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9481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

提倡“公民道德”,认为事业成功及发家致富就是道德行为。

提倡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这种不可抑制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对一切事物都要研究个究竟,决不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精神,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把人们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地理大发现”的主角哥伦布和卡波特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都是在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参加地理探险事业的。

哥伦布不顾艰难险阻,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就说明他富于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

趋使他远渡重洋,翻水越浪的动力,是寻找黄金的强烈欲望,也是为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渴望。

向西寻找去东方的航路,是建立在地球是圆形的科学信念上的,也说明他坚信科学实验的精神及探求精神。

可以说“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

当然促成地理大发现还有一系列其它因素及条件,但是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相吻合,是毫无疑义的。

其次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文艺复兴提倡重视现世生活,反对权威,在当代人中间唤起了对天主教会及神学的怀疑和反感。

比克的坎特伯雷赠予的辩伪,导致宗教改革运动爆发。

从路德的思想也可见一斑。

路德认为人比君主还重要:

“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

原因是:

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

”他个人从独身到结婚,都表明他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世俗的享乐。

这说明他接受了文艺复兴的强烈影响。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讽刺、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丑恶。

伊拉斯谟《朱利叶斯被拒绝》、《愚颂》揭露教会的丑恶,为路德攻击天主教提供了大量有力的炮弹。

文艺复兴对新教义的形成发生了影响。

伊拉斯谟编辑了希腊文新《圣经》,这个工作有助于恢复被歪曲和被掩盖的基督真正教义。

他这个工作为马丁路德制定新教义铺平了道路,无怪乎伊拉斯谟曾半开玩笑地说:

他首先下了蛋,然后路德用这个蛋来孵鸡。

以上事例都充分说明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助力。

从此,世界从不可知、不可为、不可能变为可知、可为和可能。

第三、文艺复兴打破了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其中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

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马基雅维利以后,有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米尔顿和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发展起“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人民革命权”以及“三权分立”等理论。

所有这些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四、否定了封建特权。

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

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

波吉奥认为,只有个人的美德才是高贵。

彼得拉克说:

“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顶端的阶梯。

米兰大公斯福查原不过是个农民;

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则出身商人。

封建贵族被剥夺了特权,如果个人无能无为,在社会上也不再是最受尊敬的人,贵族作为一个阶层也不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阶层。

第五、否定了君权神授。

在中世纪,国家和君主被说成是上帝所赐,为的是拯求堕落的人类。

君主是上帝的代表,对君主的服从是一种宗教义务。

但人文主义者却把国家看作世俗幸福的工具,它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安全与和平。

他们相信,君主如果成为暴君,必为人民所推翻,这是历史规律。

他们反对专制,提出自由和平等的口号。

自由的概念不同于古代,具有了鲜明的政治内容。

布鲁尼把每个市民有同等机会参加政府管理和批评自由称为“真正的自由”。

平等也不再是早期基督教那种在上帝面前的平等,而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布鲁尼明确地提出全体市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第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

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

人们坚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头脑,相信实验和经验才是可靠的知识来源。

这种求是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这种科学方法为17、18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

中世纪,圣经传说充斥艺坛,窒息了艺术的生命。

文艺复兴则不但把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把使徒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了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

解剖了透视等科学也第一次结合于艺术。

西欧近代现实主义艺术从此发端。

以上足以表明文艺复兴确实在思想界带来了一次大解放。

它称得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

在思想内容上,当时那种趋向于直接现实、趋向于尘世享乐和尘世利益的倾向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个性自由是资产阶级展开活动的首要条件。

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是针对建设贵族和专制统治的。

而对现实人和世界的探索和科学研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

所以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是和“中小市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的过程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0页。

)。

如果说文艺复兴已经建立起完整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未免夸大其辞,但是,文艺复兴已为这种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一个科学文化的新时代是不容否认的。

从思想方式上说,文艺复兴的意义更为巨大。

它首先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和其他外界权威对思想的牢牢束缚。

它不但抛弃了神的眼光而改用人的眼光,而且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人、社会和自然。

达·

芬奇说:

“谁要靠引证权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是什么?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美术史上有何地位和作用?

浏览次数:

909次悬赏分:

5|提问时间:

2011-4-616:

50|提问者:

sj108000202

其他回答共3条

达芬奇在各个领域的绘画作品与手稿(16张)说到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

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

其中尤以达·

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

在艺术创作方面,达·

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问题:

1、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

2、解决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问题;

3、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

达·

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

壁画《最后的晚餐》《安吉里之战》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这三幅作品是达·

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蒙娜丽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当时威尼斯公爵请达·

芬奇为其夫人画一幅肖像,而当这幅画作完成之后,达·

芬奇因为太喜欢这幅画,不舍得交工,就连夜打包,和仆人一起逃跑了。

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最后的晚餐》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

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观众,而耶稣基督坐在最中间。

米开朗基罗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稳定了自己艺术家的地位。

1499年创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

鬼斧神工"

,被誉为15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剧却掩饰了哀伤。

这一时期的另一件作品是创作于1501年的《大卫》--神化的人形已经确立。

米开朗基罗其后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几组陵墓雕像,断断续续工作了很长时间,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摩西》和《昼》、《夜》以及《晨》、《暮》。

米开朗基罗晚年未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计墓地雕像,是一样的题材《哀悼基督》,形象既不明晰手工也不细腻,或许是在走过了八十多年的人生路程之后,在向世人诉说,不是人生的抱负无以施展,而是天国的奥秘藏而不露。

米开朗基罗雕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与其绘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是一样的线索:

英雄气概磨难而成壮心不已的烈士暮年。

早期的作品是其内心世界的表白,随后的一些作品表现为风格样式的定型,后期的作品仍然是艺术家的心情归宿。

当时代的人们更多称道的是早中期作品中神人兼备明察的力度,后来的人们更注意其后期作品创作时悬而未决封闭的深度,美学的焦距不再是简单的对准艺术的创造物而是艺术家个人和作品之间、与现实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现代艺术更是如此。

文艺复兴的实质:

“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

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

“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应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等等。

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

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创新”。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

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简单来说,文艺复兴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

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

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

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的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急急急!

美术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盛期,末期的艺术成就

1278次悬赏分:

50|解决时间:

2009-5-1807:

09|提问者:

johou

谢谢了~~要1000字左右!

很急!

最佳答案

意大利文艺复兴概述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如恩格斯所说:

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今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是由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为表征的,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意大利半岛濒临地中海,它是西欧与东方贸易的重要枢纽。

早在12、13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以手工业和毛纺业为主的意大利经济便迅速发展起来,一批独立的、经济繁荣的城市共和国出现,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级和商人也形成和壮大起来,新兴阶级对文化艺术有新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应当摆脱中世纪封建神权的禁锢,开始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吸收养料,新的艺术风尚和审美趣味在城市中出现了。

美术中的新倾向,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方面。

中世纪艺术家的任务是,先向前辈学习表现宗教人物的种种程式,然后用这些固定的程式去描绘各种宗教故事和形象。

他们从来不关心现实生活,仅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新时代的艺术家不再满足于继承前人的创作模式,他们开始对周围的现实生活发生兴趣,以一种新的、求实的眼光努力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开始描绘有血有肉的人,并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重新发现了能体现这种写实精神的因素。

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他们从古代艺术里吸取营养,探索造型艺术规律。

经过15世纪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努力,透视法、明暗法、解剖学等科学法则逐步确立起来,至16世纪大师辈出的时代,这些理论和实践发展成为一整套科学的绘画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对以后欧洲写实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意大利艺术家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模仿,他们通过对古代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力图创造出更加理想化的形象。

通过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大量尝试和探索,再经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总结,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典型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这种形象有和谐的姿态,匀称的比例,优美的面容,成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楷模。

在艺术内容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

艺术家们起初在宗教的合法外衣下给作品注入世俗的因素,以后逐步扩大到描绘希腊罗马神话和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作品中歌颂人性,赞美自然,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归结起来,艺术作品内容的世俗化.技法的科学化和审美的理想化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造型艺术的重要待征。

意大利文艺复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以归纳为:

确立了科学的绘画体系,建立了古典艺术规范,产生了大批富有探索精神和艺术才华的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雕刻、绘画作品和艺术理论著述。

依据意大利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进程,我们把它分为开端、早期、盛期和晚期四个阶段。

开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从中世纪向新时代的转变和过渡,新的写实因素开始出现。

早期文艺复兴最大批艺术家对新的艺术精神和因素的探索阶段。

尽管这时的艺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理想化的规范,却能体现出艺术的真挚和纯朴。

盛期文艺复兴是意大利艺术最辉煌的时期,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新的古典艺术规范建立,绘画技法发展。

晚期文艺复兴是一个探索艺术新风格、突破盛期艺术规范的过渡时期。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开端(13、14世纪)

12、13世纪,十字军的远征疏通了地中海地区的贸易通道,意大利扼地理之要,操纵着西欧与东方的贸易往来。

佛罗伦萨、锡耶纳、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大量集中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作坊,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也开始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市民世俗文化,造型艺术在这时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尽管与哥特式雕塑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古代罗马艺术的普遍关注是产生新的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

在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家中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的兴趣的是尼古拉·

皮萨诺(约1220—1284)。

他是活动在比萨的著名雕塑家,主要成就反映在为比萨大教堂设计的布道坛的雕刻上。

皮萨诺在布道坛的浮雕上表现上《基督降生》、《博士来拜》、和《基督受难》等圣经故事,人物造型都显得庄重典雅,衣纹处理厚重而有质感,层次变化丰富,明显带有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痕迹。

就内容而言,这件作品并没有原则上的进步,然而皮萨诺却采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一目了然的艺术语言,使宗教的抽象概念成为物质的具体形象,这样的形象意味着对现实主义的直接感受和高度的造型表现力。

正是在这一点上皮萨诺割断了和中世纪传统艺术的内在联系。

在绘画上的两个代表人物则是奇马布埃(约1240—1300)和杜乔(约1250—1318)。

奇马布埃的作品以壁画为主,保存下来的不多,他的祭坛画《圣母子》沿袭了拜占庭的传统样式,但又注入了温馨的世俗情感。

宝座基部的四位先知形象则用明暗对比的手法加以描绘,这在13世纪的绘画中是首创性的。

但是以拜占庭镶嵌画为师承的奇马布埃不可能成为新绘画的典型。

13世纪与14世纪的绘画是在一些地方画派的发展中得以发展、确立的,在这些地方画派中,佛罗伦萨画派和锡耶纳画派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杜乔是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风格上与佛罗伦萨画派不同。

1308年他受托绘制锡耶纳教堂主祭坛画,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件多页式双面祭坛画。

祭坛正面是大幅巨制《光荣圣母》,四周和背面分层绘有59个圣经故事画面。

杜乔采用富丽高雅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成功地将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与锡耶纳的神秘性杂揉一处,突出了画面的抒情效果。

杜乔也迷恋拜占庭艺术,但他并不像奇马布埃那样墨守成规。

杜乔的作品是将现实的因素与童话式的虚构结合在一起,同时掺入细腻的抒情。

完美的色彩、细腻的线条节奏是他绘画语言上的两个特点。

同时杜乔还擅长讲述故事,他那单纯而鲜明的表述与当时流行的逻辑混乱的宗教寓言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更具有生命力。

乔托(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

他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曾在奇马布埃的作坊当学徒,13世纪末曾去罗马学习,受到过皮萨诺的影响。

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乔托的主要创作形式是壁画,在罗马、佛罗伦萨和帕都亚都遗留下了他的作品,壁画的内容虽然大多是圣经题材,但乔托却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来理解它们,并按照现实生活的人物来表现宗教故事。

但乔托所塑造的还是典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人的形象,他使人的形象渗透着崇高的道德内容。

所有的这一切都表现在他创作中,如著名的壁画《逃亡埃及》,好象是一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是发生在一家普通农户家中的故事,一点也没有宗教的神秘感。

为了表现真实的生动场面,乔托开始探索写实的技巧,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

他竭力用线条透视原则结构起一个确切的三度空间。

乔托没有掌握科学的透视知识,但却用极简陋的方法取得了对当时美术来说是史无前例的成果。

同时,乔托笔下开始出现具有体积感的圆形人体,他所描绘的每一个人体均贯穿着充分真实的重量感。

尽管乔托的写实技巧还显得比较幼稚、生硬,但却在欧洲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在创作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正是以后几代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

如戏剧性情节的构图,人物的表情神态,人与环境背景的关系,画面的空间层次,物体的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等,这些都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技法和理论上的重要课题。

乔托所创立的现实主义原则超越一般技法的范畴,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美术(15世纪)

乔托确立了绘画的现实主义原则,但他并没有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5世纪初叶,佛罗伦萨由大银行家及各行会的代表人物组成的政府委员会控制。

30年代,由于政变银行家柯西莫·

美第奇取得了控制权。

从1434年至15世纪末叶,佛罗伦萨便一直处在美第奇的控制之下。

美第奇家族的代表人物享有继承权,他们用黄金来巩固自身的政治威望,同时庇护文学艺术的开明措施对于取得政治威望也起了不小作用。

佛罗伦萨在这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人文主义的学术和艺术也得到高度发展。

以反映世俗生活为已任的艺术家为了要正确表现人体,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而正确的空间表现则需要严格的透视画法。

于是在佛罗伦萨首先体现出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杰出的佛罗伦萨艺术家们开始抛弃中世纪艺术传统,进行大胆的艺术改革,使新的现实主义艺术得以进一步成长。

这时的佛罗伦萨已经成为一个积极入世的宇宙观的策源地,在这里产生了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1452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人所灭,大批希腊学者从君士坦丁堡逃到佛罗伦萨,也带来了大量的手抄本。

同时在意大利本土也发掘出各种古代的废墟遗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给予文艺复兴以强烈的影响。

15世纪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们普遍崇拜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他们努力学习古典文化,知识渊博,熟悉美术,擅长评论。

他们的不懈努力进一步促成了一种入世的宇宙观,并藉此打击教会的威望与神话。

约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三位大师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来临。

这三位大师是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雕塑家多纳太罗和画家马萨乔。

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最初从事于雕塑创作,后与多纳太罗同赴罗马研究古代艺术,最后在建筑艺术上取得杰出成就,并在透视学和数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设计过一批代表文艺复兴成就的建筑,其中佛罗伦萨大教堂是其最早的作品。

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穹顶呈八角形,跨度42.2米,属当时欧洲最大的穹顶。

为减弱穹顶对支撑的鼓座的侧推力,布鲁内莱斯在结构上大胆采用了双层骨格券,八边形的棱角各有主券结构,与顶上的采光亭连接成整体,这座大教堂总高107米,远远望去,格外醒目。

这个穹顶在西欧的建筑中是史无前例的,中世纪最宏伟的穹顶也不过是覆盖着内部空间的穹顶,而不会在建筑结构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这座壮丽的新教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胜利,因此它也被誉为佛罗伦萨共和政体的纪念碑。

从帕特·

奎里法宫的设计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布鲁内莱斯基的革新,他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更坚决地摆脱了中世纪的羁绊。

在建筑物立面的结构上,布鲁内莱斯基采用了壁柱柱式,为了把大厦分成两层又采用了全檐部的柱式,这样古典的柱式体系就决定了建筑物的比例、分划与造型。

这是文艺复兴时代城市府邸中柱式的最早运用。

15世纪的意大利雕刻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新的倾向,这就是力求通过宗教题材反映出世俗精神。

与多纳太罗几乎同时的还有一位著名雕塑家叫基布尔提(约1381—1455)在佛罗伦萨举行的一次为洗礼堂铜门浮雕设计的竞赛中,压倒了对手布鲁内莱斯基而名声大振。

基布尔提出身于手饰工匠家庭,熟练掌握了青铜制作技巧。

从1403年起,他花了21年的时间完成了佛罗伦萨洗礼堂第二道门的制作,整个门分为28个框,每一个框内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大多是取自圣经内容,每一个故事的表现都充满着统一、流畅的节奏感。

他没有把圣经上的以撒刻划画成一个惊恐的孩子,而是刻画成一个漂亮的古希腊的年轻运动员。

基布尔提的人物造型典雅,衣褶构成了一系列柔和的弧线,并加入了一些风景因素。

第二道门合乎规律地继承和发展了皮萨诺在第一道门中体现的构思与形式。

从1425年开始,基布尔提又花费27年功夫完成了洗礼堂第三道门上浮雕制作。

这一次在铜门构图上他删去了边框,用对等的10个方形画面分别雕刻出10个旧约故事。

在10块浮雕旁还加塑了先知小像和其他人物头像(包括作者自雕像),其精美的工艺和浓郁的现实气息使米开朗基罗钦佩万分,将之称为“天堂之门”。

在这件作品上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特色,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原则的重大质变:

基布尔提的人物造型比例与解剖结构跟真人相符,风景背景与建筑背景贯穿着各种情节,异常丰富。

多纳太罗(Donatello,1386—1466)是15世纪意大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