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106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整理药理学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

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兴奋;

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抑制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

3.补充不足:

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效应的专一性称为选择性。

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⑴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

如咖啡因在小剂量时主要兴奋大脑皮层,剂量加大可兴奋延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⑵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作用单纯;

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剂量:

药物每天所的用量。

是决定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剂量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血药浓度)的高低和药理效应的强弱成正比。

无效量→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致死量

量效曲线

1.量反应:

药理效应的强弱可用连续增减的数量来表示。

如心率、血压、血糖浓度、尿量、平滑肌的舒缩等(或用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2.质反应:

有些药理效应只能以阴性或阳性表示。

故又称全或无反应。

如死亡、睡眠、惊厥、麻醉等,必需使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效能:

指药物可产生的最大效应,在量效曲线上指曲线的最高点,也就是药理效应的极限。

★效价:

指的是产生一定效应时药物所需剂量。

效能与强度的区别:

强度高的药用量小,效能高的药效应强。

一般说来,效能高比强度高更有实际意义。

3.量效变化速度:

常用直线化后的斜率表示。

斜率较陡,提示药效较剧烈;

斜率较平坦,提示药效较温和。

  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此处斜率最大,对于剂量变化的反应最灵敏,称之ED50,可以代表药物的效价强度。

量效曲线反应以下规律

①药物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②在一定范围内,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③效应的增加有一定极限,此极限称为药物的最大效应或效能,超过此极限,剂量再增加,效应不再增加;

④阈剂量与最大效应间的差距反映曲线坡度。

4.质反应量效曲线

★半数有效量:

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或浓度。

分别用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半数有效浓度(EC50)表示。

如果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改为半数中毒剂量(TD50)、半数中毒浓度(TC50)或半数致死剂量(LD50)及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示。

5.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⑴治疗指数(TI):

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2)安全指数(SI):

对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量效曲线不平行(或曲线斜率交平坦)的药物,可用安全指数,即LD1/ED99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3)安全范围:

较好的药物安全性指标是ED95~LD5之间的距离,称为安全范围,其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构效关系:

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

意义:

⑴深入认识药物作用;

⑵定向设计药物结构;

⑶研制开发新药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所产生的不利于机体的作用统称。

▲⑴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的作用。

副作用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一般较轻微,多为可以自行恢复的功能性变化,但难以避免。

①可知性:

是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可预知;

②可变性:

随着治疗目的不同而改变

③可逆性:

停药后多可以自行恢复。

▲⑵毒性反应:

主要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以及个体敏感性过高时所发生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急性毒性:

服用剂量过大,立即发生;

慢性毒性:

长期服用蓄积后逐渐发生

⑶变态反应:

是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

①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

②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

③与剂量无关(青霉素的例子);

④过敏反应不易预知。

▲⑷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如:

①服用巴比妥类引起的“宿醉现象”;

②大剂量呋塞米(速尿)、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

▲⑸继发反应:

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继发的葡萄球菌性肠炎。

⑹特异质反应:

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或基因缺陷有关。

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极敏感或极不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多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

①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的人对骨骼肌松驰药司可林特别敏感。

②先天性G6-PD缺乏者服用磺胺及伯氨喹啉后可发生溶血。

⑺药物的“三致作用”:

①致癌——导致肿瘤发生;

②致畸胎——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③致突变——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

⑻药物依赖性

①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

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身体适应状态,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

②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

是指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存在精神上要周期性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以达到舒适感。

⑼停药反应:

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如:

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剧烈回升。

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受体:

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或细胞核内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大分子蛋白质,它们能选择性地识别和结合配体,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受点:

受体分子中与配体的结合位点称为受点。

▲配体:

是指能与受体匹配结合的内源性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的药物。

受体特点:

①特异性:

只能与化学结构特异的配体结合;

②饱和性:

说明受体有限;

③可逆性:

解离成受体和原药;

④敏感性:

药物易与之结合,小量即引起明显效应。

药物与受体结合:

★1.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亲和力:

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内在活性: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的能力

★2.激动药:

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称为受体的激动药,或者说有内在活性的配体称为激动药。

★3.拮抗药:

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即本身不引起生理效应,却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的药物称为受体的拮抗药或阻滞药,或者说无内在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⑴竞争性拮抗药:

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其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激动药通过增加剂量和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最终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效应达到原来的高度。

▲⑵非竞争性拮抗药:

与受体的结合较牢固,它能引起受体构型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不能使量效曲线达到单独使用时的最大效应。

▲4.部分激动药:

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当其单独作用时呈现较弱的激动作用,而当另有激动药存在时,则呈对抗其他激动药作用,这种药物称为受体的部分激动药

受体储备:

药物只需占领小部分受体即可产生最大效应,未被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储备受体与非储备受体之间并无质的差异

受体调节:

▲1.衰减性调节:

指长期使用激动剂后受体的数量减少,又称向下调节。

▲2.上增性调节:

指长期使用拮抗剂后受体的数目增加,又称向上调节。

第三章药物的体内变化——药动学

1.药动学的概念、内容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简称药动学。

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上述变化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或速率)过程。

2.药物转运的方式、特点、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

一、被动转运脂溶扩散:

不耗能,顺浓度差,不需载体,无竞争性与饱和性

膜孔扩散:

特点同脂溶扩散

二、载体转运主动转运:

逆浓度差,耗能,需载体,有竞争和饱和性

易化扩散:

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载体,有竞争和饱和性

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

a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b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高,易吸收

c药物的解离度,解离度低,易吸收d药物的pKa及药物所在环境的pH

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a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原型高的药,作用强,快;

结合型高的药,作用弱,维持时间长

b细胞膜屏障脂溶性高,小分子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c体液的pH值弱酸性药,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

弱碱性药,在细胞内液浓度较高

d其他:

再分布;

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心脏>脑>其它);

药物与某些组织器官的亲和力(碘——甲状腺)

4.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代谢的结果,影响代谢的因素,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

主要部位——肝,其次是肠、肾、肺等

代谢结果——主要是灭活,使药物的水溶性、极性增高;

小部分是活化。

影响因素——药酶诱导剂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eg:

安眠药使药物作用下降

药酶抑制剂减弱药酶活性的药物eg:

氯霉素、西咪替丁使药物作用上升

5.药物排泄的部位,影响肾排泄的作用

部位——肾脏(胆汁,其它)

影响因素——a肾功能b尿液的pHc药物间的竞争抑制

6.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经过几个T1/2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加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应采取什么措施?

药物的吸收与消除速度相等,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称稳态血药浓度

每隔一个T1/2,衡量用药一次,经过4-6个T1/2体内药量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首剂加倍,再每隔一个T1/2,衡量用药一次,可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7.半衰期的概念、意义、主要影响因素

血浆半衰期: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反映药物消除速度,决定给药的间隔时间

一次用药,经过4-6个半衰期,体内药物消除95%左右

影响因素:

肝肾功能

8.生物利用度的概念、意义

概念:

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1.从制剂方面而言,剂量和剂型相同的药物,如果厂家地制剂工艺不同,甚至同

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制剂的药物,仅因批号不同,都可以因药物的晶型、颗粒大小

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等发生改变,从而使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发生明显的改变,导致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改变

2.从机体方面而言,剂量、剂型甚至制剂都完全相同的药物,因为在不同生理或

病理条件下应用,也可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变,使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发生改变

9.表观分布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Vd):

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的容积量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递质:

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自主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的化学递质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

合成:

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催化下合成。

贮存:

与ATP囊泡蛋白一起贮存于囊泡

释放:

胞裂外排,“量子释放”。

消除:

胆碱酯酶水解失活

去甲肾上腺素

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贮存:

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存于囊泡

释放:

胞裂外排

消除:

a主要方式:

再摄取-摄取1神经系统(75-95%),摄取2非神经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b次要方式:

酶灭活末梢胞浆内线粒体膜MAO,其他组织内MAO、COMT

递质分类

1.乙酰胆碱Ach胆碱能N:

副交感N,运动N,交感N节前纤维,极少部分交感N节后纤维

2.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r肾上腺素能N:

大部分交感N节后纤维

传出神经的生理效应

1.Adr受体兴奋的生理功能

Adr+α:

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

血压上升;

瞳孔扩大

Adr+β1:

兴奋心脏

Adr+β2:

扩支气管,扩冠状动脉,骨骼肌血管

2.胆碱受体兴奋的生理功能

Ach+M:

(-)心肌,缩血管(+)胃肠道平滑肌,舒张括约肌,腺体分泌增加,缩瞳

Ach+N2:

骨骼肌兴奋

Ach+N1:

神经节兴奋

(AchNA)

交感N肾上腺节后纤维内脏(α)

植物NN节(β)

传出N副交感N节前纤维N节器官(M)

运动N骨骼肌(N2)

⑴胆碱受体:

M受体(毒蕈碱型受体)

分布:

胆碱能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效应:

心脏抑制,眼内肌兴奋,胃、肠、膀胱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舒张,腺体分泌↑,

阻断剂:

阿托品

N受体(烟碱型性受体)

N1(N元型)——N节——N元兴奋——六甲季铵

N2(肌肉型)——骨骼肌——骨骼肌兴奋——筒箭毒碱

⑵肾上腺素能受体:

a受体

a1——皮肤、黏膜、内脏血管,瞳孔开大肌——血管收缩→血压降低,肌肉收缩——哌唑嗪

a2——突触前膜——血压降低————育亨宾

b受体

b1——心脏——心脏兴奋(收缩力↑,心率↑,传导↑)——美托洛尔

b2——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状动脉——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布他沙明

第六章拟胆碱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

乙酰胆碱:

无临床实用价值,主要作为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药理作用】

选择性(直接)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

对眼睛和腺体的作用明显,对心血管的影响小。

▲1.对眼睛的作用:

(1)缩瞳:

兴奋虹膜的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虹膜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

(房水产生量>回流 → 眼内压↑)缩瞳→前房角间隙扩大→回流↑

(3)调节痉挛: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大,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称调节痉挛。

2.对腺体作用:

明显增加汗腺、唾液腺的分泌。

3.对平滑肌的作用:

肠道、支气管、子宫、膀胱、胆囊和胆道平滑肌兴奋性都增加。

【临床应用】

▲1.青光眼:

是青光眼首选药物。

特点:

作用快、温和、短暂,刺激性小,渗透性好

2.虹膜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口腔干燥:

口服增加唾液腺的分泌,可治疗颈部放疗后的口腔干燥。

同时汗液分泌也明显增加。

【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口服给药时可出现M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

可用阿托品对抗。

注意: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防止药液吸收产生副作用。

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尼古丁):

是烟叶中的主要成分。

二、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

1.兴奋骨骼肌:

抑制AChE、激动N2-R、促进ACh释放

2.收缩平滑肌:

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

2.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解救肌松药过量中毒

过量:

“胆碱能危象”

禁忌:

机械性肠梗阻、支气管哮喘、尿路阻塞等

三、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

有机磷酸酯类主要用作农业及环境杀虫剂

中毒途径: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

中毒机制:

有机磷酸酯类为持久性(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与胆碱酯酶形成稳定的,难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Ach能力,Ach大量堆积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若抢救不及时,AchE可在短时间内“老化”而失去重新恢复活性的能力

急性中毒症状:

1.M样症状;

2.N样症状;

3.中枢症状:

先兴奋后抑制,昏迷、血压下降、呼吸中枢麻痹——主要死亡原因

用药解毒:

1、阿托品(对症治疗),阻断M受体,迅速消除M样症状,早期,足量,持续用药,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减量并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24小时以上才能停药

2、胆碱酯酶复活药(对因治疗),氯磷定,解磷定,双复磷等能复活AchE

解毒机制:

a.解磷定与磷酰化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解磷定,使AchE复活.

b.直接与游离毒物结合,防止其继续毒害AchE.

主要用于中、重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效果随不同有机磷而异,对内吸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中毒的疗效较好;

对敌百虫、敌敌畏中毒的疗效稍差;

对乐果中毒则无效。

 氯磷定恢复酶活性作用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最为明显,可使肌束颤动消失或明显减轻;

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较大剂量才对中枢中毒症状有一定疗效;

不能直接对抗体内已积聚的Ach,故必须与阿托品合用。

第七章抗胆碱药

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类生物碱:

均提取自茄科植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及樟柳碱等,它们化学结构均相似。

★阿托品

竞争性阻断M受体,较大剂量可阻断N1受体。

1.抑制平滑肌:

松驰多种内脏平滑肌

特点:

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松驰作用较显著;

胃肠>

膀胱>

胆管、输尿管、支气管

2.抑制腺体分泌:

唾液腺、汗腺>

泪腺.呼吸道腺体>

胃腺

3.对眼的作用(与毛果芸碱相反):

——强而持久

(1)散瞳:

阻断虹膜括约肌M受体.

(2)眼内压升高:

虹膜退向四周边缘,前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回流.

(3)调节麻痹:

睫状肌松弛,拉紧悬韧带,使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

4.心血管系统作用:

(1)心率:

较大剂量(>

1mg)­

HR,阻断窦房结M2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2)血管:

治疗量对血管、血压无明显影响,大剂量解除小血管痉挛,可能与代偿性散热反应和直接扩张血管有关。

5.兴奋中枢:

治疗剂量(0.5mg)兴奋作用不明显;

较大剂量(1~2mg)可轻度兴奋延脑和大脑;

中毒剂量(>

10mg),由兴奋转入抑制(昏迷等〕

▲1.内脏绞痛:

胃肠绞痛>

膀胱刺激症>

胆绞痛和肾绞痛(胆绞痛,肾绞痛与镇痛药合用)

▲2.腺体分泌过多

(1)全身麻醉前给药;

(2)严重盗汗和流涎症

3.眼科:

(1)虹膜睫状体炎:

常与毛果芸香碱

(2)检查眼底,验光配镜,使调节麻痹,晶状体固定。

现少用,仅儿童验光时用

▲4.缓慢型心律失常:

治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

5.抗休克:

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大剂量阿托品通过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而使回心血量及有效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回升,用于治疗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等所致的休克。

但休克伴有高热或心率过速时禁用。

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不良反应】

1.副作用:

口干,心悸,视力模糊,皮肤潮红等。

2.过量中毒:

幻觉,谵妄,精神错乱,高热.严重时可由中枢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昏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

中毒的解救:

①对症:

吸氧、人工呼吸;

②药物对抗:

安定、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毒扁豆碱.

▲【禁忌证】: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麻痹性肠梗阻

▲山莨菪碱:

①解除平滑肌痉挛选择性较高,已广泛代替阿托品用于胃绞痛▲;

②改善微循环作用明显▲;

③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很少中枢兴奋作用;

④抑制腺体分泌及扩瞳作用弱于阿托品

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忌用

▲东莨菪碱:

①中枢抑制作用强:

中药麻醉▲;

②抗晕止吐:

晕动病,妊娠呕吐及放射病呕吐▲;

③中枢抗胆碱作用:

帕金森病;

④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强:

+①→麻醉前给药

▲哌伦西平、替伦西平——选择性M1受替阻滞药

作用: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用途:

消化性溃疡

二、N1胆碱受体阻滞药

又称神经节阻断药,阻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的传递功能,如:

六甲双铵、美加明、咪噻芬

应用:

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副作用多,如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