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301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docx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投资业大片儿盘点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2010投资业大片儿盘点

财富市场一夜暴富血泪史2010投资业大片儿盘点

来源:

大洋网-信息时报

2010年12月30日07:

33

我来说两句(1047)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中国股市的强盗贵族时代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再度发话,PE腐败、老鼠仓、股价操纵等顽疾,带给资源垄断者大量财富,也造就中国股市的“强盗贵族时代”。

  面对一位半个多世纪研究金融史的老人发出的感慨,我们除了感谢剩下的就只有叹息。

作为市场的中介,投行以及证券从业人员,屡屡把握不好自身的定位,对市场非理性行为推波助澜,甚至参与其中,牟取暴利,职业道德尽失无遗。

面对证券业挥之不去“春风吹又生”的“毒瘤”,也许“疏”比“堵”更有效。

  片名:

  生化危机4

  关键词:

PE腐败案

  领衔主演:

国信证券、中信证券

  简介:

李绍武的“PE腐败第一案”,让深藏在投行圈中的“潜规则”浮出水面,证券业由此爆发了一场“诚信危机”。

  剧情:

历经3年的综合治理,券商业貌似已远离涉嫌腐败这类话题,但2010年却又见多起。

今年的投行圈子不太平,从“PE腐败第一案”的李绍武案到内幕交易潜逃第一人谢风华,保荐人这一“铂金领”群体被置于聚光灯下,而深藏在投行圈中的“潜规则”也随之浮出水面。

  创业板的推出,无疑给那些提早进入创业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创投企业来说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退出渠道。

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高额回报,也诱发了新潮的“PE腐败事件”。

所谓“PE腐败”,即保荐人通过隐蔽方式持股保荐项目,待保荐项目成功上市后再套现落袋为安。

然而,投资者看不到的是,投行机构人士和保荐人参股其保荐项目,一直是行业潜规则,不少需IPO的公司也天然地认为保荐机构或保荐人雁过拔毛是正常现象,由于操作隐秘,且大多为君子协议,此前从未有案例披露。

而国信证券的李绍武以及中信证券的谢风华皆因此而案发,终于揭开了投行PE腐败的“冰山一角”。

了综合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

  【影评】PE腐败似乎已经从幕后走向聚光灯下,但目前的局面也并不那么乐观。

两件案子都只是投行涉嫌PE腐败的冰山一角,其反映的是突击入股、保代持股等违规现象的蔓延。

巨大的利益空间促使相关人员铤而走险,违法违纪;反思这一事件,监管漏洞也是违规滋生的土壤。

此时推出更加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更加强力的监管手段,以阻断利益链条,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片名:

赵氏孤儿

  关键词:

垫底

  领衔主演:

银行业

  简介:

今年应该是银行业的丰收年,7月,农业银行今年凭借“A+H”221亿美元的总融资额一举成为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而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国银行业再融资大潮也于今年“收官”;然而,银行股今年蒸发市值远远超过其从A股及H股市场上融走的资金额,成为今年A股垫底的“赵氏孤儿”。

  【剧情】农行上市是2010年证券市场最大的事件之一,至此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部上市成为公众公司。

在“绿鞋”机制的保障下,农行A股连续2个月保发,其股价始终在2.68元与2.69元的1分钱区间波动。

直到9月16日破发,农行金身被破,最低跌至2.52元,并引发了银行股的整体下跌,最终引发深沪股市暴跌。

目前农行股价仍在发行价下方。

  银行股的天量再融资,也是今年A股市场的重头戏。

从年初中国银行第一个公布再融资计划后,交行、建行、工行相继抛出了再融资方案,并陆续实施,A股市场也由此屡屡承压。

  12月23日晚,工商银行在香港联交所公告,其H股的配股获得了99.05%的高比例认购,成功募集资金130.44亿港元。

这意味着,赶在2010年结束之前,工农中建交这五大银行都完成了其今年的融资目标。

随着工商银行A+H配股再融资的正式结束,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国银行业再融资大潮也基本“收官”,包括中行、建行、工行、交行在内的11家上市银行的再融资额超过4000亿元,银行再融资潮告一段落。

  【影评】虽然除农行外,四大行绝大部分配股所得资金来自于其大股东汇金公司,从二级市场投资者手中圈走的数量比较有限,但银行股的投资者依然乐不起来。

因为2010年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损失都比较严重。

典型的如交通银行,去年末以9.35元收官,而昨天已跌至5.51元,年内派了两次息,扣税后每股合计只拿到0.18元的红利,即使算上这,累计亏损幅度也有40%。

仅以这五大银行的A股股份数量计算,不包括H股,其今年以来的股价下跌,已经令其A股市值蒸发近6000亿元,远远超过其从A股及H股市场上融走的资金额。

片名:

  人在囧途

  关键词:

失效

  领衔主演:

股指期货

  简介:

在A股市场,今年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标志着中国股市的做空机制正式形成。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纠偏机制却失效了,股市在其推出后上演了全年最为惨烈的一波下跌,做空机制还在囧途上成长。

  【剧情】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交易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A股市场的做空机制和套利功能已经具备。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酝酿多时,也被寄予了重重厚望。

在推出之前,溢美之声不绝于耳,有专家预言,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将有望成为A股市场的“稳定器”,改变其暴涨暴跌的习惯。

然而,他们失算了。

  股指期货由推出到7月1日的短短51个交易日内,沪指从3159.67点一路下跌至2373.79点,累计下跌791点,跌幅达到了25%,上演了全年最为惨烈的一波下跌。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作为市场纠偏机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是客观的现实。

南华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王兆先表示,在机构进入股指期货市场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客观来看,由于机构介入的力量不够,股指期货稳定市场的作用没有完全得到实现。

  【影评】在目前的持仓限制上,使得机构难有作为,股指期货也难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有消息称,目前基金公司正在研究和股指期货相挂钩的基金产品,预计2011年将推出。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即使未来机构成为股指期货的主力,个人投资者退居二线,但在套利显然要比套保更能获利的情况下,凭什么就能想当然地认为机构会更多地从事套保业务以稳定市场呢?

要想真正成为A股市场的“稳定器”,目前“失效”的纠偏机制还有太多问题要解决。

中国股市的强盗贵族时代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再度发话,PE腐败、老鼠仓、股价操纵等顽疾,带给资源垄断者大量财富,也造就中国股市的“强盗贵族时代”。

  面对一位半个多世纪研究金融史的老人发出的感慨,我们除了感谢剩下的就只有叹息。

作为市场的中介,投行以及证券从业人员,屡屡把握不好自身的定位,对市场非理性行为推波助澜,甚至参与其中,牟取暴利,职业道德尽失无遗。

面对证券业挥之不去“春风吹又生”的“毒瘤”,也许“疏”比“堵”更有效。

  片名:

  生化危机4

  关键词:

PE腐败案

  领衔主演:

国信证券、中信证券

  简介:

李绍武的“PE腐败第一案”,让深藏在投行圈中的“潜规则”浮出水面,证券业由此爆发了一场“诚信危机”。

  剧情:

历经3年的综合治理,券商业貌似已远离涉嫌腐败这类话题,但2010年却又见多起。

今年的投行圈子不太平,从“PE腐败第一案”的李绍武案到内幕交易潜逃第一人谢风华,保荐人这一“铂金领”群体被置于聚光灯下,而深藏在投行圈中的“潜规则”也随之浮出水面。

  创业板的推出,无疑给那些提早进入创业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创投企业来说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退出渠道。

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高额回报,也诱发了新潮的“PE腐败事件”。

所谓“PE腐败”,即保荐人通过隐蔽方式持股保荐项目,待保荐项目成功上市后再套现落袋为安。

然而,投资者看不到的是,投行机构人士和保荐人参股其保荐项目,一直是行业潜规则,不少需IPO的公司也天然地认为保荐机构或保荐人雁过拔毛是正常现象,由于操作隐秘,且大多为君子协议,此前从未有案例披露。

而国信证券的李绍武以及中信证券的谢风华皆因此而案发,终于揭开了投行PE腐败的“冰山一角”。

  今年5月,国信证券因爆出“PE腐败案”而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国信证券内部通报,李绍武已被国信证券除名。

自2001年来,李绍武通过其妻邱利颖及其设立公司等方式,参股已上市公司莱宝高科、轴研科技,最近的一笔,是已经过会的四方达,但该公司因为“李绍武案”一直未能获得上市批文。

此三项总投入不足143万元,按当时市值测算达3200万元,回报率超过20倍。

  在李绍武PE腐败事件炒得轰轰烈烈时,另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浮出水面。

中信证券前投资银行部副总裁谢风华在2009年6月参与ST兴业的重组过程中,让其亲戚朋友在上市公司发布重大重组公告之前,买入ST兴业股票,自己也在本人的电脑上通过其堂弟的股票账户买卖这只股票,从而赚取了4倍的高额回报。

  目前,两案都还处于证监会调查阶段,而谢和其妻在监管部门的调查过程中逃匿。

针对PE乱相,监管层也在行动。

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等五部委《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的意见》,初步形成了综合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

  【影评】PE腐败似乎已经从幕后走向聚光灯下,但目前的局面也并不那么乐观。

两件案子都只是投行涉嫌PE腐败的冰山一角,其反映的是突击入股、保代持股等违规现象的蔓延。

巨大的利益空间促使相关人员铤而走险,违法违纪;反思这一事件,监管漏洞也是违规滋生的土壤。

此时推出更加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更加强力的监管手段,以阻断利益链条,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片名:

  唐山大地震

  关键词:

老鼠仓

  领衔主演:

明星基金经理

  简介:

监管层棒喝基金业老鼠仓,成为今年基金业的“唐山大地震”,这场始于深圳的监管风暴,让沪深基金业风声鹤唳。

  剧情:

与一级市场相比,二级市场更显得“乱象丛生”。

一直以来,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信息披露不完备,内幕交易和“老鼠仓”屡禁不止,成为证券市场挥之不去,“春风吹又生”的“毒瘤”。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老鼠仓”已是基金业的热门话题。

谈及这个词,业内人士的语气总是显得避讳又兴奋。

  12月的上海基金业和往年相比,显得格外有几分风声鹤唳。

从郑拓到李旭利再到许春茂,上海三位明星基金经理先后折戟于监管风暴。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郑拓和李旭利,均是从公募转投私募,从而东窗事发,而外界对其在公募密谋老鼠仓,而转去私募“漂白”和“兑现”的传言也不绝于耳。

  始于深圳的这场监管风暴,目前依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早在今年9月7日,中国证监会就通报了对三名涉嫌“老鼠仓”的基金经理违法违规处理结果。

其中长城基金的原基金经理韩刚已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也是管理层第一次将“老鼠仓”基金经理移送公安机关并追究刑事责任,韩刚也可能成为进入《刑法》程序的第一个“老鼠仓”经理;另外,景顺长城基金的原基金经理涂强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另罚款200万元,并终身禁入市场;而长城基金的原基金经理刘海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外罚款50万元,并罚3年禁入市场。

  这还不是终点,沪上传言四起,而基金公司亦是澄清不断。

此前市场传言,国海富兰克林原基金经理黄林就因监管部门从其电脑中复原出了MSN记录,有对外泄露公司持仓股票的嫌疑,遭立案调查。

再加上此前的老鼠仓第一人——上投摩根的唐建,以及南方基金的王黎敏和融通基金的张野,基金业内的“硕鼠名单”已经洋洋洒洒近十人。

  12月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公开表示,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触犯“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和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这三条底线,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查处。

  然而,上海某私募人士的话语或许能够说明这个行业的现状——谁能说自己经得起调查呢?

这个行业又几个能是真正意义上清清白白的?

  【影评】今年的基金业步入“多事之秋”,有分析人士大唱赞歌,认为相继爆出多起“老鼠仓”的传闻,并不是基金业“老鼠仓”变多,而是表明我们的监管层对基金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加大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香港市场,基金经理以及其亲属买卖的股票,每个月的对账单会自动发送到公司;而且基金经理如果买公司关注的股票,不能在其基金公司买之前买;对于公司没有配置的股票,基金经理买入的时候,也要说明充分的理由。

对于基金业的“老鼠仓”,也许“疏”比“堵”更有效。

片名:

  非诚勿扰

  关键词:

操纵股市

  领衔主演:

高盛等海外大鳄

  简介:

在A股高盛的一份报告引发A股“黑色星期五”的暴跌,关于海外大鳄涉嫌操纵中国股市的声讨,就此甚嚣尘上——“狼外婆”还是“吸血鬼”?

对于国际投行,A股发言——请“非诚勿扰”。

  剧情:

今年7月份开始的牛市行情一度让中国股民“扬眉吐气”,正当投资者憧憬着年底的“钱景”时,11月12日的“黑色星期五”终结了一切。

11月12日,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是黑暗的一天,刚刚蹒跚登上3000点的上证指数当天跌下了这一心理关口,深成指更是狂跌近千点,跌幅高达7%。

两市股指双双创出1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一时间,市场风声鹤唳,疑云骤起。

对于这次下跌,坊间流传着各种说法。

有媒体寻因发现,著名投行高盛当日以邮件形式提醒境外客户,表示中国政策调整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中国股票;讽刺的是,就在不久前的10月末,高盛刚刚发布了一份积极看好2011年前景的中国投资策略报告,名为《2011年前景:

增长的堡垒》。

  12月1号,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评论员文章:

《中国股市,下一个20年怎么走》,其中提到,要警惕和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文章对11月12日“黑色星期五”提出了另一个原因,即“某著名外资投行在这期间翻云覆雨,导致A股大跌,并蓄意牟利”,明眼人一看就是在说高盛。

  对于这一质疑,高盛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投资策略师朱悦12月初表示,A股大跌11月的与高盛的报告并无关系,两者可能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实际上,高盛并没有看空中国,反而从长远仍看好中国股市。

  然而,“高盛否认操纵A股”依然令人深思。

高盛先前之后的表态,令人难免对高盛的表里不一口诛笔伐。

更何况,高盛所干的“巧合”的事也实在太多了。

  【影评】不管高盛操纵论是非曲直如何,但仅仅因为一份报告,就能给内地股市带来雪崩般的影响,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在一个谙熟“市场运作规律”的国际投行眼里,中国股市不过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对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这也恰恰成了这些国际投行可能操纵内地股市的最好时机。

  这对股民是一个教训,在一个成熟理性的市场,人们对于各种投行发布的“大道消息”也非常关注,但投行的话却不能完全当真。

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股市,雷曼的倒掉,足以说明一切。

  同时,这也给我们的股市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高盛在美国证券市场上也是兴风作浪,而美国政府和监管层都起诉过高盛,最后是以高盛承担罚款而了结。

而在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面对投行和资本大鳄的这种手段,我们没有任何的应对办法。

在这种形势下,完善“游戏”规则,迫在眉睫。

撕开造富神话的画皮

  短短的20年时间,中国资本市场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就上市公司数量而言,目前A股两市上市公司总量已经超过2000家,总市值更是超过了26万亿。

而上市公司身后的“贵族”无疑成为今年股市最大的赢家,今年IPO造就的持股市值上亿元的个人股东就高达824位,相当于平均每只新股上市就有2.4位亿万富翁产生。

  然而在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2010年也是上市公司的多事之秋,上市公司治理成为空前关注的话题。

很多公司的新闻事件突然爆发,几乎一夜之间就演变成一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在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门事件”,为市场增添了不少谈资的同时,也更值得各方警醒。

在一些资深研究者看来,也许我们从一开始就忽视了公司治理的本来面目,监管层总是一味地在围墙上下功夫,却忽视了房子本身的构建。

  片名:

  大笑江湖

  关键词:

造富神话

  领衔主演:

创业板、中小板

  简介:

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一夜暴富神话,使这些公司创始人成为IPO盛宴最大的赢家,在六成散户“失血”背后,新股“贵族”们“大笑江湖”。

  剧情:

  2010年最快的造富方法是什么?

答案是IPO。

李锂和他的海普瑞可以被选为造富的“标杆”。

海普瑞以每股148元的最高首发价,引起了整个资本市场的震撼。

李锂和他的夫人以426亿的身价,超过比亚迪老总王传福,一跃成为内地首富;即使现在财富有所缩水,李锂夫妇位居2010年胡润中国百富榜第二。

  2010年,A股涨幅全球倒数第三;但毋庸置疑,2010年可谓A股历史上新股发行最“给力”的一年,以4832亿元的IPO募资金额居历年之首。

而在今年的IPO大戏中,最大的赢家恐怕就是新股公司的创始人股东了,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上市的340多只新股中,持股市值上亿元的个人股东高达824位,相当于平均每只新股上市就有2.4位亿万富翁产生。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新股的所有自然人股东持股市值高达5500亿元,其中,新股个人股东中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的共有130位。

其中,碧水源成10亿级别富翁的俱乐部,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财务总监、监事会主席等5个人持股都在800万股以上;同时,新大新材、万邦达、科伦药业、杰瑞股份、广联达、东山精密6只新股的个人股东中,每家公司也分别有3个个人股东的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棕榈园林、智飞生物等13家公司则每家诞生了2位身家10亿元以上的富豪。

IPO成为名副其实的造富机器。

  【影评】

  今年A股跌幅全球第三,六成股民亏钱的现实,与IPO发行市盈率虚高不下有着莫大关系。

动辄上百倍的发行市盈率,使得二级市场的股民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中小板、创业板没为“平民”创业,却平白制造出一批“贵族”来;而“贵族”莫名其妙地发达了,又哪里会有动力去创业?

可以说,每一个资本市场新晋亿万富豪的背后,都是成千上万中小股民的眼泪与哀叹。

片名:

  敢死队

  关键词:

IPO造假门

  领衔主演:

苏州恒久、胜景山河

  简介:

继苏州恒久之后,胜景山河IPO造假的“画皮”再次被撕开,一批IPO造假“敢死队”彻底激怒了市场,也引发了监管层的重拳打击。

  剧情:

  身处岳阳的胜景山河,引来业界“既无胜景,凭甚造山河?

”的质问,而答案又一次印正了“胜景若神马,山河皆浮云”。

12月17日,连庆功酒会都已闭幕,就等荣耀登陆中小板挂牌的胜景山河,然而,在当日开市前不到半小时,深交所紧急公告称,经公司申请,深交所同意胜景山河暂缓上市。

同时,胜景山河也发布暂缓上市公告,称因公司尚有相关事项需进一步落实,经公司申请,暂缓上市。

  一桩一切尽在计划之中的资本盛宴就这样临门一脚被紧急叫停,胜景山河因涉嫌IPO造假开始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

据消息人士透露,胜景山河暂缓上市的原因是有媒体报道其上市过程涉嫌造假,在市场覆盖、销售业绩等方面存在诸多令人可疑之处。

胜景山河的“欺诈上市”彻底激怒了市场。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对此直陈,胜景山河的一系列造假嫌疑,令中国证券市场蒙羞,更是侮辱公众的智商。

  按第一财经报道,证监会在本次问询中作出监管指示,要求中介机构核查胜景山河100多家总经销商,并暂定在12月24日公布初步核查结果。

  然而,到了12月24日,无论是证监会、交易所、胜景山河还是中介机构,任何一个渠道都未公布关于初步核查的结果,同时,也未有关于核查的任何进展公告。

媒体集体失声,监管保持沉默,公司大打太极,由此,让各方等待的调查结果就此悬空。

甚至有知情人士感叹,“公司的能量很大,真相离大家也越来越远”。

  更令人感叹的是,这并不是2010年IPO市场的唯一丑闻。

原定于今年3月19日上市的苏州恒久,因看似天方夜谭式的“未缴年费痛失专利权”,而在上市前夜被叫停。

苏州恒久在发行完毕后,在上市前夕被媒体曝光所持专利与事实不符。

监管部门查实后,在已经完成发行的情况下,撤销了其上市资格,相关保荐责任人也受到了警告和处罚。

  【影评】

  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了资本的贪婪本性: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而当今A股IPO动辄近百倍市盈率,让部分企业为了上市不择手段。

  作为资本市场的“过滤阀”,发行制度是股市最重要的制度设计。

而现在,不仅仅是发行门槛到底是过高还是过低的问题,而是真实与透明化的问题。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刺破A股市场的第一个泡沫,让市场找到正确道路的起点。

否则,即使这些公司成功过会,但面对诸多连公司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疑问,其接下来的上市之路能否一路平坦?

恐怕还真的很难说。

片名:

  盗梦空间

  关键词:

内幕交易

  领衔主演:

佛山照明、中山公用

  简介:

在A股市场,作为证监会今年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内幕交易令佛山照明、中山公用等一批上市公司深陷漩涡。

当这种行为在市场上泛滥的时候,投资者只是内幕交易者拉抬股价的垫脚石,少量幸运者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蝇头小利,更多的人只能成为违法者“盗梦”的牺牲品。

  剧情:

  2010年下半年,曾被誉为“分红奶牛”的佛山照明可谓深陷“三重门”——在曝出“内幕交易门”后不久,又被疑“泄密门”,更是因公司信披频频出错而身陷“信披违规门”。

  5月份,广东证监局向佛山照明发出《现场检查结果告知书》,指出佛山照明存在诸多问题:

关联交易制度不完善,决策程序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程序不规范;对外信息报送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够规范;对于内幕信息管理的学习认识不够等;8月12日,佛山照明董事长庄坚毅、董秘邹建平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广东证监局立案调查;8月23日,佛山照明因公司投资锂电池项目涉嫌提前泄密而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一系列堪称“劲爆”公告下,牵引出隐藏于上市公司光鲜外表下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其中,尤以佛山照明高管涉嫌内幕交易为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月16日,中山公用原董事长谭庆中和原总经理郑旭龄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及内幕交易犯罪被批准逮捕。

  此外,南京原经委主任刘宝春在参与重组江苏高淳陶瓷期间,将未公开的信息通知其妻陈巧玲,非法获利近750万元。

此案已经公开审理。

  前不久,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国家预防腐败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

这是针对当前日益猖獗的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国家有关部门发出的最高级别的“严打令”。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严打令”,不是证监会一家发出的,而是联合了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发出。

显示了管理部门严打内幕交易的力度正在加强。

  【影评】

  说起内幕交易,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上市公司高管。

其实,公权力的掌握者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对股价的影响也更大。

如今年5月中纪委通报的广东中山市市长李启红一案,就是公权力在握,使李启红及其家族的“市场操盘”显得得心应手。

当这种行为在市场上泛滥的时候,投资者只是内幕交易者拉抬股价的垫脚石,少量幸运者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蝇头小利,更多的人只能成为其牺牲品。

相比较受贿,官员们通过“内幕交易”大发横财具有更大的隐蔽性,这也是留给监管部门的新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