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082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

2、解释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

1.庄园的和谐稳定时常收到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

领主为了让闲置的土地有收益和保证他提供保护和公正的边际收益不下降,一般会和农奴达成协定。

每一次人口的暴涨都破坏了典型的庄园经济

2. 当人口增加,土地报酬递减时,人们会涌入未开发区域,由于迁徙地方的土地和气候不同,农业产出不同,交换贸易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贸易盈利能力的提高鼓励着领主对商业提供保护,并且将保护扩大到庄园之外的地区,从而打破了庄园封闭的自然经济状况。

3. 原本生产的单调的商品无法满足领主的需求,更加倾向在市场消费购买,农奴的劳动所得逐渐用货币计量,基本特征——劳役制和自然经济逐渐消失

4. 黑死病减少了大量劳动力,为了继续利用闲置土地,领主降低条件,延长期限,出现了终身租约,获得了永久继承权。

5.英国市场的发育也是庄园经济瓦解的重要因素。

诺曼底征服英国以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需要大量的羊毛供给,英国人收益颇丰,刺激更多人的加入,羊毛生产产生了专业化倾向,专业化有加速了市场的发展。

市场的发展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增强了可选择性。

强制劳役的成本升高,将劳役折算为实物地租或者货币地租。

这时实际上英国农奴制已经不存在了,庄园经济瓦解。

3、农奴制度复兴的原因

原因有5:

(1)航线的西移对德国的贫困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德国的繁荣依赖汉萨同盟对北欧贸易的垄断和地中海贸易的繁荣,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汉萨同盟经济地位下降,荷兰和瑞典控制主体经济,德国居于内陆地位

(2)国内市场发育的倒退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确立。

国内采邑林立,封建割据严重,国内市场难以形成。

并且国内市场混乱,法规和度量衡制度不统一

(3)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扩大

(4)社会动荡造成了人们对保护的渴求。

谷价上涨→领主和贵族对土地进行掠夺→战争→人口大量下降,巨大损失→周期性的农民起义让人们渴求保护,因而将帮助诉诸于贵族,认为他们侵占土地是必要的,并且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5)零碎的国内市场和缩小的海外市场加大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缺乏市场使得劳役成为了最为有效的经济组织方式。

为了防止逃跑和保护,将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老师的补充:

(1)十五世纪起,在德意志东北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庄园统治制度,此时的农奴制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奴,而是更加偏向奴隶制度的地位,服务于资本主义全球分工体系,此时西欧不再自给自足,基本原因都是拥有充足的劳动力

(2)在此之前,所需要的劳动量是极低的因此不存在增加产量的诱因,自从有了市场以后,劳动时间延长,同时严格限制了农民自由迁徙,完全被束缚在土地上】

4、普鲁士道路对德国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普鲁士道路是改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转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农,广大农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忍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较为缓慢。

广大农民在赎买之后,获得了人身自由,竞争使得农民分化严重。

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一方面大量雇工生活贫困,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巩固了容克地主的地位,由于国内市场的狭小,促使对外扩张,把德国变成特别具有侵略性的军事主义国家。

5、试述美国国有土地私有化的条件

1)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封建社会,更不存在封建土地制度。

2)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尽量扩张领土,并把新攫取来的土地归为国有,国有土地的大量存在保证了美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在小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获得最纯粹的发展;

3)林肯颁布的《宅地法》,实现了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的原则,使人们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土地。

6、比较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

英国式道路: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土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和资本进行合并。

英国市场的发育和贸易的发展逐步打破了稳定的庄园制经济关系,随后通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形成了大租佃制度,成为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普鲁士道路:

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普鲁士道路是改良的道路。

因为航线西移、国内混乱以及地理大发现等原因使得农奴制度一度复辟,,1811年《调整敕令》用赎买的方式来解除封建关系。

1850年的《调整法令》降低了赎买条件,大量农奴成为土地主人,至此普鲁士道路获得巨大胜利

美国式道路的特点是地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美国因为缺少封建基础,在前期小农大量占有西部荒地,废除割地制和长子继承制后消灭了封建残余。

在国土扩张过程中,美国立即宣布土地国有,1860年宅地法使得农民用更低的价格获得了更多的土地。

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土地日趋集中,雇佣制大农场出现并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

7、简述英国农业革命的进程

前提条件:

庄园制经济的瓦解。

庄园制经济受到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农奴与领主的依附关系,领主对金钱的渴望促使了贸易的扩大,领主对商业提供保护,并且将保护扩大到庄园之外的地区,从而打破了庄园封闭的自然经济状况。

农奴的劳动所得逐渐用货币计量,基本特征——劳役制和自然经济逐渐消失。

黑死病使得劳动力锐减,农奴主动性增强,英国市场进一步发育,促进专业化发展,转向实物地租或者货币地租,14世纪末叶英国农奴制瓦解。

途径:

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

宗教改革使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没收了大量宗教领地,获得了巨额收入。

圈地运动。

将所有权模糊的共有地份地界定为私有地。

第一个时期15世纪末到17世纪40年代,圈占公有地为目标,第二个时期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中叶,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议会圈地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大租佃制度成为了英国农业主要经营方式。

第九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

是早期发达国家近代工业的基础,是传统工业和近代工业的转换环节,是资本雇佣劳动力的形式。

分料到户制:

中间商控制了生产中的每一道工序,并纵向将其专业化。

是用科层组织代替市场交易的第一步,包买商保持对原材料的所有权,以低于每个工序的市场交易成本来达到组织管理生产的目的。

集中的手工工场:

工厂手工业从分散走向集中,几乎全是由团队生产潜在收益的推动和管理者监督企业生产过程的冲动造成的。

1、分料到户制是如何形成的?

资金缺乏和信息不畅。

一开始只是商人取收购城市行会无法满足需求的商品。

后来市场需求超过农民用自己的原料生产的产品,于是商人就为农民提供原料,为农民指明所要求的品种和品质,并付给他们工钱,组织家庭手工业为他们生产商品。

渐渐的,中间商控制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并将其专业化。

2、工场手工业的组织形式为什么要进一步从分料到户制发展成为集中的工场手工业?

1)在一些行业筹集固定资本不是一般手工业者所能及,而且原料的集中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这些行业没能采取分料到户制,而是集中作业方式,比如矿山开采、冶金行业等。

2)工场手工业从分散走向集中是由于团队生产潜在收益和管理者生产过程的冲动造成。

监督和管理的发展使得每个生产环节不断优化,鼓励了技术创新,又导致了组织创新,从而促成了现代工厂制度的最后确立。

3)毛纺织、印刷业、玻璃制造业等由分散到集中的工场手工业最终走向普及。

4)集中生产的潜在收益与效率显著;

利于管理和监督的优势明显

3、简要说明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为技术革命做准备;

培养企业家和近代工人;

工场手工业长期存在。

4、手工业在16-17世纪为什么广泛散布在农村?

工场手工业在城市规模有限,且生产过程受到行会的严格控制。

农村有优于城市的的方面:

1)农村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因为大部分农民在非农忙时期如果不接受雇佣,就无事可做,因此他们只能接受低工资;

2)农村有较低的税收,不必受行会的严格控制;

3)农村地区生产自由,城市行规束缚波及影响小。

生产者有组织生产、决定生产工艺的自由。

5、分析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后依然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影响。

1)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工场手工业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当原材料部门尚未发生机器革命时,就会刺激该部门的工场手工业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生产。

同时机器的采用扩大了中间商品的供给,使深加工部门的工厂手工业进一步扩大,所以工业革命一开始,有些手工业得到了全所未有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补充、附属上,还包括吸收剩余劳动力,在工业革命以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基本靠剥削廉价剩余劳动力来加速积累;

3)吸收劳动力的同时不断向近代工业输送劳动力。

工人法加速了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既是近代工业之母,又是近代工业对社会冲击的缓冲

第十章金融制度的建立

金银复本位:

16-18世纪西欧的货币制度,金银铸币同时流通。

利率革命:

宗教革命是人们意识到一味压低商业贷款的价格是行不通的。

1545-1551年英国荷兰等货架取消了对银行家的种种歧视和限制,从此人们对于借贷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此外贷款供给不断增大,使得利率全面下调。

称这个时期的商业贷款利率下降为利率革命。

汇票:

具有法律效益的书面承诺,它为异国异地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一种边界的结算方式,此外还表示一笔贷款。

使银行和银行之间的支付体系得以体现。

清算制度:

对偿付国际间债权债务的银行间清偿方式的规定。

所谓国际清算,是指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因国际汇兑或信贷业务而引起的债权债务通过票据清算所指定的清算机构进行集中清偿的行为。

是在私人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基础上由一般票据发展而来。

证券市场:

是由于公司、政府对吸收社会公众投资的渴望,以及社会公众对直接投资的兴趣而产生的,其中产在着人们贪得无厌的赌博欲望。

股票的可转让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南海泡沫事件:

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脱离常轨的投资狂潮引发的股价暴涨和暴跌,以及之后的大混乱。

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

股票投机现象严重,最终股市泡沫破裂,巴黎、伦敦股票市场崩溃,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

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危机,清算南海公司债务,恢复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

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垮掉,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1、简述近代初期国际和民间金融家的借贷业务。

国家:

当遇到战争或其他紧急事件时,政府一般是以税收为抵押,向民间金融家告贷。

通常有两种方式,包税制和派税制。

包税制是指将某项征税权授予“包税人政府的贷款人,他有权向所有应就某一税种纳税的人征收该税,包税人不必申报他所征收的税额,只要向中央政府国库缴纳一笔固定的现金,超过部分归其所有,不足部分由其负责补足。

派税人给政府提供借款的债权人被指派担任某项税收工作,直到税收偿清政府的债务为止,或者债权人从政府收税人那里取得一项赋税的全部税款,直到债务偿清。

民间:

早期商业银行家将自己的资金或者放债人的资金用于发展商业或者转贷给别人。

2、简述近代金融工具的发展。

随着商业交易量的增加和交易范围的扩大,硬币被别的信用工具所代替。

汇票起源于12世纪的热那亚,13世纪的意大利商人在香槟市场上使用过,14世纪开始广泛使用。

汇票不仅仅作为一种结算方式的变革,还包括一笔贷款。

接着汇票被发展成为可以转让的工具。

16世纪70年代安特卫普广泛使用背书汇票,16世纪后期意大利(威尼斯除外)已经常采用背书的形式转让汇票。

英国则是在16世纪中期得以普遍。

汇票使银行和银行之间的支付体系得以体现。

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人已经常使用支票。

17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最初的支票。

由于银行的信用得不到保障,当局反对信用工具的转让。

1704年期票法通过后英国才承认信用票据的转让。

3、股票市场是怎么形成的?

15世纪意大利和德国存在过可以转让的股票。

1550年由于贸易的发展,股票在英国和尼德兰广泛传播。

17世纪初这些贸易合伙组织较为原始,股票只限于一次航海,冒险之后还本付息,同时限制股票发行量。

以及拒绝外人认股、转让股票程序繁琐等种种不便,造成了早期股票规模的发展的限制。

1600年以后股份公司将股票作为一种永久投资,公司总部不再兑换该公司的股票。

而是让股票持有人将股票拿到市场出售,以保持公司的相对独立性和创造长久发展的可能性。

17世纪中叶,正式的股票交易市场就出现了。

17世纪后期大多数英国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宕起伏。

4、说明南海泡沫事件的成因、经过和影响。

成因:

始于法国。

18世纪的法国:

30亿国债、货币和资本大量外流、连年歉收税收不足。

为了重整经济、统一债务,法国政府采用允许国债购买印度公司的股票,由于当时国债的市场价格不及面值的一半,因此人们纷纷用国债购买股票,股价大涨,法国公债骤然减少。

经过:

英国采用法国相同的方法,通过在1720年《南海法案》。

南海股票上涨迅速,引起了股票市场行情的普遍看涨。

投机行为席卷欧洲各大城市,许多公司没有实际经营项目,并且未经特许。

没有发展前景的股份公司股价必然要回归理性。

影响:

1720年巴黎股市崩溃,阿姆斯特丹股份公司接连倒台,股东纷纷破产,硬币在货币流通中消失,在伦敦需要支付5%的利息才能接到硬币,爱尔兰甚至回到了物物交换的年代。

股票市场的崩溃使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

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完善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得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坍塌,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