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077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1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全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B.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并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寄托了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C.《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三峡》选自《水经注》,《北冥有鱼》选自《庄子》。

这些著作皆非专门的文学创作,但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

“寒舍”“贵姓”是谦辞,“惠顾”“高见”是敬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项,吴敬梓是清代作家。

B项,《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D项,“贵姓”是敬辞。

5.[2019·

荆州]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掌握情况,其中A项中对“社稷”的解释有误,应该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B项中第二、三联的名称颠倒,应该是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C项中“赏菊花”不是端午节习俗。

故正确答案为“D”。

6.[2019·

长沙]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

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

清明节扫墓、踏青;

端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

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节日习俗。

A项句中的“八月十五吃汤圆”的说法错误,对应后面的“团团圆圆”,应为“正月十五吃汤圆”;

B项“八月十五喝雄黄酒”的说法错误,应为“:

八月十五喝桂花酒”,“雄黄酒”应在端午节时喝;

C项正确;

D项“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的说法错误,应是“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7.[2019·

衡阳]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

”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C项,“《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表述有误,因为《周亚夫军细柳》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8.[2019·

包头]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辨识。

C项,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

9.[2019·

临沂]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

D项,“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太史公自序》等;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等.《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即临别赠言,不是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

10.[2019·

郴州]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

A项,“记”“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因此,不都是表达自己观点。

11.[2019·

益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口技》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B.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

B项,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应该是欧阳修。

12.[2019·

昆明]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的

《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B.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

他的诗作色彩鲜明,意境恬淡。

苏轼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莫言,当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红高粱》《蛙》等作品。

我们学过他的

文章《卖白菜》。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B项,“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表述有误,应为: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13.[2019·

连云港]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莫泊桑与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契诃夫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屠格涅夫不在其列。

14.[2019·

济宁]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干戈代指战争。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名著阅读等知识点。

此题将原来第3题以判断形式考查传统文化的题目,融入了四个选项中。

D.“垂髫”代指小孩,“黄发”代指“老人”。

15.[2019·

金华、丽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梅、鹤B.竹、兰C.兰、鹿D.竹、梅

[解析]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积累。

松、竹、梅经冬不衰,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正是因为它们面对风霜雨雪而无惧、历经数九寒冬而不凋。

这种蕴含于内的顽强力量、外化于形的坚韧气质,千百年来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

16.[2019·

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B.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常考的知识点有: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仞”是古代长度单位。

17.[2019·

滨州]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

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A项中的“知命”是指五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所以“知命”应在“花甲”之前;

C项中的“四书”应该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不包括《诗经》;

D项中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词,不是苏轼的。

故选B。

18.[2019·

绵阳]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项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19.[2019·

枣庄]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美国作家欧·

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

亨利式的结尾。

《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三国志》属于史书,不是四大古典名著,“卧龙”是《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称呼。

20、[2019·

大连]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

“而立”代称三十岁;

“不惑”代称四十岁;

“天命”代称五十岁;

“耳顺”代称六十岁。

B.《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

“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D.“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面”;

“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

“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3.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贵姓”是敬词,“家父”属于“谦辞”。

21.[2019·

绍兴]

(1)“骈文四体”中的吴均体是写()的骈文。

A.宫廷女子生活B.边塞征战C.山水清音D.江湖渔樵生活

《梁书·

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他的诗文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如《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书信,述说的是行旅的见闻感受。

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闻、实感出发,着重从“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进行描绘,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清高思想,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按以上分析,应该属于“山水清音”这一类型,所以选C。

(2)周末,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小风拒绝了,他说自己不想成为()。

A.秋风客B.老生儿C.捉刀人D.墙头草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及对词语含义理解。

“捉刀人”中捉:

握、拿。

刀:

指修改竹木简错字的小型工具。

捉刀人:

指拿着笔的旁侍。

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隶,这里的刀和笔的作用类似。

所以,捉刀人也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本题语境是“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如果小风帮忙写了这篇文章,那么小风就成了“捉刀人”。

所以选C。

(3)中国古代建筑,各区功能分明。

请将“阁”“廊”“亭”三字分别填入相应横线处。

堂以宴,

(1)_____以憩,

(2)_____以眺,(3)_____以吟。

[答案]

(1)亭

(2)阁(3)廊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及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

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

“阁”: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阳、防雨等功能,可以在此读书、吟咏。

按以上分析,即可正确填空。

即“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

22.[2019·

鄂州]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

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

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

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正误的能力。

B项中的埃德加·

斯诺是美国记者;

C项,应为牛魔王知道真相后,变成猪八戒的样子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不是变成沙僧;

D项,贴春联是除夕的习俗,吃元宵是元宵节(正月十五)的习俗。

23.[2019·

云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

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作。

D.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秦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B项中,律诗四联的顺序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4.[2019·

嘉兴]小嘉翻阅报刊,发现《嘉兴日报》《南湖晚报》上的很多标题颇有文化气息。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B.院士专家桐乡行,“望闻问切”助发展

C.叶落归“嘉”——吴云心的桑梓情

D.“网红”只是激动一阵子,“心红”才能幸福一辈子

[答案]A:

标题中的“七十二变”“八十一难”借用了名著《西游记》中的有关典故,说明只有拥有扎实的功底,才能克服困难。

B: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

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脉,借用了古代中医用语表达院士专家对桐乡发展情况的全方位了解。

C:

标题借用典故“桑梓”。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

后用“桑梓”指代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A项,涉及到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典故,“七十二变”是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的法术,“八十一难”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所遭遇的考验,标题借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打铁须得自身硬”,只有自己的技术技能练到位了,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B项,“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问诊的四种方法,需要明确指出这四种方法就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脉”。

C项,“桑梓”是我国古代对故乡的代称,古时候住宅旁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因此借用“桑梓”来指代故乡,标题中的“桑梓情”就是指主人公对故乡的情谊。

D项,“网红”是现代网络用语,“心红”是对“红心”的化用,这都是近现代的用词,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类型2单部名著阅读

1.[2019·

淮安]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

(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

九头的蛇;

一脚的牛;

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

(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

(一)

(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答:

[答案]《山海经》 《天演论》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识能力。

根据选段

(一)中“人面的兽;

袋子似的帝江……”等内容,可知选文出自《山海经》;

本句选段

(二)中“‘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等内容,可知选文出自《天演论》。

(2)《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

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

[答案]《狗•猫•鼠》,理由:

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时,要紧扣题干中的“深恶痛疾”“‘正人君子’之流”等,据此回忆在《朝花夕拾》里读过的内容,便可判别出写“深恶痛疾”的相关内容的文章。

说明理由时,要根据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