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013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要不要禁止学生间的恋爱行为文档格式.docx

学校对大学生恋爱等行为禁止或干预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学生是学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

但很可惜,现在还没有系统性的证据说明大学生谈恋爱对学习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谈恋爱是有因卿卿我我而消耗时间的一面,也有男女学生间相互促进提升学生成绩的一面。

即使现在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直接采取禁止恋爱是一种高成本的做法,毕竟大学还有课程考核、毕业条件等制度约束学生的学习的行为,除非大学相关领导认为大学的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如果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才能促使学生将精力放到学习上,那么学校是不是也应该禁止学生玩游戏,打扑克、上网、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等?

学生到大学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找一个知心伴侣或者累积恋爱经验可能也在一些大学生的目标函数中,牺牲一定的考试分数换取恋爱经历可能是这些学生的自愿选择,大学禁止和干预学生的恋爱行为会降低这些学生的福利程度。

大学禁止或干预学生恋爱的第二个理由是恋爱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失恋学生的自杀在每个学校都会发生,禁止恋爱不就是没有这些问题了吗?

但仔细分析,这样的逻辑也不成立,如果按照会有大学生应该恋爱而自杀就禁止大学生恋爱,考试不及格学生毕业不了也会导致学生的自杀,是不是规定只要上大学,每个学生的分数一定要及格,不能容许不能毕业的现象发生?

推而广之,学生在校园内走路可能遇到“李刚”的儿子,在上体育课会遭遇器械意外等,难度大学要禁止所有这些吗?

大学禁止或干预学生恋爱可能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恋爱,尤其是校园内的亲密行为有“外部性”。

你们经济学不是说“外部性”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理由,那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总无话说了吧。

其实,大学生恋爱,尤其是一些亲密行为的确有外部性,会让不少人感到不适,而恋爱的大学生并没有为此不适埋单,如果大学一定要干预学生恋爱等行为外,这是一种惟一有说服力的说法。

但问题的关键是,即使不考虑恋爱行为可能的正外部(如像我这种已经过了恋爱季的中年男性在看到恋爱中的男女时可能会觉得很温馨),为消除这种微小的负外部性投入大量本来可以用于聘任优秀师资等资源值不值得?

雇佣学生担任干预校园亲密行为的“红袖章”在浪费这些学生时间的同时,是否会伤害这些人的个人品德乃至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因此,就像并不是任何的外部性均需要政府干预外,即使在学生恋爱中的亲密行为有负的外部性,大学在考虑是否要干预时需要考虑干预的成本和收益。

因此,姑且不论大学是否有权干预学生的恋爱行为,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大学干预学生恋爱、接吻和其它亲密行为并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三)

尽管总的趋势是大学对学生的恋爱行为干预越来越少,但毕竟还是有大学的管理者基于父爱主义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进行干预,下面对这些干预行为的可能后果做一分析。

在分析以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两个命题。

命题一,作为一个成年人,爱情和性是大学生的重要需求。

命题二,人会面对刺激作出反应。

其含义是当约束条件发生变化,人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爱情是作为成年的大学生偏好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校规等构成了现实的约束。

当校规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从不干预转变为干预时,大学生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下面分析大学生行为的可能变化。

第一,既然大学干预学生的恋爱行为,如不允许恋人间的亲密行为,那么,学生就会去不干预恋爱行为的地方,如公园等,这会增加恋人恋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这在减少恋爱人数的同时,也增加了陷入热恋中大学生恋人的成本。

从总的效果看,对该大学学生总的恋爱成本未定。

第二,既然在大学公开恋爱和接吻等亲密行为会受到管制,那么,恋爱中的男女大学生可能会增加恋爱行为的隐秘性,如去小旅馆开房等,因此,可以预见的时,禁止校内的亲密行为会增加该大学学生的失贞率,在给恋爱中的学生带来更大成本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更大的负外部性。

总之,就像“严打”会降低社会总犯罪率的同时,也会增加大案出现的频率一样,禁止学生恋爱和亲密行为在减少大学生恋爱人数的同时,也会增加热恋学生间性行为的比例。

学校在考虑制定校规时,一定要注意“人会面对刺激作出反应”这条经济学原理。

稀缺、选择与爱情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金]元好问

爱情,是人类社会一个恒久的主题。

美丽的爱情故事总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与梦想。

美好甜蜜的爱情让人迷醉向往。

从美丽的邂逅到月下的低语,依依的不舍;

从无尽的相思到甜蜜的重逢,每一个过程都无不让人回味,让人痴迷。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理想的爱情,每个人一生中也都会拥有自己的爱情故事,每个人也都希望拥有成功的爱情。

可惜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庸俗”的经济学将纯美的爱情与锱铢必较讨价还价的市侩行为相类比;

将折磨人到死去活来的爱情纳入理性的分析框架,基于理性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为什么“鲜花会插在牛粪上”?

为什么有人一见钟情而有人却日久生情……

当然,不少人会认为:

怎么能用功利的态度来看待爱情,以及由爱情导致的最亲密的人类关系呢?

施蒂格勒(《乔治·

施蒂格勒回忆录》)的回答表明了经济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如果不经过理性的思考,又怎么能形成如此深入而持久的关系呢?

不正是这种事先慎重的考虑才使婚姻变得如此神圣吗?

如果没有长久后果的考虑,人们能指望这种关系维持下去吗”?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理性,但爱情从一定程度上却起源于非理性,即使最极端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者也不敢保证经济学能说明“为什么就在一刹那,某位女士就这样喜欢上了某位男士”。

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在爱情问题上没有发言权,即使经济学家不能说明贾宝玉为什么会更喜欢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但经济学家知道“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1],在感性的冲动中,也包含理性的衡量。

即使爱情的开始是一种不需要理由的盲目冲动,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谁都知道不动脑筋是无法赢得姑娘的芳心小伙的青睐的,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没有付出肯定是没有回报的。

因此,爱情固然有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感性成分,但同样也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成分。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此,如果爱情能够与稀缺和选择相联系,爱情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10个男人7个傻,8个呆,9个坏,还有一个人人爱”,在女性的眼中,好男人只占全部男人中的1/10,很明显,好男人是一种稀缺物品,即经济物品,你喜欢好男人,其他女性也喜欢那些“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好男人。

为了实现“好好爱,不要让他离开”的目标,就需要增加投入,如去割一个韩式双眼皮,去学做他的家乡菜,讨好他的亲戚等等,这些投入需要花费时间、金钱甚至肉体上的痛苦,同时,还要放弃一直在追求你的那位“呆”男性。

同样的分析也适合于男性追求女性。

因此,作为人生的一项重大选择,面对稀缺的好男(女)人,我们会面临“爱谁?

”“如何去爱”等种种选择。

爱情经济学还需要剖解那些所谓“人人爱”成功人士。

首先,好男人也有多重标准,同时具有刘德华那么帅,李泽楷那么有钱,唐伯虎那么有才的白马王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你为了得到(西安)交大男生周星驰般浪漫的后现代主义的爱,就不得不放弃复旦男生的小资情调。

其次,女孩子必须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所谓的好男人也是由多棱角多侧面所构成,在风光无限的背后也许存在着你无法无法想象的阴暗面。

比尔·

盖茨够好了吧,但他在哈佛上大学期间常去看脱衣舞表现,也曾经合一个大他9年的女性同居,甚至连结婚都要经过那位女性同意,在婚后每年还要留出1个星期给那位女性,除此之外,比尔·

盖茨还具有男性的通病,不讲个人卫生。

贝克汉姆是另外一个女性希望嫁给的对象,风度翩翩、时尚前卫,身体强壮,拥有的金钱尽管和比尔·

盖茨的差距不小,但过一辈子的衣食无忧的快乐日子应该是绰绰有余,但有幸得到他的“辣妹”维多利亚不得不忍受他花心和新闻媒体无休止的花边新闻,当然还有专横(瓯北望:

《爱情经济学》)。

爱一个人就是爱一个人的全部,选择了学者的博学,也就选择了清贫;

选择了商人的精明,也就选择了别离[2]……“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李商隐的《为有》正是对金龟婿多面性的集中体现。

人的效用是有多方面所构成,金钱、事业与爱情等都是效用函数中重要的自变量,而这些自变量之间也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首先分析事业与爱情的关系。

少年情窦初开之时,正是父母管教最严之时,原因就在于此时的恋爱(机会)成本非常高,放弃学业而取爱情,将会影响子女一生的事业前途,理性的父母就会干预儿女的恋爱行为;

上大学后,家长对恋爱的干预就少了,因为他们知道,在进入大学阶段之后,爱情对未来事业的影响减弱,爱情成本已经降低,即使恋爱不成功,累积点经验也好,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学生是恋爱生活最丰富的一族,花前月下,一对对情人山盟海誓;

但大学毕业却与劳燕分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毕业那天让我们一起失恋”,当男女大学生面临事业与爱情冲突的时候,又有几个会选择爱情呢?

将爱情与金钱联系在一起,恐怕是很多有爱情“洁癖”的人是无法容忍的,一些在新闻媒体中报道中“钓金龟婿”的女大学生和研究生,在网上常被骂个狗血喷头,其实这些吃螃蟹者只是说出了广大女同胞不敢说出来的话而已[3]。

既然男生可以“学而优则仕”,说的白点就是“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女性当然也可以通过爹娘给的美貌和后天努力得来的能歌善舞“待价而沽”,既然男性“学而优则仕”被认为是有能力的象征,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女性的“待价而沽”视为不正常呢?

当然,男同胞也不要笑女性崇拜金钱,有几个会放弃少奋斗10年的机会,选择出身穷苦的女孩子呢?

恐怕不少人只是条件不够,没有机会而已,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男性在萧山倒插门,为了安稳的日子,连祖宗的姓氏都不可以不要,还会在乎,如果有的话,青梅竹马的女朋友?

“唐僧”不是放弃了貌美如花的“女儿国皇帝”,选择了年纪大自己很多的香港富婆过起了金丝鸟般的生活吗?

说到这里,恐怕有不少的人会认为我在偷换概念,将爱情和婚姻混为一谈,认为金钱可以购买婚姻,但购买不到爱情,事实是否如此呢?

首先,我们将理解的视角换一下,上面的论述说明的就是一个人会因为多少金钱放弃自己的爱情,当然,在这里,爱情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和自己相爱的人,第二种就是(没有谈恋爱的人)对爱情的甜美预期,即经济学意义上的预期爱情收益。

“庸俗”经济学衡量爱情有多深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用多少金钱可以让你愿意放弃现在的感情或对(未来)爱情的甜蜜预期;

其次,无论各位有没有意识到,在选择爱人的时候,经济条件,即使不是最重要,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人给一个单身的女性介绍男朋友时,总是先说这个男性很有才,接着要附带说一下这个男性现在的经济情况。

这两者都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有才”意味着具有将来养家糊口的能力(如在宋代,就有“榜下择婿”的习俗),而现在的经济状态除了提供男性有才的证据之外,还为有可能到来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对于落魄才子,有几个女性愿意委身相见?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习俗,为什么要等到确定考上了才有可能被选择?

当然,经济学并没有否认世界上存在为爱情甘愿放弃生命和金钱的人,“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的故事已传唱千年,但这种在效用函数中将爱情放置到无穷大位置上的人,毕竟是少数。

与王宝钏类似,穷途公子落难,小姐花园订亲事是我国戏曲演绎的重要主题,而结果往往是落魄才子能东山再起,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小姐的眼光和决心也受到大家的传唱。

但大家不要忘了,富家女和穷小子的结合,更为常见的是落魄公子更为落魄,小姐独自流泪到天明,暗骂所嫁非人。

对于这种高风险而未必高收益的事情,有几个富家女愿意一试?

落泊公子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概率太小了,富家女的行为也更多出现在剧本而不是现实中。

选择一个出生穷苦家庭的漂亮美眉就有可能会失去一个相貌平常的富婆,选择一个高傲的情人就必须放弃一点自尊,选择花前月下就有可能失去升职的机会……每一个人的爱情都与选择联系在一起,完美的爱情就像完美的恋人一样不可能找到。

没有例外的是,你要享受爱情的甜蜜,就要承担爱情所带来的种种成本,高贵的爱情与庸俗的经济学就在选择问题上出现了交集。

[1]“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很重要的,因为爱情更容易在受过同等教育的和有着相同家庭背景的男女之间产生和发展”。

(贝克尔:

《家庭论》)

[2]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3]现阶段的新女性已经敢于表明自己对财富的偏好。

在2010年发表的《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表明近60%的女大学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以少奋斗许多年。

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家庭行为的影响-------养狗、移民和二奶的另类解读

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家庭行为的影响

-------养狗、移民和二奶的另类解读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30余年了,该政策也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

一些我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和计划生育政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试图应用管制理论建立起中国当代一些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的联系。

养狗

在现在城市,在人山人海中,也出现了狗山狗海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一些学者从现代人精神缺乏依托等角度分析饲养狗猫等现象,而一些经济学家则明确的将养狗和中国的计划生育制度联系起来。

如张五常就在其博客中针对香港名狗屡屡遭窃,联系到中国大陆对名狗的大量需求,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①]。

为什么养狗和养猫等宠物和计划生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呢?

让我们从狗猫与小孩子之间的相似性说起。

生养过小孩的父母都知道,生养孩子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经济学家将这种小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定义为玩具效应,即小孩子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像玩具一样,可以给父母带来快乐,而这种快乐作为生养的收益纳入养小孩的成本收益抉择过程中。

现在因为计划生育政策,本来准备抚养2个小孩子的父母只能生养1个,为此,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的边际收益超过为此所付出边际成本,生养孩子的市场并没有处于均衡状态。

怎么办?

既然国家的政策不允许我们抚养小孩,那么我们就养同样具有玩具效应的宠物,如狗和猫等,以替代小孩子,我们可以将其形象的描述为“狗吃人”。

由此也可见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合理性,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人均资源不足,即资源无法承担起庞大的人口,但从现实看,中国人在无法养人的情况下开始养狗,尽管狗和小孩都具有玩具效应,但长大后的人的生产力,而狗永远不会成为生产力。

如果以饲养10只狗所耗费的资源等于将一个小孩养大的资源计算,中国在不影响现有人生活水平的条件下,还能养大多少个小孩?

移民、二奶

管制意味着市场的失衡,面对这种失衡,理性的人会突破管制,使市场重新恢复到均衡状态。

但突破管制的方式复杂多样,甚至到我们无法穷尽的地步,一个人会采取那一种方式突破管制,取决于其约束条件下的成本和收益考量,只有当事人才能做出符合理性的选择,移民和包二奶只是其中两种突破方式而已。

中国向外移民也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一份在中国具有很高地位的报纸曾经出专版讨论中国的移民问题。

其实,移民就是用脚投票的过程,而生育管制是一些有钱有能力的人突破生育管制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中国社会,有钱也无法生养小孩,即使你有钱去交“社会抚养费”,为已经出生的小孩子上户口,但如何让已经怀孕的妻子顺利将小孩子生下而不被计生部门发现?

如果你有公职,只要发现计划外生育,开除公职,当然,你有足够的能力通过造假等手段拿到生育指标除外。

而在一些国家,生养小孩子有大量的政府补贴,生得越多,补贴越多,理由是生育具有正的外部性,生育数量如果仅仅是依靠父母的选择,会让生育数量低于社会最优生育数量,需要政府补贴以减少私人生养不足的现象,因此,生得越多越光荣。

一方是为国生养还有缴纳罚款,还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方是生养有良好的社会福利,还是光荣妈妈的成就感,要是你,会选择哪个?

但能够移民国外的往往是在移入国同样有生存能力的人,尤其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因此,计划生育对中国脑力外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在中国的一些省份,开始实行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养二胎,可以预见的是,一些一方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会移民到开放二胎的省份,而具有迁移能力的往往是没有开放二胎的中西部有能力迁移的人,这些同样是中西部需要的人才,因此,除非该政策同样在中西部放开,否则,将会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的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奶?

对,二奶是没有小妾名分的小妾。

在中国古代,买妾重要一个目的是生养,如中国历代法律大多规定男人到了一定年龄,如40岁,仍无子可以买妾。

因此,妾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生育子女联系在一起的[②],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一些人包二奶身上。

如网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帖子,是一个温州老板的妻子发帖帮助自己的老公高薪找二奶,原因在于自己只是生了一女儿,希望能二奶能帮老公生一个男孩。

尽管在家相夫教子的妻子数量有所增加,但毕竟大多数妻子具有稳定工作,在这种条件下,超生被发现的风险很大。

而随着社会进步,未婚先孕等成为比较常见的现象,借腹生子被发现的概率反而要小于生二胎,这也正是一些人包二奶的原因。

由质量对数量替代所造成的失去快乐的童年,中国的高的惊人的储蓄率,失衡的性别比…计划生育管制影响着中国家庭的方方面面。

[①]张五常:

《随意集》之《黄永玉的小狗》。

[②]郭松义认为娶妾的目的有五个,其中一个是“生育儿子,繁衍后代”,详见余新忠:

《中国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时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

富人的经济学

富人致富的几种方式

亚当∙斯密无形的手告诉我们:

碌碌众人在追求私人利益时也实现着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而我们经济学的老祖宗并没有将碌碌众人区分为穷人和富人,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富人追求自己私人利益的同时也在实现着社会利益。

那么富人致富是如何“有用于”社会的呢?

我们可以从富人为何而富谈起。

经济学认为要素得到的是其边际报酬,因此,除去不仁而富,非法致富和靠运气摸奖致富等非主流原因,富人为何成为富人则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思考。

勤劳致富是富人出现的第一个解释。

勤劳使得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其拿到的是两个人的报酬,过得比别人好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通过勤劳而致富,富裕是建立在其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是有利于社会还是不利于社会?

答案不言自明。

富人出现的第二个原因是资本,即以钱生钱。

这是大家比较反感的一种致富方式,好像这些富人是社会的寄生虫一样,自己不劳动,但要拿掉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供自己消费。

但我们可以用“反事实推理”来说明资本的价值。

假设现在富人的爷爷自己不省吃俭用,累积资本,则富人也就没有办法用爷爷留下来的钱生钱了,对孙子来讲当然是很大的福利损失,但对于现在使用爷爷累积的资本进行生产的工人来讲,其也将面临着去次优的岗位就业乃至失业,可见,以钱生钱也是于己于国均有利的事情。

富人成为富人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富人具有企业家才能或天赋异禀。

企业家才能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家的意见变得比较的一致,而对于天赋异禀之人的致富,大家也能心平气和,毕竟将联想带入辉煌的柳传志和田径场上的亚洲飞人刘翔是人中之龙,他们不富谁富?

如果他们不富,我们将享受不到联想所带来科技的便利,也将体会不到刘翔给国人所带来的民族荣耀感。

富人如果是以上述三种正当的方式积累财富,并享有比一般居民高得多的生活水平,就会对其他居民形成努力工作的激励,并促使整个社会形成有利于进步的良好竞争和阶层流动氛围,避免社会陷入停滞状态。

而否认以上三种致富方式,希望从根源上消灭贫富差距,其结果只能是大锅饭,均贫而非均富,计划经济下的中国就说明了这一点。

富人消费的社会价值

中国的富人不乐于慈善事业,在炫耀性消费上则一掷千金,如西安的满汉全席、杭州的天价年夜饭就被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为富不仁,没有社会责任感等也就加在富人的头上,社会上的仇富心理也有越演越烈之势。

富人乐善好施对于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但富人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也具有积极的价值,这一点就不是许多“愤青”所能认识到的。

蜜蜂的寓言所揭示的“节约的悖论”反映了消费对于生产的巨大反作用,而在微观经济学弹性理论中所介绍的“对奢侈品征高额消费税,受伤害最深的是那些生产奢侈品的工人”也从另外的视角说明了这一点。

炫耀性消费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以上两点,其往往也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从生产函数角度(供给面)去分析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将消费作为资本累积的负面因素,炫耀性消费也当然更具负面意义了。

但当我们享受经济增长的好处的时候,应该考虑谁在替技术创新埋单(需求面)?

规模经济、干中学等是我们能便宜享受现代高科技的重要原因,如手机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从富人的炫耀性商品成为大众必需品,功能也日益地增多。

但如果没有富人炫耀性需要,愿意为高品质和高品位的产品付出非常高的价格,厂商也就没有动力投入高额的初始成本去研发手机和不断升级手机功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规模经济和干中学等也就成为“水中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就享受不到手机所带来的便利,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在享受技术进步好处的时候,富人在替我们埋单。

因此,哈耶克就认为“只要社会分层持续存在而且收入金字塔的每一台阶都以某种合理的方式为人们所占据着,那么我们就很难否认贫困者或弱势者会在物质上受益于其他人先行致富这一事实”。

现在一般居民所享有的商品和服务远高于20年前,乃至10年前的富人阶层,就是受促进技术进步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共同影响。

因此,炫耀性消费在造成社会财富浪费的同时,也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对富人的消费进行过多的限制,也就限制了社会进步的动力。

我们该反对怎么样的富人?

我们在肯定富人价值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富人,我们主要要反对以下两种富人。

第一种,财富来源不正当,即通过暴力、以权谋私等方式积累财富。

用通俗的话讲是一种通过分饼而不是增加饼大小的方式累积财富。

这种方式对社会具有非常大的危害。

对于那些勤劳致富的人而言,如果自己的辛苦所得会被别人用暴力和权利掠夺走,那么其就会降低其努力的程度,或增加对其所得的保护,两者的结果都是饼会越来越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社会上的年轻人看到存在着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途径时,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就会放弃勤劳工作的念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