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029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75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把握象征意象

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

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

歌唱的对象:

土地、河流、风、黎明。

象征意义:

“土地”象征着繁衍养育了中华民族,现在却遭受侵略者欺凌的国土;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人笔下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又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呢?

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

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悲愤,风——激怒: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无比温柔:

充满了对解放区的向往。

(二)小组讨论,把握主旨情感

1.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这只鸟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而不是“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因为这只鸟所热爱的土地正在遭受欺凌与摧残,所以鸟儿只能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这也表现了鸟儿对土地的爱,献身于土地的精神。

2.这只鸟活着的时候用生命来歌唱,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只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3.诗歌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眼中的“泪水”都包含了哪些东西?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泪水”中包含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两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①充分注重了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②通过理解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③注重学生体验感受。

不足之处: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诗歌的朗读这个环节,仅仅放在这节课的开头,没有贯穿于整个课堂,朗读效果不是很理想,感染力不强。

“合作探究”引导不够得力,学生理解可能不够透彻。

第二课时 乡愁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015年1月1日起在中文国际频道开播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梳理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

“乡愁”是一个容易引人伤感、叫人唏嘘的字眼,一首诗、一条家训或者一道美食,都能唤起中国人普遍的乡愁情绪。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

1.走近作者。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

他的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本文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2.朗读诗歌,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和重读字词。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一)把握诗歌结构思路,分析诗歌精巧构思

1.朗读诗歌,理清诗歌顺序。

时间

数量词

修饰语

比喻

思念对象

小时候

一枚

小小的

邮票

母亲

长大后

一张

窄窄的

船票

新娘

后来

一方

矮矮的

坟墓

现在

一湾

浅浅的

海峡

大陆

2.“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为什么?

不能颠倒。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如果去掉第四节,本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

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

正如诗人所说:

“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二)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都承载着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感情是层层深入的,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3.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

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

除此以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

(三)体会诗歌情感,培养爱国思乡之情

1.通过对诗歌的诵读与分析,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乡愁》一诗言简意丰,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

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诗中最后一节,描摹出生动感人的画面。

示例: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

那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理应结束。

到那时啊,我的大陆!

我愿挽起裤腿,在您的牵引下,赤着脚,蹚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愿匍匐在您宽厚博大的胸脯上,脸贴着您,对您大喊一声:

“母——亲!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主义,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学的成功之处应在于用心去教,用感情教,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这堂课上,在设计教案和讲解重点知识的各个环节中,我都注意了这一点,并且想方设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这种情感并逐渐融入这种情感中。

都说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在于多读,因为时间原因,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诗歌的次数很少,与学生互动也很少,这样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中,也可能很难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并培养自身对家国的情感。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2014年12月11日,为了悼念逝者,铭记历史,“血色的年轮——12·

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诗歌朗诵会”在上海虹桥社区文化中心举办,朗诵会上现场朗诵了诸多爱国诗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篇。

或许大家会问,这首诗为什么会入选呢?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该诗。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

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在酷刑下致残。

但诗人自己的抗日精神依然不减,他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对祖国和人民更加同情爱怜。

诗人饱蘸感慨,在狱中写下了这首如泣如诉的诗歌。

2.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

(1)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zhà

ng)    荇藻(xì

ngzǎo)

蓬蒿(pé

nghāo)

憔悴(qiá

ocuì

):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

uyǐ):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再读课文,用“/”划分诗歌的停顿。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

描写了“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形象。

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诗歌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本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

“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二)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情感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归纳本诗的主旨情感。

本诗运用想象的手法,对沦陷区和解放区的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

第二课时

1.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在上节课中,我们了解了诗人及其创作本诗的背景,也体会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及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之情。

那么,本诗的这些情感是怎样一步步突显出来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本文的语言及诗人运用的写作手法来探究这一问题。

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大声诵读,并体会诗句的美妙之处。

方法提示:

可从词性、修辞、句式、内容感情、诗歌韵律等角度进行品析。

(一)解读诗歌意象

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一句,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有什么作用?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选用得恰如其分,你认为好在哪里?

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

通过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调动读者的联想,形象感受到对如恋人般美好、如母亲般亲切的解放区的向往之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

1.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积极、暖色调词:

新生、辽远、温暖、明朗、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

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2.说说你对“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象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

3.“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起了什么作用?

“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

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三)分析对比手法

1.“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表现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感情色彩: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前后两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手法:

诗的前半部分是诗人想象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景象。

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

在前半部分里,诗人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即“江南的水田”一句),加重了情绪的渲染。

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

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人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在本诗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设置教学过程,逻辑清晰,过程合理,涉及的知识点全面,学生对诗歌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只是提出了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回答。

这是单向的交流,不能算是师生互动,更谈不上两者之间的平等对话。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扮演的是知识的拥有者,把自己的想法或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告诉给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使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2015年8月15日至16日,2015首届武汉诗歌节在武汉举行。

本次诗歌节可谓大咖云集,有不少偶像级神秘嘉宾到场,其中就有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女士,她的诗作《致橡树》曾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即是舒婷女士的作品。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

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3.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一)理解意象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

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

“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

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

第二组意象写出了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穷和苦难而丧失希望;

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

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情。

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1)在平凡中发现美,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2)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3)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二)赏析修辞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赏析:

运用反复修辞,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中,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之中,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2.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运用比喻修辞,将“希望”比作“‘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其中“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表现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3.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运用对比手法。

“十亿分之一”,极言“我”之小,“九百六十万平方”,极言祖国之大。

对比手法的运用,强调“我”是祖国的一分子,“我”胸中包容着整个祖国。

(三)体会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发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诗人情感的表现不是一成不变、一线直流的,而是跌宕起伏、层层涌向高潮的。

前两节写祖国千百年来的落后状况,因落后而导致的贫穷,令人悲痛。

诗人的情感是悲痛、沉重的。

第三节写祖国重新奋起,诗人为之感到欢欣。

第四节,写“我”与祖国的关系,表达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诗人的情绪是高亢昂扬的。

本节课的设置在知识点方面是比较全面且循序渐进的,整节课的节奏也是流畅的,学生与我的互动显示他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首诗的重难点。

没有注意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没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说教有点空洞。

4 外国诗两首

1.识记字词与文学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歌写法。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密哈依尔·

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凭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2.掌握生字词。

虔诚(qiá

n)     深邃(suì

晨曦(xī)潺潺(chá

n)

瞰望(kà

n)黝黑(yǒu)

镶嵌(xiāngqià

虔信:

恭敬而又可信任。

慰藉:

安慰、欣慰。

深邃:

深远。

3.同学自读,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一)研读《祖国》

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

这是个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

2.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