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188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的重要性Word文件下载.docx

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

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

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

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

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

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

回答是:

不是,也是。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

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

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

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

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

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

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

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u能源的定义与源头

究竟什么是“能源”呢?

《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

“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

《大英百科全书》说:

“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

可见,能源是呈多种形式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

简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源的源头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如地热、核能)、地球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潮汐)。

而能源是产生能量的源头

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

其中,前三类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

已被人类认识的这些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

比如薪柴和煤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和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热能,可以直接用来取暖,也可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

动发电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再变成电能。

把电送到工厂、机关和住户,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色色。

总起来说有三个初始来源。

太阳能

地球

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它们实质

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我们称之为地热能。

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

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

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

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

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

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正是本书要介绍的核能。

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

它则来自于地壳中储存的铀、钚等发生裂变反应时的核裂变能资源,以及海洋中贮藏的氘、氚、锂等发生聚变反应时的核聚变能资源。

这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出能量。

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发电。

此外,还可以用作其它类型的动力源、热源等。

来自星球引力的能量指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的形成的能源。

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引力随之变化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

与上述二类能源相比,潮汐能的数量很小。

全世界的潮汐能折合成煤约为每年30亿吨,而实际可用的只是浅海区那一部分,每年约可折

合为6000万吨煤。

u能源结构与储量

地球上有哪些能量资源可供我们使用?

它们还能维持多久?

我们该怎么办?

能源的种类

一次能源:

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资源;

二次能源:

汽油、电力、蒸汽等人工制造的能量资源,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两大类。

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

人工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如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力、蒸汽、热水、氢气、激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四种。

而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

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煤的时代

能源结构的变迁历史上,伴随着新的化石资源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与应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数次变革。

18世纪的以煤炭替代柴薪,到19世纪中叶煤炭已经逐渐占主导地位。

20世纪2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与石油工业的发展,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即从煤炭转向石油与天然气,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与天然气已逐渐称为主导能源,动摇了煤炭的主宰地位。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开始动摇了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

以此同时,大部分化学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并伴随着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

例如主要能源形式地球能源的储量估计

煤炭:

〜200年

石油、天然气:

〜50年

核能:

无穷多

之一的电力消耗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电力的需求量每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于是,20世纪末,能源结构开始经历第三次转变,即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开始向以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转变。

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将不断增长,并将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为主要的大规模能源之一。

化学能的储存量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有多少年可以让人类开采利用?

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

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

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

必须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烧用来生产电能与热能实在太可惜了,且不说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它们还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呢!

水能及新能源的潜力那么水能呢?

我们知道,水力是可以长

期开发利用的。

但是,在那些大面积缺水、水力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办?

再说,水能还有个季节性的问题。

这些都使水能无法成为世界能源结构中唯一的主力军。

新能源中,太阳能虽

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

其它新能源也是如

此。

其它一些能源与水能相似,它们的规模受到环境、季节、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

电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生活一点也离不开电。

电灯、电视、电话、电冰箱、电梯等等,都

要用电。

现代工农业生产少不了电,现代科学技术离不开电,电的作用变得

越来越大,它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人类来说,电是如此的重

要,又是如此的神奇。

电学的起源在西方也出自古希腊。

人工产生电(摩擦起电)的现象和磁

石吸铁的现象,在西方最早都是由古希腊人发现的。

在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人就发现了琥珀吸引小物体的现象和磁石吸铁的现象,而且还发现了铁

经过磁化后也能吸引其他铁的现象。

可以说,古希腊人的这些发现就是西方

电磁学知识的开始。

在公元前数百年,古希腊人发现了琥珀吸引草屑的现象以及磁石吸铁和铁磁化后也能吸铁的现象。

可是,在此后1000多年的时间,西方关于电和磁的知识,一直停滞不前,有关电的方面一直没有新的发现,因而电就没有被人类利用造福人类。

15世纪末期,英国科学家吉伯最先对磁的现象和摩擦起电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从而奠定了磁学的基础,并开创了研究

电的领域,电才逐渐被人所了解、重视。

吉伯1558年入剑桥大学,1560年获得学士学位,1564年获硕士学位;

后来学医,到1569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可能到意大利留过学。

后来定居在

伦敦行医,到1581年已成为伦敦当时的名医之一。

1581年左右任皇家医学

院的研究员,并教授医学,曾三次当选为学监,1600年任院长。

同年任伊丽

莎白一世的御医。

吉伯在空余时间内,认真研究磁的现象和摩擦起电现象,他吸收了前人

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发扬光大。

他是第一位用实验系统地研究自然现象的人。

吉伯从当时的各种猜测、幻想和迷信中,提取出关于磁的现象的事实和规律,并使它成为一门科学。

他的研究成果后来被总结在《磁石》一书里,这本书

是磁学的奠基著作。

在《磁石》一书中,记载了吉伯许多研究成果。

他首先确立了琥珀的吸引和磁石的吸引是两种不同的现象。

磁石不需要外来的激励,它本身具有吸引力;

而琥珀则要经过摩擦,才会具有吸引力。

磁石只吸引有磁性的物体,而摩擦过的琥珀则能吸引任何的物体。

磁体间的吸引力不受中介物的影响;

而电的吸引力则要受中介物的影响。

磁石使小针沿确定的方向排列,而琥珀则把小物聚成无规则的一堆。

琥珀能吸引小物体是因为它的周围有气体,如同空气是地球的气体一样,电体也有它自己的气体,这种气体是在它们被摩擦或激发时发射出来的。

因为人们的感觉器官觉察不到这种气体,所以它应当是非常细微的。

小物体被摩擦过的琥珀吸引,是因为小物体处在琥珀周围的这种气中。

吉伯的研究成果为后人研究电打开了大门。

德国人古里克发明了摩擦起电机,在经过牛顿和豪克斯比的改进后,使人们才第一次对电有了较大的感性认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电源,对电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英国和德国科学家们的努力,摩擦起电机的效力和威力都有提高,并能够产生强大的火花,特别是能从人身上生出火花来,引起了世人的惊奇,促使人们对电的本质、物质结构以及雷电现象等进行探索,从而促进了电学的发展。

由人工产生的新奇的电现象,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

18世

纪40年代的德国,整个社会都对电的现象感兴趣,普遍渴望获得电的知识。

电学讲座成为广泛的要求,演示电的实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甚至大学上课时的电学演示实验,公众都挤进去看,以至达到把大学生挤出座位的地步。

当时摩擦起电机市场销路很好,简单的仪器能产生惊人的现象,使许多并不想当科学家的人,出于好奇心,也买回去自己做实验,以资娱乐。

这就大大普及了电学知识,为电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基

础。

穆欣布罗克,一位荷兰物理学家,鉴于带电体所带的电会逐渐消失,就想办法来保存电。

他试图使玻璃瓶的水带电,有一次他在做这一实验时受到强烈的电击。

法国物理学家诺勒对穆欣布罗克的这一发现很感兴趣,重做了他的实验,并作了一些改进,使储存的电更为强烈。

诺勒把这种能蓄电的瓶子取名为“莱顿瓶”,并用它来作电击表演,影响巨大。

1746年,诺勒

在法国科学院的会议上演示了“莱顿瓶”的实验,并表演给法国国王看。

国王的180个卫兵手拉手,让“莱顿瓶”通过他们放电卫兵们同时感受到电击,同时跳起。

国王大为惊喜。

“莱顿瓶”很快在科学界传开,在欧洲引起轰动,甚至影响到美国。

美国的富兰克林称之为“穆欣布罗克的奇妙的瓶子”,他主动与穆欣布罗克通信,并且在1761年访问欧洲,还特地去拜访他。

“莱顿瓶”的出现,引起了当时欧洲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许多人纷纷研究这种能储蓄电能的瓶子。

很快就确定了瓶子越薄,它储存的电就越多;

瓶子里接触面越大,储存的电也就越多。

实际上就是实验中发现的电容器的规律。

由于“莱顿瓶”能产生强烈的电击和火花,也引起了王公贵族和一般市民的兴趣,他们喜欢观看这个新奇的玩艺儿,并乐于亲身体验一下电的滋味。

所以在当时的欧洲,时兴表演电学实验,不仅在实验室、集会厅表演,而且还在街头表演。

有些人竟带着摩擦起电机和“莱顿瓶”以及一些简单的器具,四处表演,赚钱谋生。

在电学研究中,美国人富兰克林作出了很大贡献。

富兰克林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小商人家庭,他天资聪颖,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但由于家里难以供应他受高等教育,学习不到一年,父亲便让他转入写算学校,以便日后好谋生。

他10岁辍学,在家帮父亲做蜡烛和干杂活,两年后到哥哥的印刷所当合同工。

他从小酷爱读书,这个工作使他有机会读到很多书。

17岁离开哥哥,独自到外地谋生,先后在费城和伦敦当了几年印刷工人。

后来在费城从事印刷工业,刊行历书,出版杂志,创办报纸。

1731年在费城建立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1744年组织美洲哲学会,是美洲的第一个科学学会。

富兰克林从事电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1749年创建费城科学院,任主席。

1751年被选为州议会议员,以后连任多年。

由于他在电学上的成就,1753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

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53年到1774年任北美殖民地的副邮务部长。

1757〜1762年派驻英国。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参加起草《独立宣言》。

1776年到1785年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对美国的支持,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爱国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他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硕硕。

1746年,斯宾斯博士从苏格兰到美洲殖民地的波士顿,表演电学实验。

富兰克林看到斯宾斯的表演后,感到极为新鲜,又惊又喜。

他曾说:

“在我回到费城后不久,我们的图书馆从皇家学会会员柯林孙先生那里收到一件赠品,是一根玻璃管,附有用以作实验的说明书。

我乘机把我

在波士顿所见到的实验重复好些次。

由于多次的实验,使我对于从英国寄来的说明书中那些实验,能够不慌不忙地运用,另外,还加上了一些新的实验。

因此在多次的实验中,我的屋子里继续客满,因为有许多人来看这些新的怪

东西。

为了我的朋友们的需要,我在玻璃厂中吹制同样的管子多件,于是他们就充分满足于自己之用了,我们终于有好几个实验者了。

18世纪40年代后期是电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摩擦起电机和“莱顿瓶”已经出现,研究电的专家,提出了各种电的理论,一些学术团体讨论电的问题,学术刊物上发表电的论文,还有人到处表演电学实验。

但在美洲殖民地,电学研究还是空白。

富兰克林可以说是一个拓荒者,他除了看到斯宾斯的一点表演和从柯林孙那里得到玻璃管等简单工具以及沃森的一些文章外,一切都靠自己开创。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全心投入电学研究。

人心坚,铁石穿,不久他就作出了成绩,在有些方面,超过了欧洲同行。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不仅为美洲取得了荣誉,而且也为人类做出了贡

献。

富兰克林进行电荷守恒的实验。

富兰克林认为:

所有物体内都存在电火,

当一个物体内电火的含量为普通股时,它便不呈现带电现象而是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中。

如果一个物体所含的电火超过了普通股,或少于普通股,那么物体就呈现带电状态。

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富兰克林还举例来证明电荷守恒规律。

他认为:

设有A、

B、C三个人,原来都不带电,A站在墙上,摩擦玻璃管,他身上的电火便跑到玻璃上去了;

而他与普通股的交流被蜡切断了,他的身体不能马上获得补充。

B(也站在墙上)用指关节靠近A的玻璃管,并沿着它移动,便从A的玻璃得到电火,而他与普通股的交流也被切断

了,所以他便保存了多余的量。

对于站在地板上的C来说,A和B都是带电的。

由于他只有中等的电火量,所以他靠近过量的B时,便收到一个火花。

如果A和B彼此接近,因为他们的差别比较大,火花便强些。

在这样接触后,

由于电火已恢复到原有的量,他们中任何一个与C之间便不会出现火花。

如果他们在带电时接触,相等性永远不会被破坏,火花是在流通。

在实验过程中,他是用火花的强度来判断电量的多少。

电不因为摩擦玻璃而产生,它只是从摩擦者转移到玻璃上,摩擦者失去的电与玻璃得到的电严格相等。

富兰克林把含电火量超过普通股的物体叫做带正电,关于普通股的物体叫做带负电。

但他也明确指出,这种名称带有猜想的含义,实际上并不能断定究竟是哪种电与物体所含的电火量超过普通股相对应。

他规定的“正电”相当于迪费的“玻璃电”,“负电”相当于迪费的“树脂电”。

“莱顿瓶”内部带正电而外部带负电,这两种电“在这个奇妙的瓶子中联合着和平衡着!

以一种我决不能理解的方式彼此相处着和关联着!

”他发现,“当一个物体带正电时,它便排斥带正电的羽毛或软木小球。

当它带负电时,便吸引它们。

”这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富兰克林还研究雷电现象,试图揭开雷电的奥秘,让雷电为人类所用。

在这方面,他比同时代任何人做的贡献都大。

自从人类发明摩擦起电产生的电火花之后,由于电火花和闪电有很多相似之处,便有人联想到电火花和闪

电是同一回事。

18世纪初,豪克斯比就曾把摩擦起电产生的火花比作闪电;

1720年格雷认为电火花和闪电是同一性质的东西;

1746年诺勒进一步指出它们的相同性,还有其他人也发表过这种看法。

但是,这都是猜想,而不是实验证明的事实。

富兰克林开始作电学试验后不久,根据他所观察到的现象,也认为闪电和电火花是同一种东西,他更想到闪电是带电的云的大量放电所致。

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听到法国人成功地实现了岗亭

实验,并且由著名科学家表演给国王看,他非常高兴。

但是,他仍不满足,他觉得法国人的铁杆不够高,离云层还差很远,火花只能表明铁杆带电,并不一定能证明这电是从闪电而来的。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富兰克林想到一个好主意:

他用风筝把雷电直接引来做实验。

于是,他用丝手帕做成风筝,在风筝上安有尖端的导线,放风筝用的线是双股线,线的下端系上一条丝带和一把钥匙。

丝带是为了绝缘用,放风筝时,手拿着丝带,以免电通过人身造成伤害。

钥匙是导体,以备引出电来。

这就是富兰克林做的用来引雷电的风筝。

1752年,富兰克林带着特别的风筝和“莱顿瓶”,来到费

城的广场上,做一个非常危险的历史性的试验。

这试验成功与否,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此时,暴风雨来临,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把风筝放入闪电的云层中,一道闪电来时,他突然看到,线上蓬松的小纤维都伸张开来;

他把他的指关节靠近钥匙,立即出现火花。

几经试验,都是如此,他使“莱顿瓶”充电,

然后用普通方法让它放电,所产生的效果与摩擦电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同。

这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风筝实验。

它彻底揭开了雷电神秘的面纱,显示了雷电的本质,是人类认识自然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展。

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1747年富兰克林向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柯林孙报告了“尖端物体在排除电火花和放出电火花两方面的奇妙效应”。

尽管在此

之前,欧洲早已有人观察到并描述过这种现象,但富兰克林却是自己发现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他使小炮弹带电,并用丝线吊一小块软木靠近它,软木被吸引与炮弹接触后便被排斥

到数英寸远并静止在那里。

当他拿一

根针的尖端靠近炮弹时,他发现软木块又落向炮弹。

他说,这根小金属针似乎从铁中取走了电。

他观察到,在黑暗中,尖端的火就象萤火虫那样。

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有利于人类安全避开大自然的雷电危害。

富兰克林在电学研究上成绩很大,他开辟了一些电学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电学的发展和利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他之后不久,英国科学家

法拉第在电学方面又作出了新贡献。

法拉第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贫寒的家庭,小时候,他没有机会上学。

他自

己后来说:

“1804年我13岁时,进入一家售书兼装订书的书店,在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