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262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docx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300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C )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选项D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只有答案C才是理论基础。

4、在生产资料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B)

A、原材料B、机器设备C、燃料D、辅助材料

解析:

劳动资料是指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A、C、D属于劳动对象范畴,即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价值规律是(A )

A、 只在几个社会形态存在的经济规律

B、各个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规律

C、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解析: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非商品的劳动产品不存在价值,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因此,商品只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

9、基本经济规律是( D)

A、 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B、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C、 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 一种社会形态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

解析:

此题考核的是基本经济规律的名词解释。

需要注意,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社会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在中国现在虽然有存在私营企业,存在剥削,存在剩余价值,但因为它不占主导地位,所以不能说剩余价值规律是我国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目前我国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公有制占主导的按劳分配规律。

11、价值的实体是(B)

A、具体劳动

B、 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解析:

本题考察价值的内涵,即价值一词的名词解释,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答案是B。

注意抽象劳动本身并不是价值,抽象劳动的凝结才构成价值。

12、社会经济制度更替的一般规律是(A)

A、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改变自身的性质

B、生产力不断运动

C、 生产关系不断变革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进行矛盾运动

解析:

社会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所以答案为A。

13、市场经济是指(B )

A、 以市场存在为条件的商品经济

B、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C、市场决定一切经济活动的商品经济

D、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都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市场经济的概念。

当市场对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时,市场经济就形成了。

和它相对应的词是计划经济,当人财物等资源由国家来配置时,就叫作计划经济。

14、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A)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解析:

决定价值大小的是劳动时间,而不是使用价值的大小,B是错误的。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任何有价值的商品都必须有使用价值。

C是错误的。

使用价值的大小并非由价值决定,而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

D是错误的。

15、当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内(C)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C、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

解析: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时间(例如一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会增加,既然商品数量增加了,当然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和相应增加。

平均到每个商品的生产时间就自然减少了,故正确答案是C。

18、在简单价值形式中,1只羊=2把石斧中(A)

A、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B、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C、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D、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解析:

在此公式中,羊的价值通过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羊的价值不能自己表现自己),所以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而石斧反映出另一种商品的(羊)的价值,成为羊的价值的表现形式,起者等价物的作用,并且这种等价物是偶然在交换中产生的,并不是固定地充当等价物,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19、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B)

A、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B、对货币流通产生影响

C、可能引起通货膨胀D、可能引起通货紧缩

解析:

支付手段是指以延期支付商品的方式进行买卖,货币在此时是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

支付手段对货币流通会产生影响,例如甲方购买乙方的商品,并约定在第二年付款,这样在今年所需要的货币数量自然会减少,所以B是正确选项。

膨胀和紧缩是由于货币数量发行和现实需要之间脱离而产生的,和支付手段无关,故不选。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货值等因素影响,也和支付手段无关,所以A选项不选。

20、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B)

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商品竞争规律

解析:

价值规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简单说,只要有商品存在,就会有价值规律存在。

选项B正确。

22、资本价值构成是指(A)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

D、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资本价值构成的概念,正确答案为A。

选项B反映的是对资本周转速

度快慢产生影响的比例关系。

C反映的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D反映的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三个概念经常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出现,

考生必须高度关注。

23、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的最初表现形式是(B)

A、商品 B、货币C、劳动力D、生产资料

解析:

资本最初表现为货币,因为用货币可以随时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可以用购买的方

式买来任何所需要的商品,但不能认为资本一定表现为货币,现在资本的表现方式很多,如

货币、生产资料、专利、商标等可以作为资本的表现形式。

24、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B )

A、社会资本增大B、个别资本增大C、相对人口过剩D、无产阶级贫困化

解析:

有机构成提高一般规律是指个别企业不变资本较大数量增加,可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

或绝对减少,而要使不变资本数量增加,则必须追加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数额,所以有机构

成提高的一般表现是个别资本增大。

选项B正确。

C、D选项是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是错

误答案。

25、在租约规定的期限内,作为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A)

A、由农业资本家获得B、由土地所有者获得

C、由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瓜分D、由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瓜分

解析:

因租约在签定时,就已经明确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数量,所以在租约规定的期限内,农业资本家因多投入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I自然由农业资本家获得,A选项是正确的。

当租约期满,作为级差地租II的未来产生的超额利润到底归谁所有,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

26、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B)

A、成本价格的形成B、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C、价值的形成D、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解析:

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构成,而平均利润的形成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B为正确选项。

27、从G——W——G’中可以看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D)

A、G——W阶段的货币上 B、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C、G——W阶段购买的商品的行为上D、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解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在他的使用价值不象一般商品一样(例如面包)随着使用而消失,而是会创造出自身的价值和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故D是正确答案。

29、假定工人劳动力价值为8元,每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6小时,当劳动力价值下降为4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C )

A、从100%下降至50%B、从100%上升至200%

C、从100%上升至300%D、从100%上升至400%

解析:

每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6小时,则意味着一共创造出16元的价值,扣除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8元,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为8元,剩余价值率为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故原来的剩余价值率为8/8=100%。

劳动力价值下降为4元时,则剩余价值相应上升为12元。

12/4=300%。

C是正确选项。

30、某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得剩余价值(A)

A、5万元 B、10万元C、30万元D、60万元

解析: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4/4=100%,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即可变资本为5万元,m/5万=100%,则m为5万元。

A是正确答案。

31、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C)

A、生产能力过剩B、人口增长过快

C、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本身 D、劳动力价值过高

解析:

相对过剩人口并不是说人口过多了,而是指相对于资本家的需要来说,而成为多余人口,其产生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本身。

32、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为(B )

A、100%B、20%C、12.5%D、11.1%

解析:

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量(利润量)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本题计算方法为200万/1000万=20%。

选项B是正确答案。

3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说明了(B)

A、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C、价值规律失去了作用D、供求规律取代了价值规律发生作用

解析:

当社会处于简单商品经济时,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波动;当社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时(市场经济状态)时,因为竞争的存在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即成本加平均利润,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此时,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后,价值转化为垄断价格,这时,市场价格就会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34、超额利润的形成是(D)

A、商品价值高于生产成本的差额B、生产价格高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C、平均利润高于剩余价值的差额D、社会生产价格高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解析:

超额利润是个别资本家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得到的,劳动生产率高则意味着单位商品生产耗费的劳动时间少,价值量低,但出售时,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决定的,这样,在较低的个别生产价格和较高的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就会出现差额,这种差额就是超额利润。

35、由于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获得的利润是(C)

A、商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超额利润的概念,掌握即可。

37、形成级差地租是(B)

A、农产品价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B、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C、 农产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差额

解析:

农产品的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优等地和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较低,但在出售农产品时,是根据较高的劣等地所决定的社会价格出售,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差额。

这个差额就会形成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38、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B)

A、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B、形成的条件是不同的

C、产生的源泉是不同的D、所体现的阶级关系是不同的

解析:

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因为土地的经营权的垄断,故A为错误选项。

产生的源泉是相同的,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故C错误。

所体现的阶级关系是相同的,都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故D是错误选项。

B选项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两者形成条件确实不同,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的丰富程度、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I则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而产生的。

39、如果资本家在劣等土地上追加投资( C)

A、不可能产生级差地租B、可能产生级差地租I

C、可能产生级差地租IID、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都可能产生

解析:

级差地租II在任何土地上(包括劣等土地)都有可能产生,只要追加的投资所获得的产出大于投资额,则就会产生级差地租II。

40、形成绝对地租是( A )

A、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

B、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C、 农产品的生产价格超过价值的余额

D、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超过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解析:

本题目考核的是绝对地租的来源,即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

农产品之所以能按照价值出售,是因为农产品生产赖以依存的土地是稀缺的,一旦瓜分完毕,任何外来投资者都无法再进入农业领域生产,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

4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A)

A、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B、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D、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个别工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

解析:

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意味着农业的生产经营技术一般落后于工业,所耗费的劳动力比较多,有机构成低,则创造的的剩余价值较高,又因为农业的生产的垄断性,商品可以按照价值出售,不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4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C)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有优劣的差别

C、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土地的地理位置有远近的差别

解析:

任何土地的使用因为土地的私有权的存在,都不可能是无偿的,这种因为土地的私有权的存在而产生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A是正确选项。

4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垄断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办厂等是(D)

A、国家资本输出B、私人资本输出 C、货币资本输出D、生产资本输出

解析:

生产资本是指开设工厂,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所以在国外投资办厂属于生产资本输出。

44、二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C)

A、按照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B、既经济援助,又经济制裁

C、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D、既政治控制,又经济侵略

解析:

发展中国家现在经济全球化中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谈不上在经济领域瓜分世界,选项C是正确答案。

考生必须把这个结论掌握,它有可能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分析题目中出现。

45、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国有化”和“非国有化”都是为了(C)

A、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形式B、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形式

C、适应垄断资本家攫取垄断高额利润要求的形式

D、不断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要求的形式

解析:

A、B、D都是正确的,但不能作为正确答案,资本主义国家采用A、B、D这些手段从根本上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故C为正确选项。

46、欧洲联盟的本质是(D)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同盟

C、大型跨国垄断公司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同盟

解析:

欧洲联盟,前身为欧共体,欧盟是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个国家,目前有关欧盟的主要议题是欧盟的扩大、制定欧盟宪法的大会以及英国加入欧元区。

其本质就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同盟。

48、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这里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D )

A、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C、阶级力量对比的状况D、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状况

解析: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不同之处在于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例如,春夏秋冬的交替规律。

而经济规律必须依托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即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状况。

49、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解析:

物的有用性即指使用价值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故A正确。

50、现在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包括国家对农产品出口给予补贴,或由国家按照保证价格收购过剩农产品,这样做为土地的所有者提供了(C)

A、级差地租 B、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C、绝对地租D、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解析: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通常是合二为一,即土地的所有者自身从事农业生产,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农产品在自发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获得利润,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采用农业补贴政策来保证农产品的生产,以维护国家的农业安全,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这部分补贴,可以视为对自身从事土地工作的补偿。

51、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基本条件是(C)

A、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出现 B、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出现

C、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D、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性

解析:

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即不仅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还能生产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种商品的理由。

52、在货币的职能中,包含了经济危机可能性的两种职能是( A)

A、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解析:

在流通手段中,假如一方有货币而不购买,则商品的生产者必然会得不到价值的实现,从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同样,在支付手段中,假如到期应支付货款一方不能按期支付,则容易引发连锁债务危机,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

53、超额剩余价值是(B)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差B、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差

C、生产资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差 D、商品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差

解析: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额外的剩余价值。

因为出售时是按照社会价值出售,这种差额就是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

54、级差地租第一形态来源于(B )

A、土地本身B、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

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农产品的价值

解析: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是指由于土地肥沃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55、固定资本设备的大修理费用应包括在(B )

A、生产资本中 B、固定资本中C、流动资本中D、流通资本中

解析:

大修理费用开支较大,这部分支出的费用,其实已经转移到固定资本的价值中去,故应属于固定资本的价值。

57、假设某个资本的年预付的可变资本为2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资本周转一次需三个月,请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量与年剩余价值率为(B )

A、30万元300% B、80万元400%

C、120万元700%D、200万元1000%

解析:

周转一次为3个月,则1年周转4次,已知剩余价值率为100%,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则周转一次产生的剩余价值为20万元,故1年中产生的年剩余价值量为80万元。

年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为年剩余价值量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即80万/20万=400%。

58、社会形态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则构成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曾经据此把人类社会分为五种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59、马克思说: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B )

A、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

B、 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

C、货币出现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解析:

决定商品的价值最根本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说,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是因为它本身也有价值,本身也是劳动时间的产物,而时间和时间是可以比较衡量的。

60、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C )

A、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 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

解析:

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价值规律)的矛盾是资本总公式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公式矛盾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61、假设某企业全部预付资本为200万元,其中流动资本为40万元,每年周转6次。

在固定资本中,厂房每年耗费1万元,机器总价值为80万元,可使用20年,其它固定资产价值30万元,可持续使用10年。

则该企业预付资本年周转次数为(C)

A、1次B、1.53次 C1.24次D、2次

解析:

流动资本一年周转额为240万元,机器的一年价值周转额为80/20=4万,固定资本价值一年周转额为30/10=3万,厂房每年耗费额为1万元。

根据预付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该企业该企业预付资本年周转次数=1万+3万+4万+240万/200万=1.24次。

C为正确答案。

62、某企业全部预付资本为100万元,其中流动资本为20万元,固定资本可使用10年,则该企业的折旧率为( B)

A、5%B、10%C、15%D、20%

解析:

由题可知,固定资本额为80万元,80/10=8万元,即每年的折旧金应该为8万元。

则折旧率=8万/80万=10%。

63、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积聚的直接后果是( A)

A、社会总资本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解析: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是资本集中而产生的后果,B错误;资本积聚会导致绝对剩余价值量增长,但不会快速增长,C错误;随着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积聚的形成,社会会出现相对过剩人口,不会出现就业率明显提高的趋势。

D选项为错误选项,不选。

66、一本书售价20元3角,这里的“元”和“角”是(A)

A、价格标准B、价值尺度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解析:

价格标准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独立职能。

67、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C )

A、商品的使用价值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解析:

个别劳动如果想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承认就必须通过交换的方式来实现。

6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D)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解析:

商品的所有者拥有使用价值,然而他想获得的是价值(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商品的购买者手中拥有货币,然而,他想获得是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这种内在的矛盾表现在外部的对立就是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69、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B)

A、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B、价值是交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