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077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docx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篇一:

曾国藩家训

研究生课程论文

河南大学

题目:

曾国藩家训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

论文作者姓名:

何珊珊

作者学号:

104753120211

所在学院:

哲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

所学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姓名职称:

马进举教授

所学课程名称:

民族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李鸿章家训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理学家,经世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和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农学家,曾国藩一生非常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对曾国藩家训思想的解读,来进一步探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曾国藩;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曾国藩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思想体系有较电脑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成效明显,在中国家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曾国藩提出“八德”、“八本”、“三致祥”、“三不信”等家庭教育理念,在其家庭教育思想熏陶下,曾氏兄弟允文允武封侯拜相,显赫一时.

家庭教育是曾国藩思想中最有进步意义的部分,其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传统家训思想、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祖训的影响,关于曾国藩教育环境的思想对我们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曾国藩胡熙家训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

曾国藩具有深厚的历史功底,对中国传统儒、墨、道三大显学钻研尤深。

儒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入世精神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道家全身保生、避让退守之道,墨家勤劳节俭之学,都是曾国藩家训思想的精神养料。

曾国藩要求子弟以双边协定儒家态度积极入世,立志高远,自强不息,建功立业。

但在激烈的科举和官场竞争中,他又以道家避让退守之道警诫子弟“不忮不求”,力求刚柔相济、进退两宜。

他提出的“旧课”四条,其中的“慎独”、“主敬”、“求仁”就是以孔孟履儒家义理教育子弟进德修身,完善人格,“习劳”则是以墨家之理教育子弟养成勤俭耐劳阴阳家品德。

“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蕨盲。

曾国藩将这些上层社会哲理运用于家训教化,说理详尽,分析透彻,为其家教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二)祖传家训遗风

曾国藩其父曾曾国藩玉屏个性倔强,由于“早岁失学,壮而引为深耻”,对子弟教督甚严,创立八条家规:

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养猪)、早(早起)、扫(打扫)、考(祭祀)、宝(敦族睦邻)。

曾国藩对祖父非常敬重,“吾家代代皆有世

德明训,惟星冈公之教尤应慎守牢记”,“总以恪守星冈公之绳墨为要”,并继承了祖父“自强、谨慎、威仪”的优秀品质,将其八字诀家规升级为“八本”家训。

曾国藩舅舅曾麟书科考不顺,连考17次才中秀才,但他非常勤俭、刚毅、倔强,“发愤教督诸子”,并将祖传帮斗撰成对联: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愿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曾国藩将其抄贴堂中其,作为家规宗旨。

曾国藩深受母亲江太夫人“倔强”个性影响,“朕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也已倔强。

”曾国藩经常劝诫诸诸公弟子侄远绍祖德,牢记先辈嘉言懿行。

“我家祖父、父亲、叔父三位大人规矩极严,榜样极好,我辈踵而行之,极易为力”。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基本概念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修身进德的思想教育

曾国藩非常注意人格修炼,人格修炼对他事业很有能够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成功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腋花,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

要勤俭、要谦虚、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意欲将自己打造成导致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小东西,说修身是虚无缥渺反问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致力,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动因最重要的原因。

这是曾国藩一生所追求的总体目标,也是他子侄对诸弟及子侄的提议。

张之洞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虽然他常年在外做官、带兵、打仗,但家信未尝间断,温言细语,言传身教,谆谆诱导,勤劳俭朴,知书达理,不求做官发财,不以优越地位自居。

这些的实现,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心态、价值观和情操的高尚。

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家庭环境越来越富足,有些家庭对孩子放任自由,好吃懒做,坐享其成,宠惯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之所以曾氏后代子孙很有成就,从家训中对需要子孙要求必须进德修身,热爱劳动,养成勤奋的品德有非常十分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很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立志、立业的思想教育

曾国藩认为,立志坚韧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他不断地教诲子弟,要立大志,有理想,不可甘居下流。

在立业上教诲子弟:

“不能勤奋以图被立,则仍无以兴家而为先。

”也正是在曾国藩的教育之下,他的四个弟弟和儿子都建立了一定的功业。

(三)持家的思想教育

曾国藩认为,持家应以孝弟、勤俭、倡和、戒骄傲奢侈为主。

他大力提倡孝弟,将孝弟看作是修身、齐家的主要内容,孝敬老人,与邻居和睦相处。

勤俭是传统美德,王守仁教诫诸弟及子侄,要“勤俭自持,习苦习劳”,并将勤与俭列居八德的内容。

曾国藩30岁时,做了一件青缎绸褂,于庆贺及新年时穿,穿了30年,还如同新的一般。

在南京总督府任内,其要求夫人及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做饭。

要求儿孙们要尊老爱小。

在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一些子女对父母不孝敬,甚至有的子女不赡养父母,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人,年轻时积累的财产都为小儿子盖房,娶媳妇,年老体弱时,没有生活来源,没钱看病,甚至基本生活都难以可以保证,老年的生活相当凄凉,人都是要老的,自己也是儿女的榜样,自己如何对待老人,儿女也会如何关照自己的;在社会上来说,父母辛辛苦苦把兄弟姐妹养大,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人,养孩子很苦,一个连父亲都不养,不爱的人,还能称其为按规定的人吗?

谁还愿意和你相处合作呢?

但是这类人大有人在,所以曾国藩的孝亲敬长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西安协和医院任超院长有一句话说得好“孝顺儿女天照应,孝顺的儿女为人正直、忠诚、善良,事事都有人愿意暗中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孝敬老人。

(四)读书治学的思想教育

曾氏家族提倡半耕半读,非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曾国藩提出变化趋势了读书可以变化气质的观点,勉励诸弟及子侄发奋读书,愿他们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有读书癖和很强的求知欲。

1834年11月,他中举之后,到京都(北京)去考进士,第二年考进士失败,便回湖南,穷困得很,在经过睢(虽)宁时,向易作梅借了一百块钱。

易作梅以为他有短萼,就借给他,谁知曾国藩路过南京,把这笔款子但若买了书。

还不够,便把外套送进质店当,换出钱来买书。

在这里,我

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读书变态。

他认为,学习是短期一件十分艰苦而又必须长期坚持的事情,非经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不能成功。

他的终生学习经营理念,在现实中仍有很深远的教育内涵。

(五)“自概之道”的思想教育

曾国藩的自概之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盈满亏损,极盛至衰的法则;二是以史为鉴;三是主张自概。

他认为要想使家族及个人永远急著持盈保泰,就要自觉地做到自概和先概,若被他人所概,一切灰心就来不及了。

要做到自概,第一要廉、谦、劳,第二要求缺概盈。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

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

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

二则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资助,则他日不知何如。

”他告诫子孙们,之所以要把自己的债还没有还完,别人帮助,有两个原因,一是哎气运太全,不能把格外小心,严守持盈保泰的道理。

旧债还清,好运就太全,就会过分满盈,产生不足;留债没有还清,好中就有不足,是处事完满的办法。

二是,各家亲戚都贫困,年龄又大了,现在不在资助,以后就没有机会资助了。

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三、曾国藩家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一)讲究修养

曾国藩非常注重以儒家标准进行品德的修养实践。

例如他常年形成了黎明即起、每日练字、阅读经史书籍、写日记反省自我的习惯。

曾国藩在师从展枝、唐鉴等人学习史学之后,两位老师为他的日课量身制订了十二条规,主要内容就是自我反省式的修身,使他成为一个虔诚的理教教徒或儒教教徒。

尽管曾国藩后来由于国事繁忙而此后不可能按照十二条规的规定那样坚持日课,但他从未松绑自我严苛的要求,经常自责和的身上存在或潜在的与封建道德相悖反省思想行为,历史记录并将它们记录在书牍或日记中。

1858年曾国藩二度出山后,仿佛已渐大彻大悟的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厉,丝毫不允许自己背离封建统治的要求。

可见修养乃是曾国藩的主要德育方法之一。

(二)树立榜样

篇二:

曾国藩家训上名言笔记

?

曾国藩家训上名言佳句笔记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杂染,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

行政之要,在于得人。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他小时候其实是一个笨小孩,为什么后来他能成为三代名臣呢?

答案是:

自我教育。

道德教育他是一个不断自我教育的人因。

所以他每天都在进步。

?

无一日不读书。

一百两的故事。

发下重誓,必须把二十三读完。

?

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平,年轻时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一次契机,而痛改前非,培植生员自己的儿子曾麟书考科举,但是没有成功,但是立下了:

耕读传家的祖训。

?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得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

人生气质很难改变,只有一样能行,就是读书

?

曾国藩的读书原理:

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培养自修兴趣和方向

?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个穷骨头

?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

怠,未有不败

?

穷是保生之道

?

养成静坐的习惯

?

临事淡泊守静,淡泊明志?

养得胸中一种明媚?

败人两字,非傲即惰

篇三: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國藩家訓語錄30條

1、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

有識則知为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

永年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须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

何必擇地?

何必擇時?

但自問发奋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

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

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时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淩人则,預想人他日时人亦有以盛氣淩我之身,或淩我之子孫。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5、靜中,細思尺牍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里無有紀極,人于其中,寢處遊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二十六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鳞鳞,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德行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

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

"考、寶、早、掃、書、蔬、魚、豬"。

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

"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会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想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诸子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以等人家。

7、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8、讀經有一耐字訣。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

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

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9、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十月二十一日二十六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

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面、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城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

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

諸弟試在鄉間將此三字于族戚人家歷歷驗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12、三樂:

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13、八德:

勤、儉、剛、明、忠、恕、謙、渾。

14、一生之成敗,但如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

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6、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

李申夫嘗謂一千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

因引諺曰: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文武双全之訣。

17、諺雲吃一暫長一智,吾传记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18、家敗離严禁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0、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22、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23、讀經、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

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

24、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

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年必成書家矣。

25、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

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

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尚无不敗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

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

禮義之旗幟也。

27、讀書如譬若掘井,大石數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

讀書總以背熟經書,常講史鑒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勿換彼書耳。

28、思古聖人之道非同寻常乎與人為善。

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

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

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

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早起:

黎時即起,醒後不沾戀。

讀書不二:

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葉為率。

讀史:

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謹言:

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養氣:

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

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日知其所亡:

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

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月無忘所能:

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容易溺心喪志。

作字:

早飯後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夜不出門:

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30、修身十二款:

主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慎。

無事時心在腔子裏;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靜坐:

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