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25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x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2008年-2017年)

(送审稿)

为推进成都高新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一区一主业”产业现状

1、国内及成都市产业现状

从电子信息产业看,我国在积极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日益提高,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

成都作为中国传统的电子工业基地和新时期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功能性部署区,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主导产业之一,是成都“十一五”规划重点和优先发展的产业,目前已形成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从生物医药产业看, 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肿瘤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注射液等20多种重大创新药物已实现产业化。

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成都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2、高新区产业现状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主导产业定位,形成了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通信、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2008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同比增长41.6%,主导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8.6%。

主导产业集群的规模迅速壮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逐渐显现,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方面,已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基地授牌,天府软件园等一批产业发展载体相继投入使用,成功培育了卫士通、迈普、国腾、任我行、颠峰等一批本土软件企业,引进了IBM、SAP、赛门铁克、微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520家,初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游戏动漫、信息安全、行业应用及嵌入式等几大特色领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生产基地和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

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拥有2条8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和5家封装测试企业,58家IC设计企业。

目前,成芯半导体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已投产流片,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美国芯源等一批封装测试项目顺利投产,BOC、梅塞尔、联华等配套企业也成功落户。

一个由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组成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基本形成。

在光电显示产业方面,引进了中国建材集团液晶玻璃基板等上游原材料项目,拥有京东方和深天马4.5代TFT-LCD、长虹主动式OLED生产基地、峻凌国际TFT-LCD模组代工及LED封装等中游显示屏项目,吉锐触摸屏和触摸显示器、TCL等下游显示应用项目,一个基于中小尺寸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在通信产业方面,全球五大通信商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以及国内两大通信龙头企业华为、中兴通讯的研发中心均已落户,产品与研究方向涵盖领先的3G通信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是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中国重要的3G通讯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之一,并已形成光纤预制棒、拉丝、光缆、模块和接入设备的较完整产业链,是重要的光通信产品生产研发基地。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培育出地奥、恩威、蓉生、华神等一批重点企业,引进了美国赛金与成都康弘合资项目以及奥泰医疗系统、海圻生物科技、康美中药饮片、恩普医疗设备、上海天诚等项目,形成了现代中药、生物制剂、化学合成药、数字化医疗设备等产业特色,拥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二)近年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分析

1、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

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微电子技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于1995年进入极大规模(GSI)集成时代,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又是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

未来10年内,集成电路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其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

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发展。

多媒体技术将使计算机、通信、家电融为一体,DVD光驱正取代CD-ROM,语言和手写识别技术以及数字图像交互技术已走向实用化,智能多媒体技术在微机中得到普遍运用并将继续迅速发展。

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服务技术。

目前,网络技术正向多业务、高性能、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IP业务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超高速因特网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

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

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传递活动画面的通信业务已经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已全面取代模拟移动通信;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DH);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臻成熟;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渗透,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ATM技术将与IP技术相互结合、扬长补短。

软件技术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软件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作为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刻变革。

软件技术向网络化发展,分布计算、网络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技术、Linux及自由软件成为软件领域的主要技术热点。

由于软件和芯片设计相互融合和渗透,使得软件技术的发展将把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高速光通道和先进的人机自然交互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使网络高速智能化。

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

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正成为国际新兴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变动趋势及市场需求来看,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主要包括产品市场规模、产品市场分布和产品市场结构三个方面。

从产品市场规模的时间变动趋势来分析,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兴衰而起伏。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导致了全球性的电子信息产品需求萎缩,价格大幅下跌,与计算机、通信相关的产品需求大幅减少,使相关产品的生产商受到影响。

从产品市场分布的变化来分析,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有从少数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散的趋势。

从产品市场结构来看,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将占市场主导地位,智能计算机和无线通信产品的需求将呈现起伏上升趋势。

2、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

生物制药行业将是整个医药产业中最具潜力的领域。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年销售额连续8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5%-20%,成为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产业。

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药品市场规模占同期药品市场比重达到10%以上,在医疗药物的研发中,20%属于生物技术药物,而超过80%以上的上市新药,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生物技术的开发手段。

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预计未来10-20年,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在日益增长的需求带动下将持续快速发展。

药物研发对生物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传统制药巨头纷纷向生物制药转变。

根据Datamonitor对2010年以后大型制药公司收入增长的前瞻性分析显示,其销售业绩60%的增长将来自于生物技术药物,且该增长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将被保持。

罗氏在这一方面转变更快,美国的雅培公司、强生公司和惠氏公司其他一些大型制药公司,也纷纷以罗氏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战略决策为借鉴,以期在这一未来的潜力市场领域分得一杯羹。

外包市场继续扩大,重构全球制药产业。

制药业外包市场包括CMO和CRO两类。

从2001年到2005年,制药业外包市场增长很快,对全球制药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1年全球医药外包市场为435亿美元,到2005年达到6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8%。

外包正在使得全球制药产业的价值链结构发生改变,最近5-10年,一些专业的小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一些综合性公司的地位则在下降。

外包因此使得制药业呈现出这样一个格局:

一批合同研究机构和合同制造机构支撑着少数几个跨国公司,使得这些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制药产业的发展。

非专利药市场的发育给产业造成深远影响。

非专利药市场的不断增长不仅使得全球制药产业的销售额增幅减缓,还引来一系列跨国公司战略的调整,例如诺华等原创性公司最近两年加大非专利药市场的进入速度。

同时,非专利药还带动了非传统强势市场的崛起,造成了全球区域市场结构的变动,最明显的是印度,印度的南星公司通过大力发展非专利药已经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并开始收购一些欧美的小公司,可以说,通过非专利药的发展启动了国际化发展路径。

同时,非专利药还带来了强烈的监管措施变革需求。

化学制药新药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新的产业格局正逐渐成形。

化学药品近年一直保持着7%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药品四千多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其主导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动摇,而且未来5年,世界10大药品市场的化学药销售额平均年增长率仍将达到9%。

但是由于与疾病相关的靶标生物大分子数目相对不足、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的效率低下以及候选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毒性的不可预见等原因,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成功率降低,新药开发周期不断延长,耗资不断增加,新药的开发难度愈来愈大。

为节省成本,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布局正在逐步改变。

北美、西欧与日本的原料药市场中廉价药占很小份额,而发展中国家恰恰相反,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与药品QC标准将更加严格,西欧很可能会逐步停止生产某些污染较严重的原料药,而将生产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资少且利润相对高于其他化学工业的原料药生产在今后5年内将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化学公司加入其中。

天然药物(以中草药为主)的开发迅速崛起,中医药成为研究热点。

在化学新药物开发难度加大、生物技术药物短期内难有导向性产品的情况下,天然药物逐渐成为新药研发的重点。

联合国的数据表明,天然来源的药物市场增长率为13%,高于化学合成药的增长速度。

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品制剂已占全球医药市场30%的份额。

从天然药物的市场结构来看,全球市场中欧洲最大,约占35%的份额,其中德国是全球显要的天然药市场,约有58%的德国人服用中草药。

在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伴随着的是近年来天然药物在有效成份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开发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药物,抢占国际中草药市场,亚洲方面以日本、中国为主的国家积极实施国家级中草药产业发展项目。

从以上这些发展趋势看,天然药在全球药品市场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并成为更为重要的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医疗器械产业兼并整合频繁,医疗诊断技术和服务正在成为投资和并购热点。

高技术医疗设备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仅大型设备每年的市场规模就达100多亿元。

目前,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主要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而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

其中美国的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都占到全球的40%左右。

随着人类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发展,致病关联基因及疗效预测标记物的不断发现,个性化医疗和用药将成为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的诊断服务和相关技术产品市场非常大,这一领域的争夺战将会愈演愈烈。

一些大型的医疗器械企业纷纷通过兼并整合优质资源,医疗诊断技术和服务正在成为投资和并购的热点。

(三)本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1、产业优势

产业基础较好。

自建区以来,高新区就坚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从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强化人才保障、提升投融资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搭建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融资担保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

从2002年以来,成都高新区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2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30%以上,为园区下一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聚集较好。

目前,3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企业已经落户成都高新区。

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了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京东方、深天马、IBM、诺基亚、摩托罗拉、华为、中兴、卫士通、吉锐触摸等800余家优秀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地奥、恩威、华西药业、菊乐制药、华神药业等200余家企业,其中,通过GMP认证25家。

产业地位较高。

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10块国家级牌子。

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三块国家级牌子。

产业环境较优。

拥有有利于产业聚集的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具备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撑环境;具备有利于创新、创意和创业的文化环境;具备教育、医疗、卫生、购物、社区管理、休闲文化娱乐等完备的产业配套服务和人居生态环境。

2、产业劣势

产业规模较小。

2008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比重约为1%;生物医药产业占全国比重约为1.6%,存在着产业规模较小,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缺乏大企业。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截至2007年底,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仅有3家,无1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地奥集团在2006年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排名中仅名列第77位。

高端要素不足。

成都虽然拥有很好的科技资源,但这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要素难以快速转化成生产力;成都虽然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基础人才数量较为充足,但实用性人才和高端人才仍然缺乏;成都高新区投融资体系尚未真正完善,尤其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企业资金压力较大。

区位交通限制。

受地处西部内陆的客观因素限制,高新区工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大规模制造业所需要的大交通、大物流限制依然存在。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规划布局

(一)总体思路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成都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统揽,加快聚集高端要素,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上重点突破,在集成电路产业上做大做优,在通信产业上形成特色,在光电显示产业上快速聚集,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壮大提升,在数字新媒体、航空电子、薄膜太阳能等新兴产业上拓展延伸,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自主创新、持续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到2017年,预计产业增加值达到2380亿元,年均增长30%,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580亿元,年均增长38%,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00亿元,实现利税440亿元,拉动就业人数80万人。

2、年度目标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2年

2017年

主营业务收入

470亿元

620亿元

760亿元

1200亿元

3600亿

工业增加值

204亿元

270亿元

330亿元

520亿元

1580亿

税收

60亿元

75亿元

90亿元

140亿元

440亿

(三)发展重点

1、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上重点突破

继续加大政府引导和投入,加快载体打造,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提升公共技术平台,继续优化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促进人才产销衔接;培育本地市场,构建融资平台,推动本土企业发展,打造、营销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区域品牌。

全力将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为成都最具竞争力和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力争到2012年将成都打造为软件之城——中国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到2017年将成都打造为软件之都——中国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2、在集成电路产业上做大做优

发挥市场需求拉动效应,积极引进以手机、视听产品为代表的通讯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大量使用IC的终端产品制造商,延伸半导体产业链,实现本地附加值最大化,真正形成以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格局;发挥政府引导效应,在与中芯国际合作已有三条8英寸生产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方,适时全力引进12英寸生产线,提高产能和技术水准,确保在中西部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形成年产8英寸晶圆74万片、12英寸晶圆36万片(满产)的生产规模;发挥技术推动效应,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端IC设计企业,扩大设计企业的规模与水平,使之成为引领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导力量,占据价值链高端。

3、在通信产业上形成特色

建立从光纤预制棒、拉丝、光缆、模块和接入设备的较完整的通信行业产业链,全力打造继上海、深圳和武汉之后的全国第四大光通信产品生产研发基地。

积极支持诺基亚、阿尔卡特、摩托罗拉、伟创立等扩大研发规模,提升研发水平,真正成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研发中心;促进富通光纤预制棒、华为软件工厂、中兴通讯二期项目建设,使之成为成都通信产业核心;全力引进通讯设备和终端产品制造项目。

4、在光电显示产业上快速聚集

加快京东方、深天马、中建材液晶玻璃基板项目的建设投产,形成两条4.5代TFT-LCD生产线,6万片/月产能;积极吸引新的光电显示项目落户成都,打造成都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奠定成都在中小尺寸TFT-LCD生产上的核心城市地位;扶持本地模组厂的壮大,积极跟踪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积极扶持新力光源等本土LED生产企业,积极跟踪引进业内知名企业落户,力争三年内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5、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壮大提升

继续全力引进技术领先、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全力帮助奥泰、赛金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构建现代中药、化学药剂、生物制剂的研发平台,以现有的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三块医药牌子为依托,打造生物核心区,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药研发基地;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推出一批能代表本地产业发展水平的新药品种,瞄准CRO、CMO等高端生物技术领域,大力推进医药外包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6、在数字新媒体、航空电子、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上拓展延伸

围绕互联网媒体产业、手机媒体产业和数字广播电视媒体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新媒体领域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与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围绕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引进高效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和关联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项目,在已有的一定规模集成电路和光电显示产业基础上打造关联度极高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集群;加快以“机载通信系统、机载导航系统、机载探测系统”为重点的航空电子产业发展,力争用3-5年的时间形成国家级航空电子产业基地。

(四)空间布局规划

1、优化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形成的空间布局

南部园区位于成都以南,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形成以软件及服务外包、科技创新、孵化培育、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为主体的科技商务园区,打造天府新城。

西部园区位于成都以西,规划面积35.5平方公里,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产业聚集和具有一定城市配套功能的综合产业园区。

2、提升以特色园区为主导的功能布局

以天府软件园为核心,通过政府建设、企业自建、第三方建设等模式打造以国际一流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为主导的天府新城。

加快金融后台服务项目引进,加快在天府新城建成投资超100亿元、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的金融后台服务专业园区。

积极引进和培育集成电路知名企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以西区出口加工区为主的集成电路专业园区。

以高新孵化园和天府软件园为基础和依托,打造通信(3G技术)专业园区。

依托京东方、深天马2条4.5代TFT-LCD和四川虹视OLED等项目的聚集,打造光电显示产业基地。

依托南部园区起步工业园与冯家湾工业园打造2.5平方公里生物医药核心区,在西部园区构建以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为主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尽快在西部园区打造薄膜太阳能电池专业园区和航空电子专业园区。

3、完善“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坚持“全域成都”理念,以成都高新区作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增长区和辐射源,围绕产业定位,不断深化和拓展产业链,加强与成都市其他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合作,依托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区、其他工业集中发展区为扩展区的“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产业格局,全力打造成都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要素保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基本要素保障

用地保障。

一是清理目前27.84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是否已经用于工业项目建设,优先保证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在建企业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已投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通过存量土地调整,补充新增项目用地。

三是要积极争取获得新的工业用地指标,壮大高新区工业经济规模,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电力保障。

一是要加强和省市电力供应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其支持;二是加强区域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电力供应效率。

按照规划,高新区将新增5座西部园区开关站、5座南部园区开关站、12万KVA天府软件园110KV专用变电站,使园区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装见容量达到146万KVA,高出已投产工业企业设备装见容量97KVA的1.5倍。

三是着力推进节能降耗,降低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

供水保障。

一是要加强和城市用水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在城市水资源配置中获得优惠;二是要加强区域内部的供水设施建设,提高设施的正常运转率和供水效率。

三是发展节水产业,加强节水社会建设;四是加强污水治理,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水平,达到10万吨以上污水处理能力。

用气保障。

一是要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按照规划,高新区最大供气量将达到3亿立方米,超过实际工业用气量1.6亿立方米的1.5倍。

二是要积极争取相关供气部门及管理机构的支持,三是要强化安全用气管理,推广节气技术及节气装置,推广产业发展的节能型用气。

交通物流保障。

一是要积极争取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航空物流和出入境骨干交通网络。

二是要争取地铁、公交站点的科学设置,减轻集中上下班、雨雾天气对交通物流的负面影响。

污水处理建设保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雨污水管网配套、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全区雨污水管网覆盖率,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整治工程。

二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落实污水处理厂的规范化营运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保障污水处理厂高水平运行。

环保控制保障。

一是以规划为龙头,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二是以流程再造为主线,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三是以工业项目监管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2、高端要素保障

人才及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人才流动、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和用人、留人机制;二是要完善人才政策,加强与相关高校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产业发展人才的订单培养;三是加大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实验室的支持,完善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载体,四是推动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区域建设,完善人才在“干中学”的自我提升机制。

技术保障。

一是加快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创新成果转让、交易、使用机制;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孵化器为载体、以产学研联合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鼓励企业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实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