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09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哲单选题文档格式.docx

A.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人的主观自由创造物

C.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D.现代科学知识尚未达到的领域

 

1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16、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性质的变化

1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18、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19、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思想

C.共产主义精神

D.无私奉献

20、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

A.政治原因引起的

B.经济原因引起的

C.精神原因引起的

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

21、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A.人的体力的支出

B.人的脑力的支出

C.所有制、分配关束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2、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2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简单向复杂转化

D.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24、相对静止是()。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事物

D.绝对运动的状态

25、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认识论尘的经验论

26、国家的消亡是指()。

A.封建主义国家的消亡

B.资本主义国家的消亡

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

D.所有国家的消亡

27、“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提出这一论断的经典作家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8、促使无产阶级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是()。

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加强

D.建立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党

2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A.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C.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D.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1、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

A.主观性

B.能动性

C.随意性

D.物质性

3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33、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34、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才上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哲学指导思想

3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36、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37、随着电脑的发现及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根源于()。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

B.物质与意识是世界共同本原的二元论

C.世界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可知论

D.物质是意识基础的唯物主义

38、国体是指()。

A.国家的经济体制

B.国家的政治性质

C.政权的组织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3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40、事物的量变是指()。

A.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B.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C.事物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

D.事物的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41、人们在选择中实现主体目的的程度,主要取决于()。

A.主体的思想是否摆脱了客观规律的来缚

B.主体的思想动机和客观规律符合的程度

C.主体意志是否坚强

D.主体动机是否善良

4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矛盾性

43、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44、简单地说阶级的实质是()。

A.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B.不同集团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一个集团统治另一个集团

45、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

A.生物圈

B.大气层

C.生态率统

D.地理环境

46、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

A.绿色植物

B.人类

C.动物

D.微生物

47、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

A.世界所有人们的总和

B.某一阶段的人们的总和

C.某一国家有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48、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A.生产方式

B.政治制度

C.上层建筑

D.精神文明的状况

4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

50、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51、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

A.泛指人的自由

B.指人们完全认识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而获得了自由

C.指人们摆脱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而实现了时自由

D.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

52、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53、老子曰"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5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5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它是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

D.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56、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

C.社会的阶级关系

D.生产力发展水平

57、认识的起点是()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表象

58、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世界

B.主观思维

C.个人的活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59、现实性是指标()。

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B.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

C.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

D.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总和

60、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历史范畴

B.经济范畴

C.物质范畴

D.阶级范畴

6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的状况

C.劳动对象的利用二

D.劳动者的思忽觉悟

6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A.完全自发的过程

B.积极能动的过程

C.消极被动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63、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

灵感"

和机遇就行

64、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65、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一切劳动产品

C.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D.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6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67、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上升性

B.重复性

C.回复性

D.循环性

68、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

A.生产关系

B.家庭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

69、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70、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A.上层建筑

B.阶级和国家

D.意识形态

7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72、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73、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A.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

B.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

C.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D.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74、事物的内容是()。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

B.事才知诸要素的结构方式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非

D.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75、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7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77、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A.看他职务大小

B.看他社会地位高低

C.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

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

78、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9、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A.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

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

C.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80、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81、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82、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阶级关系

B.夫妻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83、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决定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消极服从于内容

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D.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8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丰层建筑性质

8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

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

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

86、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

87、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人的价值就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88、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含义是()。

A.把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充分相信科学

B.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尊重人的首创精神

C.加强对现代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D.视质量为企业生命,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

89、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均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90、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B.文字的产生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

91、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的

B.是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地、自由地进行的

C.是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普遍交往

D.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普遍的社会物质交往

9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93、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94、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95、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

真正的哲学"

取决于它()。

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坚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

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96、组成国家的暴力机构中,主要成分是()。

A.警察

B.军队

C.法庭

D.监狱

97、马列主义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是()。

A.对立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

C.实事求是

D.理论联系实际

98、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99、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100、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

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

101、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之所以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

A.大多直接同生产力相联系

B.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基础

C.反映的是并不属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

D.都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102、人在价值关系中()。

A.既可以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

B.只能作为价值客体

C.只能作为价值主体

D.只具有要求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

103、人民群众的主体()。

A.是体力劳动者

B.走进步的知识分子

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104、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

105、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B.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思想和感觉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10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07、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8、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109、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110、“公说公有理气"

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111、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

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才式和多寡不同

D.社会分工不同

112、人和人类()。

A.只有纯自然生物属性

B.只有纯社会属性

C.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具有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

113、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以()。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

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为动力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为动力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动力

114、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产品的分配方式队于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15、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116、解放思想体现着()。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117、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

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1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了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19、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

A.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

C.在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D.在社会分工的不同地位

120、规律是()。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121、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12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

A.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不存在矛盾

C.是完全适应的

D.存在对抗性矛盾

123、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A.虚幻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观反映

D.正确反映

1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125、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A.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