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22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情绪的认识程度

在“早教热”的背景下,家长们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上过多重视智育、强调认知,而忽视了幼儿的情绪体验以及良好情绪的培养。

二、3-6岁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漏洞

“教子有方”、“家教不严”成为中国人对父母教子能力的评价,认为“教子成才”是人生的一大成就,教子不善让他们无脸见人。

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念在当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然而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念带来的后果是如何呢?

如幼儿不到两岁,话还说不清楚就教认字,三岁就教写字。

这些家长不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的文化知识,而是在于结合认知环境,丰富印象力,全面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

我国教育制度中,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是在入学后才开始的,一个智力正常发展的孩子完成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但品德方面有所不同,一个性格散漫,为所欲为的孩子入学后就很难适应45分钟上课,很难服从学校纪律约束。

有些青年曾经在学习黄金时期失去学习机会,后来珍惜时间,文化课还能赶上,然而从小缺乏良好的品德教育,改掉坏习惯、坏毛病就很痛苦。

除了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念之外,还有的家长把孩子当玩物,任意哄骗,把孩子幼稚无知当好玩,更不负责任的家长对孩子喜怒无常,使孩子觉得无所适从,变得是非不清。

这些家长的并没有把孩子真正的“人”来看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那这些大人怕是比小孩还要小了!

陈鹤琴老先生也和这些家长式截然不同的,是把孩子真的当做一个“人”来看的,我也能感受到他真的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而不是以一种高人一等的权威者的姿态。

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比孩子年长如此之多,那自身的经验必然是比他们丰富而正确的,殊不知他们如果总是以一种成人的姿态去了解孩子,终归不能与孩子的经验有一个连结的通道的。

(二)家庭教育软环境的漏洞

幼儿家庭教育环境除了硬环境外,还有软环境。

软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可操作性强。

家庭教育环境中的软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刻、持久影响。

当前一些家庭存在着“环境污染”;

电视、录像、音响,让幼儿耳濡目染了声色暴力;

有些家长沉溺于赌博等不良活动中,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夹杂,乌烟瘴气,幼儿处于自由放任当中;

有些家长忙着做生意赚钱,疏于管教,经常用钱应对幼儿的要求;

有的家长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这些恶劣的家庭环境,模仿力强的幼儿在言行举止中会直接仿效,而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幼儿人格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久远影响。

(三)家庭教育方法的漏洞

由于我国家庭教育水平长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起步比较晚,在教育方法上还存在很多落后的不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儿童身心特点的方法,通过体罚和责骂等粗放方法教育的现象还很严重,那中国的家庭教养方式究竟出了哪些问题呢?

1、过度溺爱。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显示,占抽样家庭的70%的家庭都存在这种情况,只要孩子提出要求,父母便无条件答应。

这些做法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个性,一旦他们失去这种优越和满足感,接触到不能完全满足其要求的同伴或他人时,往往会因为受到拒绝和挫折而产生嫉妒和仇视等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文献调查,这样的孩子90、都将无法适应人群、适应社会。

2、不断拒绝。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显示,占抽样的10%的父母为了使幼儿长大以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常常对幼儿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以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

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所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长期让幼儿处于这种不安定的消极环境中,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

通过文献调查,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对个体今后的发展会产生物极必反的作用。

3、忽视。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显示,占了抽样家庭的20%的家

庭由于父母忙着工作而没有时间照顾幼儿,常常把幼儿交与老人看管。

这种情况下幼儿与父母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很多幼儿在情感上会被忽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亲情越来越淡,久而久之在心理上形成阴影,也将对下一代的教育产生影响,可能使幼儿的整个人生由于缺少父母的亲情而失去色彩。

在西方国家和经济教育先进地区已经普遍接收和推广的一些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方法,如转变目标法、暗示法、家校配合法、引导法、个性培养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举法、心里换位法、狮子型育儿法等等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还很陌生,甚至闻所未闻,更谈不上合理运用,加以创新了。

(四)家庭教育内容的漏洞

由于人们长期对学前家庭教育观念认识上的偏差,我国目前学前家庭教育在内容上,重养育轻教育,重知识灌输轻道德培养,导致幼儿家庭教育出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欠缺,诚信教育欠缺,做人基本规范教育欠缺等教育欠缺和空白。

具体表现在:

1.重视智力培养,忽视非智力教育。

2.重视单项培养,忽视全面发展。

3.重视幼儿教育,忽视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让素质教育进入家庭

打破以往学前家庭教育观念上的认识偏差,充分认识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一种新的重竞争、重实力的开放的、平等自主的现代科学的幼儿家庭教育观念。

(二)大力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目的能否实现,家庭教育的任务能否完成。

合理、科学的教育内容是家庭教育质量的保证。

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应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知识、思想、品德、生理、心理、生活、技能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品德和生活技能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成功之处。

(三)坚持爱而不溺、严而有格的幼儿教育方法

“教有法,教无定法”。

幼儿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固定的章法可遵循。

在具体的家庭生活中,最终就落在“管”字上。

管理的对象是幼儿,所以就体现为“爱中管”,也就是要努力做到爱而不溺、严而有格。

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做“律师”。

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不要急于去批判、去“定罪”,就如同给犯人判刑一样,要记住我们不是法官,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律师”。

幼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就如同当事人与律师一样,“当事人”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律师”(即幼儿向父母敞开心扉无所不谈),而“律师”也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当事人”的人格与品质,全心全意真诚的服务与“当事人”,两者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2、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

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学做“镜子”。

只有让孩子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战胜一切,这个时候便需要父母来充当“镜子”及时的向幼儿反馈信息,而不需要父母做只会严厉鞭笞的“驯兽师”,只有让孩子看到错对,才能不会使孩子恐惧父母的“权威”,慢慢的敢于与父母沟通。

家长不可以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还要对孩子的一些好的要求及时做出回应,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当然,对于孩子一些过分的、无理的要求也要及时进行改正,并且说明道理,让孩子懂得那是错误的做法,只要父母选择一个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做“蜂蜜”。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是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表扬的,家长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孩子进行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好的表现,使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有所提高,能唤起儿童内心的积极性。

5、学做“天秤座”。

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家庭成员必须坚持一直的要求。

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客观上难于实现一致的教育,但孩子的家长主观撒谎那个应有意识地重视,家长之间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时,不应再孩子面前计较争辩,要私下协商。

6、学做“游戏王”。

游戏对幼儿有特殊教育作用,家长不仅应允许孩子做游戏,还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游戏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模仿大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从而使他们获得一些体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学做“大海”。

家长也应该向大海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很多家庭里的孩子会出现不停话的情况,但是这听话与否可不能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我们要培养幼儿懂道理、明是非,对家长合理的要求能愉快接受,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有了是非感,不肯屈从家长不正确的要求,也是好事。

家长有时候也要放低自己成人的姿态,蹲下身子和孩子沟通,倾听他们“反对的声音”。

(四)给孩子做榜样,营造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软环境

良好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保障。

在现实中,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积极向上、活泼乐观、人格健康;

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压抑、人格残缺。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良好,家庭的气氛一定温馨祥和,十分宽松,必然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温床”。

营造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软环境,需要家长做好榜样作用。

家长可以以周围生活中成人和儿童的好人好事为榜样,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启发诱导。

这样最生动、最具体,收效显著。

家长是孩子身边可学的榜样,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示范做榜样。

幼儿好模仿他们喜欢的人,因此家长应为自己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四、3-6岁幼儿家庭教育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策略

情绪是指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良好的正性情绪,如愉快、兴奋等,使人的感知变得敏锐,思维变得活跃;

不良的负性情绪,如愤怒、恐惧、悲伤、担忧等,则会干扰和抑制人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使已有的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对其发展的影响很大,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影响幼儿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激情)、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的情绪发展关系其将来的发展,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增强对积极情绪的愉快体验,对于幼儿的情绪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受积极心理学的启示,早期家庭教育应该重视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早期的情绪教育应该是一种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教育,而不是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和障碍之后采取的补偿性措施。

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有效促进幼儿情绪发展有如下几点策略:

(一)有目的地培养积极情绪

1、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

父母在家中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幼儿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

2、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父母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游戏、学习、劳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幼儿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会获得许多情绪体验的经验,这些情感经验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情绪的理解能力。

当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幼儿利用已有的情绪经验与新的进行对照,如果经验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就积极而自信地面对新的情境,并决定自己的行为;

反之,如果经验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就会对新的情境产生排斥和厌恶或恐惧的心理。

(二)帮助孩子应对消极情绪

3、允许并正确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愉快或郁闷等情绪,每个人都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孩子也不例外。

因此家长要允许孩子的消极情绪,当孩子向你表达他的消极情绪的时候,不要阻止,也不要紧张慌乱。

最重要的是:

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情绪,他都是被允许的,他能自己表达,他愿意与家长交流。

父母要教育幼儿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是要使幼儿对一些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些积极的教育方式指导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情绪调控的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

由此可见,情绪在幼儿教育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其个性行为的发展。

4、引导幼儿转移兴趣,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

幼儿情绪的稳定性很差,常常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波动、变化。

不良的情绪往往直接诱发心理障碍。

所以,平时应该把积极暗示作为预防幼儿消极情绪、培养其优良情绪的重要方法。

作为家长和教师,重要的不是压抑幼儿的消极情绪,也不是不加控制地任由其发泄,而是要引导幼儿合理地宣泄情绪,给孩子宣泄的时间和空间。

以下就是家长指导幼儿应对消极情绪的具体方法:

1、宣泄法:

引导孩子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

幼儿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还很弱,如果不加以引导,使消极情绪郁积在心中得不到宣泄,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然也不能不加控制的宣泄,而是要家长作科学的积极的引导,教给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给孩子宣泄的时间和空间,用心倾听,给予孩子关爱"

理解和疏导。

2、游戏转移法:

当孩子产生消极情绪时,鼓励孩子进行游戏,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在游戏中提高认知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的情绪,并且消除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

3、暂时回避法: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成人对儿童某些行为和情绪的关注,会提高这些行为和情绪再次发生的频率。

因此,对幼儿的某些消极情绪,家长采取回避的方式更能减少它的发生。

比如:

当幼儿因某些不合理要求达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家长可以假装没看见,不予理会,因为此时越理会越会让幼儿觉得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成为他日后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4、积极引导法:

引导幼儿从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教给孩子用积极的心态看问题。

例如:

笼子里的小鸟飞走了,孩子非常难过,妈妈告诉他小鸟也想自己的妈妈了,它飞出去跟妈妈在一起,会很幸福,这样孩子也为小鸟感到高兴,不再难过了。

事物都是有两面的,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问题,往好的一面努力。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时间

任务

2015.9.7-2015.9.30

1、3-6岁幼儿家庭教育相关资料深入阅读

2、观察实习所在班级幼儿入园和离园时,与其家长之间的互动;

观察实习所在班级幼儿家长与配班老师之间的互动(观察法)

2015.10.1-2015.10.10

1、整理前期观察记录,并进行整理分析

2、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法)

2015.10.11-2015.10.24

与实习所在班级的家长交流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内容(访谈法)

2015.10.25-2015.10.31

1、整理前期访谈记录,并进行整理分析

2、设计个案研究的思路

2015.11.1-2015.11.15

开展个案研究,至少2个家庭(个案法)

2015.11.16-2015.11.30

完成论文初稿

二、研究方法

方法

对象

目标

观察法

实习所在班级幼儿的家长、幼儿和老师

通过观察,了解家长与幼儿之间真实的家庭关系

问卷法

扬大一幼的各个年级的幼儿家长

了解扬大一幼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概况

访谈法

实习所在班级幼儿的家长

深入了解实习所在班级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

个案法

典型家庭

了解典型家庭中的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

创新

一、内容创新

角度

创新点

具体介绍

内容

家庭教育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策略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会在幼儿的情绪中体现出来,同时,幼儿的情绪也能够很好的提示家长该要采取何种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方式是否合理。

同时,也寻求正确的方法让家长合理指导产生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幼儿。

形式

“特色”访谈法

1、访谈问题精简,类似于采访

2、访谈过程中利用QQ和微信与家长建立联系,在QQ和微信上发布专业家庭教育的知识

 

论文框架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点

一、3-6岁幼儿家庭教育概述

二、3-6岁幼儿家庭教育现状

三、3-6岁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四、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策略

五、3-6岁幼儿家庭教育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玲,.3-6岁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调查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2,(3).

[2]汪冬梅,.论当代幼儿家庭教育问题[J].知识经济,2011,(13).

[3]周丽婷,.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J].学理论,2013,

(2).

[4]龚小河,.浅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2,(22).

[5]刘会芳,.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2,(6).

[6]姜燕,.论幼儿家庭教育中沟通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5).

[7]李艳,.关注幼儿的情绪[J].成功(教育),2011,(23).

[8]朱虹,.早期家庭教育应重视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J].学理论,2012,(17).

[9]穆彦青,.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当代学前教育,2010,(3).

[10]蒲昕艳,.家庭教育与0-6岁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

[11]宁娜,.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

[12]杨静,.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养成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7).

[13]张真真,.浅谈家庭的感染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1989,(4).

[14]李晶,王建兵,.对西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5).

[15]郭敏,向予,.黎族传统家庭文化对现代家庭的影响与启示——以海南黎族为例[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

(2).

[16]陈鹤琴,.家庭教育[A].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二版

[17]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A].作家出版社,2014年11月第2版

[18]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A].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9](英)夏洛特·

梅森,.夏洛特·

梅森家庭教育法全书[A].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0]邱学青,.儿童心理的畸变与皈依[A].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