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07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

朱建荣。

主要研究成员:

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

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

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xx年10月:

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

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

(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

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

(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

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

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

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x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

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

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

  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

  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

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

《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

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

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

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

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

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

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

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

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

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

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

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

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

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

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

  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

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

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

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

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

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

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

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

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20xx年10月朱建荣老师对全市骨干教师上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的作文评讲课。

受到老师和专家们的好评,也为小组内教师作了示范,20xx年上半学期研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在学校开了一节课题研讨课。

通过开课、研讨,大家的指导作文能力大幅提高。

  8.我们总结了很多文章,朱建荣《学生评讲作文一举多得》和《生态课堂给学生的天空》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她还总结有论文《乐学乐教生态作文师生的精神风貌》、《高素养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显示了生长性原则》(已发表)、《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体现了生本性原则》、《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丰富了读写结合的含义》、《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课》、《我是怎样教学生互批互评的》等(待发)。

施路平《对作文评改的几点建议》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

另外朱建荣开了两次市级作文评讲公开课(20xx年9月和20xx年11月),在20xx年11月施路平和郑咏梅各开了一节作文指导市级公开课。

  朱建荣指导学生史明珠作文《因你而美》发表在《作文导报》(09-5-14)瞿希能的《那一幕夕阳见证》发表在《科技信息报》(20xx-3-7)指导印梦娇市作文(2016年结题报告)竞赛一等奖。

(20xx年1月)闻兴羽的作文《那一次我真伤心》发表在《现代教育报》

  9.积累了很多资料。

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文和学生优秀的批改作文。

也积累了互批互改的一些经验。

尤其是对于学生评讲,由粗糙到细致了。

有了训练写作互批互改互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有由简到繁,由片段到整篇的训练思路,评讲也有了系统性。

老师们的反思也积累了起来。

  10.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市教研室高度重视。

著名特级教师蔡明和我市教研室书记袁建忠、市学科带头人朱治国、还有市基教科副科长顾松鹤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课后都认为值得推广。

10年11月份教研室又推荐朱建荣面相全市开了一节展示课。

我们的做法已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同,也在逐步推广中

  九、课题研究反思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东西有待进一步钻研。

比如说作文训练要有计划性、系统性。

课堂上对课文的批注能力要进一步训练。

批改作文也要由浅入深,步步为营,一次一个点来互批。

学生评讲要坚持,评讲也要有针对性,也要有计划的进行。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

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个性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理解的资料。

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资料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

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

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因此,我们试图透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好处。

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资料,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

而且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构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资料: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资料。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4—20xx.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取活动资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xx.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3、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

  一,人格错位。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

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

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

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择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行为。

  3、生活德育的理念。

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

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

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无效。

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

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

从德育活动来说,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另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道德认识外显为道德行为,两种过程不断交替,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基于这一理论,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三、课题方案

  

(一)课题组人员组成与分析

  课题组由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兼政教处主任葛洪金老师任组长、由校团委书记兼政教处副主任华土木老师、校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学生会工作的薛安全老师,校团委副书记陈小祥、负责各年段的年段长倪瑞祥、何大江、张建平为核心组。

并得到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专家张彬教授、周恩来生前卫士高振普将军、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女士、周恩来侄孙周国镇教授的指导,在总课题负责人潘守理校长的主持之下进行。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处室、各班主任、全体教师、及广大学生的支持和响应。

并得到了上虞市教体局、上虞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二)研究目标、德育内涵、及过程方法

  1、研究目标:

  ⑴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并构建适应新世纪德育工作要求,符合中学生成长规律的学校德育途径及操作模式。

  ⑵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校德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素养的培养,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道德人格追求的最高目标。

  ⑶通过研究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师德育观念更新与德育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研究过程及方法

  根据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研究计划,人格教育德育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6—.9):

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9—.12):

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并分别于、举行两次阶段成果汇报。

  (3)总结阶段(.12—.3):

课题组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

  人格教育德育子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归纳法、理论演绎法以及分工协作研究等方法。

  四、实施过程:

  

(一)开展“知周学周”活动,实施理想人格激励教育的探索。

  孔子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志于道”先于“据于德”,提示了人性提升的价值根基与方向在于“道”。

没有“道”的“德”是肤浅的。

信仰不仅是支撑人生大厦的顶梁柱;

它对道德人格的构建有论证、聚合、与升华的作用。

周恩来总理的崇高人格魅力,源于他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

自3月开始,学校开始用周恩来同志的崇高人格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新探索。

  为更好的把握周恩来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的精髓,3月4日,课题组核心成员赴南京参加由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中学、中国科大附中发起的全国首届“周班”、“邓班”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

参加了由北京、上海、云南、西藏等省市的18个大中小学组成的“周恩来班”、“邓颖超班”联谊会。

3月,学校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用周恩来的理想人格激励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具体形象理想教育。

这是以具体人物的所作所为的外部特征为自己追求的理想。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了周恩来所处的时代背景,熟悉了周总理的生平,为他的革命事迹所感动,激发了敬佩、仰慕之情。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敲开了中学生的理想之门。

第二,综合形象理想教育。

这是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初步概括性的理想。

这一阶段要非常重视学生进行严格的自我修养,重视学生学习周恩来的品格,逐渐形成笼统的理想,在个别的场合能把理想和现实联系起来。

第三,概括性理想教育。

使学生能清晰地意识到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目标的理想。

他们逐渐认识到在周恩来的人格特征中,蕴含着真正共产主义者的整体人格美。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为我们春晖学子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用周恩来的理想人格激励学生的具体做法是紧紧抓住知事、明理、动情、导行四个环节。

首先通过播放周恩来系列影视片,组织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赴绍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举办“知周、学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精神。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撰写影评和读后感、出刊编报、召开主题班会、讲恩来故事及演讲比赛等形式,使之上升到“明理”、“动情”阶段,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周恩来同志爱憎分明的政治人格、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坚忍不拔的心理人格、聪慧高超的智能人格、崇高新颖的审美人格。

并不断汲取周恩来同志伟大的人格力量,把周恩来的理想人格内化到自身的精神世界中去,最后外显为“为中华之崛起”的实际行动。

同学们自发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校园文明岗,自觉开展“扶贫济因送温暖、敬老助残献爱心”活动,积极争做奉献标兵、创新能手和百名优秀学子。

春晖园内,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比、学、赶、帮,蔚然成风。

  随着“知周学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校各班的热烈响应,掀起了一个争创“周恩来班”、“周恩来团支部”的热潮,三个年级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

高一争创活动全面铺开,高二命名“周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