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990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东城区普通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

高三语文

命题校:

24中学2019年12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鞠躬尽悴 宠爱 迂回(yū) 愀然(qiū)

B.烦文缛节袅娜束缚(sù)吮吸(shǔn)

C.白璧无暇寒暄恶劣(lüè)氛围(fèn)

D.无稽之谈祈祷虔诚(qián)难堪(kā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就_______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溶化 沟通 喧哗B.溶化 勾通 喧闹

C.融化 勾通 喧哗D.融化 沟通 喧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极武术自发轫以来,经过数年的传承,踪迹遍及大江南北,各门各派拳法套路虽有不同,但同出一宗,共承一脉,是不容置疑的。

B.作为中国台球第一美女的潘晓婷,被称为“九球天后”,却因从未拿过亚运金牌而显得妍媸毕露,这次终于实现了美貌与实力的完美融合。

C.父亲的言传身教,同学们的耳提面命,使弥金冬的画风日渐成熟,在弥派的苍郁凝重里笔锋变得爽利、有劲,光大了弥派画风。

D.随着家长观念的改变,已经出现了孩子暑期报班从趋之若鹜到以兴趣为主的情况,培训班的负责人反复提醒,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苹果采用了预约购买的政策,而且每人限购5台,苹果专卖店并没有出现很

长的排队队伍,这和前两代iPad发售时挤得水泄不通的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B.7月15日,网友“直播上海”在微博中称:

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

做了近50年的眼保健操是有益还是有害?

眼科医院多位专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C.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把中国从一个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关键在于,能否在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和国防力量的同时,成功地形成文化软实力。

D.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自从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第一部电影以来,法国电影的发展一直对世界乃至欧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8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叫“律诗”,每首4句。

D.“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非 相

《荀子》(节选)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世,魏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

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

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②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

楚之孙叔敖,期思③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

故士不揣长,不挈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供;周公之状,身如断蓄;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

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

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是非容貌之患也。

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是非容貌之患也。

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注】①姑布子卿:

春秋时郑国人,曾看过孔丘和赵襄子的相,见《韩诗外传》卷九和《史记·赵世家》。

②焉:

通“颜”,额。

③期思:

地名,在今河南省淮滨县东南。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俗称之             称:

称呼。

B.无害为君子也害:

妨碍。

C.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差:

区别。

D.然则从者将孰可也可:

认同,赞同。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3分)

A.相人之形状人非生而知之者

B.中人羞以为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天下之杰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从正面论述“非相”的一组是(  )(3分)

①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②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③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 ④禹跳,汤偏。

尧、舜参牟子 ⑤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⑥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也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又用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Ⅱ卷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2分)

(2)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5分)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12.阅读下面清诗,完成

(1)

(2)题。

(7分)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

②泠泠:

水流声。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13.默写(下列五道题,限选四道题作答)(8分)

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风流总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王勃《滕王阁序》)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穿越小说”:

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

丁运时

随着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热播,“穿越小说”俨然成为时下最为时尚的读物。

有业内人士甚至声称:

“可以说,网络阅读不知道‘穿越’的人已经过时了。

”据悉,“穿越小说”已成为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作家出版社更是高调宣布以12%的版税,以10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被各大读书网站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木槿花西月锦绣》《鸾:

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从而将这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推向了极致。

那么,何谓“穿越小说”?

作家出版社编辑对这个古怪玄虚的概念作了如下解析:

“‘穿越小说’的称谓是按内容定义的。

其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

在当代中国文学里,黄易的《寻秦记》算是影响最大的穿越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

”而网络上近一两年兴起的“穿越文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其作者受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因而基本上都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同时经历种种宫闱秘史及权力争斗。

这类小说主要受到女学生和女白领的追捧,可以视为言情小说的一个变种。

正在流行的“穿越小说”的作者均为年轻的白领女性,她们或是受到《寻秦记》的启发,提起笔编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发布在网上与人分享,或是直接受到网络上同类作品的影响从而跟风创作。

并非职业作家的她们本意不过是游戏之作,但一不小心造出了声势,遂故作正经地将故事编写完整。

由于网络的流行与追捧,更多的女白领步其后尘,“穿越小说”居然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

显然,只有在发表门槛不高的网络上才会创造这样的奇迹,其强烈的示范效应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

当然,“穿越小说”的盛行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日趋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从而幻想到另一时空追求更为理想化的纯粹爱情。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这一阵新兴的时尚阅读热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

首先,“穿越小说”先天不足,不过是一种类型化、商业化的消遣性读物,其内容并无特别之处,论言情创作技巧恐怕比不上正宗的情爱小说;论讲史更是无法与相对严谨的讲史类读物相提并论。

而且小说题材过于狭窄,突出言情而淡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的配角和工具。

其次,小说作者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的不足,使得作品质量不高,又因为水准参差不一,导致作品泥沙混杂、良莠不齐,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长期“繁荣”。

再次,“穿越小说”一窝蜂地走红,题材撞车、跟风严重,新奇程度将急剧下降,而形式新颖奇特乃此类小说大行其道的关键,舍此肯定会造成“阅读疲劳”。

最后,“穿越小说”出身于网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文学总是极端地喜新厌旧,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就将加速“穿越小说”的过气与式微。

14.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据小说内容而得名,通常是当代人在巧合下进入古代,参与见证种种历史事件。

《寻秦记》为其创始之作。

B.“穿越文学”近年在网络兴起,主人公基本为女青年,内容涉及恋爱、宫闱秘史及权力争斗等,受年轻知识女性追捧,属言情小说。

C.“穿越小说”随由同名穿越小说改编的《步步惊心》热播而成时下最时尚的读物。

网络阅读中,“穿越”已成时髦名词。

D.“穿越小说”成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作家出版社高调签下“四大穿越奇书”,将这场时尚阅读热推向极致。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本为游戏之作,一些年轻白领女性受同类作品的影响而跟风模仿,受到网络的关注,就将故事编写完整。

B.网络的流行与追捧使越来越多的女白领跟风创作,“穿越小说”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

C.“穿越小说”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

D.“穿越小说”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其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不足,水准参差不一,使作品难免泥沙混杂、良莠不齐。

16.根据原文内容,概括穿越小说的发展趋势(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7-20题

百岁杨绛:

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

“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

“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

“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

“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

”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

“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

“我不过是一滴清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

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

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

“谢谢!

谢谢!

我们很忙,谢谢!

谢谢!

”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

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

文学史上不容忽视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

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

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

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

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自学西班牙文。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

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魅力:

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

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

“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

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

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

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

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

“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

”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

1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

B.文章开头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自我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

C.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

D.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

E.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8.文章在写杨绛文学上成就时为什么要写杨绛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事?

(6分)

19.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

(5分)

20.文章中说:

“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

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农民培养孩子的三句话:

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

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城里人培养孩子的三句话:

1.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爸爸妈妈来办;

2.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3.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你的感受和思考,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东城区普通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

高三语文答案

命题校:

24中学2019年12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D【解析】A.鞠躬尽瘁 qiǎo.B.繁文缛节shùC.白璧无瑕lièfēn

2.D【解析】溶化:

指固体溶解,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

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

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为糖水等。

融化:

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

区别:

变成“液体”或者“流体”。

冰雪是固体,春天使天气变热而把冰雪融化。

沟通:

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

勾通:

贬义词,暗中串通。

人与人应该是沟通交流,不是贬义。

喧哗:

形容词,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喧闹:

喧哗吵闹。

农贸市场内人员杂乱,应该是喧哗吵闹的。

3.A【解析】B项,“妍媸毕露”指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C项“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用在上下级或师生等关系中。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D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A【解析】B项,表意不明,是“肯定”有益还是“肯定”有害,不明确;C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欧洲乃至世界”。

5.C【解析】绝句4句,律诗8句,四联应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6.A【解析】称:

称道。

7.B【解析】A的,代词。

B把。

当作。

C并且,却。

D语气词,句中停顿

8.C【解析】①是列举了唐举善于相人,并非从正面议论“非相”;⑤是写通过桀纣外貌特征推断其能力;⑥也是通过外貌来判断其举止行为。

都是从反面进行论述。

9.C【解析】“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错。

10.

(1)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2分)

(2)没有谁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

(2分)每个分句一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5分)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文段参考译文】要使国家小而且人民少。

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

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

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

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

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12.(7分)

答案 

(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

(3分,每个景物1分,写出三个即可)

(2)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

(4分每种感叹2分,写出两个即可)

13.下列五道题,限选四道题作答,8分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4.A(3分)

15.C(3分)

16.(6分)

穿越小说没有发展前途(穿越小说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穿越小说”题材过于狭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不高;“穿越小说”题材撞车、跟风严重,会造成“阅读疲劳”;“穿越小说”出身于网络,网络文学总是极端地喜新厌旧,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就将加速“穿越小说”的过气与式微。

(有观点,写出三点理由,给6分。

每点理由2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给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

17.AD(B项,“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说法错误。

C项,此事反映出杨绛愿为丈夫分担解忧,并不反映其“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

E项,“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由衷敬仰”表达错误。

)4分

18.①突出杨绛在文学道路上的执著和上进的精神;②突出作为一名作家对读者负责的态度;③由于《堂·吉诃德》影响巨大从而突出其文学上的成就。

(6分,每点2分)

19.简朴的生活表现在:

①生活低调,不张扬自我,希望人们把自己忘记。

②不喜交际应酬,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高贵的灵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低调生活,自己有突出的文学成就却不愿显露,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②奉献爱心,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③美德高洁,无论在家庭诸事中还是国难中能够“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5分,每点1分)

20.同意这种观点。

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含忍生活,能够磨练心志,让自己的心灵自由,保其天真情怀;②含忍能够保护自我,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③含忍能够磨砺自我,奋发有为,这样才能够重获新生,获得自由。

不同意这种观点。

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