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193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豫南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档格式.docx

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

陈国的孔氏姓妫,据称出自虞舜。

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故。

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

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

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

D.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

与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

B.春秋时期的盂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

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

C.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

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

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

以前的氏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

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徙下部,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

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

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

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

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

徙庐州,以父疾请归。

后为两浙转运副使。

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

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

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

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

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

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

“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

”诂由是得免。

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

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

尤工诗。

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曰;

“无使不全而见弃也。

”号“知余子”。

论曰:

尧佐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

(节选自《宋史·

陈尧佐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言事忤旨 

 

坐:

因为。

B.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风:

风俗。

C.至是,鳄弭受网 

弭:

顺服。

D.堤再岁辄坏 

再:

第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尧佐情系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 

②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

③后卒如尧佐议 

④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⑤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 

⑥无使不全而见弃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尧佐因言获罪,两次降职。

他在朝邑为官时,因告发宦官方保吉的罪恶,遭到诬陷被降职为县主簿;

后又“言事”触怒皇上而被贬为潮州通判。

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

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 

岸坚固持久;

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

在并州,他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C.陈尧佐为官正直,敢鸣不平。

任枢密副使时,祥符知县陈诂在治政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惹怒太后,执政大臣因避嫌不敢辩说,独陈尧佐敢于为陈诂说公道话。

D.陈尧佐富有才学,宽厚俭约。

他善于隶书,写一丈见方的字,用笔端正,笔力遵劲,到老功夫不减,特别擅长写诗;

不让人杀动物,器物衣服破损了,修补一下继续使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尧佐独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援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二)古代诗歌阅读(II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梅词

苏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

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

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

我家。

8.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分)

9.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不在舍。

(《萄子·

劝学》)

(3)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不胜枚举。

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气,“绿荷”也是这样,极难培植;

‘只有少数大公园才有这种品种,其珍贵显而易见。

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一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

上百品种中,老菊头最珍爱的自然是“绿荷”。

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枝一花,同时竞放;

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

远观,绿溢盆沿,花叶难辨;

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

此花乃老菊头命根子也。

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所以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

自傲。

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一概不管不顾。

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

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

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

“非正宗绿荷!

”言语间,洋洋得意之情难抑。

回家后对那棵绿荷愈发爱护。

老菊头虽爱菊,但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

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

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绝不多种。

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正宗不正。

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

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但任你软的硬的,一概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

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莫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

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眼。

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他还是公园的什么技术员。

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遵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

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天半夜,老菊头放风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

老菊头怕摔坏绿荷,倒地时为了护住绿荷,自己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

过后一检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看菊花的责任,自然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绿荷虽然长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绿芽的。

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晒晒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

后来,眼看这盆绿荷快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

可刚搬出去,他就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个芽,看缺了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

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两段由一般菊花写到不同凡响的“绿荷”,突出了“绿荷”的珍贵,而后由菊点出主人公老菊头,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写法。

B.菊花历来是高洁、孤傲、坚强的象征,老菊头一生爱菊,把菊当作自己的亲人,爱得如醉如痴,表现了老菊头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

C.老菊头之所以特别偏爱“绿荷”,不仅因为它极为少见,是菊中的上上品,也因为它极难培植,更因为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

D.老菊头侄女的男友当初劝老菊头加入花卉协会的目的是想得到“绿荷”,但没有成功,后通过老菊头侄女来到老菊头家中,但其用心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

E.这篇小说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从几个方面概述老菊头对菊

花的痴爱;

后一部分则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2)名贵菊花“绿荷”在小说中右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主人公老菊头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4)小说最后写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绿荷”死亡,这个结尾能引发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1931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

自罗家伦1930年离职后,因为长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出山。

对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心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终未获准,遂赴任。

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诚恳的表白:

“(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

但求能够用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他借此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

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

“吾从众。

”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也总是先问旁人:

“你看怎么办好?

”得到回答后,如果他同意,便说:

“我看就这么办吧!

”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如果那样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

不仅如此,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

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做出。

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

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

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

显然,他的这一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

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表达他对清华的挚爱。

身为校长的他,对清华的一草一木寄有深情。

1949年后他在美负责管理“清华基金”。

叶公超每到纽约都去看他,劝他回台,把清华的这笔钱用到台湾。

他每次都说:

“我一定来,不过我对清华的钱,总要想出更好的用法来我才回去。

”他不愿把这笔钱拿到台湾盖大楼以装潢门面,他想用在科学研究上。

台湾有人骂他“守财奴”,他也不在乎。

1955年,他终于找到“更好的用法”。

到台后,他把这笔款子用于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

晚年的梅贻琦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他的病桌旁始终有只手提包,他去世后,夫人韩咏华打开包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和学生。

闻一多被害,悲愤之余,他一面妥善安排闻一多的后事,一面与当局交涉追查凶手,向报界发表谈话,揭露特务的罪行。

为防止类似惨案的发生,他立即将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和张奚若安排到美驻昆明领事馆避险。

吴晗思想活跃,当局曾令清华解聘吴晗,他先拒绝,然后悄悄通知吴晗离去。

国难当头,学生运动迭起。

梅贻琦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热情,以超人的冷静维持稳定局面。

学生进城游行,他派卡车把学生接回。

当局要逮捕、开除学生,他想方设法给以保护。

有学生被捕,他费尽周折去保释。

学生们也很体谅梅贻琦,每要闹学潮时,总先贴出拥戴梅校长的大标语。

正是凭借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在那非常的岁月,清华不但保存了元气,还从颇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摘编自张昌华《梅贻琦:

清华的名片》)

相关链接:

①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XX百科)

②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

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

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

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梅贻琦语)

③梅贻琦这个名字始终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原因不仅在于他是历任清华大学校长中任职最久的一位,更因为他是为形成清华校风贡献最卓著的人之一。

清华著名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梁启超演说中的引用之辞,而真正能够将之充分发挥者则是梅贻琦。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记清华前校长梅贻琦》)

(l)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罗家伦离职后,清华校长几次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请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面对清华现状,梅贻琦虽然推辞,但心里高兴,所以还是欣然上任。

B.梅贻琦为人儒雅谦和,与人交往不善言谈,对于教授提出的建议,他只是用“吾从众”来予以回答,因此,被称为“寡言君子”。

C.梅贻琦在清华大力推行当时国民政府反对的通才教育,这与他对当时抗战形势的认识和“只唯实不唯上”的做人原则有着重要的关系。

D.对自己负责管理的“清华基金”,梅贻琦非常珍惜,有人多次劝他将这笔钱用到台湾搞建设,他都以委婉的口气予以拒绝。

E.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不只因他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还因为凭借他的品质和精神,使清华在非常时期保存了元气,并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2)梅贻琦先生具有哪些教育思想?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梅贻琦先生挚爱清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4)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4年2月初,中原大地迎来了马年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的雪花漫天飞舞,山河、原野披上了银装,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新。

B.小品本是一种短小的戏剧表演形式,原先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后来竟大模大样地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其中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

C.近年来,一些媒体记者对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题材视而不见,反倒对娱乐界的明星逸闻很感兴趣,不遗途力地大声疾呼,其做法令人费解。

D.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频繁更换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将仍能正常使用的旧手机弃若敝屣,而功能更为齐全的手机则成为他们的新宠。

14.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环境因素导致他们出现性格缺陷,从而一时冲动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B.近年来,一些地方主管教育的官员大都喜欢在教育之外玩花样儿,唯独不见他们把功夫用在师资、学术、学风的建设与发展上。

C.开门反腐,有利于在反腐机构和群众间建立起安全可靠且通畅无阻的联系通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使反腐获得最有效的民意支持。

D.这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对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污染因子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

今天,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传递丰富、质朴、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①从“家风”入手做文章

②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

③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

④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

⑤千方百计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⑥恰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

A.⑤④⑥①②③ 

B.⑤④②①⑥③ 

C.①⑤②l③⑥④ 

D.①⑥④⑤②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