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7693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演替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

C.竞争D.互利共生

7.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4只B.48只C.120只D.144只

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其物种构成不断地变化着

B.初生演替一般比次生演替进行得慢

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9.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0.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1.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缓解了种间竞争

C.其特性主要由水分决定

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1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

1,原因是()

A.雌配子:

雄配子=1:

1

B.含X的精子:

含Y的精子=1:

C.含X的配子:

含Y的配子=1:

D.含X的卵细胞:

含Y的卵细胞=1:

13.下列特征中属于种群数量最基本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14.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

狐与兔;

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15.旅鼠是北欧寒带鼠类,繁殖力强。

它们常常会成群结队向挪威西海岸奔去,一群接一群投入大海,溺死于水中。

几乎每隔三四年自杀便会重演一次,但旅鼠种群并没有灭绝。

科学家进行研究后进行了如图解释,下列说法符合该解释模型的是()

A.旅鼠自杀的外部因素主要是食物、空间和水资源等匮乏

B.图中的种间关系主要涉及竞争、寄生与捕食

C.体内调节系统主要涉及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在旅鼠数量增加后再减少的波动过程中,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增加

16.一些连牛马都啃不动的木材,小小的白蚁肠道又不分泌纤维素酶,他是如何消化的呢?

原来靠的是在白蚁肠道有大量原生动物鞭毛虫。

这些鞭毛虫分泌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酵解成葡萄糖及其他产物,为白蚁提供充足的养分。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鞭毛虫与白蚁属于寄生关系B、白蚁属于消费者

C、鞭毛虫属于分解者D、鞭毛虫与白蚁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17.钓鱼岛和钓鱼岛周围海域中所有的巴浪鱼,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分别属于()

A.生命系统和群落B.群落和种群

C.生态系统和种群D.群落和个体

18.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19.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甲、乙两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实验,定期采用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用血球计数器计数。

血球计数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它的形状如图A所示,它的规格有两种,一种叫希利格式(16×

25型),另一种叫汤麦式(25×

16型)如图B所示。

已知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

两组同学根据计算数据绘制出本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如图C所示。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其中操作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2)上述计算公式中,b值含义是____________。

(3)两组同学在计数时,将原液稀释成样液,取出如图A所示的血球计数器,吸取混合均匀的样液注入血球计数器的计数室内,装满整个计数室。

若观察到有气泡,应____________

(4)请在上面一个中方格内填涂出统计的酵母菌数量。

(5)上图C曲线中,甲组与乙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殖方式以_________为主,分析甲组曲线该数值比乙组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20.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21.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填“低”或“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22.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若出现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点后进行,原因是。

23.分析如图所示坐标曲线,回答问题:

⑴若横坐标代表环境温度,纵坐标代表动物的耗氧量,曲线代表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耗氧量,则A代表,B代表。

B在较低温度下耗氧量较多,此时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以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

⑵若横坐标代表每天光照时数,纵坐标代表植物开花所需的天数,则代表短日照植物的曲线是。

若要使菊花在“五·

一”节左右开放,则需对菊花进行(长日照、短日照)处理,这是利用了信息对植物繁衍活动的影响。

⑶若横坐标代表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纵坐标代表稳定性的大小,则A代表。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⑷若横坐标代表植物生长素的浓度,纵坐标代表某器官生长1cm所需的时间,则A可代表生长素对(根、茎)的生理作用曲线,曲线所表示的生理作用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⑸若横坐标代表某种群个体的年龄,纵坐标代表个体数,则A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型。

24.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

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

株/m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最可能是,请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如果要全面了解调查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调查,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动物可存放在体积分数为70%(或75%)的酒精溶液中。

接下来对采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和统计工作。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该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参考答案

1.D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数量的总和。

D项符合。

2.C

【解析】

试题分析:

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A项正确;

在三个连续的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在树林(第3阶段)中,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项正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这种代替是指物种的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项错误;

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即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3.B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

X:

200=160:

10,X=3200。

B选项正确。

考查种群密度计算。

点评:

标志重捕法是指利用公式

计算出N,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N1为标志个体数,N2为重捕数,N0为重捕个体中带标志数)。

4.B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A选项中“鱼”其实包括带鱼、鲤鱼等多个种群。

C选项中包括多个种群。

D选项是指物种。

5.D

根据λ的含义,在第1~10年,λ>

1,种群数量增长,在第10~20年,λ<

1,种群数量下降,第20~30年,λ=1,种群数量维持稳定不变,因此第15年时种群数量并不是最少的,A错误;

30年中,种群数量有增加也有减少,不呈“S”型增长,BC错误;

第20~30年种群数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第20年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D正确。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B

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种内互助,选B项。

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的有关知,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D

根据数据分析:

18/48=54/种群数,可得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144故的正确。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调查,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种群数量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D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不断变化的,故A正确;

初生演替需要时间长,速度慢,故B正确;

群落演替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故C正确;

弃耕的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森林,如果气候干旱,可能最终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而不能形成森林,故D错误。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A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随着食物、气候等条件的改变往往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因为自身遗传因素等的不同往往差异较大,故B正确。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故C正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故D正确。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0.B

要把S曲线和此图结合起来,从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从t0~t2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快,从t1到t2种群增长率有逐渐减小。

t1种群增长率最大,t2为0。

结合S曲线可知,t1时种群数量达到K/2,t2时达到K值。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11.C

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是位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植物争夺阳光而形成的,其特性主要由光照决定,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C错误。

这种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B、D正确。

本题考查群落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B

雄配子的数量应该远远大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

含X的精子数量和含Y的精子数量基本相等,他们与卵细胞随机结合,使得后代的性别比例接近1:

1,B正确;

在不知道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的情况下,含X的配子和含Y的配子的数量是没法比较的,C错误;

没有含Y的卵细胞,D错误。

考查伴性遗传中的性别决定,题目较为基础,需掌握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

13.A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属于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A正确。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C

①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如狐与兔;

②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如大小两种草履虫;

③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如藻类和真菌;

④表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寄生关系,如细菌与噬菌体,故C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5.A

【解析】密度制约的结果使旅鼠在数量增加后食物、空间和水资源等匮乏,所以A正确。

图中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加剧,自杀过程中不涉及寄生与捕食等,B错误。

紧张、焦虑、应激等涉及神经与体液调节,与免疫无关,C错误。

旅鼠自杀的解释模型没有出生率下降,D错误。

16.A

【解析】鞭毛虫与白蚁密切合作,互利共生,各蒙其利,属于互利共生。

不能误解白蚁是分解者。

17.C

种群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钓鱼岛是包括生物及无机环境是属于生态系统,钓鱼岛周围海域中所有的巴浪鱼是同一种生物个体总和属于种群。

答案是C。

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D

基因的多样性越大,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机会越大,故A正确;

群落演替的趋势是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故演替顺序一般为a→c→d→b,故B正确;

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作用越强,汞的含量越高,故C正确;

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K值有关,故b种群种内斗争不一定激烈,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和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

(1)①④⑤

(2)酵母菌原液稀释倍数(3) 重新制片 (4)略 

(5)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A组的培养温度(或pH)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或A组添加的培养液多于B组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解析】略

20.增长型衰退型各年龄个体数相接近增加

(1)从A图看生育前期的个体数目很多,而生育后期的个体数目较少,因此A图表示增长型;

C图的年龄结构与A图相反,因此C图为衰退型。

(2)B图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因此其特征是: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A图为增长型种群,所以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考查种群的特征中有关年龄组成的知识。

难度较小,熟记年龄组成,理解三种类型的发展趋势。

21.

(1)竞争

(2)ca

(3)降低(或快速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低(5)400

【解析】

(1)分析图中a与b的数量变化关系可知,它们是竞争关系;

(2)若d大量死亡,c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多,a则因c增多而数量减少;

(3)若a大量死亡,则c和d都会因食物减少而减少;

(4)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其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较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营养结构复杂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5)根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得:

N=Mn/m=50×

40/5=400(个)。

22.

(1)Ⅰ

(2)Ⅱcd(3)曲线Ⅱ一定(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1)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来生威胁,说明是J型增长,图中曲线Ⅰ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增长,图中曲线Ⅱ符合,若出现曲线下降,如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环境变化越剧烈,自然选择越明显,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越快,所以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Ⅱ。

(4)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即f点后,增长速率为0。

(5)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3.(每空1分,共11分)

⑴变温动物恒温动物甲状腺⑵A短日照物理⑶抵抗力稳定性负反馈调节⑷根A⑸衰退型

【解析】恒温动物随温度降低,其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多,所以A是变温动物,B是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不,光照时间越长,植物越易开花为长日照植物,反之为短日照植物,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对其进行遮光处理,可使其开花。

茎比根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A代表茎,B代表根,B曲线反应出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若横坐标代表某种群个体的年龄,纵坐标代表个体数,则A种群老年个体较多,所以为衰退型。

24.

(1)C变化曲线如下图

(2)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用肉眼或仪器认真观察并分类

(3)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