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0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docx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的备课,我将分两个环节进行:

一是进行经验交流。

二是进行教材解读。

第一部分:

经验交流

现任一年级教师,大多数是刚刚结束毕业班教学后从事本项工作,还有部分教师是第一次接触本年段的教学。

基于这样的特殊情况,安排了本次“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经验交流活动。

十一小学的颜毓含老师和宋威老师做了发言。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

船营区第十一小学校颜毓含

尊敬的各位校级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我要非常感谢朴老师能够给我这次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同仁交流有关新生如何培养数学学习习惯这个话题。

其实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都比我更有经验,只是我刚刚从一年级的教学中走过来,可能比大家看到的更近一些,所以我只能说自己谈的只是自己或从别人身上总结出一点拙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和更多的灵感去开启孩子这扇学知的大门。

我想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终身受益,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怎样培养呢?

那对于在坐的每一位教师就责任重大了。

教育学家说过刚上学的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因此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在教数学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容忽视。

习惯的内涵太丰富,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针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觉得培养学生如下几点数学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一.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在一年级课堂上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小手林立,小学生们踊跃发言,气氛相当活跃。

但是,他们只顾着自己表达,而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以致于有的学生一再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已有明确提示,可他还陷在自己的错误思维中的现象。

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刚入学时只在意自己的想法,想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而造成上课随意插话的习惯,这往往使他失去吸取别人经验的机会,甚至更严重的导致听课效果的负面影响

对于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来纠正他们以前的坏习惯。

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作到:

一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耐心,不随便插话,要听完别人的话,才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要分析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

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当然我们的告诉要重复几十遍或几百遍,但别嫌麻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就得天天说,它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但一旦形成,课堂教学会非常轻松而有效率。

  

同时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课堂形式多样化,语言生动有趣,条理清晰,使课堂引人入胜。

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语速、声高的不同来加以区别。

小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比较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要适时地组织几个活动游戏的高潮,不断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动脑多思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但现在的孩子特别懒惰,有一批孩子都是听讲而不动脑,而数学光听是没有用的,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从小养成学生动脑思考的数学习惯非常重要。

那么,一年级孩子天真胆大是一个好契机,我觉得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动脑思考的欲望,进而逐渐形成好习惯。

①激疑启思法。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

有人说只有“笨”老师才能教出天才,因为这样的老师总在问为什么,也只有他的学生总在想为什么,所以这样的学生越来越聪明。

因此我们也可以装得笨一点,总来问一问为什么,你的学生也会想积

极地教你,动脑他才会学习。

②情境激励法。

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

③操作交流法。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动手中领悟道理,不仅在操作中不断感悟和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动手活动,他们更愿意交流和动脑,就像小孩摆积木一样,在他们的世界里,会发现我们教不到的许多知识和能力。

三.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课标中指出:

“审题不仅是一种能力的反映,而更多的是一种学习习惯的体现。

”很多同学之所以做题又快又好,常常得益于有良好的审题习惯,而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孩子往往凭着以往的经验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丢分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瞎做。

长此下去,对题的理解也越来越模糊,根本看不懂题。

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

做为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可以这样要求学生:

(1)一年级的学生是老师读题,应养成学生边听边指的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听看每一个字,既帮助学生认字,又为以后的自己审题打基础。

(2)教师也可以领读题,在读完题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刚开始可以老师告诉学生,多教几遍后应培养学生说一说题意,帮助理解而且为以后自己审题做准备。

(3)要求学生注意关键词语。

(4)要求学生要复查一遍。

四.自我检查的好习惯

新课标中指出: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

”一年级学生自我检查能力比较差,他们对自己的情况难以作出正确的评价。

为什么越简单的题,错的反而越多,是学生对于简单的题对自己很有把握,充满信心,更懒于检查,而难题却常常被他们重视。

认真检查的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一句提醒、再三叮嘱就能形成的,它是一项一点一滴养成的,是一种常规训练。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不用要求过高,主要是让学生有检查的意识。

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刚开始时,不要着急,一定要给学生时间,一道一道地教学生在做完题后,用手把做好的答案遮起来,像刚开始那样,重新做一遍,教师在检查前要提醒学生,检查后要追问学生两个答案怎样,给认真检查的学生以表扬,特别是检查出错误答案的学生,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简单的检查方法,而且激发起学生检查的乐趣和激情,对以后的检查验算教学非常重要。

数学的题型很多,要在学生的接触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总结检查的方法与步骤,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不厌其烦地把总结出来的好方法教给学生。

久而久之,他们会自觉把这些检查的方法用起来,为以后的计算和应用检查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谈以上这四个我觉得应该注重培养的几个好习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希望我也能有幸和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学习更好的方法来运用到我的教学中。

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未来一起努力。

谢谢大家。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船营区第十一小学宋威

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但是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两位教育家的话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在这期间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和培养,就能比较容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状况及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时,我把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听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

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

教给听的方法:

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

听时,

(1)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

(2)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

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当别人说错时不能嘲笑,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请您把***再讲一遍好吗?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

(3)有意识地培养的“倾听”习惯还要让学生说说:

“刚才他说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

”“听懂了什么?

”“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

”“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讲,使注意力能慢慢集中起来。

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

但是,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形成习惯。

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会听”的目标。

2、学会说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还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孩子手举得高高的,请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

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

我认为“说”其实包括回答老师提问、纠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以及质疑四种情况。

无论哪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

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

(1)回答提问时要求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

(2)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被纠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都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如果意见正确,要点头表示感谢,可以说,:

“谢谢你,我听明白了。

”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说:

“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因为……”。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个性强,往往不太合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最初的小组讨论可以是同桌间的商议。

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1提出明确的要求;2要参与到学生中;3随时进行课堂调控。

质疑无非是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凡事问一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

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提出来,特别是对书上的新课叙述部分,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细看深究习惯,哪怕对一个词产生疑问也要提出来。

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

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

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

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3、学会读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不识字和识字量少的缘故,在做题时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读题,有些孩子一离开老师或家长就什么题都不会做。

作为一年级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题训练。

因为读题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读题时我都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得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甚至让学生根据插图或以往做题的经验,先猜测一下这题的要求,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白题目的意思。

另一方面我也比较重视学生读数学书的习惯,我对他们读数学书的要求不是太高,只要能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要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对图中的动态部分进行合理想象就行了。

教师要注意采用“先讲解后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

文字部分,要能读正确,理解明白。

4、学会写

写字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

为此在最初教学写作业之前,我都要亲自坐下来示范并带着学生说一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边说边观察,边纠正错误的坐姿。

对于此项习惯教师要时时观察,经常提醒,树立榜样。

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数字印象,理解数学符号的涵义。

例如:

1像铅笔细又长,我们要把1写的直直的;2像小鸭水上漂,小鸭的头是圆圆的,脖子有点弯,水面是平平的。

……“=”表示同样多,所以要划的同样长。

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使用垫板,等于号用尺划。

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为此,我在要求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数字或算式,我每一本都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一遍老师写的,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最后在批改时,我会在写得好的上面奖“书写奖”。

除此以外,课后作业习惯和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课后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作业、动手的习惯,预习复习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建议发下来数学书的第一天,就要求学生浏览全书,这是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平时必须天天布置预、复习作业,一年级学生平日是没有笔头作业的,但是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体验性作业是不可少的,教师还要指点方法,而且要有布置就有检查。

一年级教学中,动手做学具的情况会很多,要使学生养成课前及时准备学具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特别是一年级教师要拿出巨大的耐心,抓住要培养的学习习惯重点问题,贯彻始终一致的方法和要求。

做好学生问题反复出现的思想准备,不急不恼,寻找原因,解决问题,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部分:

教材培训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数数、认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说明

 1.主题图

(1)为什么选择主题图?

 入学教育。

了解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准备。

(2)与原通用教材的不同。

 场面更开阔。

采用俯视,把学校的整体画面呈现给学生。

 内容更加丰富。

增加小小气象站、校园外的楼房、树木、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等,使数数的内容更加丰富。

每种数量不止一种。

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数 量

人和物

数量

人和物

1

国旗、楼房、老师……

6

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   

2

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

讨论问题的学生

往校园走的学生……

7

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

3

石凳、踢足球的学生……

8

校园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

4

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

9

所有女同学

5

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10

所有男同学    

人物数量增加:

教师加上学生,共20人。

 2.1~10各数(第4~5页),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使学生感受到数怎样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

四、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要急于提数数要求,先让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

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

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

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

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这部分内容虽简单,但很重要,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

还需要注意:

(1)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

是否会口头数数、是否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2)虽出现了1~10各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

所以,了解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必要求过高。

学生没掌握数数的方法、没有全部认识1~10各数,都不要紧,将进一步学习。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1.数量的比较:

比多少(只比同样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

2.长度的比较:

比长短、比高矮(都属比长度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材说明

(一)比多少

通过操作直观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一对应。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通过操作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二)比长短

 通过操作直观比较,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掌握比长短的方法。

主题图:

 左边比纸条(一端对齐),右边比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是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端对齐”,与用尺量方法一致,为学测量作准备。

 例题介绍直接比,练习渗透间接比。

 通过比铅笔,引出“长”“短”概念。

直观感受,“长”“短”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不单独说谁长谁短。

(三)比高矮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直观体会“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方法。

主题图

左边直接比(背靠背),右边间接比(在柱子上划横道)。

通过直接比,引出“高”“矮”概念。

直观感受“高”“矮”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

四、教学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本单元比较简单,内容又少。

在利用教材素材或自己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激趣,引发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

“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绘声绘色讲故事,引入故事情境,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活动。

多媒体动态展开故事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

“比长短”:

把物品装在纸袋里,设制悬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吸引参与学习活动。

 比高矮”:

在黑板上贴花,学生够不着,老师能够着,引入比高矮。

再请一高矮差不多但胖瘦不同的同学上来和摘花,这两个同学(先分开站)比高矮,由此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2.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等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但有的比较的内容比较单调,(如比长短),这样就应营造宽松环境,发挥主动性,自由比较。

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除按教材给出的素材比较,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活动。

如:

比身体某部位:

手臂、脚长,一拃、一步、跳远;比跳绳;三人比伸直的手臂。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虽有点乱,但活动都围绕比长短进行,学生非常专注,在活动中体会长短的含义,活动内容非常充实。

在汇报时,学生可能用习惯的日常生活用语大、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而不用长、短,说明一下就可以了。

3.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

 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

直观看出(绳子:

左边短一点,右边短一点);中间对齐(鼻尖对鼻尖);小手直接放大手中,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等等。

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教科书中给出的一般方法,对于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1.1~5各数的认识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3.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编排特点

1.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太长,现拆分为两部分。

 原通用教材是一个数一个数地从数概念的各方面认识;在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后,每认识完一个数就练习相应的加减法。

这样小步子地进行教学,很扎实,符合当时的实际。

现在如再一个数一个数认识,学生会没兴趣。

所以,现在先集中认识1~5,再教学加、减法。

(2)继承了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认识。

2.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四、具体编排

(一)1~5的认识主要内容:

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组成。

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

 数数(两种以上的事物)—抽象出数—摆相应数量的实物(从3开始摆几何图形,增加兴趣,为学习几何知识打基础。

2.1~5的排列顺序。

两个层次:

(1)计数器:

从2开始,每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再拔一颗出示的。

(感知相邻两个数的关系)

(2)点子图:

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

3.1~5的写法。

(1)这部分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集中教学写数,确实有困难。

造成困难的原因:

①对数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很难(3写成m,0、6、8也很难,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写好)。

②儿童手指小肌肉群还很不发达,易疲劳,写字时间长了对身心发育有害。

③原通用教材1个1个地认及加减法,教学时间较长,很自然地分散了这个难点。

(2)解决的办法。

写数集中编排,不一定集中教写数。

因为一节课全用来写,枯燥,对身心发展不利。

 教学时可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内容。

 可把写数分散在认数的每节课中(数的认识会用一段时间教学),每节课利用十分钟练习写数,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

4.比大小。

(1)具体编排:

(2)与原通用教材的不同:

 创设小猴吃水果情境。

好做法:

①编故事,提问题,自然比较。

②制成多媒体动态呈现知识形成过程。

原通用教材:

分步出

①2的认识出“>”;

②3的认识出“<”;

③6的认识教学写法。

实验教材:

①先整体认识;

②通过练习逐步掌握用法。

(3)好的做法:

 

5.第几。

(1)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的顺序。

(2)好的做法:

将静态教材动态化:

观察情境图常规提问——第一位阿姨买票走了后,小朋友排第几?

课件:

动态呈现买票过程。

好处:

1符合生活实际。

2使教材更活、更生动,利用得更充分。

③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顺序变化

6.几和几(数的组成)。

(1)组成的重要性:

 

①数概念的重要方面。

②计算的重要基础。

(2)两个层次:

 ①以4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助学生认识4以内的组成。

 ②小组合作,摆小棒探索5的组成。

通过操作学习组成,把数的各种组成摆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