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380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docx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O一四年四月

学校概况

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

一、生源基本信息

(一)毕业生生源概况

(二)毕业生生源分地区人数统计

二、本科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就业总体情况

1.就业总体情况概述

2.就业率分专业情况

3.就业率分学科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流向

1.毕业生总体流向

2.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3.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流向

(三)升学、出国(出境)毕业生情况

三、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毕业生就业率与签约率

1.签约率与就业率总体情况

2.签约率与就业率分专业情况

3.签约率与就业率分学科情况

(二)研究生就业流向

1.研究生的总体流向

2.研究生就业的地区流向

3.研究生就业的单位类型流向

(三)升学与出国(出境)毕业生情况

四、毕业生评价反馈

第二部分部分学科专业的行业去向及趋势分析

一、食品学院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1.本科生就业概述

2.研究生就业概述

3.对学生的就业建议

(二)能源动力类专业

1.本科生就业概述

2.研究生就业概述

3.对学生的就业建议

二、经济管理学院

(一)本科生就业概述

(二)研究生就业概述

(三)对学生的就业建议

三、爱恩学院

(一)本科生就业概述

(二)对学生的就业建议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各方齐力,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

二、宣传落实,实施各项引导及激励政策

三、匹配需求,千方百计提供有效就业信息

四、聚焦重点,想方设法帮扶特殊群体就业

五、协同合作,开发和利用各方资源支持就业

六、科学规划,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七、激发创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学校概况

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悠久历史、文理交融的多学科高等学府,前身为1912年创立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现为国家海洋局、农业部和上海市共建高校。

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农、理、工、经、文、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人才培养的理念:

践行“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教育理念,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毕业时找到合适的工作,让更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对地球环境、生物资源和人类社会有深度诠释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校办学特色:

百年来,学校秉承“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产学合作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国际化、开放型的办学方向,形成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祖国的海洋、水产、食品三大领域和各个行业中涌现出数万名优秀的海大学子。

“把论文写在辽阔的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已成为了学校的办学传统。

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

一、生源基本信息

(一)毕业生生源概况

2013年我校毕业生3801人,其中研究生553人,本科3004人,高职244人。

图1毕业生学历分布情况

本科及高职毕业生中,统招生3228人,定向生20人;男生1452人,女生1796人;外地生源1835人,上海生源1413人;理工科学生1367人,农科学生72人,文科学生282人,经济管理学科1252人,法学31人。

图2本科毕业生学科人数分布

毕业研究生中,硕士研究生535人,博士研究生18人。

男生270人,女生283人,男女生比例为0.95:

1。

2013届毕业研究生中少数民族1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5%。

(二)毕业生生源分地区人数统计

从生源地分布来看,2013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

其中,毕业生生源人数最多的四个省市是上海市(38.5%)、安徽省(7.47%)、江苏省(6.47%)和山东省(5.37%)。

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表1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省市

本科

高职

研究生

合计

省市

本科

高职

研究生

合计

北京

9

1

10

湖北

61

23

84

天津

12

1

13

湖南

59

3

11

73

河北

32

23

55

广东

57

5

62

山西

28

18

46

广西

52

7

59

内蒙古

72

10

82

海南

9

2

11

辽宁

30

8

38

重庆

26

2

28

吉林

36

6

42

四川

57

8

22

87

黑龙江

29

16

45

贵州

63

4

4

71

上海

1297

116

52

1465

云南

32

4

36

江苏

180

21

45

246

西藏

5

1

6

浙江

111

26

19

156

陕西

36

9

45

安徽

190

43

51

284

甘肃

75

5

9

89

福建

63

2

7

72

青海

10

2

12

江西

63

21

84

宁夏

28

2

30

山东

79

1

124

204

新疆

105

3

108

河南

98

15

45

158

二本科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就业总体情况

1.就业总体情况概述

2013年,我校本科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从总体来看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截止到当年9月1日,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3151人,就业率为97.01%,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6.87%,高职生就业率98.77%;上海生源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7.38%,外地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73%。

外地生源进沪落户就业9人,占外地生源毕业生人数的0.5%;外地生源进沪就业办理居住证547人。

男生就业率为96.21%;女生就业率为97.66%;理工科毕业生就业率96.63%,农科毕业生就业率98.61%,文科毕业生就业率95.04%,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率97.36%,法学类毕业生就业率100%。

表2毕业生就业率分类统计

分类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科

3004

2910

96.87

高职

244

241

98.77

男生

1452

1397

96.21

女生

1796

1754

97.66

党员

782

770

98.47

非党员

2466

2381

96.55

外地生源

1835

1775

96.73

上海生源

1413

1376

97.38

表3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情况

6

6

100.00%

5

5

100.00%

3

1

33.33%

12

12

100.00%

1

1

100.00%

1

1

100.00%

4

4

100.00%

30

29

96.67%

1

1

100.00%

27

26

96.30%

20

18

90.00%

6

6

100.00%

2

2

100.00%

3

3

100.00%

2

2

100.00%

7

7

100.00%

1

1

100.00%

5

4

80.00%

6

5

83.33%

1

1

100.00%

18

16

88.89%

161

151

93.79%

2.就业率分专业情况

从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水产养殖学、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制药)、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工作、英语、日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较多。

高职学院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制冷与冷藏技术、应用英语专业就业率均达到100%。

我校特色专业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的就业率分别为100.00%、97.92%、92.38%、97.56%;

表4就业率分专业情况

生物科学

58

56

96.55

生物技术

53

50

94.34

环境科学

52

50

96.15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

28

27

96.43

水产养殖学

44

44

100.00

水族科学与技术

48

46

95.83

 

海洋科学

73

69

94.52

海洋技术

32

31

96.88

海洋管理

33

32

96.97

环境工程

58

58

100.00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48

47

97.9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30

124

95.3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3

51

96.23

物流工程

62

59

95.16

工业工程

53

50

94.34

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制药)

86

83

96.51

热能与动力工程

72

72

100.00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8

77

98.72

食品科学与工程

105

97

92.38

包装工程

53

51

96.23

食品质量与安全

130

130

100.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99

96

96.97

金融学

126

121

96.03

市场营销

58

58

100.00

会计学

111

111

100.00

物流管理

113

112

99.12

食品经济管理

97

96

98.97

农林经济管理

41

40

97.56

信息与计算科学

39

37

94.8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4

101

97.1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93

91

97.85

社会工作

31

31

100.00

行政管理

115

109

94.78

英语

105

97

92.38

日语

122

118

96.72

朝鲜语

55

53

96.3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信息系统)

171

166

97.08

市场营销(国际商务)

175

169

96.57

轮机工程技术

23

22

95.65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41

41

100.00

制冷与冷藏技术

32

32

100.00

食品营养与检测

28

27

96.43

物流管理

64

63

98.44

应用英语

56

56

100.00

3248

3151

97.01

3.就业率分学科情况

表5就业率分学科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流向

2013年我校本科及高职毕业生的基本流向包括:

直接就业、攻读研究生、专升本、出国深造、自主创业等。

据统计,报到就业的毕业生中选择在上海地区就业的1400余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3.13%,到其他省市就业的近30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02%。

报到就业的毕业生流向单位类型以各类企业(包括厂矿企业、银行、民航等),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学校)就业的较少。

流向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65%左右进入中外合资、民营及私营企业。

图3本科及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流向

毕业生中,录取研究生、出国出境、专升本以及基层就业人数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

其中,作为国家及地方项目,2013年我校共有12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8人参加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8人入选上海市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

16人入选上海市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

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稳中有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30日,我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7个团队,注册成立公司7家。

(三)升学与出国(出境)毕业生情况

2013年,我校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结构继续优化。

毕业生国内升学、出国留学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国内升学324人,同比去年增长0.5%;其中,本科毕业生录取研究生246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8.19%;专升本78人,占高职生总人数的31.97%。

毕业生出国留学267人,与去年持平。

图4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地分布情况

三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毕业生就业率与签约率

1.签约率与就业率总体情况

截至2013年9月1日,2013届毕业研究生553人,就业人数为544人,就业率为98.37%,签约462人,签约率为83.54%。

其中报到人数425人,定向委培5人,出国7人,升学23人,国家、地方项目2人,合同就业40人,灵活就业42人。

553名毕业生中,男生270人,女生283人,男生就业率98.52%,女生98.23%;党员337人,非党员216人,党员就业率98.81%,非党员就业率97.69%;外地生源501人,上海生源52人,外地生源就业率98.40%,上海生源就业率98.08%。

表6就业总体情况

270

266

98.52%

283

278

98.23%

337

333

98.81%

216

211

97.69%

501

493

98.40%

52

51

98.08%

毕业研究生中少数民族毕业生14人,其中回族3人,满族3人,土家族3人,蒙古族、布依族、黎族、纳西族、壮族各1人。

学生已全部就业,就业率100%,签约率为71.4%。

2.签约率与就业率分专业情况

从专业就业情况看,博士毕业专业有6个,就业率全部达到100%,其中签约率为100%的有5个专业:

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捕捞学、渔业资源、渔业经济与管理专业。

在硕士毕业专业中,就业率达到100%的有21个专业,分别是:

水产与生命学院: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海洋生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渔业、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海洋科学学院:

捕捞学、渔业、渔业资源专业,食品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工程、应用化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

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经济管理学院:

产业经济学、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渔业经济与管理专业。

信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信息化专业。

签约率为100%的硕士专业有:

水产与生命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食品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经济管理学院渔业经济与管理专业。

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信息化专业。

表7各学院各专业签约率、就业率

学院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签约数

签约率

就业数

就业率

水产与生命学院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20

19

95.00%

20

100.00%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18

17

94.44%

18

100.00%

海洋生物学

30

24

80.00%

30

100.00%

环境科学(理学)

8

7

87.50%

8

100.00%

临床兽医学

40

31

77.50%

38

95.0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1

11

100.00%

11

100.00%

水产养殖(硕士)

102

82

80.39%

101

99.02%

水产养殖(博士)

6

6

100.00%

6

100.00%

水生生物学(硕士)

55

47

85.45%

54

98.18%

水生生物学(博士)

2

2

100.00%

2

100.00%

渔业

3

2

66.67%

3

100.00%

作物遗传育种

3

3

100.00%

3

100.00%

小计

298

251

84.23%

294

98.66%

海洋科学学院

捕捞学(硕士)

8

6

75.00%

8

100.00%

捕捞学(博士)

2

2

100.00%

2

100.00%

环境科学

15

11

73.33%

14

93.33%

渔业

5

4

80.00%

5

100.00%

渔业资源(博士)

2

2

100.00%

2

100.00%

渔业资源(硕士)

36

30

83.33%

36

100.00%

小计

68

55

80.88%

67

98.53%

食品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

6

100.00%

6

100.00%

食品工程

6

4

66.67%

6

100.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82

63

76.83%

80

97.56%

应用化学

13

12

92.31%

13

100.00%

制冷及低温工程

5

5

100.00%

5

100.00%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5

4

80.00%

5

100.00%

小计

117

94

80.34%

115

98.29%

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5

5

100.00%

5

100.00%

机械设计及理论

15

12

80.00%

14

93.33%

小计

20

17

85.00%

19

95.00%

经济管理学院

产业经济学

11

9

81.82%

11

100.00%

农村与区域发展

2

1

50.00%

2

100.00%

农业经济管理

12

11

91.67%

12

100.00%

渔业经济与管理(博士)

1

1

100.00%

1

100.00%

渔业经济与管理(硕士)

1

1

100.00%

1

100.00%

小计

27

23

85.19%

27

100.00%

信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17

17

100.00%

17

100.00%

农业信息化

5

5

100.00%

5

100.00%

小计

22

22

100.00%

22

100.00%

在2013届毕业研究生中,学术型毕业研究生按照不同的学科门类划分,经济学、管理学就业率达到100%,其余学科按照就业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理学99.15%、农学98.17%、工学97.35%。

而专业学位型毕业研究生中,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就业率均为100%。

3.签约率与就业率分学科情况

表8签约率与就业率分学科情况

工学

113

97

88.18%

110

97.35%

农学

273

223

83.21%

268

98.17%

理学

118

101

86.32%

117

99.15%

经济学

11

9

81.82%

11

100.00%

管理学

12

11

91.67%

12

100.00%

工程

11

9

81.82%

11

100.00%

农业推广

15

12

80.00%

15

100.00%

(二)研究生就业流向

1.研究生总体流向

就业领域按照单位性质分类,分布在教育单位的约占就业总数4%、科研单位的约占8%、政府部门和其他事业单位的约占7%、升学约占4%,出国约占1%,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约占1%,企业单位约占75%。

图4研究生毕业生不同就业去向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就业领域按照单位性质分类,企业单位仍然是主要去向,与去年相比,研究生去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上升了1.5%,去三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上升了3%。

与前两年相比,升学、出国、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等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2.研究生就业的地区流向

在就业地区分布上,2013届毕业研究生从总体流向上来看,就业去向相对集中在上海、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区。

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不包含定向、委培生)留在上海工作的约占52.5%,去山东就业的约占9.2%;去广东工作的约占7.6%,去江苏工作的约占6.5%,去浙江工作的约占5.3%,去北京工作的约占3.3%,去安徽工作的约占2.5%,去四川工作的约占2.1%,去其它各地区工作的约占10.9%。

图5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比例

3.研究生就业的单位类型流向

在就业行业流向上,研究生行业去向主要分布在以下15个行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其他行业。

其中行业分布居于前5位的是: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约占21.2%、制造业约占20.8%、社会服务业约占13.8%、农、林、牧、渔业约占11.5%、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约占10.5%。

图6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型

(三)升学与出国(出境)毕业生情况

2013届毕业研究生中选择继续深造的为2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2%。

其中选择继续在本校深造的学生比例占39%。

毕业研究生出国(出境)人数7人,多数是继续攻读学位,占毕业研究生总数的1.3%,基本上与往年持平。

学生出境的国家多选择美国、日本。

四、毕业生评价反馈

根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2013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课题组的调查统计结果(2013年10-11月调查数据),我校2013届“直接用工”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3600/月。

其中,硕、博士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酬为4100元左右,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酬为3500元左右,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月薪酬为3700元左右。

根据该课题组进行的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我校毕业生满意度总体上处于本市同类高校(非211地方本科院校)平均水平之上。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指标中,我校毕业生在“择业期望达成度”、“工作状态(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满意度”、“薪酬福利满意度”和“就业总体满意度”等5个指标上高于本市同类高校平均水平。

图7上海市高校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

表9上海市高校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

 

6.26↑↑

6.20

6.22

5.67↓↓

6.80

6.59

5.34↓↓

6.51

6.26

7.05↓→

7.09

7.05

8.24↑↑

8.20

8.20

7.86↑↑

7.63

7.63

6.55↑↑

6.51

6.53

7.25↑↑

7.23

7.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