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0026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桐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元和郡县志》说,国居地桐溪而得名;

《太平震宇记》中说,桐溪有颗大桐树,枝多叶茂。

树冠大,遮住数亩土地,远望似庐,故得桐庐之名;

据《方舆胜览》载:

“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如今以第三种说法较多。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从人间天堂“杭州”再向西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水绿如铺,铺出了潇潇洒洒美桐庐。

桐庐,处处是山水诗,寸寸是写意画,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令人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桐庐,是华东浙江省内富春江上的一个县份,地处国家级

2

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的中心地段。

境内,山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古迹悠悠,胜迹处处。

“潇洒桐庐郡”、“流水带花香”便是流传了千万年的吟咏。

从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到20世纪初的清末,就有1003名诗人到此盘桓后留下过2000多首诗。

可它沉寂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979年,因瑶琳仙境重被发现,“忽然洞开新世界,不尽宾客结伴来”,名声大噪。

继而又修复建设了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药祖圣地桐君山风景区,成为浙西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50多万人次以上。

198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桐庐—中国县级旅游之冠》的文章,轰动了全国,震惊了旅游界同行。

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旅游业在全国兴起,竞争进入“战国时代”,桐庐又适时推出了度假休闲的旅游精品,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目溪竹筏漂流、富春江钓鱼岛、红灯笼乡村家园、

外婆家。

这些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拓展和兴立,桐庐再度掀起了新一轮旅游高潮,人口仅38万的山区县,依然保持着每年接待游客人次超250万的记录,在中国县级旅游史上创造了长盛不衰的旅游奇迹。

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桐庐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桐庐镇为中心,以富春江、天目溪为纽带的瑶琳仙境和富春江两大旅游板块,各具特色的20余个游览区域格局,呈现了绚

3

美健康有趣的层次,更使桐庐显其“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的魅力。

那些久居地平线上,想去看看地下幻境的游人,便涌向瑶琳仙境;

文化沉积厚实的游人则更多去钓台、富春江小三峡,既沉清吮新,又发现古之幽清;

住厌了城市蜗居的游人,乐于去天目溪,或乘竹筏,或乘皮筏漂流,再去临江的小桥流水外婆家漫步,红灯笼小木屋、大奇山蒙古包小住,看那里的民族文化、传统美德、风土人情、乡风民俗,采采花、打打牌、聊聊天,将整个身心溶进大自然的怀抱中,以享天趣。

而到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餐霞饮露、套鸭圈偶,又走索桥、步栈道、跋山涉水,更是厌倦了喧嚣的都市年青人的追寻;

老年人登临不高却隽秀、而有两江入怀的桐君山,在那里茗品清赏两岸“青螺”,再悟桐君老人济世风范,于身于心都是恰好的消遣,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神韵和意境。

跨入新世纪,桐庐旅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旅游意识、规划意识、精品意识,不断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借杭州旅游西进的东风,打响“千岛西湖一肩挑,富春山水潇洒游”的旅游品牌,构筑大旅游格局,做大做深桐庐山水洞文章。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的战略,进一步从旅游业的地方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政策方面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动员和鼓励全社会的力量,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大投入,使桐庐从旅游资源大县向

4

旅游经济强县的目标迈进~明天的桐庐旅游一定会在大潮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不完的富春江山水,道不尽的潇洒美桐庐。

朋友,潇洒桐庐欢迎您~富春山水拥抱您~桐庐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不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农业、水产资源也很丰富。

主要特产有茶叶、蜂蜜、黄花菜、萸肉、水果等,富春江、天目溪两江水产丰富,鲥鱼、子陵鱼属名贵水产,现已罕见。

主要有白鱼、鳊鱼、石斑鱼、船丁鱼、蟹、虾等水产品。

桐庐茶叶蜚海内外,唐代

陆羽在“茶经”中说:

“西扬、武昌、庐江、晋陵好茗而不及桐庐”,“天尊贡芽”在南宋时已为贡品。

“雪水云绿”茶,产于常年的云雾氤氲的新合乡,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87年重新创制,形若莲花,色泽嫩绿,清香高锐,滋味鲜醇,甘冽生津。

1991年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荣获“文化名茶”奖,在省级名茶评比中获第一名,取得省级名茶证书。

“天尊贡芽”茶,产于海拔千米、层峦叠嶂的歌舞乡天尊岩一带。

每斤茶叶有嫩芽2。

6万颗,形似寿眉,秀丽绿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生醇。

1985年以来,该茶多次在省市级名茶评比中获省一类名茶和省名茶称号。

1991年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荣获“名茶新秀奖”,当代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

5

于1986年8月来桐品尝“天尊贡芽”茶后,即兴挥毫写下“瑶琳钓台客欢游,品尝贡芽神更幽。

气味清香别有格,名茶四美永传流。

”的赞句。

“五云曲毫”茶,产于百江乡的高山之中,是1988年新创制的名茶。

1989、1991年两度评上省一类名茶。

该茶外形细紧卷曲,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持久,味爽回甘,叶底

绿明。

1991年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得“名茶新秀”奖。

桐庐盛产蜂蜜,年产商品蜜吨。

蜂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和种类繁多的无机盐、有机酸、消化酶及维生素,是人们喜爱的“天然食品”,主要产品有蜂皇浆、蜂蜡、花粉等。

中医学了用作补中、润燥药,主治便秘、咳嗽等症,为家庭常备良药。

利用花粉为原材料的“葆尔春”皇奖花粉营养液曾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丝绸是桐庐县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有白厂丝、绸缎、软缎被面、衣料、真丝针织衣裤等。

其中丝绸时装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

萸肉为山茱萸果实,经加工去核、烘干而成的一味名贵中药,有补肾、固精、敛汗等功效,适用于耳鸣眩晕、腰膝疲软、盗汗小便频争、月经过多等症,是桐庐外贸出口产品之一。

6

此外,桐庐水果品种丰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时鲜水果,主要有杨梅、水蜜桃、青梅、白梨、红心李、青枣、樱桃、板栗、山核桃、枇杷、石榴、草莓等。

篇二:

浙江桐庐桐君山?

七里扬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桐君山?

七里扬帆景区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Х,我们的游程大约为二小时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桐君老人像前】桐君山?

七里扬帆景区是一处综合性的观光游览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访古寻幽,品中药文化;

另一部分是观景游乐富春江七里扬帆。

各位游客,一进大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眯眯看着我们的老人塑像,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挂药葫芦,后背箬叶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济世救民的老中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

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

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

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

7

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其实,桐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位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

据梁?

陶弘景《本草序》,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记载:

桐君,是黄帝时人,黄帝命巫彭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也就是现在的桐君山)桐树下,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有《桐君采药录》,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平御览》之“药部”篇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可见桐君这位历史人物是载之史册的,在古时的医坛上也是盛名卓著的。

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国中医药的鼻祖。

历代诗人、画家都曾以桐君为题材吟诗作画。

如苏轼、陆游、徐舫都写有《桐君山诗》,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还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颐轩的五绝一首: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

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

”这首石刻,生动地记录了700多年前诗人对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实感。

【百草园】好,各位,在对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们前行可以看到,旁边有一片开阔的园子,看似许多普通的杂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参差不齐地排着,偶尔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

也许你会把它当

8

作一般的绿化草地,眼睛偶尔瞥过便罢了,其实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医治病的良药。

大家请看,这个叫“马蹄径”专治胆囊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

这个叫“阔叶十大功劳”专治胃肠炎、咽喉肿痛等;

这个叫“枸骨”,专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

这里还有专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毒蛇毒虫咬伤等的药材,大家所处其中,是否闻到了浓郁的中药气息呢,1234567

篇三:

富春江导游词

朋友们,大家好~本次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富春江是中国浙江省中部河流,为钱塘江桐庐至萧山闻家堰段的别称,它长110公里,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线,其间风景绝美,无可比拟,因此古代文学家吴均有文《与朱元思书》写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富春江地域山高水清,有“小三峡”之称,现在,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里的山水之美。

先看这边,富春江水极清,呈青白色,有种晶莹清澈的静态美。

但静中有动:

可以一眼见到水中嬉戏的鱼儿;

动中又存静:

水中的细石也可以一览无余。

江水有时又有种动态美:

急湍胜箭,猛浪若奔。

有一泻千里的豪气,使江水的秀丽美

9

和壮观美完美的结合。

再看那边,富春江夹岸高山也别有一番美感,高大巍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更显出“负势竞上”的山势之奇。

在这幽远的山谷中,大家应该感到了一种平静、祥和,这也就是吴均所说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山间泉水叮咚,百鸟鸣声嘤嘤,给山一种勃勃的生气。

真正是“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游客朋友们,置身于如此美丽的山水之间,想信你们一定很惬意,吴均也在1600年前至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他充满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这里可体会高山之壮丽,观看江水之清澈,聆听蝉和猿的叫声。

本次游览到这就结束了,如果游客朋友们有兴趣,还可以拍照留念。

导游:

潘慧八年级五班

篇四:

桐庐严子陵钓鱼台导游词

富春江——严子陵钓鱼台导游词讲解内容:

钓台简介——“严子陵钓台”码头、牌坊——严先生祠堂——大型精品碑廊(中间经过“天下第十九泉亭”“李太白醉酒处”“留、、芳亭”)——东台——“双清亭”——西台谢翱恸哭处——梦鼎亭——“清风轩”茶室——小碑廊、客星亭、沧波桥——回码头上船。

[船上、码头上]诸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和富春江游览。

严子

10

陵钓台是富春江——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称“两江一湖(千岛湖)”上的主要风景点,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闻名于世的东南古迹之一。

因为东汉高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来此地隐居垂钓而闻名古今。

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

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脬达夫、张大千、陈毅、郭沫若、巴金……等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

据统计从南北朝至清朝就有1000多名诗人、文学家来过此地,并留下2000多首诗文,所以,这条旅游线在以前也被称为浙西唐诗之路旅游线。

1949年4月,毛泽东同志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来规劝柳亚子先生应留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

严子陵钓台,座落在被誉为“清丽奇绝,锦峰秀岭”的富春山山腰。

这山高312米(海拔),逶迤35公里。

山下的这段江面又称“七

11

里泷”“七里滩”“七里濑”、、。

诸位请看,前面那葱郁的山峦之中,一对奇峰屹立水涯。

李白诗中曾描绘为“钓台碧云中,邈于苍山对”。

右边的称为东台,左边的则称为西台,所以这一景也叫“双台垂钓”。

诸位,钓台码头就要到了,在此,我们已可以看到:

在码头上,有一些大小规格各异的石碑立在那里,体现出“严子陵钓台”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些碑文都是现代名人如郁达夫、巴金、谭启龙、陈立夫、朱玖莹、孙友等人的作品。

好,船就要靠岸了,请大家按次序下船,注意安全。

诸位,首先请大家先来看一下郁达夫的这块《钓台的春昼》碑。

这是1931年3月郁达夫来游钓台时写的,那时的钓台“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歪斜的亭子……纵横芜杂的草木……祠堂是废垣残瓦……”可想当年的钓台就如同当时的时局一样,充满着阴霾,而现在的钓台已是游人如织。

这块石牌坊正面的“严子陵钓台”几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书写的:

背面的“山高水长”是原西冷印社社长

,浙江省书法协会主席沙孟海先生书写。

此牌坊上面还有许多雕琢,更是栩栩如生,诸位请随我一同去观看。

诸位游客,站在这里请大家抬头往上方看,在山腰有两块大盘石,高近百米,这就是东西两台了。

你们看,东台前面还有一支石笋非常突出。

在这个位置上看,好象是一位古代的仕女,头上梳着发髻,身穿裙袍,甚至裙上的皱折好

12

象全看得清。

有人说:

这大概是陪伴严子陵的仕女。

诸位

看像不像,但如果你要登上东台左侧那块称为”棋盘

13

石”的石台上往下看,它却象是一支直上直下的石笋。

有人说它更象是严子陵的钓鱼杆,诸位等会儿可以自己上山去观看。

同时,还可以在上面的“棋盘石”上留个影。

它的背景有山、有水、有房、有树、有船、有亭台,还有一支石笋。

我们现在去“严先生祠堂”游览。

[祠堂里]这祠堂,唐朝时原是严氏的家祠。

宋朝景佑中期,也就是960多年前北宋时,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建。

并绘像立碑祭祀严子陵。

同时还著有《严先生祠堂记》。

后来这祠堂屡坏屡修。

现在的祠堂是1983年重建。

是范仲淹兴建祠堂之后第17次重建,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重建。

这尊塑像是1982年由浙江省美术学院雕塑系汤守仁教授塑的。

严子陵,名光,浙江余姚人。

他本姓“庄”,因为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姓“严”。

他博学多才,少有高名。

年轻时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

刘秀登位称帝后,严子陵改名换姓,隐身不见。

刘秀很想念他,命画工绘像,派人各处寻访,了解下落。

后来在齐国的土地上,发现一人披羊裘,戴斗笠,很象子陵。

于是备车备礼去接他,往返三次,才召其入京。

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说的是:

严子陵被召到京城洛阳之后,不去朝拜光武帝,反而要光武帝来看他。

后来被邀请和光武帝刘秀同床酣睡。

子陵睡相不好,将自己的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

第二天看星相的太史急奏:

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着说:

这是因为我

14

与老朋友同床睡觉的关系。

后来刘秀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

15

他不肯当,来到这里耕种垂钓。

从此,人们为称赞子陵这种不事王侯的精神,称他为“客星”。

这“客星”碑,那“钓台”碑,都是按钓台原有的明朝弘治十年薛敬之题书的拓片重新镌刻的。

这一段史实在《后汉书》中的《严光传》里有记载。

山上的东台亭内就有一块石碑镌刻了此文,大家一会儿可上山去仔细阅读。

祠堂中最有价值的碑文是那块——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诸位请随我去观看。

[碑前]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年)因宫迁矛盾受到牵连,由右司谏被贬到睦州任知州。

睦州后来改为严州,也就是现在的桐庐、分水、建德、寿昌、淳安、遂安六县。

当时州治所在地是梅城,那年他已经四十六岁。

范仲淹在睦州当官时间不长,却做了不少被后人称道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新建“严先生祠堂”,并写了《严先生祠堂记》。

《严先生祠堂记》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清代康熙年间被吴楚材、吴调侯编入《古文观止》一书后,流传更广,影响更大。

《严先生祠堂记》中第一句话: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

”就明确指出严子陵是光武帝的老朋友。

结尾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佳世名句,传诵至今。

介绍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刚才大家看到的钓台牌坊的“山高水长”和这个祠堂正中横额的“光武故人”的出处了。

对面

16

是明代人镌写的《重修严先生祠堂记》诸位,。

请看这

是1983

17

年的《重修严先生祠堂记》。

它们记载着对严光的追忆和重修“严先生祠堂”的情况。

严子陵钓台自从1981年10月1日开放以来,桐庐县旅游局先后于1984年、1993年在钓台建造了两座一小一大的碑廊,这些碑都是请国内外著名书法家书写,由桐庐县当地匠人镌刻的,今天大家要游览的是大型精品碑廊。

[照壁前]这些碑廊全长260米,总面积278平方米。

它共分四部分:

照壁、天下第十九泉、太白醉酒处和上下三层的碑廊,共有碑106块。

现在我们已站在照壁前,各位,往上看,但却看不见碑廊在哪,那是因为这座碑廊如游龙盘卧在富春山茂密的绿荫丛中,是一个高低错落的爬山式碑廊。

这个碑廊于1993年2月18日开始动工,仅以226天的速度基本完工,于93年10月21日剪彩,接待国内外游客。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这块石照壁。

它长7.58米,高2.4米,阳面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先生撰文、著名书法家孙钊先生书写的《严子陵钓台文》,本文用精湛的语句描绘了富春山水的秀美,对严子陵作了公正的评价。

照壁阴面是一幅石雕山水画。

节选于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人,博通经史,工诗能文,尤其善画山水。

后来放弃书吏生活后,隐居富阳县,遨游富春山水之间。

至元17年到20年的三年里,绘成长6.4米,宽33厘米的《富春山居图》。

18

绘出了富春江两岸荒村蔬林、山涧江畔、亭台、

19

小桥、渔舟、飞泉……明清以来视为国宝,可惜在明朝万历年间,成了火中的殉葬品,从此首尾分离,分别收藏在浙江博物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馆。

这方石画宽3.68米,高1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冷书画院画师寿崇德先生挑选原画中最近似钓台的第五部分,精心设计:

画面4/5为画,1/5为原题字,并亲自临摹,然后由桐庐县旅游局基建科的同志用15天时间放大并描在这石块上,再由三位石匠师傅用90天时间镌刻完成此画。

诸位可以仔细观看石雕画如此精细、逼真。

它保持了原画冼炼、流畅的笔法。

[十九泉亭前]进入了“听泉”圆洞门,我们来到了“天下第十九泉”。

这里面积虽然不大,但幽静、紧凑、中心突出。

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题词,道出了景点名称,不言而喻眼前这座石亭就是“天下第十九泉亭”。

那高高耸立的石雕像是茶圣陆羽。

陆羽与桐庐、与严子陵钓台这天下第十九泉有什么关系,我来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陆羽,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

据说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三岁时孤苦伶仃被竟陵龙盖寺智光禅师收养,智积禅师嗜好饮茶,陆羽从小给他煮茶,积累了许多经验,后来他收起僧衣,擅自离开寺院,去戏班子学演木偶戏、参军戏和幻术。

又曾到火门山邹夫子处读书,使他在文学上得到深造。

他勤奋好学,酷爱大自然,对茶叶专业兴趣很浓。

他跋山涉水,深入各主

20

要茶区进行调查研究,钻研茶叶生产和科学技术。

唐代建

中元年(公元780年),我国

21

第一部完整系统的茶叶专著《茶经》问世了。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

“西扬、武昌、庐江、晋陵好茗而不及桐庐”。

当年又品天下水位,桐庐严陵滩水位被评为第十九位,“天下第十九泉”因此而得名,这里水味清洌甘甜,原泉亭临江而建,1984年修复于此。

除陆羽塑像外,碑廊连接处及林间花木丛中有20尊历代到瞎严子陵钓台的文豪塑像,这些塑像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设计制作,像高2米,其中最重的康有为像约3000斤,最轻的也有1800斤。

这些雕像是先用电脑把设计图“打”在石头上,然后分别用“麻布”或“斩斧”的手法刻服饰,用“磨光”法刻脸。

形态或立、或卧、或坐、或捋胡须、或手握卷书、或佩剑,神态各异,光彩照人。

下面请大家随我去观看孟浩然、张继、杜牧、白居易等大文豪的石像。

孟浩然为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作家之一,他写了一首“经七里泷”诗,描绘了严陵濑的风光,表达了“观奇恨来晚”的感情。

这首诗镌刻在左侧的另一碑廊中。

张继,唐代诗人,博览有识。

他的《枫桥夜泊》诗国内外流行甚广。

他来钓台朝拜严先生后,著“题严陵钓台”诗一首,既描绘了钓台景色,又抒发了登临钓台的感想,此诗

镌刻在另一碑廊内。

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

他在睦州任刺史两年:

武宗六年(846年)至宣宗二年(848年)留有钓台诗多首,其中一首以通俗、精美语言描绘睦州优美景

22

色的五言律《睦州四韵》,镌刻在另一碑廊内。

白居易,

唐代大诗人。

他曾任杭州、苏州刺史,他来桐庐不仅是

23

观赏富春山风光,还来拜会他的好朋友——桐庐籍诗人徐凝,白居易来桐庐后,曾有两首诗留传于世:

“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凭、李睦州访徐凝山人”。

[醉亭]“子陵鱼,加皮酒,喝得太白不放手。

醺醺醉卧严陵滩,一篇诗章寄山友。

”这首诗引导我们来观赏眼前这一景: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醉卧在“醉眠石”前,昏昏中仍眯着眼不舍得放弃对富春江美景的观赏。

此亭名为“醉亭”(由浙江省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胡理琛先生书写)。

诸位也可在此亭中饮酒作诗,亭前这块大石坪不但可供诸位观景,还可供有兴趣者醉卧严滩,陪伴李太白。

[山门]此山门由洛阳博物馆馆长,我国考古学权威蒋若是先生书写。

进入严子陵钓台碑廊山门,我们才真正开始观赏这大型精品碑廊了。

碑廊内容分为两部分,前69方是从3000多首古诗中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