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314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110Word格式.docx

(3)查看工作空间窗口:

在工作空间中使用who,whos,clear命令,观察运行结果。

5、熟悉MATLAB环境。

(1)MATLAB命令窗口:

菜单命令各项的作用;

工具栏各项功能,要求熟练使用工具栏按钮;

熟练使用命令编辑区中命令窗口快捷键的功能。

(2)了解MATLAB的程序编辑器。

(3)熟悉MATLAB的work子目录。

(4)MATLAB运行外部环境:

进入DOS操作系统。

6、标点符号可以使命令行不显示运算结果,用来表示该行为注释行。

二、课外练习

1、MATLAB强大的绘图功能

(1)采用插值方式绘制海底形状图。

具体程序如下:

xi=linspace(-5,5,50);

yi=linspace(-5,5,50)

[XI,YI]=meshgrid(xi,yi);

ZI=interp2(x,y,z,XI,YI,’*cubic’);

Surf(XI,YI,ZI),view(-25,25)

(2)绘制草帽图

[x,y]=meshgrid(-8:

0.5:

8);

r=sqrt(x.^2+y.^2)+eps;

z=sin(r)./r;

surf(x,y,z)

shadinginterp

axisoff

(3)绘制圆球球体

sphere(100);

axisequal;

shadingflat;

camlightright;

camlightleft;

lightingphong

2、MATLAB程序流程控制

(1)在M文件编辑器中输入以下程序,并观察运行结果。

clc%清屏幕

a=[13479];

%建立a矩阵

b=[246810];

%建立b矩阵

c=a;

%矩阵a与矩阵b交换,设中间变量

b=c;

a%输出a矩阵、b矩阵

b

实验2、3:

MATLAB数值运算基础

1、熟悉MATLAB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特殊运算符。

2、熟悉MATLAB特殊的变量和常量。

3、x=[3*pi4*pi5*pi6*pi7*pi]

分别指明以下标识所代表的含义写出运算结果,并输入计算机加以验证:

x

(2)x(2:

4)x(3:

end)x(3:

-1:

1)

x

(2)=5x(find(x>15))

4、分别指明以下标识所代表的含义并求出下列的运算结果并上机验证:

A=[1234;

5678;

9101112]

A(2,3)A(3,:

)A(:

,2)A(:

)A(8)

5、

(1)数组的输入

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下列矩阵

102030

A=405060

708090

(2)已知A=[1020;

3040]

计算:

A1=A+10A2=A+20A3=A+30G=[AA1;

A2A3]

6、S=2

A=[234;

567;

8910]

(1)A+SA-SS-A

(2)S.*AA.*SS*AA*S

(3)S./AA.\SA./SS.\A

并由计算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7、a=[123;

456;

789]

b=[111;

222;

333]

c=3

求:

(1)a.*b  b.*a a*b  b*a

(2)a./bb.\ab./aa.\b

(3)a.^cb.^cc.^ac.^ba.^bb.^a

8、a=[321;

654;

987];

b=[112;

221;

313];

求:

a\binv(a)*ba/ba*inv(b)

9、熟悉MATLAB的基本数组函数、矩阵函数。

10、运行以下函数,写出操作结果

(1)zeros(4,4),ones(3,2)

(2)已知x=magic(5)

diag(x)、triu(x)、tril(x)、size(x)、eye(x)。

11、数组函数、矩阵函数运算

(1)求复数矩阵的模与相角:

a=[1+2i3-4i;

5+6i7-8i]

(2)求复数的实数与虚部:

a=[32+7i]

(3)求复数矩阵加法、开方、乘方、乘法运算:

c=[1+2i3+4i;

5+6i7+8i],d=[1-i2-2i;

3-3i4-4i]

c+d,sqrt(c),d^2,c*d

(4)求复数矩阵的模、共轭复数矩阵,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

a=[1+2i3-4i;

5+6i7-8i]。

12、复数变量a=2+3i,b=3-4i,计算a+b,a-b,c=a*b,a/b,并计算变量c的实部,虚部,模和相角。

13、熟练掌握多项式输入、求根、由根求多项式、多项式部分分式展开。

14、

(1)计算多项式P(x)=s3+21s2+20s的根以及由多项式的根得出系数。

(2)求多项式P(x)=s8+2s7+3s6+4s5+5s4+6s3+7s2+8s+9的根,并用求出的根求多项式。

(3)已知传函:

S+3

(1)G(S)=--------------------------------

S4+2S3+11S2+18S+18

2S3+5S2+3S+6

(2)G(S)=------------------------------

S3+6S2+11S+6

将其分解为部分分式。

(4)已知表达式G(S)=(S-4)(S+5)(S2-6S+9),展开多项式形式,并计算出G(S)=0的根。

15、两个多项式a(x)=5x4+4x3+3x2+2x+1,b(x)=3x2+1。

计算c(x)=a(x)*b(x),并计算c(x)的根,将b(x)/a(x)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1、输入矩阵A为3X3的魔方阵,B为3X3的单位阵,由小矩阵组成3X6的大矩阵C和6X3的大矩阵D,将D矩阵的最后一行构成小矩阵E。

具体程序:

a=magic(3);

b=eye(3)

c=[a,b]

d=[a;

b]

e=d(6,:

2、求解方程组

2x1-3x2+x3+2x4=8

x1+3x2+x4=6

x1-x2+x3+8x4=7

7x1+x2-2x3+2x4=5

a=[2–312;

1301;

1–118;

71–22];

b=[8;

6;

7;

5];

x=a\b

3、已知符号表达式f=x3+3x2-6x+5,转换为多项式系数,并将f中的x用5,a替代。

f=sym(‘x^3+3*x^2-6*x+5’);

sym2poly(f);

subs(f,’a’);

subs(f,5)

实验4:

MATLAB仿真集成环境工具Simulink的界面与菜单

1、学会Simulink的启动方式。

2、熟悉Simulink界面各个部分的内容及其功能。

3、熟悉Simulink提供的11类基本模块库中最常用模块库的界面、模块英文名与图标信息。

4、重点掌握11类基本模块库中下列常用的一些标准功能模块名称、在Simulink中具体位置及其功能:

(1)Derivative、Integrator、State-Space、TransportFcn

Zero-pole、TransportDelay;

(2)Gain、Sum、Math-Function;

(3)Mux、Demux;

(4)Display、Out1、Scope、XYGraph;

(5)Clock、In1、PulseGenerator、Ramp、SineWave、Step、Ground;

(6)Subsystem。

5、熟悉Simulink模型窗口(Untitled)菜单项的功能;

熟练使用模型窗口工具栏按钮并熟悉各按钮功能。

1、创建一个由正弦输入信号、放大器、示波器构成的模型。

观察正弦信号幅值,频率和放大倍数变化时,示波器的输出变化。

2、创建一个由两个正弦输入信号、XYGraph模块构成的模型,观察当输入两个正弦信号相位差的变化时XYGraph模块输出波形的变化。

实验5:

用Simulink建立系统的模型

1、会使用打开“untitled”模型窗口的三种方法。

2、熟悉查找所需要的模块;

熟练掌握模块的拷贝、移动、删除、连接;

模块名称的修改;

模块内部参数的修改;

模块文件的保存和打开。

3、

试绘制上图直流单闭环调速系统的Simulink结构图模型,并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输入信号分别换成斜坡信号、脉冲信号,点击示波器分别观察输出信号响应曲线。

要求:

1)所有模块名字体:

四号;

粗体;

2)“电势系数”:

隐藏;

3)“直流单闭环调速系统”:

隶书;

小一;

4)画好的图剪切到Word文本中。

5)用正确的名称存盘,并通过打开的方式检查存盘名称是否正确。

实验6:

Simulink窗口下自定义模块库与自定义子系统

1、定义模块库

(1)建立一个只有“Discrete”,“Function&

Tables”,“Nonliner”,“signals&

System”四类模块库组成的自定义模块库Library1。

(2)建立一个只有“Zero-pole”,“Transfer-Fcn”,“State-Space”,“Gain”,“Sum”,“Step”,“Scope”,“In1”,“Out1”9个基本模块构成的自定义模块库Library2。

2、定义子系统

用Simulink的两种方法(1.“Subsystem”2.“CreateSubsystem”)将直流调速系统的电流环自定义为一子系统(虚线框住的定义子系统)并对其进行单位阶跃响应进行仿真,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1)用同一个示波器在同一坐标系下同时观察单位阶跃输入、输出信号曲线。

(2)用同一个示波器在两个坐标系下同时观察单位阶跃输入、输出信号曲线。

(3)运用绘图命令plot(tout,yout)在MATLAB命令窗口绘制图形。

实验7: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三种数学模型在MATLAB里的建立

在MATLAB环境中输入下列系统的模型:

S3+4S2+3S+2

(1)G(S)=-----------------------------

S5+9S4+24S3+16S2

-0.30.1–0.052

(2)X(t)=10.10x(t)+0u(t),y(t)=[123]x(t)

-1.5-8.9-0.054

(S-5)(S-4)

(3)G(S)=--------------------------

S(S+1)(S+3)

(5S2+0.96S+9.6)

(4)G(S)=-------------------------------------

S(S+1)2(S2+0.384S+2.56)

9.9e-80S

(5)G(S)=-----------------------

120S+1

2、模型间的相互转化

6.8(S+3)(S+7)

给定系统的零极点模型为:

G(S)=----------------------------------

S(S+1.8+j1.63)(S+1)2

用MATLAB语句转化成等效的:

(1)传递函数模型

(2)状态空间模型。

3、环节方框图模型的化简

已知晶闸管—直流电机单闭环调速系统(V-M系统)的Simulink动态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求按负反馈连接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在MATLAB命令窗口下编写程序求出)。

1、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所示,试建立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观察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给控制系统加上校正装置,如下图所示。

观察校正后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2、设计一个PID控制器,实现对G(S)=10/S2+S+10系统构成单位负反馈的控制,当输入阶跃和正弦信号时,观察通过PID参数变化对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

3、用Simulink仿真一个正弦信号和一个余弦信号相加,即计算x(t)=2sin(2t)+3cos(5t)。

实验8: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80

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前向通道的传函为:

G(S)=----------------

S2+2S

试用MATLAB命令编写程序做出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已知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301(S+4.9)

G(S)=----------------------------------

(S2+5S+25)(S+5.1)(S+50)

试求系统的性能指标:

tr,tp,ts,σ%。

3、已知下列单位负反馈的开环传递函数,试对系统闭环判别其稳定性。

1

(1)G(S)=----------------------

S3+2S2+S+2

1

(2)G(S)=------------------------

S4+S3-3S2-S+2

4、已知单闭环系统Simulink动态结构图如下所示,试用

(1)指令方式

(2)窗口菜单方式,分别求时域响应仿真曲线。

5、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W2n

二阶系统的闭环传函的标准形式为Φ(S)=---------------------------,

S2+2ξWnS+W2n

分别取ξ=0.2、0.4、0.6、0.8、1.0、2.0,Wn=6时,试绘制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6、分别用两种方法:

(1)MATLAB命令窗口编写程序

(2)Simulink模型窗口绘制动态结构图,对下面的具有延迟环节传递函数进行时域仿真。

1、如下图所示系统,请调节PID参数,使系统的输出状态达到最佳。

2、有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K/(TS+1),试对T、K两个待定系数,分别取T=1,K=1;

T=2,K=1;

T=10,K=2;

作出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T、K对系统的稳态值和过渡过程时间(5%和2%的误差)的影响。

实验9:

控制系统根轨迹的MATLAB实现

1、已知系统的开环传函如下:

(1)G(S)=---------------------------------

S(S2+2S+2)(S2+6S+13)

(S-5)(S+4)

(2)G(S)=----------------------------

S(S+1)(S+3)

1)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并求出零极点;

2)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k(S+1)

2、已知某系统开环传函为:

G(S)=-------------------

S2+S+10

(1)试绘制k:

0→∞系统的根轨迹曲线;

(2)当k=1时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k(5S2+0.96S+9.6)

3、已知系统开环传函为:

G(S)=-------------------------------------,

试绘制当k:

0→∞的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图,并判断使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范围。

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S+1)/S2(S+a)。

(1)准确记录根轨迹在a=10,9,8,3,1时的根轨迹曲线,分析a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确定不同情况下系统稳定的取值条件。

2、高性能的战斗机以0.9马赫的速度在10,000m高空飞行,其俯仰速度控制系统可用如下图表示,其中

G(S)=-18(S+0.015)(S+0.45)/(S2+1.2S+12)(S2+0.01S+0.0025)

(1)当控制器为比例环节,即GC(S)=K时,画出K变化时的根轨迹,并确定K的取值范围,使ωn>

2的系统闭环根的阻尼比ξ大于0.15,并找出ξ的最大值;

(2)采用上面的K值,画出系统对阶跃输入r(t)的响应y(t);

(3)有设计者建议采用控制器GC(S)=K/(S+2),试画出这时系统以K为参数的根轨迹图,并确定K的取值范围,使所有闭环根的阻尼比均满足ξ>

0.8;

(4)采用上面所选取的K值,画出系统对阶跃输入r(t)的响应y(t)。

3、某类高性能喷气式飞机的自动驾驶仪系统具有单位负反馈,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预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与计算得到的实际响应相比较。

实验十: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1、试绘制出下面系统的Nyquist图、Bode图。

10

(1)G(S)=--------------------

S2(5S-1)(S+5)

8(S+1)

(2)G(S)=---------------------------------

S2(S+15)(S2+6S+10)

2、试绘制出下面系统的Bode图,并求出系统的幅值裕度Gm、幅值穿越频率wcp、相角裕度Pm、剪切频率wcg。

4(S/3+1)

(1)G(S)=-----------------------------------------

S(0.02S+1)(0.05S+1)(0.1S+1)

0214

(2)X(t)=-3–20x(t)+3u(t),y(t)=[123]x

1342

3、已知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100(S+5)2

G(S)=--------------------------

(S+1)(S2-S+9)

(1)试绘制Nyquist图并由奈氏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验证稳定性正确与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