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7735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烟囱脚手架专项方案.doc

专项施工方案XTRD-SEPC-TWI-109RevA烟囱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1

3、施工计划 1

4、施工工艺技术、流程 1

4.1施工设备选型 1

4.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

4.3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动力计划 3

4.4计算书及附图 3

4.5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 7

5、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9

5.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9

5.2危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9

5.3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及低碳绿色施工措施及要求 14

5.4作业风险的应急处置措施 14

6、专家论证意见 15

1、工程概况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烟囱高度为80m,±0.00处筒壁外半径3.41m,顶部出口直径2.92m。

筒外壁共分两个坡段,分别为标高±0.00~12.45m(i=0.035)、12.45m~80m(i=0.02)。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筒壁厚度最大为300mm,最小为160mm。

内衬采用耐酸胶泥砌筑耐火砖内衬耐酸砖,20m以下为230mm厚,20m以上为115mm厚。

在外壁50~80m范围内涂刷红白相间航空标志漆6节,每节宽度5米,顶部为第一节涂成红色。

内井架采用多孔形式,烟囱底部共计双排井字型立杆,脚手架采用φ48.3×3.6钢管脚手架搭设构成烟囱的井架系统,立于已达到设计强度的烟囱混凝土基础底面满足承载要求。

其中用于提升系统位于中心孔位置,作为上料孔。

井架第一次搭设8.4米高,然后随烟囱混凝土筒身的升高而升高,随烟囱坡度的收缩而收缩,保持其内井架高度始终高出烟囱混凝土筒身5.4米,横杆竖向间距取1.8米,以便和定型钢模板高度相适应。

便于随操作面搭设操作平台。

在最底部20cm处设扫地杆和水平方向剪刀撑一道,并与筒壁顶紧,确保各个立杆位置牢固不动。

在中心位置留出-个0.2m×0.2m小孔,作为施工过程中测定筒身中心线的孔洞,施工时封闭,吊中复核时开启。

2、编制依据

2.1《8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M3601-T0402

2.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2.5《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GB15831-2006)

3、施工计划

脚手架从烟囱筒壁第一板逐步搭设

4、施工工艺技术、流程

4.1施工设备选型

主要机具应有扳手、力矩扳手、工具袋套、水准仪、经纬仪、水平尺、线锤等

4.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2.1脚手架的搭设高度随着主体结构的高度增加而增加。

(1)立杆、横杆、斜撑、剪刀撑的间距及搭设方法见脚手架平面图、立面图所示。

(2)每根立杆的底部都应设置木枋垫板。

(3)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如下图)。

(4)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5)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6)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接长,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如下图)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示意图

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

(7)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8)使用木脚手板,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9)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设竹串片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承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亦可采用平铺。

(如下图)

(10)单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每道剪刀跨越立杆根数最多不得超过7根,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11)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12)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13)连墙件构造布置:

①连墙件应均匀布置,垂直间距、水平间距分别控制在10米为一个节点;连墙件必须设置在牛腿处(或预埋埋件环连接),并且与每层每根临边钢管抱箍锁死。

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②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宜呈水平并垂直于墙面设置,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可稍为下斜,不容许向上翘起。

4.3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动力计划

工种

人数

职责范围

备注

技术、质检人员

2

现场技术工作

具备专业职称

专职安全员

1

现场安全值班

培训持证上岗

架子工

10

架手架安装

具备专业职称

4.4计算书及附图

4.1搭设方法及采用材料

4.1.1立杆间距:

纵向1~1.5m,横向1~1.5m,距墙0.25~0.3m,每步架高1.45m。

4.1.2外脚手架搭设高度:

自然地坪搭至高出烟囱顶10m,为80+10=90,取90m,按每步架高1.45m,共62步架。

4.1.3脚手板铺设:

即施工平台,仅考虑搭设一层平台。

4.1.4剪刀撑:

规定每6米一道,共计60道。

2、荷载计算:

以底部受力最大荷载的一个立杆为计算单元,其断面1.25m×1.25m,荷载区域如图影印部分

4.2荷载

4.2.1静荷载:

(1)钢管(Q235:

48*3.5)及扣件重量:

(2)立杆:

1×90×38.4=3456N

(3)水平横杆:

1.25×2×62×38.4=5952N

(4)剪力撑:

(6×2×60)÷16×38.4=1728N

(5)扣件:

[(5只×2×60÷16)+130]×1.5㎏/只=251.25㎏=2512.5N

(6)平台脚手板重量:

4×4=16㎡16㎡×35㎏/㎡÷16=35㎏=350N

(7)提升架槽钢:

2×4×18.369÷6=24.5㎏=245N

(8)钢丝绳:

90×2×1.208÷6=36.24㎏=362.4N

(9)最大荷载:

砼一斗800㎏=8000N

小计:

3456+5952+1728+2512.5+350+245+362.4+8000=22605.9N

荷载安全系数取1.2,

静荷载为22605.9×1.2=27127.08N

4.2.2活荷载:

(1)操作层活荷载:

3kN/㎡

故:

操作层活荷载值:

3000N/㎡×1.25×1.25=4687.5N,安全系数取1.4,操作层活荷载取值为:

4687.5×1.4=6562.5N

4.2.3轴向受压:

(1)这根立杆承受轴向压力:

N=27127.08+6562.5N=33689.58N。

(2)考虑脚手架局部稳定的设计荷载的计算如下:

A=489㎜2,i=15.78㎜,L0=μL=1×1450=1450mm,

λ=L0/i=1500/15.78=94.94,f=205N/m㎡Ф查得表:

0.634

立杆稳定公式:

N/AФ≤f代入公式:

33689.58/0.634×489=108.67N/m㎡≤205N/m㎡

根据以上计算,作业平台立杆承压安全。

4.2.4脚手底地面计算:

一般素土按10t计算。

p=N/A≤fgp=33689.58N/1.25×1.25=21561.33N/㎡

fg=kc×fgk=0.4×100000=40000N/m2>21561.33N/㎡

4.2.5通过计算,本脚手架安全。

4.2.6以下为附表:

附表B钢管截面特性

外径Ф.D

(mm)

壁厚t

(mm)

截面积A

(cm2)

惯性矩I

(cm2)

截面模量W

(cm2)

回转半径i(cm)

每米长质量

(㎏/m)

48

3.5

4.89

12.19

5.08

1.58

3.84

51

3.0

4.52

13.08

5.13

1.70

3.55

附录CQ235-A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表C稳定系数Ч表

λ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000

0.997

0.995

0.992

0.989

0.987

0.984

0.981

0.979

0.976

10

0.974

0.971

0.968

0.966

0.963

0.960

0.958

0.955

0.952

0.949

20

0.947

0.944

0.941

0.938

0.936

0.933

0.930

0.927

0.924

0.921

30

0.918

0.915

0.912

0.909

0.906

0.903

0.899

0.896

0.893

0.888

40

0.886

0.882

0.879

0.875

0.872

0.868

0.864

0.861

0.858

0.855

50

0.852

0.849

0.846

0.843

0.839

0.836

0.832

0.829

0.825

0.822

60

0.818

0.814

0.810

0.806

0.802

0.797

0.793

0.789

0.784

0.779

70

0.775

0.770

0.765

0.760

0.755

0.750

0.744

0.739

0.733

0.728

80

0.722

0.716

0.710

0.704

0.698

0.692

0.686

0.680

0.673

0.667

90

0.661

0.654

0.648

0.641

0.634

0.626

0.618

0.611

0.603

0.595

100

0.588

0.580

0.573

0.566

0.558

0.551

0.544

0.537

0.530

0.523

表D脚手架钢管尺寸(mm)

截面尺寸

最大长度

外径Ф,d

壁厚i

横向水平杆

其他杆

48

3.5

2200

6000

52

3.0

2200

6000

表E铜材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指标

钢材牌号

力学性能

设计指标

抗拉强度

(N/m㎡)

屈服点(N/m㎡)

伸长率(%)

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N/m㎡)

抗剪强度设计值

(N/m㎡)

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N/m㎡)

Q235

(3号钢)

370~460

235

≥26

205

120

310

Q215

(2号钢)

STK41

≥410

≥235

≥23

205

120

310

STK51

≥510

≥350

≥15

300

175

425

注:

1.国家行业标准JGJ76-91允许使用Q215(2号钢),故本表予以列入;2.STK41,STK51钢系引入日本钢材的牌号,我国有的厂家采用,故将其列入表中;STK41钢的强度等级与Q235相当,STK51钢的强度等级与我国的16Mn(16锰)钢相当。

表F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

装修脚手架

2

结构脚手架

3

注:

斜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应低于2Kn/㎡

表G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脚手架状况

背靠建筑物的状况

全封闭墙

敞开、框架和开洞墙

全封闭、半封闭

1.0Ч

1.3Ч

敞开

μ.stw

注:

1.μ.stw值可将脚手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表6.3.1第32项和第36项的规定计算;

2、Ч为挡风系数,Ч=1.2An/Aw,其中An为挡风面积;Aw为迎风面积。

敞开式单、双排脚手架的Ч值宜按本规范附录A表A-3采用。

表H荷载效应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纵向、横向水平杆强度与变形

永久荷载+施工均布活荷载

脚手架立杆稳定

永久荷载+施工均布活荷载

永久荷载+0.85

(施工均布活荷载+风荷载)

承载力

单排架,风荷载+3.0kN

双排架,风荷载+5.0kN

表I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N/m㎡)

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变强度设计值ƒ

205

弹性模量E

2.06×105

4.5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

4.5.1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1)第2.0.7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雪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显现,应立即修理完善。

(2)第3.1.1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五,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3)第3.1.3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2.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N外力。

3.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或400mm的挡脚笆。

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

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大于10mm。

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全立网或满扎竹笆。

(4)第4.1.5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

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

立梯不得有缺档。

(5)第4.1.9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施进行攀登。

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6)5.1.3操作平台上应显著标明容许荷载值。

操作平台上人员和物料的总重量,严谨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

应配备专人加以监督。

4.5.2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第3.1.3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钢管上严谨打孔。

(2)第5.3.5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2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部距,立杆纵距,立杆横据的连墙间距的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3)第6.2.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接且严禁拆除。

(4)第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5)第6.3.5立杆接长除顶层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第6.4.5连墙件的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7)第7.3.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行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8)第7.3.4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9)第7.3.8连墙件,剪刀撑,斜撑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2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杆和横杆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10)第7.4.2拆脚手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11)第9.0.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12)第9.0.7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5、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1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

(1)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2)工具及小零件必须放在工具袋内。

 

(3)在脚手架上人员要精力集中,严禁打闹跑跳,严禁酒后上班。

 

(4)六级以上大风、大雾、暴雨、雷击天气或夜间照明不足时严禁在架子上操作。

 

5.1.2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

(1)架子工上岗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条件   

(2)架子工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3)架子工应每年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年老体弱、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严禁从事架子工作。

 

(4)架子工生病未愈或病后不得操作。

 

(5)架子工上岗应将袖口扎紧,不得穿硬鞋或拖鞋及其它易滑鞋。

 

(6)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5.2危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5.2.1重大危险因素“H、S点”验证单

山东电建第一工程公司 第9页共15页

专项施工方案XTRD-SEPC-TWI-109RevA烟囱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5.2.1重大危险因素“H、S点”验证单

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名称:

烟囱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序号

作业活动、施工工序

重大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风险评价方式

危险

等级

H、S点

控制措施、方案

实施人

验证人

验证人

(签字)

定性评价

D=LEC

L

E

C

D

1

大型排架、模板支架施工

大型排架、模板支架未按要求进行计算,未组织专家论证,未按搭设方案要求进行搭设。

坍塌

1、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大的大型排架、模板支撑架施工,施工方案必须经专家论证;2、施工方案中必须对脚手架受力进行详细计算;3、加强过程监督和验收。

张雪名

王红超

2

施工管理

更改作业指导书中施工方案没有重新进行审批,或没有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高处坠落、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坍塌、物体打击、触电

1

H

1、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2、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每天组织站班会;3、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对每一个H、S点进行验证签字。

张雪名

王红超

3

对重大的起重吊装、密闭空间及带电作业等危险作业项目未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

高处坠落、触电、起重伤害、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

1

H

1、严格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票管理程序》编审批程序;2、作业票执行人必须严格按作业票确定的内容进行操作,安全监护人必须监护到位,严禁擅自脱岗、离岗;3、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旁站监督。

张雪名

王红超

4

人员管理

对从事电气、起重、架子工、厂内机动车驾驶人员、机械操作工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触电

1

H

1、人员入场时严格审查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并将证件复印件存档备查;2、特种作业人员现场作业时必须随身携带特殊工种证件,便于随时检查。

张雪名

王红超

5

在工作过程中玩手机等电子产品或做其他分散精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1

H

1、加强人员教育,现场作业时不得玩手机等电子产品,保持精力集中,观察周围的施工环境,以便应对突发危险状况;2、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此类违章行为。

张雪名

王红超

6

脚手架搭拆

大型脚手架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已审批的措施搭设,搭设完毕未经验收挂牌就投入使用。

坍塌

3

6

15

270

1

H

1、超过一定规模的脚手架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编审批后执行;2、搭设过程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指导;3、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架工证上岗,且经岗前培训、交底;4、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必须经相关责任人验收合格挂牌后投入使用。

张雪名

王红超

山东电建第一工程公司 第13页共15页

专项施工方案XTRD-SEPC-TWI-109RevA烟囱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5.3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及低碳绿色施工措施及要求

5.3.1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环境因素

排放去向

数量

频率

环境影响

控制措施

1

吸收塔脚手架搭设

噪音

大气大地

少量

工作时

污染大气

轻拿轻放,不许乱丢

2

吸收塔脚手架除锈油漆作业

 

粉尘排放

大气、大气

少量

工作时

矽肺

施工人员穿防护服手套戴眼镜

油漆排放

大气、大气

少量

工作时

矽肺

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有害有毒气体、粉尘和烟雾(室内设排风机)

3

焊条头存放

施工现场(室内、外)

大地

少量

工作时

污染环境

施工现场设专人清理焊条头

5.4作业风险的应急处置措施

5.4.1高处作业发生高处坠落、吊装作业发生物体打击的应急措施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

头部内外损伤、胸部创伤(如胸骨、肋骨骨折等)、胸腔腹腔脏器损伤、腹部创伤、四肢及脊椎骨折等。

当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时,对受伤部位进行保护,避免搬运伤员时对受伤部位造成二次伤害,立即向项目部报告,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尽快送往医院。

5.4.2安装、检修、使用电器、电动工具、机械时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或离电源较远时,应使用绝缘物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不要直接用手或金属物品潮湿物品等非绝缘品接触触电者,避免施救者再次触电。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