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934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docx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

Excel中的数据统计教案

课题:

第一节Excel中的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计算机数学运算符的表示方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常规的Excel数据计算,掌握函数输入的三种基本方法,能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公式输入的方法,知道单元硌的相对地址,掌握函数输入的三种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的热爱,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

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难点:

公式输入的格式,Excel中的函数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对比

教学用具:

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Excel中工作表的操作和输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Excel中数据计算的方法中公式计算的方法。

三、讲授新课

第四节Excel中的数据统计

学生活动:

打开上节课报做的EXCE文件,看看各个记录的总分是否计算?

如何计算呢?

Excel是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应用软件,实现统计与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计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Excel中公式的输入。

教师活动:

[控屏]

1.输入公式(数据)

步骤:

(以求和为例,计算‘王小红’的总成绩)

1)选定需存放总成绩的单元格(演示中指定一个单元格)

2)输入公式;=(标志符)

3)输入操作数和运算符

4)检查完毕无错,回车确定

注意:

首先要选好放结果的单元格,然后才计算

学生活动:

观看

2.输入公式的格式(单元格地址)

格式1:

<=>[<单元格应用><运算符><单元格应用><运算符>……]

例:

计算王小红的总成绩,在G3单元格输入“=C3+D3+E3+F3”

注意格式中“=”;单元格的引用要正确(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

*注意使用自动序列填充功能

当然也可以在单元格中直接利用公式将数据累加得到结果,但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缺陷(从属单元格的概念)

学生活动:

观看

3.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与我们普通的数学运算符有一定的差别:

运算符

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

普通的数学运算符

+

+

-

-

*

/

÷

计算机中没有大括号、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概念,只有括号()

学生活动:

练习

1、将打开的文件中总分进行计算,并计算平均分

2、讨论比较一下有何区别

3、P15探究1,输入前面有0的的数字如何设置

教师活动:

提醒学生使用“格式”->单元格->数字/文本

4.Excel中的函数

利用公式计算有简明的优点,但对于单元格过多的情况在处理上较繁琐,Excel提供了函数输入的计算方法。

主要的函数有:

SUM(求和),AVERAGE(求均值),COUNT,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等。

1)格式: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例:

计算王小红的总成绩,在G3单元格输入“=SUM(C3:

F2)”

(Excel中函数的使用及函数参数的格式)

教师活动:

操作

直接输入函数

直接输入函数的方法与输入公式的方法相同,一般步骤:

1)单击欲输入函数的单元格

2)向当前的单元格输入函数

3)选择运算区域

注意:

“=”是必不可少的;参数一般采用单元格或区域的表示法。

4)按回车键结束

例:

利用函数输入法计算所有学生的总成绩

(计算王小红)单击G3单元格→输入=SUM(C3:

F3)→按回车

其中C3:

F3是求和函数SUM的参数,指从C3单元格到F3单元格这块区域。

2)输入函数的其他方法

A、运用菜单输入函数

Excel的函数十分丰富,初学者不易全部掌握。

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函数,可以借助菜单输入。

步骤:

1)单击欲存放数据的单元格

2)点击菜单栏中“插入”→“fx函数”

3)在弹出的粘贴函数的对话框中选择要使用的函数单击“确定”

(演示上述的过程)

之后会弹出函数输入的对话框,在Number1文本框中输入函数的正确参数如C3:

F3。

运用工具栏按钮“fx”输入函数比使用菜单输入函数更为简捷。

只要单击标准工具栏按钮即可。

B、用公式选项板输入函数

1)单击欲存放数据的单元格

2)单击编辑栏中的公式编辑器钮

3)单击对话框的“”,选择函数

4)在对话框的Number1文本框中输入函数的参数

(演示举例说明)

公式选项板输入函数的方法比较直观、简洁,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函数输入方法。

C、Σ按钮的使用

工具栏中的按钮对于处理单一的数据求和十分有用,例得出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及每门学科的总分。

步骤:

1)选择区域C3:

H11

2)单击Σ按钮

注意:

MIX函数在“统计”类中

学生活动:

操作

1、用函数对总分、平均分求值,并求最大值、最小值

2、求全班同学视力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3、讨论使用公式与使用函数的不同。

利用任一中函数计算法,计算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每门学科的总分、平均分(最高/低分)。

结论:

为使用方便,尽量避免引用直接的数据。

四、小结:

1、使用公式与函数必须要输入标志符=

2、注意单元格地址的选定

课题:

数据处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数据填充的基本操作,掌握筛选的两种方式;学会对数据进行排序;并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熟悉排序、筛选操作过程从而掌握排序、筛选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填充的基本操作,数据筛选、排序使用,关键字的概念

教学难点:

自动筛选的方式,排序的顺序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用具:

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以便对数据更好地进行分析。

三、讲授新课

第五节数据处理

教师活动:

讲解

1、数据的排序

1)排序分两种:

升序(小大)、降序(大小)

2)关键字概念

排序依据称为“关键字”(举例说明关键字的概念,依据“语文”来重新排列“成绩表”中的数据,则“语文”为关键字)

3)排序的标准:

A、数据按照数值大小

B、字符按照ASCII码值大小进行(A

C、汉字按照打头拼音字母在26个英文字母中顺序进行排序(a

4)、排序方式:

关键字排序(分行、列)

教师活动:

[控屏]

5)、排序方法:

菜单(“数据”“排序”设置确定)、快捷钮

A、对数据进行简单排序

方法:

确定关键字(如“语文”);

单击工具栏中的排序按钮(“升序”、“降序”)

B、使用关键字进行排序

“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举例说明三种关键字在使用中的作用及区别)

方法:

确定关键字→单击“数据”菜单→排序→确定

教师操作:

将“学生情况表”中身高进行排序,按是否团员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

观看

学生活动:

操作

1、将打开文件中总分进行排序(递增、递减),按性别分类

教师活动:

[控屏]

6.数据的筛选

EXCEL的筛选功能就是在工作表中查询满足特定条件的记录,对记录进行筛选有两种方式。

教师活动:

[控屏]

1)自动筛选

例如:

下表是某单位营业情况表

销售表

商品名称

一月销售额

二月销售额

三月销售额

电视机

50000

48000

51000

电暖炉

20000

25000

15000

空调机

10000

12000

15000

洗衣机

8000

1000

12000

步骤:

单击数据区域中任一单元格→单击“数据”菜单→“筛选”标签→“自动筛选”

此时,每个字段标题旁边都增加了一个下拉箭头,在相应的字段旁边单击筛选箭头,进行选择

2)、自定义筛选

每个字段标题旁边都增加了一个筛选箭头,在相应的字段旁边单击筛选箭头,选择“自定义”命令,弹出“自定义自动筛选”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筛选条件,并选择逻辑运算符,确定即可。

筛选中涉及两个条件的情况(筛选出一月销售额在10000远以上,且在50000元以下的商品)可以使用筛选对话框中的第二个条件框。

如要还原,只需在“数据”菜单的“筛选”命令下,选择“全部显示”命令,可恢复数据表原样。

1)高级筛选(可略)

在工作表的数据清单上方,至少应有三个能用作条件区域的空行。

并且数据清单必须有列标。

选择数据清单中含有要筛选值的列的列标,然后单击“复制”。

选择条件区域的第一个空行,然后单击“粘贴”。

在条件标志下面的一行中,键入所要匹配的条件。

在条件值与数据清单之间至少要留一空白行。

单击数据清单中的任一单元格。

在“数据”菜单中,选择“筛选”,然后单击“高级筛选”命令。

如果要通过隐藏不符合条件的数据行来筛选数据清单,可单击“在原有区域显示筛选结果”按扭。

如果要通过将符合条件的数据行复制到工作表的其他位置来筛选数据清单,请单击“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接着在“复制到”编辑框中单击鼠标,然后单击粘贴区域的左上角。

在“条件区域”编辑框中,输入条件区域的引用,并包括条件标志。

学生活动:

观看

学生活动:

操作

1、将打开文件,将性别为“女”的筛选出来。

2、将平均分60分的人筛选出来

四、练习

1.            计算每人、每门课的总分和平均分

2.            根据总分给每位同学填充名次

3.            筛选出政治成绩在80-90分的同学

五、小结

总结EXCEL中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数据求和与平均值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如何对数据进行求和与平均值。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

而本节课中所用的对电子表格中求和与平均值,是学生将来可能用到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学生对信息处理与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每个人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应用,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讲函数一有定的困难,因此,对于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我们要用任务驱动、简单明了的讲解,转化教学中的难点。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自动功能,会简单的计算求和、求平均值。

初步会应用函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对象分析:

同学们在前一节已ECXEL的一些基本知识,但是对于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还比较陌生,通过引导同学们把日常的信息用电脑来处理,让他们了解到原来平时用手工来处理的数据,在电脑里面处理是这么简单、高效的,从而增进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三.学生学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学习原始成绩进行统计,并绘制成电子表格,进行保存。

四、本课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运算中公式的组成由运算数与运算符组成;

2.会用公式法对数据进行求和与求平均值;

3.会用函数法对数据进行求和与求平均值;

4.学会公式及函数的输入与编辑;

5.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表格软件处理一些简单的表格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对表格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能联系日常的生活,把日常生活的有些数据与电脑的表格信息联系在一起,使信息技术课溶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本课任务

接收文件,对文件中的数据按要求进行统计与分析。

六、导学达标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

导入

前两周,我们进行了月考,我搜集到了同学们的成绩表。

今天,我们一起为老师将这个成绩表的部分数据进行整理一下,统计我们班每人的总分与平均分,再帮老师统计出每一科的平均分与总分。

提问:

每人的总成绩怎么计算?

每人的平均分怎么计算?

请同学们在学案中写出相应的计算式子。

由于电子表格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的处理,今天,我们以成绩表为例,来计算一下总成绩、平均分。

请同学们接收一下文件:

成绩表。

思考老师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在学案中写出计算式子。

激发兴趣,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关注,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初步接触公式法

请同学们打开文件:

成绩表.xls.激活工作表:

初二2班,观察一下,看看怎样计算同学们的总成绩,试一试,怎样去计算?

想想看.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数学中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我们有几种方法?

学生观察工作表,看电子教材,试一试怎样计算总成绩与平均分.

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中应用问题.

任务一:

求同学们的总分?

通过看书,我们知道求和可以用单元格中的每个数值相加,得到总分;

也可以用单元格进行相加,得到值;最简单的办法,我们可以用求和公式.

学生利用自学材料进行学习,或网上查找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完成任务。

让学生看自学材料的录像帮助或点击帮助并亲自实践,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求和与求平均值。

了解公式法,演示方法

演示用公式法求和时输入函数公式的方法.布置任务二:

任务二:

依照老师的演示,请同学们自己将工作表“初二1班”中同学们的总分求一下。

如果我们修改一个同学的单科成绩时,看一看总分会不会变化?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函数求和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

如果用数值相加时,修改一个单科成绩,总成绩不随之改变;而用公式法进行求和后,修改单科成绩后,总成绩会相应随之改变。

巩固学生已学过的求和知识,并应用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到求和的方法及输入的过程,为下一节课中复制公式做好准备。

回忆小学学习周长公式的过程,长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之和,是后得到一个公式,我们用这个公式进行求周长。

在电子表格中,就有这样的函数,名字叫SUM,这就是用函数法进行求和,在总分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SUM(B2:

F2)”,回车即可求出总分。

任务三:

用公式法求初三3班同学们的总分。

思考:

分别用直接计算法和运用函数计算总分的过程,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任务四:

计算平均分。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讲述的知识,分别用公式法与函数法求出同学们的总分。

听讲解,看老师的示范,输入求和函数,计算初三3班同学的总分。

将知识面拓展到日常生活

小结

1、应用Excel软件处理表格信息;

2、学会在Excel中求和与平均值;

3、合理运用表格知识解决日常数值计算问题。

1、体会Excel表格知道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所起的积极作用。

2、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运用表格知识。

复习本节课的表格知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以便合理、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而且在我反复演示后,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我所布置的任务。

但可能有的同学只是“依葫芦画瓢”,如果要其独立完成的话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例子,讲解其中的内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最简单。

一、数据的计算

(一)公式计算法

求总分与平均分:

1.利用原数据进行计算

求2102同学的总分与平均分。

步骤1:

打开“体育测试成绩表”,选中I3单元格;

步骤2:

单击编辑栏,输入“=98.4+92.5+94.1”,按回车键确认。

在I3单元格中显示2101同学的个人总分为285;

步骤3:

先中J3单元格,输入“=285/3”,按回车键确认。

在J3单元格中显示结果为95。

上面两步是我们进行求总分与平均分的一般方法,其实为什么叫电子表格呢?

就是因为它们处理数快捷,如果这样去做,就显不出来它的优势了,下面我们用公式进行快速计算。

2.用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

求2102同学的总分与平均分。

步骤1:

选中I4单元格;

步骤2:

单击编辑栏,输入“=C4+E4+G4”,按回车键确认。

在I4单元格中显示2102同学的个人总分为285;

步骤3:

先中J3单元格,输入“=I4/3”,按回车键确认。

在J3单元格中显示结果为95。

小提示:

引用单元格参与运算时,当某个单元格中的数据发生了变化,与这个单元格相关的数据计算结果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我们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外,EXCEL还提供了大量的函数,让我们方便的利用函数进行统计和计算。

这些函数是系统预先定义的公式。

1.求和函数(SUM)

求2103同学的个人总分。

步骤1:

选中I5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在弹出的“粘贴函数”对话框中,选中“函数分类”为常用函数。

函数外为“SUN”。

步骤2: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SUN”对话框,在Number1空白栏中输入求和的单元格区域“C5:

H5”,单击“确定”按钮,在单元格中显示结果为159.4。

2.算术平均数函数(AVERAGE)

求2103同学的个人平均分。

这个步骤与求和的方法一样。

只是我们选择的函数不一样。

步骤1:

选中I5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在弹出的“粘贴函数”对话框中,选中“函数分类”为常用函数。

函数外为“AVERAGE”。

步骤2: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AVERAGE”对话框,在Number1空白栏中输入求和的单元格区域“C5:

H5”,单击“确定”按钮,在单元格中显示结果。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一.教学对象分析:

同学们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Office的其中一个软件Word,对于文字的输入、处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表格软件的使用还比较陌生,通过引导同学们把日常的表格信息用电脑来处理,让他们了解到原来平时用手工来处理的表格数据,在电脑里面处理是这么简单、高效的,从而增进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表格软件处理一些简单的表格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对表格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能联系日常的生活,把日常生活的有些数据与电脑的表格信息联系在一起,使信息技术课溶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能掌握简单求和、求平均值,排序等方法。

四.教学难点:

学会输入公式进行求和和求平均值。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具:

多媒体电脑教室(硬件)、Excel(软件)

八、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

导入

提问:

EXCEL是什么类型软件,作为一个表格处理软件有什么优点?

播放视频——《洪恩教你学电脑之Excel篇》

为同学们播放视频,时间为6分钟,该视频详细地讲解了EXCEL软件的入门相关知识和基础操作。

观看视频,思考老师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关注,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初步接触表格知识

提问:

什么叫单元格,工作表,行标,列标?

根据学生的提问,演示表格的一些基本知识。

学生看书,总结Excel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作用

提供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自学材料,布置学生自学任务。

巡堂,关注学生实践情况,适当辅导个别学生

学生利用自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设计好的任务。

让学生看自学材料的录像帮助或点击帮助并亲自实践,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求和与求平均值。

运用表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演示输入函数公式求和或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讲解把计算结果按不同类排序的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函数求和与求平均数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

巩固学生已学过的求和知识,并应用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到输入函数求解的方便快捷性。

分别用直接计算法和运用函数计算缺勤的总分数,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课后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知识面拓展到日常生活

总结

引导

1、应用Excel软件处理表格信息;

2、学会在Excel中求和与平均值,学会排序功能

3、合理运用表格知识解决日常数值计算问题。

1、体会Excel表格知道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所起的积极作用。

2、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运用表格知识。

复习本节课的表格知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以便合理、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而且在我反复演示后,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我所布置的任务。

但可能有的同学只是“依葫芦画瓢”,如果要其独立完成的话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例子,讲解其中的内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最简单。

 

附件1:

“高一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jpg”

高一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

班别

纪律

卫生

礼仪

总分

一班

77

80

85

242

二班

82

82

75

239

三班

75

74

75

224

平均分

78.0

78.7

7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