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0028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我们却是“外强中干”,只要学校里两月不发薪水,简直就要上当铺。

(5)有一天夜里,月色布满了整个的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

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

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

那福州的城子,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

(6)日子飞快地悄悄地跑了,眼看着就要离开这地方了,又要到那充满尘气的福州城市去了。

那一天早起,老房东用大碗满满盛了一碗糟菜,送到我的房间,笑容可掬地说:

你也尝尝我们乡下的东西,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这几天才全晒干了,师姑你带到城里去,管比市上卖的味道要好,随便炒吃炖肉吃,都极下饭的。

”我接着说道:

“怎好生受,又让你花钱。

”那老房东忙笑道:

真不要这么说,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呢!

”我不觉叹道:

“你们满地的粮食,满院的鸡鸭和满圈子的牛羊猪,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怎不叫人佩服!

再说你们一年到头,各人做各人爱做的事,舒舒齐齐地过着日子,地方的风景又好,空气又清,为什么人不羡幕?

……”

(7)那老房东听了这话,点头笑道:

“可是的呢!

我们在乡下宽敞清静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去年福州来了一班耍马戏的,我儿子叫我去见识见识,我一清早起来带着我大孙子下了岭,八点钟就到福州,我儿子说离马戏开演的时间还早咧,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师姑!

你就多住些日子下去吧!

(8)我笑道:

“我自然是愿意多住几天,只是我们学校快开学了,我为了职务的关系,不能不早下去……”

(9)我们的房东听了这话,只点了一点头道:

“那么师姑明年放暑假早些来,再住在我们这里,大家混得怪熟的,热刺刺地说走,真有点怪舍不得的呢!

(10)可是过了两天,我依然只得热刺刺地走了,不过老女房东的印象却深刻在我的心幕上;

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节选部分的第

(1)段似写景为主,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既将城乡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对比,也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表现进行了对比。

B.文章写到乡里人不戴手表,家里也没有钟,充分体现出乡里人有着自由自在、顺其自然的生活习惯,不需要有城里人的那种时间观念。

C.第(5)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远近结合,变换视角,动静结合,描写了优美迷人的山中美景,使人如临其境,表达了喜爱之情。

D.文章最后几段主要写到房东与“我”的对话,言语中流露出乡下人物产丰富、生活便利的自得,也看得出作者对城市拥挤的厌倦,对乡下宽敞清静的热爱。

2.文中画线句子说到老房东比我们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主要有哪些自然的趣味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包含着“我”的复杂情感,请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

①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

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

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

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

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

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

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

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②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

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能欣赏的境界。

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

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

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

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

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

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③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

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

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④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

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

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

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

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正。

从浪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宋做功夫者到能欣赏六朝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

好浪漫派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学文艺者初学时的偏狭可以理解,但是最终应跳出门户之见。

B.拉丁民族诗和日耳曼民族的诗都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彻底欣赏。

C.无论是汉魏六朝、唐宋诗还是西昆体,各时代的初学者都必须接受门户之见的限制。

D.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恰好证明了文艺具有的时尚特点。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以喝酒的生活体验来论证学文艺的人由原初的偏到要发展到后来的不偏。

B.第二段以古今中外的文艺欣赏的不同风尚,来论述文艺人往往有严格的门户之见。

C.作者总结到,对于古今中外任何一派的文艺作品,只要是涉猎越广泛,不止步于一门一派,就会渐渐消除坐井观天的狭隘。

D.联系不同时代的文艺风尚,作者认为,任何人学习文艺,都会经历最初的偏狭与门户之见,到后来偏见自会减少。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文艺的人入手时出现偏于门户的现象是正常的,产生偏狭的趣味也无可厚非。

B.读诗较广泛的人,常会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处在变迁中,其实正在消除偏蔽。

C.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歌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D.喜欢各种派别的诗歌且能真正领会各有其长的妙处时才算得上欣赏诗歌上的贯通。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①已是掌灯的时候,门外的两株大槐像两只极大的母鸡,张着慈善的黑翼,仿佛要把下面的五六户人家都盖覆起来似的。

别的院里都没有灯光,只有三号——小羊圈唯一的安了电灯的一家冠家的院里灯光辉煌,像过年似的,把影壁上的那一部分槐叶照得绿里透白。

②瑞全到一号去叫门。

不敢用力敲门,他轻轻地叩了两下门环,又低声假嗽一两下。

里面才低声地问了声:

“谁呀?

”他听出来,那是钱伯伯的声音。

③“我,瑞全!

”他把嘴放在门缝上回答。

④里面很轻很快地开了门。

⑤门洞里漆黑,教瑞全感到点不安。

他一时决定不了是进去还是不进去好。

⑥“老三进来!

”钱先生在屋中叫。

瑞全进去,还没坐下,老者就问:

“怎样?

得烧书?

⑦瑞全的眼向屋中扫视了一圈。

“这些线装书大概可以不遭劫了吧?

日本人恨咱们的读书人,更恨读新书的人;

旧书或者还不至于惹祸!

⑧“呕!

”钱默吟的眼闭了那么一下。

“可是咱们的士兵有许多是不识字的,也用大刀欧日本人的头!

对不对?

”瑞全笑了一下。

“侵略者要是肯承认别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会发火,他就无法侵略了,日本人始终认为咱们都是狗,踢打着都不哼一声的狗!

⑨“那是个最大的错误!

”钱先生的手伸了一下,请客人坐下。

他自己也坐下。

“我是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

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

我可以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施令,而不能看着别国的人来做我的管理人!

”他的声音还像平日那么低,可是不像平日那么温柔。

楞了一会儿,他把声音放得更低了些,说:

“你知道吗,我家老二今天回来啦!

⑩“二哥在哪儿呢?

我看看他!

⑪“又走啦!

又走啦!

”钱先生的语声里似乎含着点什么秘密。

⑫“他说什么来着?

⑬“他?

”钱默吟把声音放得极低,几乎像对瑞全耳语,“他来跟我告别!

⑭“他上哪儿?

⑮“不上哪儿!

他说,他不再回来了!

教我在将来报户口的时候,不要写上他;

他不算我家的人了!

”钱先生的语声虽低,而眼中发着点平日所没有的光;

这点光里含着急切兴奋,还有点骄傲。

⑯“他要干什么去呢?

⑰老先生低声笑了一阵。

“我家老二就不服日本人!

你明白了吧?

”瑞全点了点头。

“二哥要跟他们干?

可是,这不便声张吧?

”“怎么不便声张呢?

”钱先生的声音忽然提高,像发了怒似的。

⑱而后,把声音又放低,对瑞全讲:

“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我——一个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会有这样的一个儿子,我还怕什么?

我只会在文字中寻诗,我的儿子可是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

我丢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个英雄!

什么时候日本人问到我的头上来:

那个杀我们的是你的儿子?

我就胸口凑近他们的枪刺,说:

一点也不错!

我还要告诉他们:

我们还有多少多少像我的儿子的人呢!

你们的大队人马来,我们会一个个的零削你们!

你们在我们这里坐的车,住的房,喝的水,吃的饭,都会教你们中毒!

中毒!

”钱先生一气说完,把眼闭上,嘴唇上轻颤。

⑲瑞全听楞了。

楞着楞着,他忽然立起来,扑过钱先生去,跪下磕了一个头:

“钱伯伯,我也打算走!

⑳“走?

”钱先生细细看了看瑞全。

“好!

你应当走!

你的心热,身体好!

“你没有别的话说?

”瑞全这时候觉得钱伯伯比任何人都可爱,比他的父母和大哥都更可爱。

㉑“只有一句话!

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

记住吧,老三!

㉒“我记住!

我走后,只是不放心大哥!

瑞宣大哥是那么有思想有本事,可是被家所累,没法子逃出去!

在家里,对谁他也说不来,可是对谁他也要笑眯眯的像个当家人似的!

我走后,希望伯伯你常常给他点安慰;

他最佩服你!

㉓“那,你放心吧!

咱们没法子把北平的一百万人都搬了走,总得有留下的。

我们这走不开的老弱残兵也得有勇气,差不多和你们能走开的一样。

你们是迎着炮弹往前走,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身上而不能失节!

来吧,我跟你吃一杯酒!

”钱先生向桌底下摸了会儿,摸出个酒瓶来。

不顾得找酒杯,他顺手倒了两半茶碗。

一仰脖,他把半碗酒一口吃下,咂了几下嘴。

㉔瑞全没有那么大的酒量,可是不便示弱,也把酒一饮而尽。

㉕酒力登时由舌上热到胸……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独具匠心,小羊圈胡同里的黑暗与冠家的灯火通明形成对比,暗示社会环境黑暗,令人压抑。

B.瑞全和钱先生谈论“烧书”的事情,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表明了人物认清形势不甘为亡国奴的心理。

C.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钱家老二尽管出场较少,但意义非凡,既推动情节发展,也烘托了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

D.最后的饮酒场景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8.简要分析钱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9.探究小说结尾“酒力登时由舌上热到胸……”的丰富意蕴,并分析这句话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背扆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戲戲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

“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

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

其民皆可诛。

”作此以戒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

鲁周公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B.《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C.《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D.《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的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封爵制,依次为公、伯、侯、子、男。

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

后来引申为天子登基、即位。

C.摄,暂代职务。

古代官职中类似暂代职务的词还有“权”、“假”、“署”等。

D.《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周公向管叔、太公望等人诉说他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

C.成王长大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权归还给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D.周公生前忠心辅佐成王。

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

陈师道②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①寇十一:

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其政治上接近元祐党人。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小市:

徐州地名。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B.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

C.第四句写诗人回家之后伫立门前,晚风吹动衣衫,顿生凉意,让人怅惘不已。

D.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静女》中,因为是中意的女子馈赠的,虽然是茅草也让人感到美得出奇。

这两句原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对后唐兴亡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推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化用苏轼《水龙吟》“点点是离人泪”,浑然天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民大附中的一则招募启示,其中有多处表达不妥当,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加以改正。

为加大印度留学生来我校学习汉语的需求,我校打算以本校为汉语学习基地开展印度留学生暑假汉语夏令营活动。

为了给这些印度留学生提供一个近距离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现要在昆明招募寄宿家庭25个。

具体要求如下:

能给印度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房间;

家中至少有一个年龄不超过20周岁以上的孩子;

家庭关系和睦友好。

报名截至日期:

5月10日。

相信大家都期待荣幸地被选上。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文段有多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任意找出两处问题。

当今社会,从小学到高中,择校热有增无减。

高考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名校录取。

因为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

①不是只有名校毕业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请以“生命的颜色”为话题,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乡里人并非不需要时间观念,只是他们对时间的掌握来自自然环境,如太阳的位置等等。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概括。

自然的趣味包含的内容,既要有概括,也要有联系文本的简要分析。

可联系第

(1)(5)段内容分析居住环境;

可联系第

(2)段内容分析生活节奏;

可联系第(4)(6)段内容分析物产丰富;

可联系第(3)(6)(9)段内容分析人际关系。

【3题详解】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

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主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如对热情而诚恳的老房东的喜爱;

对乡下自然质朴、富足而充满生机的生活的留恋。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都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彻底欣赏”错误,由文章第二段“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能欣赏的境界”可知,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能欣赏的境界,并不是“都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彻底欣赏。

C.“各时代的初学者都必须接受门户之见的限制”错误,说法绝对,由文章第二段“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

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可知,是“往往”,而不是“必须”接受门户之见的限制。

D.“恰好证明了文艺具有的时尚特点”错误,由文章第四段“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可知,“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证明的是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都会经历最初的偏狭与门户之见,到后来偏见自会减少”错误,说法绝对,由原文“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到滋味的地步。

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可知,原文说的是“应该能”,而不是“都会”。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能力。

C.“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歌已失去了艺术价值”错误,由原文“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