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305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发展中国家

较低,差异较大

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微讨论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吗?

提示 

(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

(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

(3)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南美洲这种状况最为突出。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微思考

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过程都遵循“S”形曲线的规律吗?

提示 

(1)“S”形曲线符合一般城市化正常发展过程的实际,借助该曲线有助于诠释现实的城镇化地域差异和预测未来的发展。

(2)现实中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过程随时间的发展都不可能留下一条完全相同平滑连续的标准曲线,可能有时呈现很大的变化。

|案例分析|

2017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上中央对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

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4年末,我国城市化率从17.9%提升到54.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53个,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1%的速度增长。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变化,城市不但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仍是主导世界发展潮流的主体,并将继续得到强化。

结合材料探究:

(1)建国后到现在,我国城市的数目有何变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

(3)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如何?

提示 

(1)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2)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3)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方法规律|

1.城市化的内涵和标志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①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见下表。

产业

影响

第一产业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第二产业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增加;

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

工业化是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市化。

3.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促进人口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改善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推动工业发展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推进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改变文化、思想、观念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起步

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高低

低且发展不平衡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存在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5.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图解

联系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P36至P37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1)产生城市问题。

①生态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

②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2)解决措施:

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

北京严重的雾霾天已经成为萦绕在2000多万居民头上挥之不去的困扰。

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2014北京市环境数据公报》显示,北京市2014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85.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值1.45倍。

2015年12月7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依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要求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提升为红色,这是该预案自2015年3月发布以来首次出现空气污染红色预警。

根据中国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数据,2015年12月8日,北京市全市平均空气质量指数为298,属于重度污染。

(1)北京市市中心的温度往往比郊区高的原因是什么?

(2)北京市严重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目前北京市积极建设一些卫星城,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1)城市由于人口、产业的过度集中,产生大量的废热且因城市建设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因此城市内部温度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

(2)城市中交通工具、工厂以及家庭炉灶排放的污染物较多,大气污染严重。

(3)主要是为了分散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

交通事故频发;

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

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

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

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

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

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归纳总结】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综合思维|

1.中央首次城镇化会议指出: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思考讨论:

(1)什么是城市化?

(2)乡村大量人口为什么向城镇迁移?

提示 

(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镇中就业机会多,教育水平高,社会福利完善,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等。

|地理实践力|

2.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

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

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被硬化,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人地协调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目前我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

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

(1)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2)城市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提示 

(1)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烟尘;

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

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等。

(2)城市中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建筑、居民生活垃圾;

噪声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2018·

河北名校联考)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

读图,完成1~3题。

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

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3.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

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解析 第1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第2题,据图可知,2001~2011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7%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

第3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

答案 1.C 2.D 3.B

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5.由图可知(  )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第4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错;

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

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

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对。

第5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答案 4.D 5.B

河北质检)如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6~7题。

6.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7.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

解析 第6题,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

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020~2030年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速度较慢。

因此D项正确。

第7题,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因此A项正确。

答案 6.D 7.A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模拟)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

2016年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与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

读图回答8~9题。

8.2016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社会文化因素B.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C.产业转移D.卫星城市的建立

9.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

B.GIS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

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改善城区拥堵状况

解析 第8题,2016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引起短时间内交通拥堵情况变化的最可能是社会文化因素,如实施新的交通法规、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实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A正确。

短时间内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比较困难,B错误。

产业转移和卫星城市的建立短时间内对交通拥堵的改善效果没有这么明显,C、D错误。

选A。

第9题,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使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

GIS可以用来分析交通情况,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城市拥堵使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缺,交通拥堵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使环境污染加重;

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如果人们还在市内上班,可能加剧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选D。

答案 8.A 9.D

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1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C.③④D.②③

解析 第10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11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

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答案 10.D 11.D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后期阶段

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解析 第1题,阶段Ⅰ表示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说明为城市化加速阶段。

第2题,由于城市环境恶化、乡村和小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镇迁移,属于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 1.B 2.C

读下图,回答3~4题。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

4.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解析 第3题,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城市人口比较稳定且少于发展中国家,故①④分别表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故②③分别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

第4题,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缓慢,早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也很慢,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通过计算可知,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一半。

读图可知,③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④代表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③>

④,故D项正确。

答案 3.D 4.D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6.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P、NB.M、N、P

C.P、M、ND.N、M、P

解析 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可知,城市化的速度是由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

P为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

N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

答案 5.C 6.A

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

A.海拔高,多地形雨

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

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

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7题,市区受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

第8题,③处冬、夏气温均最高,说明城市“热岛效应”最严重,最可能为重化工业区。

答案 7.B 8.C

江西五校联考)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

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且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

下图示意新型生态河堤结构,读图完成9~11题。

9.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

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

D.减轻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10.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据图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  )

A.喜阴凉B.耐旱涝

C.根系横向生长D.茎干中空而脆

11.与传统硬质河道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  )

A.增加河流水量B.减少河道淤积

C.缩短河岸使用期限D.减轻城市旱涝灾害

解析 第9题,从“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可以看出,传统河堤坚硬牢固。

轮胎中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A错误。

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作用十分有限,且铺设废旧轮胎并不是为了提高水位,B错误。

生态袋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可以固定植物根系,C错误。

新型生态河堤是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制成的,牢固性相对较差;

废旧轮胎为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因此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轻水流对生态袋(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故选D。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推测有些香根草生长于水中;

河道水位会出现季节变化,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综上可推出香根草耐旱涝,故选B。

第11题,由材料可知,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新型生态河堤中的石笼网与生态袋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

由河流补给形式可知,枯水期地下水可补给河水,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旱涝灾害。

故选D。

答案 9.D 10.B 11.D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

12.(2018·

山东潍坊模拟)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