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850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docx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

阅读摘记20090409

《教育是慢的艺术》已经看了二遍,却因杂务羁绊了手脚,笔记跟不上。

如今的情形,正如林语堂所说的那种境况-—整日忙忙碌碌,没有了心灵的自由。

今天,趁着莫名的烦恼,索性推开所有的事务,静下心来作笔记,顺便抚一抚心中的烦躁吧.谁知一不小心,就做完了一本书的摘记。

看来,烦恼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啊!

关键是用什么样心态来看待.

P5没有对话,就没有教育的开始。

P6行动之前,我们太容易想到失败,想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的“消极"文化,使我们极易妥协、气馁,极易退缩、丧失活力和主动性,所以,我们常常是想得太多,“傻劲”却太少,太关注结果却无法享受过程、肯定过程本身对生命的意义,我们常常就是这样变得既自卑又功利的。

P14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一次性给定的,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P15有些错误可能是偶然的,但却改变了你的一生,有些错误可能是注定要发生的,你不是犯这个错,就可能犯那个错,冥冥之中是不是命运的某种安排?

P16在生命化的教育理念中,认为教育应该是母性的,她饱含着同情与理解。

(现在的教育)孩子在课堂主要的也就是具备了一些答题能力,基本上只会按照给定的要求顺着去思考,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其实由来已久,久习成性,你说孩子们还能有什么“独特的思维能力",做发散性的思考?

所谓的自主学习又能从何处说起呢?

……应试教育对想象力、创造力、精神活性和生命活力的伤害,真可谓为学日损,损之又损啊!

P19我们的目标窄化的教育其实根本地忽略了对人本来应有的、而且是责任重大的那份关注,怯懦、自卑、不善言辞、缺乏表现力几乎成为我们的通病。

他们知道自己无法逃过/权力和贪欲到来的/可怕的毁坏——/既然你所要求的/总是比得到的还要多。

P20美国教育学者帕克。

帕尔默的《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P23她是在与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孩子说话,他们都是真实的人,他们会用心地分享着自己的话题。

从分享开始的课堂一定会比较精彩。

这样的课堂更为自然、真诚一些。

应试教育的特征之一也在于“速度”:

足够大的信息传授容量,所有的讨论、思索、停顿和动手尝试都取消了,课后则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充,进行强化练习,但所获得的那些可怜的知识完全与生命无关,也根本难以在每一个生命个体具体的生活中得以还原。

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佐藤学

P25在快速行进的课堂学生实际上是很被动的跟随者,只能一路吃力地跟着,跟不上的注定要掉队,在课堂上教师是不可能关注到学生这种状态的,一切都要等到考试来测试,但是到那个时候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已经晚了,同时他还必须独自承担所有学习失败的责任。

只有独奏没有对话的课堂不仅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对教师更是如此。

……教学工作的疲劳不仅是因为劳动的强度,还因为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即时的笑声、放光的眼神、灰心的情感碰撞等等滋润,在这样的课堂教师真的成了唯一的输出者,没有挑战,甚至也不需要“临场的智慧”。

今天课堂上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做做梦,歇歇气,想一想,沉思一下,或学学怎样安静下来,几乎没有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的可能性了。

P30一个人哪怕再成功,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他的一生也是很茫然的。

P33良好的教育在细腻与沉静之中,良好的教育在敞开与自由之中.……教育就是存在,经历存在就是探究人性与世界的奥妙。

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关注的有三个层次,但最核心的是“人”。

P34这种自卑是在我们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失败,经受屈辱,不断地被边缘化,不断地被贬低,慢慢积攒,增长起来的。

P36在对课堂的观察和与老师的交往中,我最看中的就是我们是否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人真挚的同情,真挚的尊重,这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我们今后要从事小学阶段教育,这点更重要。

前进的速度比较慢不等于我们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

P37多一种经历,多读一本书,能增强一份生命的强度,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可以多一点从容与自信。

P39教师的公正、诚恳、率真是最重要的。

勤未必能补拙。

像我这样的人去跑110米栏,在勤奋也不可能成为刘翔。

有时候,仅仅就是阅读,沉思,看望,路过;有时候,则是随便说上几句,没有什么样的愁苦值得你那么认真.

扬长远胜于补短,把自己的长处挖掘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天分对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儿童你往往还难以知道他的天分在哪里时,教师的期待、公正,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对每一位学生诚恳的帮助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内在的准则。

人不可貌相,一种是大智若愚的人,我们看不出他们的智慧。

……另一种是大奸大恶的人,我们也不大能看出来。

第三种看不出来的是成长过程中的儿童.

人的精神面貌、气质之类,确实是自我塑造的,也就是培根说的:

所学皆成性格,所学皆成习惯,所学所思会从你的眼神、举手投足中透露出来。

教师要有一种更高尚的精神引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阅读、倾听、讨论以至学习的习惯,这就构成我们生命的基本面貌.学生教师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你是怎样注视孩子的,你严重透出的是不是善意、此项、期待和肯定,你评价孩子的方式是否妥当,能为他们愉悦地接受,你的教育素养是否能够引领孩子们前进的方向,甚至你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是否也都具有可贵的“教育价值”?

……一个孩子能够遇上一个让他长久甚至终身依恋的老师,真是一种福分.

一个好教师甚至能让学生对他产生强烈的精神的敬仰,他愿意成为你的追随者、仿效者。

好教师不但是所教学科的代言人,知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美好新年、价值的代言人。

(教师)首先要有学习的倾向、学习的意识、学习的习惯。

一个人的阅读量往往就决定理解问题的深刻度,没有阅读的广泛性,我们怎么和孩子们交流?

我与奥全身性地像我活着的这样活着.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应该是平面的、粗糙的。

不断地再学习很重要。

第二是沟通能力。

……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应该作为一生没有止境的追求。

第三就是责任意识。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要有创新、发展意识。

P44教师要做到的十个“学会":

1。

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生。

2。

学会等待.

3。

学会倾听。

4.学会欣赏。

5。

学会赞美.

6.学会参与.

7.学会合作。

8.学会表现。

9。

学会反省.

10。

学会创造。

P52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大问题要思考,小事情要去践行.要从我们能够改变的地方去尝试.

P53最重要的工作总是在底层.必须始终注视着底层.

别人强加的都可能靠不住,只有把责任当做自己内在的责任,就是当作我们的天职,一种功课,当作我们可以从里面获得生命价值的一件事去做,你才能够去坚持,才能够不那么容易被别人所改变、所扭曲。

P54中国教育的问题可以说是理念问题,可以说是制度问题,但更主要的、更核心的也是经济问题。

P57教师素养在课堂上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这可能也是你成为教师的第一身份保障.

一抓就灵,一抓就有成效,但孩子的灵性就没了。

一个人如果智慧死盯成就完了。

P59教育孩子的十条戒律:

1。

不要当众教育孩子(尤其不能当着孩子同学的面)

2.不要在情绪不佳时教育孩子

3.不要以数罪并罚的方式教育孩子

4.不要在准备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教育孩子

5.不要以别的孩子为榜样式的教育孩子

6.不要在吃饭时教育孩子

7.不要在孩子筋疲力尽时教育他们

8。

不要在孩子做作业时教育他们

9。

不要在孩子兴致很高时教育他们

10.不要在孩子睡觉时教育他们

P60广泛的阅读史最重要的写作基础,无论在什么样的考试背景下都要把孩子的阅读当作意见大事来做。

一个人没有阅读怎么可能有知识的积累,怎么可能有更多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P65我们无法改变世界,那我们就更要改变自己。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那我们就试着调整处人处己的方法.

P66没有轻松自由的环境,没有生活的保障,没有职业的认同感,没有工作评价方面的安全感,那我们来讨论改革谈何容易啊!

这就如空中楼阁,虚幻而又沉重。

P68教育要回到每一个人。

集体的成功有时候对个人来说不等于成功.一个好教师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提高学生、帮助学生.

真正的同情心是罕有的。

真正的同情心是生命的超然、优越状态.

P70人类的共性永远大于人类的差异性,这才是人称其为人的最核心的特征.

P71教育需要给孩子更大一点的可以腾挪的空间。

这才可能是好的教育。

现在我们给孩子,给他选择,给他反复,给他尝试,这样的空间太小了。

要在艰难中努力去赢取生存,在限制中去求取发展,首先还是要保障生存而不至于被淘汰.……要争取增强自我生命的强度.

一个人肯定能找到相对而言更适合他的发展环境。

我们自身的第一责任人,肯定是我们自己,这也是我们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功过自承,咎由自取”,我们要做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而不仅仅把责任归于客观,归于环境,归于体制,归于你的上级。

P74真的要迈一小步都很困难.所以我又提出我们要学会妥协,学会调整,在妥协中前进,在调整中提高.

创新需要宽容失败,宽容背叛,忘记失败,忘记规则。

教育一定要有助于世道的改善,有助于人道的提升.这种微小的东西,我觉得我们有意识就可以尝试。

有些话要与别人交流,有爱要表达出来,有想法要去实践,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你的生命就会有更多的奔头。

我们有时候是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想去做。

P78通向优质教育的第一步,是要确立一个明晰而重要的教育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鲍伊尔认为,在任何一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比什么都重要。

1.教育必须为自由社会培养公民。

“革命性”的思想、成功哟其实是可以再相当不堪的环境中萌芽的。

……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自我反省、自我革新的一员……有责任感、有独立意识、有判断力。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莱雷说,我们往往对在不自由状态下的安全感过分依恋,对真正的自由却缺乏渴望,所以我们更容易选择委曲求全、选择明哲保身……对正义的选择意味着承担与责任,意味着某种利益的让渡,意味着牺牲以及无法预想的种种后果.

教师首先应成为人格独立的人,教师能成为肩担正义的人,教师要成为能够引导孩子走向光明与辽阔的未来的人。

2.教育要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

每一个人的发展构成社会发展的总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每一个人的发展。

但是我们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对每一个人发展的重视和用心,缺乏对每一个人发展的责任感。

我们的目光常常只头像那些成功者,我们的教育对弱者、发展迟缓的人、学习困难者太缺乏最基本的仁慈,这一点几乎已经成了我们职业的习惯和原则.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期待各不相同,每个孩子智能状况各不相同,学习心向也不一样,怎么能简单地对之做评判呢?

所以真正的帮助都应该是具体的、个别化的,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苏霍姆林斯基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一生中留下了六千多名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

3.倾听窗外的声音,培养视野开阔的人.

如果一个教师一个学期从未向学生介绍过一本新书或者从未与学生谈到过自己的阅读体验,那么我敢断定她不是一味好教师,更不可能是以为有广阔的心灵世界、对生命充满感受力、对新奇的失去有探究意识的人。

毫无宽容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

教育应该让人葆有梦想.

4.学校要成为自由交流思想的园地.

没有学术性交往,学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没有亲情性的交往,教师之间往往彼此冷漠,很难形成一个团队。

一个能够自由表达、诚意倾听、彼此欣赏的学校才是真正值得眷恋的.

P88(要办优质的学校)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来团结和调动学校的各方面力量并使他们有效地工作。

1。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

叶澜老师:

校长的尊严首先来自于他的教育思想,没有教育思想的校长室没有真正的尊严的。

2。

校长要有坚定的服务意识,良好的专业素养,教育家的办学理念.

我觉得一名好校长不应是教师的主宰和仲裁,而是应该更多地与教师站在一起,身体力行、感同身受的人。

3.学校要有广泛的合作网络,丰富的校外资源,与家庭、社区、社会形成和谐的互动。

4.学校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的共识,取决于办学的个性。

学校办学个性背后是一个人对自我尊严的呼唤,也只有学校中每一个人是有尊严的,教育才有真正的尊严。

我期待的就是每一个孩子有幸福充实的童年,课堂上有淡淡的、自然流露的人性的美。

P94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提出了20条迈向优质学校的目标:

1。

学校确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尊重、信任、关爱每一位教师,努力为所有教师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

学校有教师共同参与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题实验,有影响卓著的研究成果;

3。

学校有各种教师研究的组织和自由交流的空间;

4。

学校有广泛的合作网络,丰富的校外资源,与家庭、社区、社会形成和谐的协作、互动;

5.学校有在丰富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附有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始终自主规划行动,并努力在所有的行为中体现自己的理想;

6。

学校有一批学生丰富、情感细腻、个性独特、附有人文情怀和课堂创造力的教师;

7。

学校的教学质量始终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8。

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收到忽视和歧视;

9。

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信心;

10。

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毫无专长;

11。

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得不到尊重;

12。

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梦想;

13.学校中有形形色色的小明星;

14。

学校中有各种各样的爱好者组织;

15。

学校中有丰富、平等、自由的对话与表演的空间;

16.学校中有多姿多彩的竞技活动和猜疑展示;

17.学校中有特别令人留恋的学习环境;

18。

学校中有永远对学生敞开的电脑、图书馆、体育场;

19。

学校中有优秀的文社、期刊、运动队、艺术团和网站;

20.学校什么时候都像一个温暖的家.

 

P5 没有对话,就没有教育的开始。

 

P6 行动之前,我们太容易想到失败,想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样的“消极”文化,使我们极易妥协、气馁,极易退缩、丧失活力和主动性,所以,我们常常是想得太多,“傻劲”却太少,太关注结果却无法享受过程、肯定过程本身对生命的意义,我们常常就是这样变得既自卑又功利的.

 

P14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一次性给定的,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P15 有些错误可能是偶然的,但却改变了你的一生,有些错误可能是注定要发生的,你不是犯这个错,就可能犯那个错,冥冥之中是不是命运的某种安排?

(宿命论,呵呵。

 

P16 在生命化的教育理念中,认为教育应该是母性的,她饱含着同情与理解。

(现在的教育)孩子在课堂主要的也就是具备了一些答题能力,基本上只会按照给定的要求顺着去思考,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其实由来已久,久习成性,你说孩子们还能有什么“独特的思维能力”,做发散性的思考?

所谓的自主学习又能从何处说起呢?

……应试教育对想象力、创造力、精神活性和生命活力的伤害,真可谓为学日损,损之又损啊!

 

P19 我们的目标窄化的教育其实根本地忽略了对人本来应有的、而且是责任重大的那份关注,怯懦、自卑、不善言辞、缺乏表现力几乎成为我们的通病.

到底能够用什么样的文化区培育、成全怀着梦想来到校园的坏缁门.……叶澜教授也曾指出,我们这二十多年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我们忽视了具体的个人。

他们知道自己无法逃过/权力和贪欲到来的/可怕的毁坏——/既然你所要求的/总是比得到的还要多.

 

P20 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的《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P23 她是在与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孩子说话,他们都是真实的人,他们会用心地分享着自己的话题。

从分享开始的课堂一定会比较精彩。

这样的课堂更为自然、真诚一些。

应试教育的特征之一也在于“速度":

足够大的信息传授容量,所有的讨论、思索、停顿和动手尝试都取消了,课后则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充,进行强化练习,但所获得的那些可怜的知识完全与生命无关,也根本难以在每一个生命个体具体的生活中得以还原。

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佐藤学

 

P25 在快速行进的课堂学生实际上是很被动的跟随者,只能一路吃力地跟着,跟不上的注定要掉队,在课堂上教师是不可能关注到学生这种状态的,一切都要等到考试来测试,但是到那个时候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已经晚了,同时他还必须独自承担所有学习失败的责任.

只有独奏没有对话的课堂不仅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对教师更是如此。

……教学工作的疲劳不仅是因为劳动的强度,还因为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即时的笑声、放光的眼神、灰心的情感碰撞等等滋润,在这样的课堂教师真的成了唯一的输出者,没有挑战,甚至也不需要“临场的智慧”。

今天课堂上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做做梦,歇歇气,想一想,沉思一下,或学学怎样安静下来,几乎没有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的可能性了.

P30 一个人哪怕再成功,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他的一生也是很茫然的。

 

P33 良好的教育在细腻与沉静之中,良好的教育在敞开与自由之中。

……教育就是存在,经历存在就是探究人性与世界的奥妙。

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关注的有三个层次,但最核心的是“人”。

 

P34 这种自卑是在我们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失败,经受屈辱,不断地被边缘化,不断地被贬低,慢慢积攒,增长起来的。

 

P36 在对课堂的观察和与老师的交往中,我最看中的就是我们是否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人真挚的同情,真挚的尊重,这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我们今后要从事小学阶段教育,这点更重要.

前进的速度比较慢不等于我们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

 

P37 多一种经历,多读一本书,能增强一份生命的强度,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可以多一点从容与自信。

 

P39 教师的公正、诚恳、率真是最重要的。

勤未必能补拙。

像我这样的人去跑110米栏,在勤奋也不可能成为刘翔。

有时候,仅仅就是阅读,沉思,看望,路过;有时候,则是随便说上几句,没有什么样的愁苦值得你那么认真。

扬长远胜于补短,把自己的长处挖掘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天分对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儿童你往往还难以知道他的天分在哪里时,教师的期待、公正,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对每一位学生诚恳的帮助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内在的准则.

人不可貌相,一种是大智若愚的人,我们看不出他们的智慧.……另一种是大奸大恶的人,我们也不大能看出来。

第三种看不出来的是成长过程中的儿童。

人的精神面貌、气质之类,确实是自我塑造的,也就是培根说的:

所学皆成性格,所学皆成习惯,所学所思会从你的眼神、举手投足中透露出来。

教师要有一种更高尚的精神引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阅读、倾听、讨论以至学习的习惯,这就构成我们生命的基本面貌.学生教师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你是怎样注视孩子的,你严重透出的是不是善意、此项、期待和肯定,你评价孩子的方式是否妥当,能为他们愉悦地接受,你的教育素养是否能够引领孩子们前进的方向,甚至你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是否也都具有可贵的“教育价值”?

……一个孩子能够遇上一个让他长久甚至终身依恋的老师,真是一种福分.

一个好教师甚至能让学生对他产生强烈的精神的敬仰,他愿意成为你的追随者、仿效者。

好教师不但是所教学科的代言人,知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美好新年、价值的代言人.

(教师)首先要有学习的倾向、学习的意识、学习的习惯.

一个人的阅读量往往就决定理解问题的深刻度,没有阅读的广泛性,我们怎么和孩子们交流?

我与奥全身性地像我活着的这样活着。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应该是平面的、粗糙的。

不断地再学习很重要。

第二是沟通能力。

……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应该作为一生没有止境的追求.

第三就是责任意识。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要有创新、发展意识。

 

P44 教师要做到的十个“学会":

1.      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生。

(我们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宽容、尊重差异,就是培植文化与人的多样性。

2。

      学会等待.(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智慧的觉醒,有一个精神力量增长的过程,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师要有等待之心。

3.      学会倾听。

4。

      学会欣赏。

(哪怕孩子只有点滴进步,我们也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5.      学会赞美。

(爱是需要表达并付诸实践的.)

6.      学会参与。

7.      学会合作。

(任何课堂的成功,都有赖于师生的对话、互动、合作,而合作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合作过程中实现。

8.      学会表现。

9.      学会反省。

10。

  学会创造。

(通过成就学生的方式成就自己.我们的成就感、满足感离不开课堂和学生.)

 

P52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大问题要思考,小事情要去践行。

要从我们能够改变的地方去尝试。

 

P53 最重要的工作总是在底层。

必须始终注视着底层。

别人强加的都可能靠不住,只有把责任当做自己内在的责任,就是当作我们的天职,一种功课,当作我们可以从里面获得生命价值的一件事去做,你才能够去坚持,才能够不那么容易被别人所改变、所扭曲.(到底是为领导做事,还是为学校为孩子为自己做事,到底是为了讨上峰的欢心做事,还是为自己的良心做事,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虽然很容易回答,却不容易做正确.)

 

P54 中国教育的问题可以说是理念问题,可以说是制度问题,但更主要的、更核心的也是经济问题.

 

P57 教师素养在课堂上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这可能也是你成为教师的第一身份保障。

一抓就灵,一抓就有成效,但孩子的灵性就没了。

一个人如果智慧死盯成就完了。

 

P59 教育孩子的十条戒律:

1.      不要当众教育孩子(尤其不能当着孩子同学的面)

2。

      不要在情绪不佳时教育孩子

3。

      不要以数罪并罚的方式教育孩子

4.      不要在准备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教育孩子

5。

      不要以别的孩子为榜样式的教育孩子

6.      不要在吃饭时教育孩子

7。

      不要在孩子筋疲力尽时教育他们

8.      不要在孩子做作业时教育他们

9.      不要在孩子兴致很高时教育他们

10。

  不要在孩子睡觉时教育他们

 

P60 广泛的阅读史最重要的写作基础,无论在什么样的考试背景下都要把孩子的阅读当作意见大事来做。

一个人没有阅读怎么可能有知识的积累,怎么可能有更多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P65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那我们就更要改变自己。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那我们就试着调整处人处己的方法。

 

P66 没有轻松自由的环境,没有生活的保障,没有职业的认同感,没有工作评价方面的安全感,那我们来讨论改革谈何容易啊!

这就如空中楼阁,虚幻而又沉重。

 

P68教育要回到每一个人。

集体的成功有时候对个人来说不等于成功。

(有点自由主义思想倾向?

按照集体主义的观点,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集体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个人的成功要依赖于集体的成功。

所有个人的成功要记账于集体名下。

集体的成功当然大部分是领导的成功,因为“大海航行靠舵手”.经过几多次的畸形演变,最后变成个人为主子卖命,最后失去自我。

在集体主义下,是很容易失去自我的.)

一个好教师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