:

“一般小毛小病,我们就多加休息,用上些土方法,就对付过去了。

辛苦挣来这几个钱,哪里舍得买药吃?

”在被询问何时感到最缺钱时,十户农户都毫不犹豫地勾选了“生病时”。

村民们所反映的情况,其实究其源头,便是农民收入低的问题。

从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的发展,连续5年发出5个一号文件,反复强调的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保证农民持续增收。

在如今物质条件、人民生活水平都蒸蒸日上的前提下,把是否有钱看病作为衡量农民生活质量的标准比是否吃饱穿暖更具有时代意义。

2、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

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

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根据对十户农户的调查资料显示,50%认为镇医院、村诊所的条件很好或者好,另外50%则感到一般或者差,问其原因,大多表示在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方面村诊所很难满足农民的需求。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

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收入,出现了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

3、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在“新农合”实施之前,农民完全是自费看病。

小毛小病埃过去容易,一旦身患重病,将给农户的经济情况雪上加霜,也降低了患病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然而“新农合”的实施情况与我的预期有所相悖。

在每年120元的医疗保险费中,80元掏自农民自己腰包,如有超额花费,100%由个人承担。

由此看来,农民的负担实在不轻。

既便如此,调查数据也显示,仍有30%农户认为该制度有一定作用,但不大,其余70%都偏向于生大病时较以前有更多的保障了。

这样看来,如何权衡政府对农村的投入,适当向医疗方面倾斜又成为新时期急需重视的一个方面。

4、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

据统计,目前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毕业生仅占1.6%,大专生占16.9%,中专生59.9%,有21.6%的卫生人员没有任何学历,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

在访谈过程中,没有家长主动提出希望子女学成归来,挑起医疗卫生建设的重担。

80%的家长希望子女有高学历,进而在城里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这就造成了留守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高学历者严重紧缺。

当我向村长质疑此情况时,村长频频点头,表示日后将尽可能多做相关的宣传,鼓励知识青年积极地为医疗事业作出贡献。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

村长提供了一份《苏州市吴中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细则》,东吴村就是严格按照该细则施行新型的医疗保险。

以下摘录一部分重要细则:

1)概念: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指实行政府组织引导、农村居民参保、集体扶持、区镇两级财政资助相结合,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其形式包括大病医疗统筹、门诊家庭账户、医疗救助三部分组成。

2)对象:

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农村本区在籍居民;经区合管会批准的其他居民。

3)权利:

接受辖区内医疗机构提供的免费或优惠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卫生服务;享受规定范围内的医药费用补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有知情权、建议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权利。

4)义务:

遵守区合管会制定的各项实施细则;服从区、镇(区)两级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管理,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及时足额交纳参保费用;履行其他相关义务。

5)大病补偿比例:

镇(区)级:

500-3000元补偿30%;3000-5000元补偿35%;5000-10000元补偿40%。

区级:

10000-20000元补偿50%;20000-30000元补偿55%;30000元以上补偿60%。

补偿金额每人每年累计达到50000元封顶,基金出险时,分别由区、镇(区)两级财政负担。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去福音

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不免有其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完善。

可以说,“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去了福音。

我所走访的东吴村是在2004年初作为试点正式启动了“新农合”。

采访农户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乐呵呵地说,当时村书记和村诊所所长挨家挨户发传单,向我们群众宣传并作交流,鼓励我们自愿参加并自缴资金。

那个时候农业税都还没取消,怎么又来坑钱了?

这实在令大伙儿费解,总觉得是变着花样来忽悠我们农民。

当时虽然缴了款,但是心里还是没有底。

第二年,我们对门的老先生去镇医院动了大手术,确实得到了一大笔补偿。

从那以后,我们村几乎都自愿参保,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受惠了。

说罢,他竖起大拇指,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城里的大学生是该来我们农村看看啊,今非昔比喽!

客观地说,从这位老人的言语谈吐,家庭装潢情况都可以看出,老人的生活条件较为优越。

但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低保障、广覆盖的医疗保障制度,对于生活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农户来说,没有特别的安排或者照顾。

生活本来就拮据,即使政府补贴了一部分的医疗费,还是有相当的村民对医院的治疗望而却步。

因此这项制度在确保广覆盖的同时,是否也该考虑对低生活水平的农户特殊倾斜呢?

中国农民有9亿多,在以前绝大部分人医疗没有任何保障,而“新农合”能较好地缓解农民看病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大病住院情况)。

同时“新农合”较之原来的合作医疗体现出很大优越性。

目前,“新农合”在全国农村已基本普及,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

在老百姓得到实惠越来越多的同时,“新农合”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要真给农民卸下一副生活的重担,还有待于此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相关辅助制度的出台。

三、思考建议

1、建立完善的筹资体制

由个人和政府分别负担的医疗保险资金不免产生疑问。

谁在管理这些资金?

谁在监督这些资金的有效使用?

农民的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

农民获得补偿的程序是否科学合理?

据调查,东吴村目前的参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20元,其中个人支付80元,政府支付40元。

这与2004年出台的标准——区、镇(区)两级财政分别支付40元、30元资助,个人缴纳30元——有较大出入。

还希望相关部门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探索合理、多样、简便的个人缴费方式”的指示,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降低运行成本之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根据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农民认可的筹资办法。

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建立完善的筹资体制迫在眉睫。

2、降低合作医疗成本

加强合作医疗用药目录管理的呼声四起。

一位农民实例为证:

同样是看感冒,在村诊所只花一二十元,配些治感冒的常见药,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一二百元,比如验个血,做个常规化验,还配些进口的抗生素,就成了小病大看,也白花了钱。

这也是农民有病不敢看的原因之一。

有些医疗机构为了赚取利润,将疗效相似的进口药代替普通药,导致了农民挨小病的做法。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如前所述,“新农合”的进一步建设还需相关辅助政策的出台,监督制度则必不可缺。

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一切工作要保持100%透明度。

如同政务公开一样,可以建立专门办公室或展示窗户,让农民能够及时追踪他们所缴资金的用途,了解获得补偿的程序和进度,使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真正惠及农民。

4、培养农村医疗人才,引进城市优秀医务工作者

一方面,在农村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回到农村积极探索医疗卫生的发展之路,为农村优秀人才制定相关优惠条件;另一方面,借鉴邻国和睦共处,优势互补,城乡间也要响应“城市支持农村”的号召,向农村输送新鲜血液,定期派遣优秀医务工作者前往农村交流支援。

四、农户家庭案例

村长带我走访了情况较为特殊的一家农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住人口两人,花甲之年的一对夫妻。

儿子和媳妇在城里打工,难得返家一回。

夫妻俩经营村里唯一的小杂货店,周围村民都用心维护。

我们一到那家小店,女主人就热情地拿出了雪糕招待我们。

听村长介绍了我的来意,女主人便按捺不住心情之激动,滔滔不绝起来。

原来两年前,她得了脑瘤,前后在市医院开了两次刀,住院花费好几万。

要不是参加了新型医疗保险,他们的小店现在恐怕难以维持。

说到这儿,女主人热泪盈眶,握着村长的手,再三表示感谢。

当初看病村长借了她3万块钱,如今正一点一点地靠小杂货店的收入还款。

女主人说她还要感谢村上的邻居们,因为在她两次住院期间,丈夫在病房照顾她,都是邻居轮流照看小店,维持收入。

再次提到现行的医疗制度时,她说:

“现在的政府真的是在为我们农民考虑。

平时积蓄不多,要是没有政府的医疗补偿,我哪里肯去住院啊!

”现在她的身体状况良好,欠款也已还得差不多了,她也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并经营好小店来感恩村民。

最后,反复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新农合”的完善任重而道远。

无疑五年的试点加普及工作已初见成效,农民也确实得到了不少实惠。

希望再用五年时间,能够保障农民“有医有药看得起病”、“小病看,大病治,得了重病有保障”。

参考文献:

1、谭克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2、李和森: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3、陈进根,张朝阳: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