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382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docx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

2018年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5)(解析版)

(考试用时:

45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

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

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

A.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B.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C.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25.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

这说明元代(  )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C.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D.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

26.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

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

材料的主旨是(  )

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C.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7.读表,由表中所给的数据可知(  )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 单位:

市斤/市亩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隋唐

明清

全国粮食亩产

87.84

96.48

94.92

90.84

83.28

115.68

156.24

南方(稻区)

64.32

94.92

136.32

166.44

231.24

312.48

资料来源:

余也非《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

A.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格局

B.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

D.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

28.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

A.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

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9.1935年6月,统益纱厂(华商兴办)将原有资本210万元减折90万元,改为120万元,又新招50万元优先股,用于引进国外新设备。

这反映了在当时(  )

A.企业通过产权重组来提高生产效率

B.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学习西方技术

C.外国资本的压制导致民族工业萎缩

D.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新兴行业产生

30.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主要农产品变化统计图(单位:

万吨)。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国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出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

D.党和政府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1.在古罗马,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

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

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

A.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B.侧重缓和民族矛盾

C.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D.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32.《美国宪政历程》记载,从1793年后至今的两百多年间,提交国会的宪法修正案有5000余件之多,但只有17条修正案被四分之三的州批准并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这表明美国(  )

A.州和联邦政府间的分权与制衡

B.参议院议员代表各州利益

C.各州拥有处理本州事务的权利

D.州政府凌驾联邦政府之上

33.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

这表明他们(  )

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

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

34.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

“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

”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

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

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35.“冷战”结束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说:

“今后的世界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峙,而是美国式的放任主义的文化和反美国文化之间的对峙。

”此观点的核心是(  )

A.强调文化的民族性B.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C.主张结束武力对抗D.放弃意识形态斗争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家庭伦理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它要求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强调“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同时也重视家庭间的情感联系,即“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

但又把血缘亲情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视为处理一切社会事务的中心。

比如对于父子双方有一方偷羊、另一方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孔子认为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在被问到舜的父亲杀人、舜应该怎么办时,孟子为舜设计的方案是“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即偷偷地背上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来,以逃避法律的处罚。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

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随着妇女走向社会,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其经济独立也日渐形成。

而妇女经济独立又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

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

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做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

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武汉大学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家庭伦理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上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政府将特权阶层之外的民户,分为有土地资产的主户和没有土地资产的客户(即佃农和雇农),主户成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政府依据资产和人丁将主户划分为五等,以便于赋役的征收。

元朝建立后,在借鉴宋代户等制度的同时,废除了宋代以区分主户客户为基础的户等划分,规定除特权贵族外,其他的民户都要求纳税和服役,并将宋代的五等户制度改为九等户制度。

纳入户等划分的民户除从事农业的汉人外,还包括从事游牧业的蒙古等民族。

元朝以资产和人丁为标准的户等划分,与民族划分、职业划分一起,强化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与管理。

——《户等制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户等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户等制度改革的影响。

(9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肯尼斯·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说,认为现在美国对日政策的目的,“不仅使日本本土独立,而且要在日本建立起能够应对今后远东可能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战争的威胁、能够充分完成其防御任务而需的稳定的民主政治。

”这次演讲反映了美国政府,尤其是美国军方,改变对日占领政策的企图。

1948年2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主席凯南向国务卿马歇尔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为了抑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应重新研究对日政策。

该报告成为后来美国转变对日占领政策的主导性意见。

10月,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促使国家安全委员会最终通过《NSC-13/2号文件》。

该文件规定:

停止对日本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等政策。

次年5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又通过了《NSC-13/3号文件》,同意了陆军部停止远东委员会的职能和大幅度减轻日本赔款的意见。

这两份文件标志着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正式转变。

——整理自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新编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美国对日政策转变带来的影响。

(9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德国工人党于1919年1月成立。

9月,希特勒成为了该党政治委员会的第七委员。

1920年3月,希特勒将该党改名为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

……希特勒的党一开始就与西里西亚、奥地利等德意志民族主义政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还合并了德国社会主义党,并同鲁登道夫妇领导的种族主义运动结成联盟。

直到1930年9月,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在政治舞台上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因素。

1930年9月的国会选举,该党才由原来十二人增至一百零七人。

此后,他们便成为德国政治生活中最精悍的因素。

希特勒-鲁登道联盟在1932年11月9日的暴动中达到了顶点,这次暴动使希特勒认识到,组织暴动不能激起德国群众的热情,也不能得到有影响的受尊敬的集团支持。

于是,他转而采取了“合法”手段……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以完全合法的方式获得了政权。

——整理自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希特勒迅速崛起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崛起给德国带来的影响。

(6分)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五)

24.解析:

选B。

根据题干材料“朝廷打击”、“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中央加强对私属的控制,强化以皇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故选B项。

西汉中期,察举制也是一种举荐选官的制度,故A项错误;“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一定程度打击了官僚贵族,但与废除贵族政治无必然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官员的选拔问题,与户籍管理无关,故D项错误。

25.解析:

选B。

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对重要的权力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是防止地方乱用职权,而“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体现的是中央集权,故选B项。

材料未体现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外重内轻”,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D项错误。

26.解析:

选B。

解读题干材料不是在说明贞节旌表制度的局限性,而在说明很多女性主动的选择,体现了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

理学纲常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是在宋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故D项错误。

27.解析:

选B。

观察表格,在魏晋尤其是“永嘉之乱”时期,北方人口大量涌入南方,使得南方获得初步的开发和发展,农业重心开始出现南移的趋势,故选B项。

28.解析:

选A。

据材料“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可知,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造成的,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29.解析:

选A。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统益纱厂通过原有资本的调整及新资本的吸收来引进国外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体现了产权重组的作用,故选A项。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之初即学习西方技术,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外国资本压制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新兴行业产生,故D项错误。

30.解析:

选B。

据统计图可知,1959-196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故选B项;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一五”计划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此时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D项错误。

31.解析:

选C。

习惯法与程序相对,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非强调的是缓和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起源于习惯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适应了罗马不断扩张的地域,体现了开放、灵活的特点,故C项正确;程式诉讼程序并非案件审理程序复杂,故D项错误。

32.解析:

选A。

从题干材料“只有17条修正案被四分之三的州批准并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可知宪法修正案必须由足够数额的州同意才能成为宪法一部分,体现出各州有制约国会的权力,故选A项。

材料体现不出参议院议员代表各州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各州有权批准宪法修正案,不是各州处理本州事务的体现,故C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故D项错误。

33.解析:

选D。

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批判经院哲学”不等于反对上帝,故B项错误;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加速了启蒙运动,与材料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对盲从”反映了理性主义,故D项正确。

34.解析:

选D。

据题干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选D项。

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故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故C项错误。

35.解析:

选B。

材料没有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没有体现出文化的民族性,故A项错误;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从而形成“美国式的放任主义的文化和反美国文化之间的对峙”,故选B项。

材料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武力对抗已经结束,但核心观点强调的是文化之间的对峙,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已经结束,但核心观点强调的是文化之间的对峙,故D项错误。

41.解析:

(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从宗法制的影响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对家庭、社会及家庭伦理的形成等几个方面总结即可。

(2)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回答

答案:

(1)特点: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家长制,强调长幼尊卑,重视礼仪规范;过分重视家庭亲情,情大于法。

影响:

促进了家庭和谐与团结;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家庭伦理观。

(2)表现:

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妇女独立精神意识开始形成;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平等感产生;妇女婚姻观与生育观发生变化。

原因:

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

42.解析:

根据材料中问题:

“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不难看出涉及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政治运动和思想的演变;中间轴为经济,辐射政治和思想,故得出结论:

经济决定政治与文化(或经济的发展引起政治的变革和思想的改变)。

答案:

示例①:

观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

论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甲午战争的冲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救亡图存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

示例②:

观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

论证: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彻底反对封建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5.解析:

(1)问原因,据材料从经济收入、政治统治、吸取历史教训等方面概括。

(2)问影响,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政府财政收入、国家管理、中央集权加强及实施结果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原因:

借鉴宋代户等制度;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元朝疆域广阔,人口、民族众多;巩固统治需要。

(2)影响:

推动了元朝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强化了国家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对民众的过分剥夺会激化社会矛盾。

46.解析:

(1)问原因,据材料信息从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霸权政策、中国的革命形势及凯南报告的影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

(2)问影响,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对日政策转变对世界局势、日本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原因:

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美苏冷战的影响;凯南分析报告的推动;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

(任答两点即可)

(2)影响:

加剧美苏冷战和战后国际局势的紧张;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导致战后对日本民主化的改造不彻底等。

47.解析:

(1)问原因,据材料信息从希特勒的活动、德国国内的局势等角度分析。

(2)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从一战后德国的发展与后来的灾难角度分析希特勒崛起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改德国工人党为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加强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与其他德意志民族主义政党的联系;合并德国社会主义党,并与种族主义运动结盟;采取了“合法”手段获取政权。

(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

促使一战后的德国重新崛起;把德国带上法西斯的道路,给德国带来沉重的灾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