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917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docx

湖南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湖南省“十一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我省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根据交通部《“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公路概况

我省现有公路里程88200公里。

总里程中有高速公路140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7497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13934公里(国道5002公里,省道8932公里),水泥路面15853公里,沥青路面15372公里。

共有桥梁488321延米/13449座,其中特大桥37520延米/21座,大桥143749延米/801座。

现有渡口76处。

我省公路管养体制是条块结合模式。

全部公路分为省公路局系统养护23731公里、省高管局系统养护1750公里(含环路公司203公里)、地市县乡公路处系统养护62719公里三大部分。

本规划所包含的路网范围为省公路局系统管养的干支线和县乡处系统管养的省道。

二、“十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十五”期间,全省公路系统认真贯彻交通部32字公路工作方针,扎实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省公路路网结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工作

通过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实施预防性养护,不断降低水泥路面接缝失养率、沥青路面坑槽数等主要指标,明显地延缓了路面病害的发展,确保了路况稳定。

干线公路好路率从“九五”末的78.0%提高到“十五”末的81.9%,省养干支线公路好路率从“九五”末的68.9%提高到“十五”末的74.6%。

   2、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标准和工程管理水平

五年来,干线公路累计完成路面大中修6495.0km,干线公路年平均大中修比例为9.84%。

全面推广采用半刚性基层结构以及沥青面层机械拌和、机械摊铺施工工艺,沥青路面大中修同步配套实施GBM工程,实施按实测轴载数据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在工程管理上,推行了招投标制度,初步培育发展了我省养护市场。

3、认真搞好水泥砼路面大中修工程

对G107、G322等干线的水泥砼路面病害处治采取了专项治理,重点推行快速换板和加铺钢筋砼面层施工技术,在2001-2005年累计完成水泥路面刚性加铺层293km。

加强水泥路面预防性养护,在全省推广应用水泥路面板底灌注乳化沥青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着力落实危桥改造,增强路网适应能力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病危桥加固改造490座,累计投入病危桥加固改造资金4.24亿元。

完善了桥梁管理系统,将系统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干线扩展到全部国、省、县、乡道。

5、全力推进安保工程,完善路网安全环境

自2004年交通部确定实施安保工程以来,省交通厅采取资金全额投入的方式全力实施安保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累计完成安保工程2246公里/10930处,完成投资2.5628亿元。

据估计,几年来因已建成的安保工程设施发生作用而减少的伤亡人数达3000余人,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6、积极实施GBM工程,改善路网通行条件

“十五”期间共实施GBM工程2113.3km。

我省干线公路新改建和路面改善工程、大中修工程、旅游景区公路工程分别按100%、20%、100%的比例同步实施GBM工程。

实施路段达到“畅、安、舒、美”的要求,道路的通行能力、行车舒适性、安全性、美观要求及服务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大力创建文明样板路,提高路网服务水平

根据交通部安排,319国道湖南段(全长为673.694公里)被列入“十五”期国家级文明样板路创建计划。

319国道经过文明样板路建设,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路容路貌均得到很大改善。

除此之外,株洲G106国道和湘西S229省道也建成省级文明路。

8、建立养护巡查监理制度,动态监控路网养护状况

省公路局从2003年起建立了公路养护工程巡查监理制度,聘请专业监理队伍,对各市局的日常养护、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安保工程以及其他养护工程进行巡查监理、动态监控、量化考核,全面推进各项养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积极推进养护机械化

2003年以来重点推行以多渠道筹资发展机械化养护和专业化养护的概念。

各市州公路局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购置了平板振动夯、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热补板、移动式沥青加热罐等机械设备,组建了一批机械化养护队,使养护工艺水平和养护质量明显提高。

10、积极推行养护运行机制和养护作业方式改革

“十五”期间,省公路局积极进行养护运行机制和养护作业方式改革。

作业方式实行小修与保养分离,保养依托传统的小工班进行组织,实行责任承包、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计分支付。

小修以县局为单位组建一专业养护队,配置必要的养护机械设备,实行计量支付。

11、通行费征收工作

通过实施统贷统还、优化征收环境、加大稽查力度等举措,通行费征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公路养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2、路政管理工作

一是出台了《湖南省实施〈公路法〉办法》,完善了制度体系;二是大力开展车辆超限治理,超限超载率由治理前的80%下降到30%;三是积极开展路政整治大行动,治理违法建筑、非公路标志、马路市场三大顽疾;四是强力推进公路产权登记工作,完善基础工作;五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上述工作,路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维护了路产路权,保证了公路安全畅通。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与快速增长的公路交通出行需求相比,我省公路养护管理事业总体上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亦很明显,主要表现在:

1、路网硬件设施落后,通行保障能力不足

我省路网技术等级低,二级以上公路只占总里程的8.5%(全国平均16.0%),等外公路高达总里程的48%(全国平均19.0%)。

路面铺装率低,铺装路面(含简易铺装)仅占总里程的35.4%(全国平均47.9%)。

超载现象仍然严重,路面强度相对弱化,路网损坏加速发展。

普通公路大部分基础差、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路面超负荷运行情况严重。

近三分之一的沥青路面超期服役、一半以上的砂石路面没有按使用周期进行正常的大中修,主要国省干线水泥路面进入全面大中修时期。

2、路网服务水平不高,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尚未较好地落实在规划、计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现有路网平整度不高。

2005年全国养护大检查数据显示,全国普通干线公路平整度指数平均值为2.9(数值越小平整度越好),我省却达到3.6。

出行信息服务功能不健全。

制度化的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项目不齐全。

公路沿线服务设施不齐备,县乡公路警告标志、指路标志缺乏。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公路水毁特别是大型水毁层层查看现场,水毁抢修资金调度程序复杂,到位时间滞后,影响水毁抢修的及时性。

3、养护资金严重不足,正常养护受到严重影响

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

据测算,干支线每年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平均达5亿元(含职工工资增加)。

养护资金不足,导致路面养护不到位,特别是水泥路面板底灌浆、接缝清灌、沥青路面封层罩面等预防性养护措施难以正常开展。

沥青路面大中修数量不足,部分支线沥青路面已退化成砂石路面。

水泥路面(G107、G322除外)中修换板、大修加铺的养护资金难以落实,部分线路水泥路面路况急剧恶化。

GBM工程难以全面配套实施。

普通收费公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在“九五”期和“十五”期得到充分利用,共计修建了6000余公里水泥路面,同时也累积了大量贷款债务。

此项政策目前已经用到尽头,继续发展已没有余地。

收费路段正常养护经费难以足额安排,大部分收费站已无力承担收费路段的大中修工程。

4、管养体制与形势发展不适应,养护运行机制不完善

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不完善,养护运行机制不健全,养护资金未落实,尚未实现有路必养。

经营性收费公路养护监管不到位,养护投入缺乏制度保证。

国省道管理关系尚未理顺,目前还有1083公里省道由县乡公路处管养。

路网分割导致养护市场分割,一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养护还未起到分流现有养护队伍的功效。

养护运行机制改革难以深化。

国家政策不配套,改革资金成本难落实。

以行政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养护管理模式难以调动养护职工的积极性。

部分基层管理机关人员超编严重,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加剧了养路与养人的矛盾。

5、养护管理工作有待强化,养护工程标准亟待提高

养护管理理念、手段、方式有待更新。

“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等理念没有被充分理解和接受,各级管理层不同程度存在追求节省表面的、眼前的费用,而没有更多地顾及实质性不利后果和长远不良影响的现象,表面的节省往往导致实质上的浪费,前期的节省经常导致后期付出巨大的代价。

省养干支线公路养护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普通经营性收费公路的养护和服务监管机制尚未确立。

农村公路养护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

“九五”以来新改建工程未同步建设养护站房设施,影响了正常养护和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已有公路站房设施陈旧、面积狭小、分布过散,不适应专业化、机械化养护要求。

养护标准偏低。

相当一部分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尚不能实现机拌机摊,路面平整度差。

路面结构强度设计不充分,难以抵御超载运输车辆的碾压,使用寿命短。

GBM工程不能实现与大中修工程和新改建工程100%同步实施,路网形象和服务功能难以提升。

省级文明样板路建设尚未提到议事日程,难以启动实施。

全省公路绿化率仅为42%。

6、养护生产力水平低下,先进技术研发应用不充分

日常养护机械化程度低下,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

大部分日常养护采用手工作业,养护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

全省日常养护机械设备原值仅3000余万元。

传统的矫正性、被动性、突击性和单纯以路面为中心的粗放型养护模式还相当普遍,公路养护及时性、快速性、规范性以及减少对正常交通干扰的能力亟待提高。

沥青路面层铺法等一些落后的大中修工艺仍在国省干线上采用。

基层养护单位装备落后,参与市场竞争缺乏优势。

公路管理信息化平台有待整合完善。

人才储备不足,人才进入的选择、吸纳缺乏制度保证,高层次、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

科技兴路意识不强,公路养护科研投入不足。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十一五”养护管理事业发展形势、方向和原则

(一)养护管理事业发展形势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全省GDP高速稳步增长,2005年达到6473.6亿元,比2004年增长11.6%。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然带来旺盛的客货运需求。

“十一五”期间干线公路交通量将继续保持年平均13.2%左右的稳定增长态势。

预计我省“十一五”末汽车保有量将比“十五”末翻一番。

农村公路进入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任重道远。

为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必须树立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省就是节约的经济观念,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全季节、全周期、长寿命、低成本的科学养护观,切实保证对现有路网的正常养护,努力提高路网的管理效率,以更低的社会经济成本,管理和维护更畅通、更安全、更和谐、更高效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养护管理事业发展方向

   1、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安全畅通、提升服务品质为主题,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资金、制度、人才、科技为保障,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突出用户优先,在发展的目标取向上突出安全优先,在发展的模式上突出效率优先,在发展的手段上突出科技优先,实现速度向效益、管理向服务的根本性转变,走出一条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又好又快的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道路。

   2、建立适应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需求的评价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更畅通。

普遍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

不同层级的公路衔接顺畅,国省干线结构趋向合理,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

干线公路经常保持较高的路面平整度,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行车舒适度明显提高。

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用户可以及时获取可靠的路况信息,以利安全、快捷出行。

养护施工管理科学规范,作业快速,因养护作业造成的交通中断大为减少。

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中断交通时间大幅下降。

收费站设置合理,通过能力明显增强。

(2)更安全。

普遍树立“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

公路标志标线准确清晰,防护设施齐全,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处置,因公路设施破损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和损害程度大幅降低。

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障。

救援机制、应急反应体系基本建立。

   (3)更和谐。

普遍树立“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理念。

具备条件的公路全部实现绿化美化。

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更低程度。

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养护作业的过程实现循环利用,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

执法规范、文明,服务更具人性化。

具有时代特征与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基本建立。

职工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行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公路管理部门与公众的关系更为融洽。

   (4)更高效。

普遍树立“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理念。

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

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

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现有路网发挥更高的效率。

   3、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十一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

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维护公众利益、让用户满意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的根本目标。

(2)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

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强化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满足合理的养护资金需求,加强养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进入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

按照国家行政体制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合理确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能。

以权责对等的原则,正确界定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事权关系。

综合考虑改革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合理把握改革的时机与节奏,平稳推进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

兼顾效率与公平,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坚持科技兴路、环保节约。

借鉴先进养护管理技术和经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对养护管理事业的贡献率。

树立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绿色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利用技术。

(5)坚持依法治路、保障畅通。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公路保护力度。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公路。

把坚持依法行政与积极履行职责统一起来,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四、“十一五”养护管理工作目标

   “十一五”养护管理总目标为“六个一”:

“维护一个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公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培育一个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设一个先进高效的公路管理信息平台,培养一支拼搏奉献的公路管养职工队伍”。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一)路网结构

实施干线公路路网改建工程,到2010年,全省干线公路二级以上里程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

干线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100%。

县道路面铺装率达到85%以上。

(二)日常养护

1、“十一五”末好路率

干线年平86%   干线年末88%     干线雨季85%

支线年平73%   支线年末75.3%   支线雨季71.8%

2、推行“三全养护”理念

“三全养护”即“全面养护、全季节养护、全周期养护”,实现日常养护的全面性、及时性和预防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和降低养护成本。

3、技术管理措施

   水泥路面日常养护重点是落实预防性养护措施,认真抓好板底灌注乳化沥青和清缝灌缝,标准是接缝常年无渗水、边沟常年无积水、板底脱空及时处治。

水泥路面板底灌注乳化沥青按照每3-4年为一个周期(交通量大,服役时间久的3年,交通量小,服役时间短的为4年)进行轮流灌注。

水泥路面清灌缝每2-3年为一个周期全面清灌一次,周期之间则随时检查补灌。

沥青路面一是解决冬季雨季及时补路问题,真正做到补早补小补好,实现全季节养护;二是做好裂缝处理刮油封面等预防性养护。

标准是路面常年无坑槽。

重点推广沥青路面挖补一次成型新工艺。

在搞好路面养护的同时,做好路肩整理、边沟清理、路基维护等全面养护工作。

4、公路日常养护全面实现机械化

路面小修保养推行专业化养护和机械化养护,配备与全季节养护要求和养护作业组织形式相适应的必要的机具设备,实现养护作业有机械。

沥青路面养护中,着重解决基层面层夯实设备(推荐采用激振力不小于20kN的平板振动夯)、热混合料现场拌和设备(移动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或综合养护车)和半刚性基层开挖设备(风镐或手持式液压镐等),实现沥青路面养护有机械。

路肩边沟的草皮养护提倡使用剪草机。

水泥路面养护专业队应配备清缝机、灌缝机、液压镐等机械设备。

5、路网改建路段的养护

路网改建路段的养护是“十一五”期间日常养护的工作重点。

分三个阶段进行控制:

施工单位进场之前、施工单位进场之后占用路面之前、施工单位占用路面以后。

在施工单位没有进场之前,养护单位不能撤离管养路段,沥青路面应正常进行病害处治和预防性养护,特别是路面挖补要照常铺筑沥青面层,水泥路面应照常进行路面换板等病害处治以及清缝灌缝板底灌注等预防性养护,路面应保持安全畅通的正常服务水平。

施工单位进场之后,路面维护责任由施工单位承担,公路管理机构则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施工尚未占用路面的路段,施工单位应对出现的坑槽、沉陷、翻浆等病害进行正常养护,维持较畅通的行车条件;施工占用路面的路段,施工单位应采取填平保通、半幅通车、修建临时便道便桥等措施,避免出现行车剧烈摇摆颠簸车辆通行极为困难的劣等路,维持基本的通行条件;施工单位没有履行交通维护责任的应按违约条款进行处罚。

施工单位进场后的有关交通维护要求、承包商相应的违约责任、工程量清单相应的细目设置等,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督促项目业主在路网改建工程招投标文件中明确提出。

6、公路绿化

至2010年底,实现全省公路绿化率达到100%,并实施路树经营,开发公路用地,实现公路绿化的规模效益和良性循环。

(三)路面大中修

1、“十一五”期间,我省路网改造里程将达6000公里。

次年开工的路段当年原则上不安排大中修,以大量挖补养护维持路网畅通。

次二年以后开工的路段,当年不实施整段大修,可根据各路段具体情况以百米为单位实施小段翻修重铺或补强大修。

所有路面挖补必须按正常养护工艺进行,沥青面层不能省;所有翻修或补强大修路段基层要做足不能省,以适应工程开工后的恶劣使用条件。

按照上述原则,沥青路面平均每年应安排大修不少于600公里,2010年,需安排中修1200公里。

2、沥青路面大中修面层100%采用拌和法。

部分路段中修可采用稀浆封层。

3、水泥路面平均每年完成路面加铺50-90公里,路面换板22-36万平米以上,板底灌注乳化沥青2500公里左右。

4、干线公路和旅游区公路大中修工程至少20%同步实施GBM工程。

5、沥青路面大中修路段全部实施轴载检测,按实测轴载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一般线路半刚性基层不应小于20cm,重载线路半刚性基层应大于30cm。

6、限于经费紧张,砂石路面不安排大中修。

(四)水泥路面铺装

1、在特重交通线路和轻交通线路继续实施水泥路面铺装。

2、水泥路面铺装路段全部实施轴载检测,按实测轴载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3、干线公路水泥路面铺装路段20%同步实施GBM工程。

4、受经费紧张所限,本规划仅考虑水泥路面铺装215公里。

随着沥青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沥青路面大中修可用水泥路面铺装取代。

(五)桥梁养护和危桥改造

1、完善大桥特大桥定期特检制度。

建立桥梁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制度。

完善桥梁养护工程师工作制度,市州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实行专人专职,有职有权有责,不得兼职。

市州公路局在安排养护工程计划时应安排桥梁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专项费用。

市州公路局配置比较齐全的桥梁养护检查仪具设备,强化桥隧设施养护监管,对大桥特大桥和隧道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由省公路局组织进行定期检测普查,每10年完成一个循环。

2、全面完成交通部下达的危桥改造计划。

至2010年底,实现干线公路消灭已查明的危桥,改造50%荷载等级低于汽-15(原技术标准)的弱桥,消灭与路基不同宽的小型窄桥。

平均每年完成干支线危桥维修加固100座。

3、所有主结构经加固加宽的桥梁承载能力应达到公路-Ⅱ级。

4、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应尽量采用对现有公路交通影响较小的方案。

5、切实加强公路渡口管理,实现管理规范、秩序井然、通过安全、隐患消除。

   (六)安保工程

1、2006年完成所有干线公路上的安保工程和省政府下达的28个县4491处危险点段治理工程。

2、根据交通部的统一部署,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完成省养支线和重要旅游线路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3、按照交通部铁道部文件精神,2007年底前完成公铁立交桥安全隐患治理工作。

4、所有县乡公路均设置必要的警告、指路标志。

5、将安保工程设施的养护纳入正常养护管理工作范围,确保安保工程设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七)GBM工程、文明样板路建设和灾害防治工程

1、继续大力实施GBM工程。

除干线公路路面大中修和干线公路水泥路面铺装全部同步实施GBM工程以外,旅游区公路应整段整线实施完善GBM工程,面上工程和路网改造工程应全部同步实施GBM工程。

2、至“十一五”末实现80%国道和40%省道实施完成GBM工程。

3、2006年完成319国道文明样板路建设任务。

4、按照部规定,每年建成2条省级文明样板路,省级文明路结合路网建设工程实施。

5、积极实施交通部布置的灾害防治工程项目。

   (八)养护机械化

1、继续大力推进沥青路面日常养护机械化,到“十一五”末沥青路面小修机械化作业率达到100%,县级养护单位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拥有率达到80%,平板夯冲击夯等压实设备达到每30公里1台。

2、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

基层集料全部采用自动配料机配料并机械拌和,有条件的应采用机械摊铺;面层混合料全部采用机械拌和机械摊铺。

路面中修可采用稀浆封层机进行稀浆封层。

3、县级养护单位的沥青储存全部采用沥青加热罐。

小修保养现场使用沥青采用小型沥青加热罐运输制备和喷洒。

4、水泥路面清缝灌缝实现机械化。

水泥路面养护专业队液压破板机拥有率100%。

路面换板施工实现集中拌和、集中运输。

5、路面标线清除及标划和路肩草皮修剪等实现机械化。

6、桥梁养护检查和标志维修配备专用设备。

   (九)养护管理信息化

建设并完善“一库一网一系统”。

即,一个标准规范的全省公路数据库,一个提供公众出行信息的人性化公路信息服务网,一套以公路数据库为平台的业务应用系统。

(十)服务能力建设

确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新价值观,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

改进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提高路面平整度。

干线公路消灭路面无铺装路段。

公路养护和危桥改造尽量采用行车干扰小,阻车时间短,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的施工方案。

各类路面病害按照修复时限规定及时处置,当年危桥改造计划当年动工并当年完成至少80%。

加强养护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