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30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练习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盐键氢键疏水力范得华力;

22.氨基酸的α-氨基亚硝酸氮气;

23.盐溶盐析;

24.两性(兼性)负(阴)正(阳)。

(三) 

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C 

5.D 

6.B 

7.C 

8.D 

9.D 

10.C 

11.B 

12.D13.D14.C15.D16.C 

17.B18.C19.C20.D21.C22.D23.D 

24.C25.D 

26.D 

27.B 

28.B29.D 

30.D 

31.C 

32.D 

33.C 

34.B 

35.D 

36.C 

37.B 

38.D 

39.B 

40.D

(四)问答题

1.答:

除了α-氨基、羧基以外,那些带电荷的基团都可以结合金属离子,一个离子化的蛋白质能够通过形成离子键结合金属离子。

许多金属离子如Hg++和Cu++能与氨基形成络合物。

Hg++除能与半胱氨酸上SH基结合外,还能与甲硫氨酸上S结合。

2.答:

在正常酶蛋白中,28位遇6位的氨基酸可能是通过一个离子键结合一起的。

3.答:

电泳的迁移率随着电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移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摩擦力增加 

而减小。

由于Val比Ala有更长的侧链,所以Val遇到的摩擦力大于Ala遇到的摩擦力,移动的速度也就慢了(尽管具有相同电荷)。

4.答:

(1)胰凝乳蛋白酶的切点是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端,这样可得到四个肽片:

a.Val-Ala-Lys-Glu-Glu-Phe 

b.Val-Met-Tyr

c.Cys-Glu-Trp 

d.Met-Gly-Gly-Ala

 

(2)溴化氰作用的切点为甲硫氨酸,由

(1)得到的四个肽段再处理,可得到如下产物:

a.Val-Ala-Lys-Glu-Glu-Phe(溴化氰对此肽不起作用)b.Val-高丝氨酸内酯

c.Tyr 

d.Cys-Glu-Trp(溴化氰对此肽不起作用)

e.高丝氨酸内酯 

f.Gly-Gly-Ala

5.答:

(1)胰蛋白酶作用在碱性氨基酸Lys,Arg的羧基端,所以可得到下列四种产物:

a.Leu-Met-His-Tyr-Lys 

b.Arg 

c.Ser-Val-Cys-Ala-Lys 

d.Asp-Gly-Ile-Phe-Ile

(2)嗜热菌蛋白酶的专一性不强,它可以作用在Leu,Ile,Val的N-端位。

上述的四个产物再经嗜热菌蛋白酶处理可得到如下产物:

c.Ser 

d.Val-Cys-Ala-Lys 

e.Asp-Gly 

f.Ile-Phe 

g.Ile

6.答:

2061≈2×

1079

这个数目大于宇宙中估计的原子数目。

7.答:

意味着三肽的三个位置上都有20种可能性,因为这三种选择都是独立的。

所以三肽的数目将是:

203=8000

8.答:

以下列形式表示:

9.答:

W丙=M丙×

NNaOH×

VNaOH=89.06×

0.2×

250/1000=4.45(克) 

10.答:

[α]25D 

=旋光度×

100/光径长度(dm)×

浓度(g/1000)

+1.8=旋光度×

100/2.5×

(0.11×

89);

所以,丙氨酸的旋光度=+0.441

11.答:

最低分子量=铁原子量/铁百分含量=55.8/0.426%=13098(道尔顿)

12.答:

2.48%/1.65%=3/2 

此酶中异亮氨酸和亮氨酸之比为3:

2;

两者的分子量相同,残基分子量为113,所以可得最低分子量为13700。

13.答:

186/X=0.29% 

X=64140

14.答:

根据斯维德贝格(Svedberg)公式可以计算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

M=RTs/D(1-νρ)=(8.314×

107)×

293×

(4.6×

10-13)/(6.1×

10-7)×

[1-(0.74×

0.998)]=70253

15.答:

M=CRT/π=10×

0.082×

273/4.6/(76×

13.6)=50300(道尔顿)

16.答:

5.08cm

17.答:

以洗脱体积为横标,以分子量的对数为纵标作图,可得出血红蛋白为64500;

未知蛋白为52000。

18.答:

基本原则包括:

测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的N端和C端的测定;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水解方法将蛋白质肽链断裂,各自得到一系列大小不同的肽段;

分离提纯所产生的肽,并测定出它们的顺序;

从有重叠结构的各个肽的序列中推断出蛋白质中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9.答:

N-端测定方法主要有:

(1)二硝基氟苯法(DNP法)。

它的原理是由于蛋白质的N-端游离的氨基与二硝基氟苯作用产生二硝基苯基-蛋白质(DNP-蛋白质),可水解DNP-蛋白质,分析水解下来的DNP-氨基酸种类即可确定N-末端。

(2)异硫氰酸苯酯法(PITC法)蛋白质中的N-末端氨基与PITC作用产生苯氨基硫甲酰蛋白质(PTC-蛋白质),后者在酸性溶液中经水解即可释放出末端的PTC氨基酸,然后PTC氨基酸环化变为苯硫乙内酰脲(PTH),分析PTH的种类即可确定其末端氨基酸。

(3)Dansyl-氯法。

该方法比DNP法更灵敏,蛋白质末端氨基酸中的氨基与5-二甲氨基奈磺酰氯(DNS-Cl)作用产生DNS-蛋白质,经水解产生DNS-氨基酸。

DNS-氨基酸在紫外光下产生强的黄色荧光。

C-端测定方法主要有肼解法和羧肽酶法。

20.答:

一条多肽链形成螺旋构象的推动力是所有肽键上的亚氨基和羰基之间形成的链内氢键,在水环境中,肽键上的亚氨基和羰基既能形成内部(α-螺旋内)的氢键,也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如果后者发生,多肽链呈现类似变性蛋白质那样的伸展构象。

疏水环境对于氢键的形成不能提共任何竞争,因此,更可能促进α-螺旋结构的形成。

21.答:

(1)Ala、Ser、Phe、Leu的等电点pH6.0左右,故都有正电荷,都向负极移动;

His、Arg等电点分别是7.6和10.8,在PH3.9时都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但带电量不同,所以两者能分开;

AspPI是3.0,故向正极移动.

(2)Leu比Gly走得慢(前者分子量大)

(3)PH6.0时,Glu带负电荷,朝正极移动,Lys带正电荷朝负极移动.Val、Ala、Thr它们的等电点PH6.0附近,虽可以分开但分得不清楚.如下图:

22.答:

其洗脱顺序为:

Arg→Lys→Thr→Ala→Glu→Asp 

23.答:

正丁醇(有机溶剂)为流动相,Ile在流动相溶解度较大,其次Ala,Glu为极性氨基酸,在固定相(水相)亲和力最大,其次为Ser.所以它们离原点的顺序是:

原点:

Glu→Ser→Ala→Ile溶剂前沿

24.答:

(1)5.85 

(2)8.25 

(3)4.9 

(注:

样品点在中间)

酶、维生素及辅酶学习提纲和练习参考答案

1.×

2.√ 

3.×

4.×

6.×

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8.√ 

20.√ 

22.√ 

23.√ 

25.√26.×

27.√28.√29.√30.√

(二)填空题

1.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2.蛋白质、蛋白质、辅因子,3.H、M、5, 

4.Cu2+ 

Cl-,5.焦磷酸硫胺素、B1 

,6.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PP

7.黄素单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B2 

、8.泛酸、-SH,9.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10.羧化、CO2,11.B2、PP,12.叶酸、B12 

,13.C、A、E,14.B1、A,15.A、D、E、K,

16.K,17.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活化剂、抑制剂,18.

(1)特征、性质、浓度,

(2)不同、不同、天然底物(3)亲和力 亲和力愈小(4)不同19.变大、不变、20.不变、变小,21.变小、变小、22.1/Vm,23.酶促反应、酶的活性,24.蛋白质、核糖核酸酶、25. 

v=k[E] 

v=Vmax,26.不可逆、、竞争性27.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28.6×

107,29.赖氨酸、精氨酸,30.包埋法、吸附法、共价耦联法、交联法

(三)选择题

1.B 

2.B 

3.B 

6.D 

7.D 

8.C 

9.A 

10.B 

11.D 

12.D 

13.C 

14.D

15.B16.C17.C18.D19.C20.B21.D22.D 

23.D 

24.C 

25.A 

26.A 

27.C 

28.C 

29.A30.B31.D32.A 

33.D34.A 

35.A 

36.D37.A38.C 

39.A 

40.C

1.答: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酶促反应条件温和,酶易变性失活,体内酶活性受调控

2.答:

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而一种辅因子可与不同的酶蛋白结合成不同的全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因子参加具体的反应。

3.答:

酶分子的活性部位有一定的柔性,当底物与酶分子相互靠近时,可以诱导酶蛋白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活性部位上各个结合基团与催化基团达到对底物结构正确的空间排列与定向,使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复合物,并使底物发生化学反应。

4.答: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上的基团可分成两类:

结合部位与底物结合;

催化部位催化底物发生反应。

5答:

S=1/10Km, 

v=9.1%Vm 

S=1/2Km, 

v=33.3%Vm 

S=2Km, 

v=67%Vm

6.答:

在X轴的截距为-1/Km 

Km=50μmol/L 

在Y轴的截距为1/Vm,Vm 

=0.06μmol/分

7.答:

对葡萄糖v/Vm 

0.5 

0.999, 

对果糖v/Vm 

0.001 

0.5

由于是酶达到半饱和时所需的底物浓度,如果某种酶对两种以上的底物具有催化活性,值小的为该酶的最适底物,因为只需要较低的底物浓度即可达到很高的反应速度,所以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大。

8.答:

一般的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加快,酶促反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遵循这个规律。

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力也增大,但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的升高可引起酶蛋白的变性,又能使酶失去催化能力,所以温度对酶促反应具有双重性。

9.答:

在酶促反应中,游离酶、底物以及底物-酶的复合物都可能受到环境改变而影响它们的解离状态,只有在最适范围内,酶的活性部位的有关集团的解离与底物的解离可能处于最佳结合状态,最有效的发挥酶的催化作用。

不可逆抑制剂以共价键方式与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的活性丧失。

该类抑制剂一般不能用稀释、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可使用某些解毒药物,

10.答:

使酶恢复活性。

11.答: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

在规定反应条件下,一分钟使一微摩尔底物发生转变的酶量称为一个国际单位(U)。

1972年,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

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能使一摩尔底物转化成产物所需要的酶量,定为一个单位(Kat)。

换算关系:

1U=16.67Kat 

1Kat=6x107U

12.答案见教材

13.答:

在测定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时,由于底物转化为产物中没有光吸收的变化,但在此反应中产生的过氧化氢能被第二种酶,过氧化物酶作用,并把一个无色化合物转变为有色化合物(色素原),它的光吸收容易进行测量,由于过氧化物酶过量,就保证了色素原产生的速率与过氧化氢产生的速率成正比,过氧化氢产生的速率又与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成正比。

像这种一个酶催化的底物及产物都无适宜的光吸收时,把酶活性的测定与另一个肯定有光吸收变化的反应偶连测定的方式叫酶联测定法。

14.答:

酶能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的机制可能有下列几种:

(1)邻近定向效应:

底物反应基团与酶的活性中心相互靠近,形成了正确的定向排列,加速酶促反应的进行。

(2)共价催化;

酶分子的催化基团通过共价键与底物分子结合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这个中间产物极易变成过渡态,因而大大降低了活化能。

共价催化分为亲核催化和亲电子催化。

(3)酸碱催化:

在酶的活性中心上,有些基团是质子供体,可以向底物提供质子;

有些基团是质子受体,可以从底物上接受质子。

当酸催化基团和碱催化基团共同发挥作用时,可大大提高反应速度。

(4)分子扭曲和张力变形:

酶与底物结合时,使底物分子发生扭曲变形,有助于过渡态的形成,减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度。

15.答:

(1)1/9Km 

(2)1/3Km 

(3)0.5Km 

(4)0.9Km

核酸的化学学习提纲和练习参考答案

1.√2.×

3.√4.×

5.√6.√7.×

8.√ 

9.×

11.×

12.√13.×

14.×

15.√

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

30.×

1.DNA和RNA、细胞核、类核、细胞质

2.tRNA、mRNA、rRNA、rRNA、tRNA、mRNA

3.mtDNA(线粒体DNA)、ctDNA(叶绿体DNA)、质粒DNA

4.相反、互补配对

5.(G+C)含量、介质离子强度、DNA均一性

6.9、1′、N-C糖苷键、1、1′ 

7.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碱基堆积力

8.携带Aa、被Aa-tRNA合成酶识别、识别密码子、与核糖体结合有关

9.浓盐酸和苔黑酚、绿、酸和二苯胺、蓝紫

10.B型、A型、Z型、Z型

11.2′-OH、2′、3′-环核苷酸

12.核小体、组蛋白;

DNA、H2A 

H2B、H3和H4、DNA、H1

13.磷酸二酯键、共轭双键、260,

14.烯醇式、酮式、酮式、氢键

15.三叶草、倒L型

16.2nm、3.4nm、10个、外、内

17.(G+C)%=(Tm—69.3)×

2.44,

18.2、3

19.单链、发夹

20.CCA-OH、反密码子、反密码子

21.磷酸、碱基、戊糖;

碱基和戊糖;

N-C糖苷键;

磷酸单酯键;

核苷酸;

3′、5′-磷酸二酯键 

22.内含子、断裂基因

23.waston和crick、1953、

24.3、2、8、8

25.增加、升高、下降

26.有重复序列、有内含子

27.ATP、UTP、CTP、GTP

28.NAD+、FAD、CoA

29.加热、化学变性剂、强酸/碱

30.组蛋白;

核小体;

31.超螺旋、负超螺旋

32.hnRNA;

mRNA的加工;

RNP(核糖核酸蛋白)

33.帽子(m7G);

Poly(A)尾;

识别起始信号与核糖体结合

34.T(胸腺);

U(尿)

35.戊糖

36.β-D-型

37.B型;

A型;

Z型

38.Southern 

Northern;

Western印迹法 

39.RNA;

线形DNA

40.Sanger;

酶法;

化学法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C 

5.B 

6.B 

7.D 

8.D 

9.D 

10.B 

11.C

12.D 

13.D 

14.C 

15.D 

16.A 

17.D 

18.A 

19.A 

20.D 

21.C 

22.C 

23.B 

24.C 

25.B 

26.B 

27.D 

28.C 

29.D 

30.C 

31.A

32.B 

33.B 

34.B 

35.C 

36.C 

37.A 

38.D 

39.B 

(四)问答题 

(6)核酸分子中除了常见的五种碱基(A、T、C、U、G)外,还含有微量的其它碱基,这些碱基为稀有碱基,由稀有碱基或甲基化的糖环形成的核苷酸以及碱基与戊糖之间的非正常N-C糖苷键所形成的核苷酸为稀有核苷酸。

(10)5′-核苷酸的磷酸基进一步磷酸化成二磷酸核苷或三磷酸核苷或更多的磷酸核苷,都称为多磷酸核苷酸。

(11)单核苷酸分子中,戊糖上的羟基与磷酸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21)基因中不编码的区间序列称为内含子;

而编码的片段则称为外显子。

(22)cAMP(cyclicAMP),即3′-5′环腺苷酸,是一些激素发挥生理作用的媒介物,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它是由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23)发卡结构(hairpin 

structure):

单链RNA分子也会在分子内部形成部分双螺旋的结构,由于其形状类似于发卡,所以把这种部分双螺旋的结构称为发卡结构。

其他的名词解释可参见知识点精要。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围绕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螺旋表面有大沟和小沟,称为信息沟。

(2)嘌呤和嘧啶层叠于螺旋内侧,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碱基之间的堆积距离为0.34nm,磷酸与脱氧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的骨架。

糖环平面与中轴平行。

(3)双螺旋的直径为2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0C,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10个核苷酸。

(4)一条多核苷酸链上的嘌呤碱基与另一条链上的嘧啶碱基以氢键相连,匹配成对,配对的原则是A=T,G=G。

(5)维持双螺旋的主要作用力是碱基堆积力,以及氢键和离子键。

将DNA的稀盐溶液加热到70—1000C几分钟后,双螺旋结构即发生破坏,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状,一系列的理化性质也随之改变,生物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这一过程就是DNA的热变性。

DNA热变性有很多特点:

260nm的紫外吸收值升高,粘度下降;

变性温度范围很窄;

浮力密度升高;

比旋度下降,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等。

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

(1)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

已配对的片段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段称为环。

(2)叶柄是氨基酸臂,含有3′-CCA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反密码子,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

(4)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环),它与氨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有关。

(5)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ψC环),它与核糖体结合有关。

(5)在反密码子环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的分子大小。

5.答:

DNA的一级结构中组成成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残基的数目由几千至几千万个;

而RNA的组成成分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的数目仅有几十到几千个。

另外双螺旋DNA分子中A=T,G=C;

而在RNA分子中A=U,G=C。

二者的相同点在于:

它们都是以单核苷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残基之间都是由3′、5′-磷酸二酯键相连的。

6.答:

原核生物:

除调节序列和信号序列外,DNA大部分是为蛋白质编码的结构基因,且每个只出现一次或几次;

功能相关的基因常串联在一起,并转录在同一mRNA分子中;

有基因重叠现象。

真核生物:

有重复序列;

有断裂基因

变性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是双链间螺旋被破坏,碱基间的氢键断裂;

降解是指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放在一起变性,然后缓慢冷却,让其复性,若这些异源DNA分子之间有互补序列或部分互补的序列,则会形成杂交分子。

DNA与互补的RNA之间也可以发生杂交。

意义:

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应用极为广泛,如制作DNA分子探针等。

(1)用碱水解,RNA能够被水解,而DNA不被水解。

(2)进行颜色反应。

二苯胺试剂使DNA变成蓝色;

苔黑酚试剂使RNA变为绿色。

(3)用专一性的RNA酶与DNA酶分别对两者进行水解。

(4)用酸水解后,进行单核苷酸的分析(层析法或电泳法),含U的是RNA,含T的是DNA。

10.答:

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遗传的最小功能单位,它决定着各种蛋白质的合成;

mRNA则转录DNA上的遗传信息,它是决定氨基酸顺序的模板;

tRNA作为氨基酸的受体,携带活化的氨基酸到肽链中的正确位置,转移氨基酸的作用;

rRNA作为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11. 

答:

酶法测序的基本原理是把DNA变成在不同碱基的核苷酸处打断的四套末端标记的DNA片段。

每套DNA片段打断的位置位于一种特异碱基。

例如:

一个具有pAATCGACT的DNA顺序,如果一个反应能使DNA在C处打断就会产生pAATC和pAATCGAC两个片段。

一个能打断在G处的反应仅产生pAATCG一个片段,因此产生的片段大小决定于碱基所处的位置。

当响应与四个不同碱基产生的四套DNA片段并排进行电泳分离时,它们产生一个可以直接读出DNA顺序的梯形区带,即与被分析链互补的DNA链。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就可以得出被测DNA链的顺序。

12. 

把在中性溶液中具有很高粘度的DNA置于极端的pH或处于800C以上高温时,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就会断裂,双链DNA解螺旋变成单链,发生变性。

当温度降低或pH恢复到生理范围内时,双链DNA之间解螺旋的段落又会重新退火产生完整的双螺旋,即发生复性。

影响解链温度的因素有:

(G-C)含量、溶液的离子强度、溶液的pH及变性剂。

影响复性速度的因素有:

片段的大小、浓度及其复杂性、溶液的离子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