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691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

湘教版七年级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分式

考点一、分式

1、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就叫做分式。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变号法则:

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最简分式:

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4)约分:

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5)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3、分式的运算法则

法则:

有乘方的先算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运算顺序从左往右。

化简和计算的结果必须是整式或最简分式。

分式乘除:

分式乘方: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4、分式方程

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分式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

(即:

去分母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等式的性质,每一项都要乘)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中,等于0分式无解是增根,不等于0分式有解)

(4)写出结果

考点二、整数的乘法

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每一个因式的乘方)

(平方差的逆运算)

(完全平方公式的逆运算)

整式的除法:

(同底数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注意:

(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11分)

1、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

(2)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3)分组分解法:

(4)十字相乘法: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

(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以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观察多项式的项数:

2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3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4项式及4项式以上的可以尝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

的形式,其中

,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第二章三角形

考点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

”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

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

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考点二、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理解: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2、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

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3、公理: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定理:

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5、证明:

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6、证明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三线重合,即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

设顶角为顶角为∠A,底角为∠B、∠C,则∠A=180°—2∠B,∠B=∠C=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

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2: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

等角对等边)。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

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

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

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

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

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

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

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

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考点四、线段的垂直平方线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段的距离相等。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推论:

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考点五、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

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角边定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4)角角边定理:

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

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

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

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第三章二次根式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

有理数的运算规律到无理数的运算中也适用。

比如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

考点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平方根的性质: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0)

;注意

的双重非负性:

-

<0)

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a的三次方根)。

立方根的性质:

任何数都有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三、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

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5、二次根式运算法则

(1)加减法: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乘法:

(3)除法:

(4)乘方:

(5)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考试题型:

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五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

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直线的概念:

一根拉得很紧的线,就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直线是直的,并且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

4、射线的概念: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5、线段的概念: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6、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1)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2)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3)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

(4)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注意:

(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7、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

经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它可以简单地说成: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8、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

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单说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考点二、角

1、角的相关概念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当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时,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大于直角且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2、角的表示

角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具体的有一下四种表示方法: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

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

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60”

4、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5、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六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点三、相交线(3分)

1、相交线中的角

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得到四个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临补角。

临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直线AB,CD与EF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八个角。

其中∠1与∠5这两个角分别在AB,CD的上方,并且在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3与∠5这两个角都在AB,CD之间,并且在EF的异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3与∠6在直线AB,CD之间,并侧在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2、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垂线的性质: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

垂线段最短。

考点四、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相交或平行。

注意:

(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2、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耳朵旁:

阳、那、都第七章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3)、连线或填空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兴发种还注意:

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

,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是6次单项式。

2、一字开花。

(一字组多词)考点二、多项式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xīng(兴盛)fà(头发)zh?

ng(种子)huán(还书)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例:

小鸟一边飞一边叫。

注意:

(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小树渐渐长高了。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

很红很红的苹果很多很多的小鸟很美很美的花儿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1)、()替/给/帮/为()。

(2)括号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