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487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启动锅炉焊接施工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660MW机组建筑安装工程启动锅炉的焊接施工作业。

本施工技术方案适用于大唐淮北发电厂虎山项目2×

660MW机组建筑安装工程启动锅炉焊接。

3.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

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3.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2012;

3.3.《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12;

3.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DL/T868-2004;

3.5.《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9;

3.6.《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Z6002-2010;

3.7.《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7部分:

焊接》DL/T5210.7-2010;

3.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3.9.《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2003版;

3.10.大唐淮北发电厂虎山项目2×

660MW机组建筑安装工程启动锅炉图纸;

3.11.所依据的焊接工艺评定编号:

APCC-PQR-004B、026B、027B、030B、102B、119B。

660MW机组建筑安装工程启动锅炉型号SZS50-1.27/350-Y,锅炉本体直接快装为一个大件整体出厂,现场安装焊接的部件有:

顶盖板、锅炉房排汽排污管道、烟风道、燃油管道、锅炉范围内管道、锅炉平台扶梯、锅炉框架及护板等,具体内容见附录1。

焊接施工人员、焊接设备及工器具配置见附录2。

6.1.焊接施工人员要求持证上岗;

6.2.所有施焊焊工必须持有相应项目的有效焊工合格证书;

6.3.氩气(纯度≥99.99%)、焊丝和电焊条等材料已准备好,且电焊条已按规范烘焙完毕;

6.4.各种与焊接质量有关的工器具经检验合格;

6.5.电焊机性能良好、处于直接投用状态;

6.6.施工现场要符合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经安全员验收合格);

6.7.施工作业场所要搭设好防潮、防风挡雨设施。

(经质检员确认合格);

6.8.包含此项目的焊接作业指导书已编审批;

6.9.相关人员须经过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后方可施工;

6.10.母材材质已经过光谱复查确认;

6.11.焊接环境风速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气体保护焊,环境风速应不大于2m/s。

b)其他焊接方法,环境风速应不大于8m/s。

6.12.受压元件焊接作业应当在不受风、雨、雪等影响的场所进行,采用气体保护焊施焊时应当避免外界气流干扰,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当有预热措施。

坡口制备及清理→焊口组对→定位点固焊→尺寸复查→正式焊接→焊接接头外观检验→焊接接头无损检验。

8.作业方法与要求

8.1.电源种类与极性:

氩弧焊采用直流正接,焊条电弧焊采用直流反接;

8.2.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及焊接参数的选用见附录1;

8.3.坡口制备及清理

8.3.1.坡口形式:

现场加工管材坡口应按照设计图纸加工;

如无规定时,焊接接头形式和焊缝坡口尺寸应按照能保证焊接质量、填充金属量少、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改善劳动条件、便于操作、适应无损检测要求等原则选用(可参照DL/T869-2012中表1加工);

8.3.2.焊件下料与坡口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件下料与坡口制备宜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

b)如采用热加工方法(如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碳弧气刨)下料,切口部分应留有不小于5mm的机械加工余量。

8.3.3.坡口处理:

焊件在组对前应将坡口面及附近母材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露出金属光泽,清理范围为坡口每侧各10~15mm;

角接接头清理范围为(焊脚尺寸K值+10)mm。

8.4.坡口组对及定位点固焊

8.4.1.焊件组装对口时应将待焊件垫置牢固,防止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变形和附加应力;

8.4.2.除设计规定的冷拉焊口外,其余焊口应禁止强力对口,不许利用热膨胀法对口;

8.4.3.焊口的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设法修整到规定尺寸,严禁在间隙内加填塞物;

8.4.4.焊件在组对时应做到内壁齐平,局部错口值不得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8.4.5.为保证焊透,点固焊缝两端应打磨成缓坡状;

8.4.6.点固焊焊缝长度为10~15mm,焊缝厚度2~3mm;

8.4.7.根部定位焊后应检查各焊点的质量,不得有裂纹、气孔、未熔合等缺陷,如有缺陷应立即清除,重新进行定位焊;

8.4.8.定位焊时,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工等要与正式施焊时相同。

8.5.氩弧焊打底(全氩弧焊接)

8.5.1.定位焊及尺寸复查合格后立即进行氩弧焊打底焊接;

8.5.2.06Cr19Ni10不锈钢打底焊接前用“太阳牌”免充氩保护剂进行根部焊缝免氧化保护;

8.5.3.施焊时焊丝焊端不可离开氩气保护区,加丝方式为内加丝或外加丝;

8.5.4.起弧点应避开点固焊缝位置,引燃后要保证起弧点焊透;

8.5.5.打底接头处需打磨成坡口状,防止接头处出现未熔或裂纹;

8.5.6.打底结束后仔细检查焊缝是否存在缺陷,如存在缺陷需立即清理,自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8.5.7.氩弧焊的填充及盖面应及时进行,并保持不高于300℃的层间温度;

不锈钢焊接时的层间温度≤100℃。

8.6.焊条电弧焊填充及盖面

8.6.1.电焊填充及盖面应在氩弧焊打底结束后及时进行,层间温度按8.5.6控制;

8.6.2.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加强层间清理,除去夹渣、飞溅等,上层自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层的焊接。

焊缝表面应没有粗糙的焊道波纹、沟槽、咬边、夹渣、焊瘤等缺陷;

8.6.3.施焊中,应特别注意接头和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并仔细检查收弧处不许有弧坑裂纹,多层多道焊的接头应错开;

8.6.4.施焊过程除工艺和检验要求分次焊接外,应连续完成。

若被迫中断时,应采取防止裂纹产生的措施(如后热、缓冷、保温等)。

再焊时,应仔细检查并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照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8.6.5.电焊盖面结束后,必须将焊缝表面的药皮、飞溅等清理干净,5G/6G位置焊缝表面收弧处必须打磨,避免出现弧坑裂纹等缺陷。

8.7.焊缝返修

8.7.1.对于不合格的焊缝根据试验室出具的《焊缝返工通知单》进行返工;

8.7.2.返修焊缝与原焊接工艺要求相同;

8.7.3.焊缝缺陷应采用机械方法清除,禁止使用氧乙炔火焰清除缺陷;

8.7.4.焊接接头有超过标准的缺陷时,可采取挖补方式返修。

但同一位置上的挖补次数不超过两次;

8.7.5.清除缺陷后应仔细认真检查,最后按相关要求重新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焊接技术人员要组织相关焊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提前掌握焊接方面的各项技术要求,施工前向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

9.1.2.焊接质检员负责监督焊接过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及焊接作业指导书、焊接工艺卡的实施,及时制止违规、违章作业;

9.1.3.焊接班长负责按作业指导书要求组织焊接施工,加强过程监督,确保焊接质量。

负责对班组工人进行考核,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并按照TSGZ6002-2010的规定安排适任的上岗人员上岗操作;

9.1.4.焊工要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焊接施工,质量符合规程、规范的技术要求。

如不能按作业指导书施工,需立即汇报上级领导审批,审批后方可继续施工;

9.1.5.施工前技术员依据母材选用符合要求的焊接材料并开出相应的焊接派工领料单,焊工必须依照焊接派工领料单领用焊接材料,严禁焊工在非本人施焊项目的焊接派工领料单上领用焊接材料;

9.1.6.电焊条在使用之前应按照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烘焙,重复烘焙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使用时还应装入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9.1.7.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锈、垢、油污;

9.1.8.不允许在被焊件表面引燃电弧、试验电流、随意焊接临时支撑物;

9.1.9.焊接时,管道或管道内不得有穿堂风;

9.1.10.不得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校正;

9.1.11.密封及结构焊缝要符合图纸要求;

密封焊缝及焊缝集中的结构件焊接时要采用跳焊、分段焊、对称焊等焊接方法控制焊接变形;

9.1.12.焊接设备及仪表应定期检查,需要计量的部分应定期校验;

9.1.13.所有焊接工作所涉及的设备、仪器、仪表在使用前要求焊工确认其与承担的焊接工作相适应。

9.2.质量目标

9.2.1.焊缝外观要求焊缝边缘与母材圆滑过渡;

9.2.2.焊缝余高平焊位置0~2mm,其它位置≤3mm;

焊缝余高差平焊位置≤2mm,其它位置≤2mm;

焊缝宽度比坡口增宽<4mm;

9.2.3.焊接接头角变形不大于1/100;

9.2.4.密封及结构焊缝无漏焊和错焊,密封焊缝无渗漏;

9.2.5.焊缝表面无咬边、气孔、裂纹、弧坑、焊瘤等表露的缺陷;

9.2.6.焊接质量检查人员应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宏观的尺寸检查,对重要的部件应该在焊接过程中监视;

9.2.7.焊工自检100%后认真填写《焊缝表面质量观感检查记录表》,专业分公司质检员复检100%合格后签署复查意见,并按DL/T5210.7-2010中表5.0.1规定的比例对焊接工程进行表面质量抽样测量检查,填写《焊接工程外观质量测量检查记录表》报质保部复查;

9.2.8.按《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2012的规定对管道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

风道密封焊缝需做渗油试验;

9.2.9.焊接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序号

名称

预防措施

备注

1

不使用焊条保温筒

加强检查

2

焊前母材不清理干净

加强监督

3

认为不重要,谁都能焊

加强焊工资质管理

4

焊接二次线裸露

注意检查监督

5

焊接电流过大

6

焊接物件点固不牢

7

焊后不认真检查,部分密封焊缝漏焊

加强教育和监督

8

不按交底的要求控制焊接变形

9

焊后不能及时自检,焊缝表面缺陷不能及时修补

10.1.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危险源

危害

防范措施

电焊

灼伤

焊工必须正确使用电焊防护用品,穿戴好安全防护服等。

用电

触电

所有焊接设备机壳都必须安全接地,各接线点可靠牢固,一、二次线禁止裸露。

焊钳应完好,作业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一次电源应由电工安装,做到配电柜一机一闸一保护。

高温雨季加强对焊机电源盘防潮绝缘安全管理,防范漏电触电事故。

机械

机械伤害

使用磨光机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及防护面罩;

磨光片使用到1/3时更换,更换时切断磨光机电源;

为防止擦伤设备或损伤到人,焊接电缆应绝缘完整,如有破损应修复后方可施焊。

高处作业

高处落物

一方面要做好隔离措施,另一方面焊接工器具应栓有尾绳。

焊丝头、焊条头要随手放在回收筒内,不得随意乱扔。

施焊场所必须做好隔离设施。

高处坠落

行走时要走安全通道,作业时正确使用安全带,并生根在上方可靠处。

水平移动时应使用水平扶手绳或水平防坠器,上下垂直作业应使用速差自控器。

人员不得肩背焊线移动。

火种

火灾

①在作业区域下方铺上防火材料;

②将作业区域下方的易燃易爆物移走或用防火材料盖上,特别是下方的氧气、乙炔瓶,应采取防护隔离措施,防止燃烧、爆炸;

③将焊条头、焊丝头、铁件等放在指定的容器或规定的地方;

④在规定的区域内布置灭火器材;

⑤作业完毕,对作业场所及其周围严格检查,确认无火灾危险后方可离开;

⑥严禁将安全网代替隔离层。

10.2.其它安全要求

10.2.1.焊工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10.2.2.严禁对悬挂在起重机吊钩上的工件或设备等进行焊接或切割;

10.2.3.严禁在雨、大风天气中进行露天焊接和切割作业,如确实需要,应做好防风挡雨及防触电措施;

10.2.4.严禁将电焊皮线靠近热源、接触钢丝绳、转动机械或将其搭设在氧气瓶、乙炔瓶上;

严禁将电缆外皮、轨道、管道或其它的金属物品等作为电焊二次线;

10.2.5.倒换电焊机接头、转移作业地点、发生故障或电焊工离开作业场所时必须切断电源;

10.2.6.焊接时不要把焊接电缆搭在身上,防止触电或其它事故发生;

10.2.7.为防止钢丝绳在焊接过程中形成回路,地线与焊件连接必须安全、可靠;

10.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3.1.电焊机集装箱周围应排水畅通、无杂物堆积,且集装箱要放置在规定区域内;

10.3.2.各种电缆、皮线、气瓶、焊机应布置有序,走向合理;

10.3.3.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设施、文明施工设施及消防设施严禁乱拆乱动;

10.3.4.施工人员应有成品保护意识,严禁乱拆、乱拿和乱涂乱抹;

10.3.5.施工完毕,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关闭所有工作电、气源;

各种电缆、皮线、气瓶及时整理或回收,做到“一日一清、一日一净”,争取做到“随手清”。

10.4.成品保护

10.4.1.电焊皮线施焊时不可裸露,防止电焊皮线接地击伤设备。

10.4.2.禁止随意在设备上引弧或焊接临时件。

10.4.3.禁止在成品设备上乱抹乱画。

11.1.环境因素分析表

作业

活动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类别

标识

控制

措施

1.

焊接

污染大气

焊接废气

三级三类

增加空气流通

2.

污染土壤、水体

焊条头、焊丝头、药皮废屑

焊接废料回收并集中处理

3.

能源浪费

电源

三级四类

不使用焊机时及时关闭电源

11.2.绿色施工

11.2.1.焊丝头、焊条头用专用的回收筒进行回收。

每天施工现场结束后,不得留有焊丝头、焊条头、药皮残渣、焊条(丝)的包装盒和包装纸。

11.2.2.加强文明施工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意识。

班组施工交底时,明确文明施工的要求。

11.2.3.施工班组的施工废料应及时清理放入废料箱,废料要分类放置,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废料箱派专人打扫。

11.2.4.严格执行项目部关于施工用电的规定,不得乱插、乱接,三级电源盘的柜门要随手关闭。

11.2.5.施工过程中消除施工现场“四头”即焊条头、铁丝头、碎木头、烟头。

11.2.6.施工现场应使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四大类安全标志和平台载荷、脚手架验收牌两种补充标志。

11.2.7.电焊机应做好日常维护,保证性能稳定。

11.2.8.现场动火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现场必须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设有专人监护;

工作中及时做好随手清理工作,下班前应进行检查,确保无火灾隐患方可离开。

12.1.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中涉及的强制性条文着重交底。

12.2.施工过程中检查强制性条文的实施情况,并做好记录。

12.3.施工中如有违反强制性条文的现象,则根据项目部《强制性条文执行实施计划》进行处罚。

12.4.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记录(见附录3)

13.附录:

13.1.附录1:

主要作业内容及焊接参数选用表

13.2.附录2:

焊接施工人员、设备及工器具配置

13.3.附录3:

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附录1:

项目名称

规格

材质

选用焊条及焊接参数

方法

焊条

型号

极性

电流

(A)

电压

(V)

1.

顶盖板

t=6mm

Q235A

Ds

J422

φ3.2

直流反接

85~120

20~25

2.

烟风道

t=8mm

3.

锅炉平台扶梯

t=10mm

Q235-A

φ4.0

120~155

5.

框架及护板

6.

锅炉房排汽排污管道

φ159×

7、φ325×

10、φ133×

20

Ws

TIG-J50

φ2.5

直流正接

80~100

10~12

J507

φ57×

3.5、φ18×

3、φ45×

3、φ89×

85~105

10~13

90~110

11.

燃油管道

φ25×

3、φ57×

3.5、φ45×

3、φ32×

13.

锅炉范围内管道

φ14×

06Cr19Ni10

TIG-A10Ti

80~110

φ273×

8、φ133×

5、φ108×

5、φ89×

70~90

20~24

φ76×

4、φ57×

3、φ38×

3、φ18×

3、φ14×

附录2:

焊接施工人员配置

人员

人数

备注

焊接技术负责人

1名

/

所有焊工证件齐全且在有效期内,作业人员应体检合格和安全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焊接技术员

1名

焊接质检员

4.

焊材管理人员

焊工

6名

焊接设备及工器具配置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奥太ZX7-400STG型逆变焊机

电焊二次皮线

面罩

12

焊钳

焊条头回收筒

氩弧焊枪

7.

高频引弧开关及高频引弧线

8.

氩气皮管

9.

防水小手电筒

10.

氩气表

铈钨棒

Kg

12.

钨棒夹头

分流筛及磁嘴

附录3:

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工程名称

单位工程名称

启动锅炉安装焊接

受检部位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标准

强制性条文内容

检查记录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

判定

不符合

处理情况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2012

4.3.1

(1)焊接锅炉受压元件的焊接操作人员(以下简称焊工),应当按照《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Z6002)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在有效期内从事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4.3.2焊接工艺评定应当符合NB/T47014(JB/T4708)《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并且满足本条要求。

4.3.3.1基本要求

(1)受压元件焊接作业应当在不受风、雨、雪等影响的场所进行,采用气体保护焊施焊时应当避免外界气流干扰,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当有预热措施;

(2)焊件装配时不应当强力对正,焊件装配和定位焊的质量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后,方能进行焊接。

4.3.3.6焊缝返修

(1)如果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经过检测发现存在超标缺陷,施焊单位应当找出原因,制定可行的返修方案,才能进行返修;

(2)补焊前,缺陷应当彻底清除;

补焊后,补焊区应当做外观和元损检测检查;

(3)同一位置上的返修不宜超过2次,如果超过2次,应当经过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返修的部位、次数、返修情况应当存入锅炉产品技术档案。

4.1.1.4容器筒体的对接焊口,其中心线距离封头弯曲起点应不小于容器壁厚加15mm,且不小于25mm。

相互平行的两相邻焊缝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容器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监理工程师:

判定编写说明:

1、A表示符合强制性标准;

B表示可能违反强制性标准,经检测单位检测,设计单位核定后,

再判定;

C表示违反强制性标准。

2、由多项内容组成一条的强制性条文,取最低级判定为条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