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配合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867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目标配合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标配合比.docx

《目标配合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配合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目标配合比.docx

目标配合比

 

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

配合比设计报告

 

1概述

1.1概述

汪清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GSZ03合同段由长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其桩号范围为K36+000~K55+741,路线总长度为19.741Km。

ATB-25柔性基层施工面积为423790m2。

设计文件给定沥青标号为AH-70A石油沥青,沥青产地盘锦,碎石产地凉水石场,矿粉产地磐石,消石灰产地图们,经自检及总监办验证,原材料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可以用于ATB-25沥青稳定碎石施工。

1.2设计依据

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1.3原材料来源

本项目上基层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19.0-26.5mm、9.5-19.0mm、4.75-9.5mm、2.36-4.75mm和S16(0-2.36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2原材料试验

2.1沥青

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70号沥青试验结果表2-1

项目

试验结果

设计要求

试验依据

针入度(25℃,100g,5s,0.1mm)

67

60~80

T0604-2000

延度(5cm/min,15℃,cm)

≥100

≥100

T0605-1993

软化点(℃)

74

45

T0606-2000

密度(25℃)

1.03

实测

T0603-1993

试验结果表明:

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2.2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采用按T0616-1993中规定的水煮法,其试验结果如表2-2所列。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表2-2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

试验后石料表面上沥青膜剥落情况

粘附性等级

沥青膜有少部分为水所移动

4

2.3集料

集料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的方法进行,粗、细集料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分别见表2-3、2-4所列。

粗集料试验结果表2-3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结果

设计要求

试验依据

洛杉矶磨耗损失

合格

≯30

T0317-2005

压碎值

15.2

≯28

T0316-2005

表观相对密度

19-26.5mm碎石

-

2.887

≮2.50

T0304-2005

9.5-19mm碎石

2.880

4.75-9.5mm碎石

2.889

2.36-4.75mm碎石

2.890

毛体积相对密度

19-26.5mm碎石

-

2.792

-

T0304-2005

9.5-19mm碎石

2.788

4.75-9.5mm碎石

2.800

2.36-4.75mm碎石

2.787

吸水率

19-26.5mm碎石

1.2

≯3.0

T0307-2005

9.5-19mm碎石

1.2

4.75-9.5mm碎石

1.1

2.36-4.75mm碎石

1.2

软石含量

-

≯5

T0320-2000

针片状颗粒含量

19-26.5mm碎石

1.2

≯18

T0312-2005

9.5-19mm碎石

2.0

4.75-9.5mm碎石

0.9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19-26.5mm碎石

0.3

≯1

T0310-2005

9.5-19mm碎石

0.3

4.75-9.5mm碎石

0.6

2.36-4.75mm碎石

0.7

细集料试验结果表2-4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结果

设计要求

试验依据

表观相对密度

-

-

≮2.50

T0330-2005

毛体积相对密度

-

2.728

-

砂当量

67

≮60

T0334-2005

坚固性

-

≯12

T0340-2005

亚甲蓝值

g/cm3

1.0

≯25

T0349-2005

由表2-3和表2-4试验结果可见:

粗、细集料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2.4矿粉及消石灰试验

矿粉及水泥试验项目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见表2-5所列。

矿粉及消石灰技术指标表2-5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结果

设计要求

试验依据

表观相对密度

矿粉

-

2.689

≮2.50

T0352-2000

消石灰

2.721

\

矿粉亲水系数

-

-

<1

T0353-2000

含水量

0.36

≯1

T0332-2005

塑性指数

-

1.2

<4

T0354-2000

粒度范围<0.6mm

矿粉

100

100

T0351-2000

消石灰

100

<0.15mm

矿粉

95.7

90~100

消石灰

95.1

<0.075mm

矿粉

83.6

75~100

消石灰

83.3

由表2-5试验结果可见:

矿粉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3ATB-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和工期安排,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法。

根据本合同使用的矿料和沥青实际情况,以及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拟定三个矿料级配进行试验,以确定各种材料的最佳组成,使之既能满足路面性能要求,又能符合经济性。

3.1方案Ⅰ

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各种矿料级配和方案I合成矿料级配如表3-1所列。

ATB-25型沥青混合料合成矿料级配组成(方案Ⅰ)表3-1

2、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方案Ⅰ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1ATB-25上基层(方案Ⅰ)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①ATB-25(方案Ⅰ)马歇尔试验

方案I各油石比马歇尔结果见表3-2。

ATB-25(方案Ⅰ)马歇尔试验结果表3-2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试件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

(0.01mm)

实际

理论

1

3.0

2.425

2.659

8.8

15.1

41.7

4.95

26.8

2

3.4

2.450

2.631

6.9

14.5

52.6

6.83

29.0

3

3.8

2.466

2.608

5.5

14.4

62.1

8.66

34.1

4

4.2

2.461

2.589

4.9

14.8

66.6

7.42

40.8

5

4.6

2.456

2.570

4.4

15.3

71.1

7.14

44.9

技术

要求

-

-

-

3~6

≥13

55~70

≥7.5

15~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5~15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测出。

②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由表3-2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图3-2ATB-25上基层目标配合比(方案Ⅰ)确定沥青用量图

根据曲线图,得出油石比OAC:

OAC1=(a1+a2+a3+a4)/4=(3.8+3.8+4.5+3.9)/4=4.0

OAC2=(OACmin+OACmax)/2=(3.6+4.1)/2=3.85

根据OAC1和OAC2,结合实践经验和本项目交通量、气候条件,综合确定ATB-25目标配合比(方案Ⅰ)的最佳油石比为:

OAC=3.93%。

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对其进行相关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3-3所列。

 

ATB-25(方案Ⅰ)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表3-3

指标

油石比(%)

试件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

(0.01mm)

实际

理论

结果

3.9

2.474

2.607

5.1

14.0

63.9

8.49

36.4

技术

要求

-

-

-

3~6

≥13

55~70

≥7.5

15~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5~15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测出。

由表3-3可见,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各项体积指标均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5、浸水马歇尔试验

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进行残留稳定度试验,以判断目标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4所列。

ATB-25(方案Ⅰ)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表3-4

油石比

(%)

浸水时间

稳定度(kN)

残留稳定度(%)

设计要求(%)

试验结果

平均值

3.9

30min

9.03

8.49

88.7

≥80

8.26

8.67

7.99

48h

7.92

7.53

6.99

7.61

7.58

由表3-4可见,ATB-25(方案I)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3.2方案Ⅱ

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各种矿料级配和方案II合成矿料级配如表3-6所列。

ATB-25型沥青混合料合成矿料级配组成(方案Ⅱ)表3-6

2、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方案II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3-3所示。

图3-3ATB-25型(方案Ⅱ)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①ATB-25(方案II)马歇尔试验

方案II各油石比马歇尔结果见表3-7。

ATB-25(方案Ⅱ)马歇尔试验结果表3-7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试件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

(0.01mm)

实际

理论

1

3.0

2.442

2.667

8.5

14.5

41.9

5.70

26.3

2

3.4

2.459

2.637

6.8

14.3

52.9

8.39

29.1

3

3.8

2.475

2.614

5.3

14.1

62.8

10.03

34.2

4

4.2

2.467

2.582

4.5

14.6

69.6

9.86

40.3

5

4.6

2.464

2.579

4.5

15.1

70.5

7.86

43.9

技术

要求

-

-

-

3~6

≥13

55~70

≥7.5

15~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5~15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由真空法测出。

②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由表3-7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3-4所示。

图3-4ATB-25上基层目标配合比(方案II)确定沥青用量图

根据曲线图,得出油石比OAC:

OAC1=(a1+a2+a3+a4)/4=(3.8+3.8+4.2+3.7)/4=3.9

OAC2=(OACmin+OACmax)/2=(3.6+4.2)/2=3.9

根据OAC1和OAC2,结合实践经验和本项目交通量、气候条件,综合确定ATB-25目标配合比(方案II)的最佳油石比为:

OAC=3.90%。

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对其进行相关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3-8所列。

ATB-25(方案Ⅱ)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表3-8

指标

油石比(%)

试件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

(0.01mm)

实际

理论

结果

3.9

2.476

2.609

5.1

14.2

63.9

9.52

37.0

技术

要求

-

-

-

3~6

≥13

55~70

≥7.5

15~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5~15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是由真空法测出。

由表3-8可见,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各项体积指标均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5、浸水马歇尔试验

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进行残留稳定度试验,以判断目标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9所列。

ATB-25(方案Ⅱ)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表3-9

油石比

(%)

浸水时间

稳定度(kN)

残留稳定度(%)

设计要求(%)

试验结果

平均值

3.9

30min

9.48

9.52

92.3

≥80

9.27

10.39

8.94

48h

9.27

8.79

9.22

8.64

8.01

由表3-9可见,ATB-25(方案II)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3.3方案Ⅲ

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各种矿料级配和方案III合成矿料级配如表3-11所列。

ATB-25型沥青混合料合成矿料级配组成(方案Ⅲ)表3-11

2、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方案III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3-5所示。

图3-5ATB-25型(方案Ⅲ)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①ATB-25(方案III)马歇尔试验

方案III各油石比马歇尔结果见表3-12。

ATB-25(方案Ⅲ)马歇尔试验结果表3-12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试件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

(0.01mm)

实际

理论

1

3.0

2.440

2.669

8.6

14.7

41.7

6.01

22.2

2

3.4

2.462

2.641

6.8

14.3

52.3

8.50

26.3

3

3.8

2.476

2.615

5.4

14.1

62.2

10.28

34.0

4

4.2

2.470

2.587

4.5

14.6

69.2

9.97

37.3

5

4.6

2.468

2.571

4.0

15.0

73.2

7.86

43.9

技术

要求

-

-

-

3~6

≥13

55~70

≥7.5

15~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5~15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由真空法测出。

②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由表3-12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3-6所示。

图3-6ATB-25上基层目标配合比(方案Ⅲ)确定沥青用量图

根据曲线图,得出油石比OAC:

OAC1=(a1+a2+a3+a4)/4=(3.8+3.9+4.2+3.7)/4=3.90

OAC2=(OACmin+OACmax)/2=(3.6+4.3)/2=3.93

根据OAC1和OAC2,结合实践经验和本项目交通量、气候条件,综合确定ATB-25目标配合比(方案III)的最佳油石比为:

OAC=3.93%。

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对其进行相关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3-13所列。

ATB-25(方案Ⅲ)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表3-13

指标

油石比(%)

试件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kN)

流值

(0.01mm)

实际

理论

结果

3.93

2.480

2.617

5.2

14.1

62.9

10.28

34.0

技术

要求

-

-

-

3~6

≥13

55~70

≥7.5

15~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5~15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由真空法测出。

由表3-13可见,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各项体积指标均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5、浸水马歇尔试验

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进行残留稳定度试验,以判断目标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14所列。

ATB-25(方案Ⅲ)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表3-14

油石比

(%)

浸水时间

稳定度(kN)

残留稳定度(%)

设计要求(%)

试验结果

平均值

4.13

30min

9.2

10.28

90.2

≥80

11.4

9.8

10.7

48h

10.14

9.27

9.35

9.22

8.37

由表3-14可见,ATB-25(方案III)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3.4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

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三个方案的试验结果汇总于表3-16.

ATB-25沥青混凝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表3-16

结构类型

方案Ⅰ

方案Ⅱ

方案Ⅲ

ATB-25设计要求

油石比(%)

3.93

3.90

3.93

-

试件相对密度

实际

2.474

2.476

2.480

-

理论

2.607

2.609

2.617

-

空隙率(%)

5.1

5.1

5.2

3~6

间隙率(%)

14.1

14.2

14.1

≥13

饱和度(%)

64.1

63.9

62.9

55~70

稳定度(KN)

8.49

9.52

10.28

≥7.5

流值(0.01mm)

36.4

37.0

34.0

15~40

动稳定度(次/mm)

-

-

-

-

残留稳定度MS0(%)

88.7

92.3

90.2

≥80

4ATB-25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

4.1方案比选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与施工图设计对ATB-25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的技术要求,分别对以上三个设计方案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试验分析,各试验数据见表3-16所列。

根据表3-16中所列试验结果,对各方案进行比选,以推荐出本项目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最优方案。

1、方案Ⅱ与方案Ⅲ的比较

方案Ⅱ与方案Ⅲ均为ATB-25沥青混合料,由表3-6和表3-11可知,方案Ⅱ与方案Ⅲ级配的关键控制筛孔4.75mm通过率分别为30.3%和28.3%,可见方案III级配较方案II粗。

根据方案Ⅱ和方案Ⅲ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①体积指标:

方案Ⅱ、Ⅲ的最佳油石比、空隙率、饱和度和矿料间隙率分别为3.90%和3.93%,5.1%和5.2%,63.9%和62.9%,14.2%和14.1%。

从两个方案的的体积指标来看,各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②水稳性:

由表3-16中试验结果可知,方案Ⅱ与方案Ⅲ的残留稳定度分别为,92.3%和90.2%,方案Ⅲ的残留稳定度略小。

综合两个方案的级配曲线和以上几点比较、以及本项目的相关要求和特点,方案Ⅱ综合性能优于方案Ⅲ。

2、方案Ⅰ与方案Ⅱ的比较

方案Ⅰ与方案Ⅱ均为ATB-25沥青混合料,由表3-1和表3-6可知,方案Ⅰ与方案Ⅱ级配的关键控制筛孔4.75mm通过率分别为32.8%和30.3%。

根据方案Ⅰ和方案Ⅱ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①体积指标:

方案Ⅰ、Ⅱ的最佳油石比、空隙率、饱和度和矿料间隙率分别为3.93%和3.90%,5.1%和5.1%,64.1%和63.9%,14.1%和14.2%。

从两个方案的的体积指标来看,各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②水稳性:

由表3-16中试验结果可知,方案Ⅰ与方案Ⅱ的残留稳定度分别为,88.7%和92.3%,方案Ⅰ的残留稳定度较小。

综合两个方案的级配曲线和以上几点比较、以及本项目的相关要求和特点,方案Ⅱ综合性能优于方案Ⅰ。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案的矿料级配、体积指标和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综合比较,方案Ⅱ作为本项目ATB-25施工的推荐方案,方案Ⅲ作为备选方案。

4.2推荐方案

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案推荐使用方案Ⅱ和备选方案Ⅲ各种矿料比例、油石比和矿料合成级配如表4-1所列。

ATB-25沥青混凝土推荐目标配合比级配组成表4-1

矿料组成比例

推荐方案

19-26.5mm:

9.5-19mm:

4.75-9.5mm:

2.36-4.75mm:

0~2.36mm:

矿粉:

消石灰:

油石比=

35%:

31%:

4%:

6%:

20%:

3%:

1%:

3.90%

备选方案

19-26.5mm:

9.5-19mm:

4.75-9.5mm:

2.36-4.75mm:

0~2.36mm:

矿粉:

消石灰:

油石比=

36%:

32%:

4%:

7%:

17%:

3%:

1%:

3.93%

目标

合成级配

通过下列筛孔(mm)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推荐方案

100.0

98.7

71.4

64.7

58.5

46.2

30.3

21.5

15.5

10.5

7.7

6.3

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