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9453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doc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

1-01.院训:

知深德高善思重行

释义:

(1)知深:

知识广博,理论深厚;

(2)德高:

懂法守纪,品德高尚;

(3)善思:

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4)重行:

注重实际,勤于实践。

1-02.院训:

易和美

释义:

(1)总体释义

容易“和美”,变得“和美”;“简”和着“美”,“简”伴随着“美”;“易和”本身就是美,“易和”体现美。

(2)具体解释

易:

源自《易经》,指“简易、不易、变易”。

简易是指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不易是指坚守做人品格,探求不变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变易是指大学要学习方法,以求灵活多变,“变则通,通则久”,待人处世需要变通、圆通、通达。

和:

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指“和睦、和合、和谐”。

和睦要求与人为善,豁达宽容,和衷共济;和合要求心态平和,遇事淡定,团队合作;和谐要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美:

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人们的最高价值追求。

意指“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我们要追求美、实践美、享受美,达到“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03.院训:

至真至善至美至德

释义:

(1)至:

①达到;②极,最。

(2)真:

指老师和学生要拥有真心,求得真知,定做真人。

(3)善:

指知晓和践行忠、孝、礼、义、廉、耻为善。

要求师生要有善心,施以善举,收获善果。

(4)美:

指师生讲究外在得体的仪表美,更讲究内秀的心灵美。

(5)德:

指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还包括党德、官德。

(6)真善美是一个永恒的人生价值追求,不会因各种情景变迁而改变。

做到了真善美,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好品德、高尚人格的人。

1-04.院训:

崇德尚公博学求真精业明理笃行致远

释义:

(1)崇德尚公

“崇德”之“崇”为推崇。

“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

“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为人之本。

“崇德”意在期望师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

与校训“厚德”对应,列于首位,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即将人品道德修养和讲究诚实信用作为师生从教求学的首要目标和行为准则。

“尚公”之“尚”有尊崇、注重之意。

“公”为公正、公平。

“尚公”意谓崇尚公正、公平之精神。

“尚公”是期望师生要秉持公正、公平之价值取向,公而忘私,天下为公。

“崇德尚公”要求弘扬崇高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继承优秀传统道德,兼容吸收人类道德文明,树立高尚道德。

(2)博学求真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也指学问渊博。

引“博学”意在倡导师生文理兼修,百科俱收,博采众长,丰富自我。

“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求真”指“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同时还要讲究“真才实学”。

意在要求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上,要奉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

“博学”是求学治学的目标,“求真”是求学治学的态度和方法,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博学求真”要求师生为学须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博采众长,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3)精业明理

“精”指完美、精通、精湛、精益求精,“业”为学业、事业。

韩愈•《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精业”为“业精”倒置用法,意为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高效完美地成就学业、事业。

“明”指明察、明悉、明白、明亮、高明。

“理”指理性、事理、道理、真理、理想。

《宋书•良吏传•徐豁》:

“历二丞三邑,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

”《朱熹集传》:

“明,谓明于理”。

“明理”要求师生在处事、治学、工作上以理性的思维明察事理、懂得道理、追求真理、成就理想。

(4)笃行致远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有踏踏实实、忠贞不渝、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行”即行动、行为、实践。

“笃行”即知行合一,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

要求师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致远”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是达到、获得。

“远”为远大、远见、高远。

“致远”是砥砺意志、志存高远的意思。

“致远”意即师生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度,怀抱远大的理想,不断追求卓越,以成就事业上的抱负。

1-05.院训:

(1)正身以发人之所未发

(2)正身,发人之所未发

(3)正身,发人之未发

释义:

(1)“正身”:

之所以以正身为首,舍弃其它之类,体现本专业学习以“行”为重,重实践应用,且“正”与“政”谐音。

(2)发人之所未发:

发与“法”谐音,发人之未发体现本学院的开拓创新精神,体现“敢为天下先”之气概。

(3)正身就是为了发人之所未发。

1-06.院训:

明礼正身求实创新

释义:

(1)明礼:

意为“讲文明,懂礼仪”,与“一知”内涵一致。

(2)正身:

“正身”有多重含义,此处为“正直不阿”之意,与“二守”中的“守法”和“三讲”中的“讲正气”内涵一致。

(3)求实:

“求真务实”之意,强调“实践”,与“四会”内涵一致。

“求实”亦有“重视诚实”之意,是对学院师生“为人”和“为学”的基本要求。

(4)创新:

意为“创造新观点、新事物、新实践”,“创新”应为学院师生的共同追求,亦为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1-07.院训:

修德树人,笃学明道

释义:

“修德树人”寓意修身养德、成长成才;“笃学明道”寓意勤奋学习、公平公正,凡事讲道理。

1-08.院训:

明德,笃行,严谨,公正

释义:

“明德”出自《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指崇尚社会公德;“笃行”指善于勤学苦练,知行合一;“严谨”指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公正”指公正公平。

1-09.院训:

厚德、笃志、敦行、明道

释义:

“厚德”语出《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表示学院的教师要以厚德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笃志”语出《论语.子张》: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无论做人还是求学,都要发奋立志,做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方能最终成功;“敦行”语出《礼记·曲礼上》中“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明道”表达学院的师生为学、行事、做人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崇尚法律、公平公正。

1-10.院训:

诚实务实,至公至正

释义:

“诚实务实”意为做人真诚老实,注重现实、崇尚实干,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至公至正”意为崇尚法律、公平公正,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高度得责任感和崇高的荣誉感,通过专心于职业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1.院训:

立德笃行,博学明道

释义:

“立德笃行”指厚德载物、知行合一;“博学明道”寓意博览群书、精益求精,崇尚法律、公正公平。

1-12.院训:

德以至诚,公以至正

释义:

“德以至诚”指道德修养达到厚德载物、持之以恒的境界,朱熹集注:

“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

”体现学院师生教书育人、读书成才志向坚定,目标明确;“公以至正”指崇尚学习达到躬行实践、学以致用的境界,崇尚法律、公正公平。

1-13.院训:

厚德明理,务实公正

释义:

“厚德明理”指厚德载物、明辨是非;“务实公正”指清清白白、实事求是、公正公平。

1-14.院训:

崇法,求实,笃学,自强

释义:

“崇法”指崇尚法律;“求实”指实事求是;“笃学”指认真学习;“自强”指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1-15.院训:

知政明德,笃行为公

释义:

知政,即为学习、通晓政事。

出自《礼记·乐记》:

“审乐以知政。

” 孔子曰:

“政者,正也。

”(《论语·颜渊》)因此还可将含义引申为明白正义之理(说明不单指“政治”);明德,取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培养学生崇高的品德;笃行,是要忠贞不渝、坚持不懈地实践;为公,即《礼记·礼运》中的“天下为公”,是要追求公共的道义、公共利益,为社会服务。

以正率德、以行致公,两句合成,既同校训“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相承,又体现了我院“政法与公共管理”的要义。

将“政”与“公”寓于其中,表明学科特色,政治、历史、法律都追求正义、公道,行政、酒店、旅游几个管理专业也是在为社会服务。

“知”与“行”要求我院学子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同时也彰显了我院“一知”(明德)、“二守、三讲”(知政)、“四会”(笃行)的理念。

1-16.院训:

博学进德守正出奇

释义:

院训是对学校过去成就的提炼、是反应学院长久的办学宗旨、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针的总结陈词。

此院训训词简洁,寓意明晰。

正符合学院长久以来的风貌。

“博学进德”融合校训“博文大理”以及学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

同时,“博学”更体现了学院的学科、专业数量及其质量;‘进德’体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催化,使博学更以致用。

“守正”意在法律事务专业,及众多的管理专业的精神领域“正道而行,守法行事”。

“出奇”及为突破局限,出奇制胜,两两遥相呼应,更是体现“知守,讲会”的办学理念。

1-17.院训:

博学;思辨;进取;卓越

释义: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大通也。

(《说文》)即宽广、广博之谓。

“博学”取意:

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学生,广泛的学习,打下厚实的功底,提升全面的综合素质。

思辨:

出自《礼记·中庸》: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思辨”有思考辨析之意,它亦是一种思考方式,即辩证的思考问题,看待事物要从多方面、多角度。

进取:

出处《论语·子路》: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进取”意指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

即鼓励学生立下志向,并为了这个“志”而付出努力。

另一方面,也激励教师要有上进心,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和学术上有所作为。

“卓越”意为杰出的,超越一般的;即最终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领域内杰出的、非同一般的人才。

1-18.院训:

公政明德崇真至善

释义:

为政者,公诚天下,明了做人之德和从政为民之德,上句表现一知(知伦理礼仪)、二守(守纪、守法);学院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行政管理、酒店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及法律事务、旅游管理两个专科专业,横跨哲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多个一级学科,这几个学科均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看待世界,遂求真为第一要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政管学院其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政史系,1999年更名为社会科学系,2007年分立出管理系(现经济管理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正式设立为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回溯办学历史,无不体现《礼记》的大学之道。

1-19.院训:

至公至诚尚实求是

释义:

“公”与“诚”为政管人潜在的业务品质,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指导下,政管学院积极奋进,1987年成立的政史系,1999年更名为社会科学系,2007年分立出管理系(现经济管理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正式设立为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大中小学骨干教师、企业家等多个领域优秀人才。

“尚实“意在凸显政管人的踏实务实的工作态度,“求是”为研究学问探求事实的严谨态度。

1-20.院训:

博学尚德求是守正

释义:

上半句体现学院在“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指导下奋发进取,“求是”是政治教育、历史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探求态度,“守正”要求坚守正气,既要自身守纪又要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坚守正道。

1-21.院训:

明法致公明德亲民

释义:

(1)“明法”

明法的释义:

①使法令严明。

《管子·幼官》:

“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

”《韩非子·南面》:

“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之信矣。

”②明确的法令。

《史记·秦始皇本纪》:

“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汉桓宽 《盐铁论·申韩》:

“是以圣人审於是非,察於治乱,故设明法,陈严刑,防非矫邪,若隐括辅檠之正弧剌也。

故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

”③通晓法令。

《后汉书·郭贺传》:

“贺能明法,累官,建武中为尚书令,在职六年,晓习故事,多所匡益。

”④明显的规律。

《庄子·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説。

”⑤ 汉、唐、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

汉建元初令郡察人材,设四科,其三曰明习法令,为明法的开始。

唐宋科举都有明法科。

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

《新唐书·选举志上》:

“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

”《宋史·选举志一》:

“初,礼部贡士,设进士……学究、明经、明法等科。

”参阅《通典·选举一》。

明法的衍生义,①正身明法,《晋书·元帝纪》:

“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②法理规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明法表明我们的学院全体师生要重视法的精神,树立遵纪守法的理念,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

(2)“致公”

最早出现在《大同》篇里,孙中山先生把它作为一生的追求,我们有致公党。

这里把致公写入院训,一方面是说,将来我们的同志要是成为政治人物就要本着为公众办事的责任心,坚持执政为民,多为人民群众多好事;另一方面是说,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同志将来无论是从事政法职业或者是公共管理职业也或者其他职业,对公正的追求,都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内化的素质一种文化的素养。

(3)“明德”

明德一词的解释:

①光明之德;美德。

《逸周书·本典》:

“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问伯父。

”《史记·五帝本纪》: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宋曾巩《谢雨文》:

“吏无明德,但知告其困急于神。

神既赐之,其尚终惠。

”清孙枝蔚《春木》诗之四:

“愿崇明德,以娱高年。

”②指才德兼备的人。

《诗·大雅·皇矣》: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朱熹集传:

“明德,谓明德之君,即太王也。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

“馀生幸已多,矧乃值明德。

”③彰明德行。

《管子·君臣下》:

“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奸,昭公灭私也。

”《荀子·成相》: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唐李德裕《授张仲武招抚使制》:

“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

明德,出自《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使人的美德得以显明。

“明德”,旨在强调大学教育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寓意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重视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广大师生员工知荣明耻,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明德就是要我们有基本的道德、美德、才德、和德行。

(4)“亲民”

亲民有三种解释:

①亲近爱抚民众。

《管子·形势解》:

“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②亲自治理民众。

汉桓宽 《盐铁论·箴石》:

“县官所招举贤良文学,而及亲民伟仕,亦未见其能用箴石而医百姓之疾也。

”《汉书·宣帝纪》:

“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可亲民者。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

“其时列国离心,万民嗟怨,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灵公如瑱充耳,全然不听,反有疑忌之意。

”③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宋 司马光 《论监司守资格任举主札子》:

“凡年高资深之人,虽未必尽贤,然累任亲民,历事颇多,知在下艰难,比於元不亲民便任监司者,必小胜矣。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或言多逊子不当与科第,故特命为州掾,及是乃授亲民官。

”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三》:

“亲民之官,非赏功酬劳之具也。

《大学章句》“亲民”下注曰:

“亲,当作新”,故“明德”后的“亲民”,也作“新民”讲,明德亲民的意思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

党不是在搞群众路线吗?

为什么要群众路线?

就是要亲民,将来我们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同志可能走上政治的道路,那就更要亲民了,不仅要亲民而且可以尽最大努力新民使民众面貌气质焕然一新。

即使不走跻身政治队伍对于每个公民来讲,亲民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和谐调剂,亲民是我们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我们要发展这种良好的关系亲民就必不可缺。

在明法、致公、明德之后,亲民体现的更是一种具体实践,是前者的理想目标所在。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