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549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docx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

土方开挖及填筑作业指导书

一、土方开挖工程概况

泃河主河道长89.4km,流域面积约1712.8k㎡,其中北京市境内长54.4km,流域面积约1170.6k㎡。

泃河于泥河村进平谷区境内后,入海子水库,再经靠山集、韩庄、南独乐河、夏各庄、城关镇、东高村、马昌营、英城、马坊乡,进入河北省三河县境内。

泃河在北京境内较大支流有将军关石河、豹子峪石河、黄松峪石河、鱼子山石河、太务石河、拉煤沟、洳河、龙河(又称果各庄沟)、金鸡河等。

由于泃河大部分河段为自然发育,上开口狭窄,河道弯曲,水流条件差,行洪能力低,中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

本次治理范围为K6+000-K11+380,治理长度5.38km;治理主要内容对原有河道进行扩建,河道内铺设防水毯,河坡进行护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

工程新建河道上游处设计重新调整河道线路,在桩号K6+133处开始调整,在K7+049处于原状河道相接,河道线路调整后,桩号K6+133至K7+049段河道为新建河道。

1、土方开挖施工准备

1.1、施工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河道导流→地表及可预见的地下物拆除→场地清理→施工降水和排水→测量放线→开挖运输→弃土场堆存→平整边坡的维护加固→河槽平整→完工验收前的维护→质量检查与验收

1.2、施工准备

1.2.1、施工测量

河槽开挖前,施工测量人员对施工线路进行复核性测量;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

控制测量完成后,按规定进行测量放线。

根据本工程土方开挖的实际特点,配备专职测量员,使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导线闭合差符合设计标准。

施工测量仪器的校验:

根据计量检测周期规定,施工测量人员负责将投入本工程的测量仪器送至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检测,使测量仪器始终处于有效检测期内,保证测量精度。

交桩:

交桩时施工测量人员接受设计勘测单位的平面和高程系统的控制网、测量基准等。

交桩完成后,施工测量人员对交桩结果进行复核,按监理程序要求将复核结果上报,并对点位按测量规范要求加固,在施工使用期间进行维护。

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及测量基准。

根据测量规范要求,施工测量人员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及测量基准,并上报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对控制性点位采用砖砌和人工拌和混凝土进行加固,做好标识,并在施工中予以保护。

测量放线:

施工测量人员测定河道的中心线,并在规定误差范围内。

河道中心线按照一定间隔设一个中心桩;中心线转折和各类构筑物处设中心桩和建筑物控制桩。

临时水准点:

开工前沿开挖边线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水准点,并同固定水准点连线,形成完整的水准导线。

水准点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坚实地面或构筑物上,以便于施工时对建筑物标高进行控制,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标点和作好记录。

左右侧上开口线、场内道路线等控制线的确定:

根据合同文件和图纸,施工测量人员用白灰及木桩定出左右侧上开口线、场内道路线等控制线,为土方开挖、补充勘查、拆迁等工作做准备。

1.2.2、补充勘查

根据工程地形地貌特点,在正式开挖之前,施工人员做好以下勘查工作:

详细了解拟定线路开挖范围内工程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

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崩塌及时采用有效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仔细检查边坡的稳定性,若遇有崩塌体等,根据实际情况,事先作好妥善的清理和支护,或者采取放缓开挖边坡等措施。

将勘察结果列表汇总并绘制线缆、地下标志点及其他构筑物平立面图,上报监理、业主。

在危险地带设置明显的标志,妥善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在夜间施工时,配备足够的照明灯具,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以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1.2.3、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

了解施工图纸,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研究好开挖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1.3、场地清理

在场地开挖前,施工队清理开挖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它有碍物,主体工程植被清理的挖除树根范围应延伸到离施工图纸所示最大开挖边线、填筑线或建筑物基础外侧3m距离。

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必须延伸至离施工图纸所示最大开挖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或填筑坡脚线)外侧至少5m距离。

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天然植被,避免因施工不当造成清理区域附近林业和天然植被资源的毁坏,以及对环境保护工作造成的不良后果。

1.4、测量放线

根据复核后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坐标点和水准点,用全站仪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定位。

在放线时,每100m设一棵控制桩,永久性控制桩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进行保护。

控制桩施放完毕后进行复核,待位置及高程经复核确定无误后,将测量资料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同时拉线、撒灰,放出该段边线。

2、河道土方开挖

2.1、土方开挖组织

河道土方作业,河道线路较长,为避免施工相互干扰,延误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河道土方明挖采用流水作业的施工方法。

2.2、施工降水和排水

开挖前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置,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确实保证主体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在干地施工

在平地或凹地进行开挖时,应在开挖区周围设置挡水提和开挖周边排水沟,以及采取集水坑抽水等措施,阻止场外水进入场地,并有效排除积水。

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地下水,采取基坑降水及排水沟排水结合的方式,将施工水位降至最低开挖面0.5米,河槽无渗水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2.3、开挖施工分段

2.3.1河槽开挖

河槽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互配合进行,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辅助整坡和清底。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

开挖过程中,用全站仪监控中线位置,用水准仪随时监测河底高程,避免超挖或欠挖,并保证设计基底部的尺寸。

为防止扰动河底原状土层,机械开挖在河底预留一层10~20cm厚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开挖采用人工清底、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河底原土平整拍实,对受到扰动的原土夯实。

如局部超挖则用相同的材料填补,并夯实到天然密实度。

2.3.2河槽宽度控制

河槽开挖严格按照测量员放出的开挖边线施工,严禁超挖。

开挖过程中,安排测量人员随时进行观测,保证河槽的上口和下口开挖宽度满足施工图纸要求。

2.3.3开挖边坡控制

施工开挖边坡根据施工图纸及具体桩号的地质资料进行控制,边坡系数做到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

2.3.4开挖顺序

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时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3m范围内。

开挖出的土体在满足本标段土方平衡的条件下,剩余土方用20T自卸汽车运至堆土场堆存。

2.4、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2.4.1土方明挖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

2.4.2禁止边施工主体边开挖。

清除的废料,全部运出施工范围以外,堆放在监理人指定的场地。

2.4.3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

2.4.4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在雨季前按施工图纸要求完成。

2.5、土方运输道路

为减少土方开挖量和临时占地面积,挖掘机、自卸汽车等开挖机械的运输道路为河槽两侧修建的临时施工道路。

使用临时施工道路时,做好机械的表面清洁和运输道路的清理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2.6、异常情况处理

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河槽土质变化及边坡稳定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场内如有暗洞或软弱夹层,应将於泥全部清除干净,用砂石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开挖过程中如遇滑坡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报告业主并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在转移工人的同时,将滑坡现场进行封锁;测量人员根据滑坡迹象设置观测点,以便观测坡体平面及竖向位移,为应急措施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

二、土方填筑工程概况

土方填筑工程包括施工图纸所示的挡土墙墙后回填、河坡填筑、堤防工程和土石围堰以及其他监理人指示的土方工程的施工。

其工作内容包括:

准备工作、用于回填的土方开挖、暂存、倒运、现场碾压试验、填筑、夯实、洒水以及各项工作内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所需的全部人工、材料、设备和辅助设施等。

本标段土方回填1580575m3,主要用于筑堤土方,回填压实质量较高,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1、土方填筑施工

1.1、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填筑工程分层施工,施工工序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清基、土样试验、碾压试验、挖土、运土、摊铺、平整、碾压、自检、监理检查与验收,削坡成型、施工验收。

1.2、生产性试验

在进行土方填筑前针对不同土料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和碾压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1)碾压试验方法

本工程采用逐渐收敛法进行试验。

试验场地选在施工现场,使用准备作为填筑的土料,按照分层摊铺、整平、碾压,用光碾和凸块碾逐层碾压。

试验人员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取样进行试验,测定各种技术参数。

在进行碾压试验的同时提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检查压实质量的均匀性和层间的结合情况,测定有关的施工工效,以确定施工方法,提出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为今后编制技术指导书提供依据。

2)试验记录

①记录压实土体的结构状态,是否产生剪力破坏,并测量其破坏深度,记录原状土结构破坏情况。

②观察碾压的工作情况,如土料是否粘碾,表面土层随碾压的翻动及层间结合情况等。

3)取样试验

①现场土料的含水按最优含水量的±2%控制,偏小时洒水,偏大时翻晒。

②含水适中的土料按确定的铺筑厚度上料,用水准仪控制铺土厚度。

③振动碾按确定的遍数碾压并按事先定好的取样位置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容重及含水量。

4)试验成果整理

试验完成后及时将试验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绘制成果图表,编制碾压试验报告。

①绘制干容重、含水量与碾压遍数、铺土厚度等的关系曲线。

②绘制最佳参数(包括复核试验)情况下的干容重、含水量的频率分布曲线与累积频率曲线(又称合格率曲线)。

5)试验结论

根据以上试验成果,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确定施工碾压参数及碾压方式,在试验报告中提出以下结论:

①压实干容重的合格率。

②提出施工参数:

铺土厚度、碾压遍数、碾压设备技术参数。

③其它施工措施与施工方法,如压实、铺土、刨毛等。

1.3、施工方法

1.3.1测量放线

在土方填筑前,将填筑区进行实测,并将实测的平、剖面地形测量资料报送监理人。

1.3.2清基

填筑前进行清基施工,清基厚度不小于300mm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清基范围为堤防新填筑部分的底部设计基线外延至少500mm。

按实际清基深度放线,确定清基范围,2.0m3挖掘机挖装,对开挖、填筑区的种植土和素填土,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堆存起来,以备将来绿化美化之用。

堤基清基后予以压实,压实标准达到筑堤压实标准。

堤基表土层达不到堤身压实标准的,挖出并重新填筑压实。

基面清理平整后,急时报验。

做好基面保护,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3填筑

应根据施工详图和有关的技术规范规定的尺寸、高程及质量标准实施工程填筑。

堤面作业应统一管理,保证各工序的衔接。

要求分段流水作业、统一铺料、统一碾压,严禁出现界沟。

堤面作业段长度不小于100m。

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水平分层由低处逐层填筑碾压,不得顺坡填筑。

地面坡度陡于1:

5时,应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

5。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应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相接。

堤与堤、堤段与堤段结合部位的坡比为1:

5。

对占压堤身断面上临时道路做补缺口处理时,堤面结合坡度为1:

4.5,且应将结合老土刨松,与新铺土料统一按填筑要求分层压实。

铺料至堤边线时,应在设计边线外超填300mm。

筑堤时应考虑预留沉降量,沉降量取值为堤高度(堤脚至堤顶的高度)的6%。

若发现“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粘性土填筑面在下雨时不宜人行践踏,并应严禁车辆通行,雨后恢复施工,填筑面应经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应对表层再次清理,并待质检合格后复工。

土堤不宜在负温下施工;如具备保温措施时,允许在气温不低于-10℃的情况下施工。

负温施工时应取正温土料,装土、铺土、碾压、取样等工序都应采取快速连续作业,土料压实时的气温必须在-1℃以上。

负温下施工时,粘性土含水量不得大于塑限的90%,砂料含水量不得大于4%,铺土厚度应比常规要求适当减薄,或采用重型机械碾压。

填土中不得夹杂杂质、冻土和冰雪。

1.3.4碾压

应按设计要求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它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上堤土料中的杂质应予以清除。

应根据碾压(夯实)机械、土料等进行现场碾压试验,验证碾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值,确定最优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碾压振动频率、含水量、碾压时间和铺土厚度。

一般铺土厚度为200~400mm。

回填要求:

砂性土相对密度不小于0.7,粘性土压实度不小于95%。

碾压应分段进行,各段要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超压。

上下层的分段要错开,不得在同一断面上,跨缝搭接碾压的搭接宽度不小于3m。

对于出现漏压、虚土层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现象,要进行返工至合格后为止。

碾压行进应平行于堤轴线,相邻作业面搭接宽度:

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小于0.5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小于3.0m,分层碾压并取样试验。

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具夯实。

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

三、土方开挖填筑质量保证措施

1、土方开挖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1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中,要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放坡坡度,以保证开挖土料满足设计要求。

冬季开挖边坡及池底修整及护面加固工作在解冻后进行。

1.2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临时边坡应不小于规定要求;

2)雨季施工要做好排水设备和边坡苫盖措施;

3)夜间施工要保证照明,避免出现视线盲区,造成事故。

4)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5)遇大风天气,停止开挖施工,坡面要进行洒水或用塑料布苫盖,以保持现场有良好的施工环境。

2、土方填筑质量保证措施

2.1土料选择

填筑料一般利用开挖土方填筑,填筑土料要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严禁杂质土等特殊土料和冻土块筑堤。

改性土中掺水泥品种符合要求。

2.2击实及碾压试验

填筑前根据不同回填段的不同试样,分别取试样在试验室做击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现场碾压试验,从而得出铺土厚度、碾压遍数等技术参数进行指导施工。

2.3压实机具的选择

根据现场碾压试验及以往施工经验,选用推土机、压路机、进行回填。

2.4填筑

根据本标总体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按不同部位为一个施工段,进行分段作业。

施工质量检查实行自检、复检、终检的分级质量管理,按每个单元工程“三检制”(初检、复检、终检)的程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并报监理部复检。

质检人员和施工人员按施工技术要求的有关项目和内容,在施工现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取样试验检测。

干密度、含水量的检测取样量:

自检时每100m3取样不少于1个。

质量检测取样位置,选有代表性部位,并力求分布均匀,在压实质量可疑处,每个接头处每层抽查取样数不少于2个,这类样品的干密度值必须达到设计干密度,如达不到要求时,补压或做处理至达到为止。

质检人员坚守施工现场,检查、督促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雨季施工要做好坡面保护,必要时用塑料布苫盖防止冲沟出现,边坡底脚要做好排水明沟,一旦集水,立即用泵排抽出去。

降雨前及时压实作业面表层松土,并将作业面做成拱面或坡面,以利排水,雨后对有积水不合格的层面铲除重新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