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9618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docx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

1.长螺旋钻进施工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表1长螺旋钻进施工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处置措施

桩孔倾斜

场地不平;

整平场地;

桩架导杆不竖直;

调整导杆垂直度;

钻机缺少调平装置;

增设钻机调平装置;

钻杆弯曲;

调直钻杆,保证钻杆不直不钻进;

钻机连接不同心;

调整钻机同心度;

未带导向圈作业,钻具下端自由摆动;

坚持无导向圈不钻进;

钻头底部土层软硬不均;

减轻钻压,控制钻进速度;

遇地下孤石等障碍物;

可采用筒式钻头钻进,如障碍物位置较浅,清除后再行钻进;

钻进困难

遇坚硬岩土层;

更换适宜的钻头;

遇地下孤石等障碍物;

如障碍物位置较浅,清除后再行钻进,障碍物埋得较深时,应调整桩位;

钻进速度太快或倾斜太大造成蹩钻;

控制钻进速度,调整钻进垂直度,对软土层可采用慢速高扭矩方式钻进,在硬土层中钻进时,可往孔中加水;

钻机功率不够,钻头倾角或转速选择不合适;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机、钻头和转速;

塌孔

地表水沿松散土层向孔内渗流;

疏干地表积水;

流塑性淤泥质夹层;

在孔中投入黄土或灰土,捣实后重新钻进;也可先钻进至淤泥层以下1-2m,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至塌孔标高以上1m,待混凝土初凝后再钻进;

局部上层滞水渗漏;

存在局部上层滞水区域,先钻若干孔,使上层滞水渗透至孔内,将其抽走;

钻杆弯曲;

调直或更换钻杆;

长时间空转、虚钻,强力扰动不稳定土层;

避免长时间的空转、虚钻;

导管堵塞

混凝土配比、骨料粒径或塌落度不符合要求;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骨料粒径或坍落度指标;

钻杆弯曲;

调整钻杆垂直度或更换钻杆

钻头阀门无法正常打开;

钻进施工前应检查钻头阀门,确保能够正常打开方可钻进施工,混凝土开始压灌时,宜先提升钻杆200-300mm,开始泵送混凝土,确认钻头阀门打开后方可提钻;

不能连续灌注,中间停滞时间过长;

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前后台紧密配合,连续灌注;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处置措施

孔底虚土过多

在松散填土或含有大量炉灰、砖头、垃圾等的杂填土层或流塑状淤泥、松砂、卵石夹层中钻进,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土体容易塌落;

探明地质条件,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大量塌孔的地段施工,也可改用旋挖钻进泥浆护壁等适宜的施工工艺;

孔口积土未及时清理,提钻或人工踩踏使其回落孔底;

及时清理孔口堆积土;

成孔后,孔口未放置盖板,孔口土经扰动回落孔底;

成孔后及时在孔口放置盖板,并尽早灌注混凝土;

钻杆弯曲、变形、晃动,造成局部扩孔,提钻后孔壁不稳定,塌土入孔;

校直钻杆,紧固钻杆连接法兰;

断桩与夹层

提钻太快泵送混凝土跟不上提钻速度;

严格控制提速,确保中心钻杆内有0.1m³以上的混凝土;

相邻空孔太近,造成串孔;

隔桩施工,增大相邻空孔的距离

2.旋挖钻进施工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表2旋挖钻进施工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处置措施

桩孔倾斜

钻机安装不水平;

调平钻机;

场地不平;

整平场地;

钻杆弯曲、变形;

调直或更换钻杆;

钻头底部土层软硬不均;

控制钻进速度,低速多转;

遇地下孤石等障碍物;

清除障碍物后再行钻进;

孔壁坍塌

护筒埋深不合适;

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合适的护筒埋深;

重型机械在场地周边行走作业,或其它振动影响,导致松散或软弱土层坍塌;

避免重型机械在场地周边行走作业,采取措施防止振动影响;

孔内护壁泥浆面高度不够;

保持孔内泥浆面至少在地下水位以下2m,地层松散或易塌孔的地层中,尚应是泥浆充满整个钻孔;

钻进或提钻速度过快;

根据孔径大小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进速度与提钻速度;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处置措施

孔壁坍塌

稳定液质量不良;

加强对稳定液的质量管理,特别是稳定液的稠度、比重、PH值等指标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机械条件合理选择;

砂砾石等强透水性地层漏浆;

选择比重和稠度较大的稳定液;

钢筋笼碰撞孔壁;

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应保证其竖直、稳定;

沉渣过厚

地层松散、易坍塌;

选择合适的护壁措施;

混凝土灌注前未对孔底沉渣厚度进行复测;

混凝土灌注前复测孔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二次清孔;

3.冲击钻进施工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表3冲击钻进施工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处置措施

桩孔不圆

钻头转向装置失灵,冲击时钻头不转动;

经常检查转向装置的灵活性,发现问题时及时修理;

泥浆粘度过高,冲击转动阻力太大,钻头转动困难;

调整泥浆的稠度和比重;

冲程太小,钻头得不到充分转动;

用短冲程和长冲程交替冲击修整孔型;

钻孔倾斜

孔内探头石、漂石大小不均,钻头受力不均;

回填碎石,或将钻头稍向探头石、漂石一侧移动,用长冲程猛击,探头石与漂石破碎后,再行正常钻进;

基岩面产状较陡;

钻遇基岩时采用短冲程,并使钻头充分转动,加快冲击频率,进入基岩后应采用长冲程,发现孔斜后,应回填重钻;

钻进时桩架移位

经常检查桩架是否发生移位并及时调整

钻头被卡

钻孔不圆;

钻头如有向下移动的余地,可向下活动并并转动,试寻找合适的位置将钻头提出,否则应采用打捞钩或打捞活套助提;

孔壁坍塌,塌落物卡住钻头;

泥浆反复循环清理塌落物;

钻头倾斜顶住孔壁;

采用专用工具拨正钻头;

钻头脱落

钢丝绳被扭断或绳扣松脱;

经常检查易损部位和构件,发现问题时及时修理或更换,钻头脱落后,可采用打捞钩、打捞活套、冲抓锥等进行打捞;

转向装置与顶锥连接脱开;

冲锥薄弱界面折断;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处置措施

沉渣过厚

地层松散、易坍塌;

选择合适的护壁措施;

混凝土灌注前未对孔底沉渣厚度进行复测;

混凝土灌注前复测孔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二次清孔;

4.水下浇筑混凝土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表4水下浇筑混凝土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处置措施

隔水塞卡住

导管弯曲、变形;

经常检查导管垂直度,拆换变形导管;

隔水塞遇杂物卡住;

用长杆冲捣使隔水塞滑落,或提出导管,去除隔水塞后重放;

导管内进水

导管连接处密封不良;

将连接密封后方可下放导管;

初灌量不足,混凝土未埋住导管;

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增加初灌量重新灌注;

导管内

混凝土

不下落

混凝土塌落度过低、泌水离析严重;

采用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符合施工需求;

混凝土在灌注前等待时间过长,造成初凝;

调整施工节奏,连续灌注,减少混凝土等待时间;

断桩或夹层

导管提升高度过大,使底部脱离混凝土面或导管埋深不够混入浮浆;

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度,确保导管内至少保持2m以上的混凝土;

灌注作业因故中断;

连续灌注,因故中断时应在已灌注混凝土初凝前继续作业;

钢筋笼错位

钢筋笼焊接质量不好;

钢筋笼下放前检查钢筋笼的焊接质量,确保焊接牢固后再进行下放;

钢筋笼下放后未进行固定;

钢筋笼下放完成后采取有效措施,固定钢筋笼的位置;

钢筋笼上浮

灌注速度过快,导管内混凝土面过高,对导管外产生很大压差,使钢筋笼上浮;

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与导管的提升速度,确保导管内混凝土高度为2m以上;

导管直径选择不当,浇筑过程中导管挂住钢筋笼,拔管时连带钢筋笼一同提升;

选择合适的导管直径,保证导管与钢筋笼直径有足够的净距,并在灌注过程中保持导管竖直稳定;

混凝土初灌量过大,对钢筋笼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使钢筋笼上浮;

严格控制混凝土初灌量;

充盈系数过大

严重塌孔;

采取合适的护壁措施;

土层渗透性大;

在孔中填入粘性土后继续施工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处置措施

充盈系数过大

岩溶土洞;

在孔中填入粘性土和碎石混合料,或在孔中灌入低标号混凝土,填充孔洞;

串孔;

隔桩施工,增大相邻空孔之间的距离;

成孔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孔壁坍塌;

5.常见成桩质量问题及技术措施

表5常见成桩质量问题及技术措施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产生后果

处置方式

桩位偏差

放线误差;

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严格按照设计桩位进行桩位施测;

严格采用十字定位法进行桩位定位,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检查和保护桩位定位装置;

成孔前对桩位进行复测检查;

混凝土灌注前对成孔位置进行复测检查;

桩位偏差过大时,不能满足上部结构使用要求产生废桩;

根据设计要求在设计桩位进行补桩;

场地土质软弱,成桩后受周边基桩施工影响,桩体位移;

隔桩施工,合理选择成桩顺序,减少施工对周边成桩的影响;

土质过于软弱时,可在表层铺设一定厚度性质较好的土层形成硬壳层,防止桩顶偏移;

桩径偏差

长螺旋叶片直径、旋挖(冲击)钻头直径不合适;

根据成桩直径要求选择合适的长螺旋叶片直径、旋挖(冲击)钻头直径;

正偏差过大时,充盈系数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成本;

负偏差时,造成桩身缺陷,承载力低,严重时造成废桩;

正偏差时可不进行处理;

负偏差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补强,产生废桩时需将成桩破除后,重新施工;

护筒设置不牢固,或护筒埋深不合理,导致地表塌孔;

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护筒埋深,并设置牢固;

桩顶标

高误差

测量误差;

钢筋笼下放后混凝土浇筑前复测桩顶标高;

桩顶标高过低时,桩体无法与承台相连接;

桩顶过低时必须进行接桩;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产生后果

处置方式

桩顶标

高误差

钢筋笼上浮;

严格控制混凝土初灌量、灌注速度和导管提升速度;

选择合适的导管直径;

桩顶标高过高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钢筋笼上浮还会影响桩身承载力;

桩顶标高过低时,如不影响桩身承载力,可进行接桩;否则应采取补强措施;

烂桩头

超灌不足,桩顶浮浆;

根据设计、规范及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超灌量,灌注桩一般不低于0.5m,并进行严格控制;

桩顶承载力不足;

将烂桩头凿除后,进行接桩;

灌注速度过快,且未对混凝土进行插捣,混凝土中混入气泡,气泡释放时在桩顶形成疏松段;

控制灌注速度,并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捣实,确保混凝土灌注质量;

浇筑完成后,重型机械在成桩区域行走,碾压桩头;

浇筑完成后,检测之前,必须避免重型机械在桩径及其周边行走;

断桩、夹层

桩身缺陷

灌注过程中,导管提离混凝土面;

合理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到,保证导管内始终有2m以上的混凝土;

桩身缺陷时,会影响桩体承载力;

断桩直接形成废桩;

桩身缺陷较小时,降级使用,或采取补强措施;

缺陷较大或断桩时形成废桩,根据设计要求重新施工;

灌注作业因故中断;

连续灌注,因故中断时应在已灌注混凝土初凝前继续作业;

灌注速度过快,混凝土中混大量入气泡;

控制灌注速度,并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捣实,确保混凝土灌注质量;

钢筋保护

层不够

未按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等保护措施;

按照要求设计保护层垫块;

影响基桩耐久性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承载力不足

泥皮过厚,侧阻减小;

选择合适的泥浆指标;

避免泥浆长时间静止;

加快施工节奏缩短成孔后的空孔时间;

承载力不足,直接影响桩基的使用;

后压浆补强;

周边补桩加强;

处理废桩,重新施工;

钢筋笼质量问题;

严格控制钢筋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下料,并严格控制箍筋间距、搭接长度等质量指标

常见问题

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产生后果

处置方式

承载力不足

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严格控制混凝土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严格进行施工控制,避免桩身缺陷、夹层、断桩、烂桩头等质量问题

桩长不足;

严格按照设计桩长进行施工,并保证入岩深度

桩径不足;

选择适宜的长螺旋叶片直径、旋挖(冲击)钻头直径等;

松散、软弱地层中,选择有效的护壁措施,避免缩颈;

变形大

沉渣厚度过大;

砂土、卵石土地层中,以及局部松散或软弱夹层时,应选择有效的护壁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二次情况;

基桩变形大,将引起基础整体沉降过大,或局部倾斜,严重影响上部结构安全;

后压浆补强;

基桩预压;

处理废桩,重新施工。

入岩深度不满足要求;

严格按照设计桩长进行施工,采取适宜的施工设备,保证入岩深度;

断桩、桩身质量质量严重缺陷;

从材料、成孔、灌注等各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桩身质量,避免桩身质量缺陷;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