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324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

一、病理学实习目的

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二、病理学实习方法

(一)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

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外科手术取下来的脏器或组织,通常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并封存在标本瓶中的标本,观察时要注意:

1.首先辨认是什么脏器和组织。

2.注意脏器的大小、外形、颜色、质地、表面、状况(有无被膜、有无结节、有无炎性渗出物、是否光滑、色泽等),空腔脏器还应注意腔是否扩大或变小?

壁变薄或增厚?

腔内有无内容物及性质如何?

3.注意观察病灶的特征。

如病灶的位置、分布(弥漫或单个)、大小(以长×

宽×

高厘米3表示或实物表示)、形状、颜色(注意出血区多变成黑色)、质地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界限是否清楚?

周围组织有无破坏等)。

(二)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实习用的病理切片是从病变从病变处或病变与正常交界处取下组织,经过切片(通常为石腊切片)和染色(一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

即H—E染色)制作而成,其观察方法为:

1.先用肉眼观察切片外形和颜色

2

2.然后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辩认是什么组织(实质脏器由外向内、空腔脏器由内向外逐观察),找出病变所在,注意病变的性质和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为了进一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或个别细胞的形态则用高倍镜观察。

4.根据所观察到的病变(大体标本与病理切片应相互联系)。

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作出病理诊断。

5.绘图应反映主要病变,要求真实,准确、清晰、整洁,并注意掌握比例关系,并附注解。

(三)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地造成各种病理过程,用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动物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四)电化教学与病例讨论

我校病理电化教学有录像、电影、幻灯片、课件等。

病例讨论主要是临床病理联系,借以培养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五)尸体解剖

三、实习注意事项

(一)实习前必须复习与次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实习指导,了解实习内容与要求。

(二)实习时严肃认真,按实习指导仔细观察标本,及时书写实验报告。

(三)自觉爱护教学标本,我校标本来之不易,是历届病理教师心血的结晶。

看大标本时,不要横放倒置;

病理切片不要夹在书本内,转高倍镜时勿用力过猛,以免压碎切片。

(四)示教用病理切片不得擅自移动,以免影响其他同学观察。

(五)实习前后由各小组长领取和送回病理切片,如有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六)遵守实验规则,实习结束,宜进行清洁整理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 

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类型。

2.掌握修复、再生、创伤愈合、肉芽组织的概念。

二、实习内容

(一)本章幻灯及课件

(二)大体标本

1.肾细胞肿胀 

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

切面膨出,边缘外翻,混烛无光泽,似开水烫过一样。

2.肝脂肪变性 

此标本系一岁婴儿的肝脏,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质软、手触之有油腻感。

3.干酪样坏死(肾结核标本) 

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见空洞形成,空洞仙残留有较多的黄白色、质地松脆之坏死物,状如干酪(或似烤黄的豆渣),故称为干酪样坏死,属于凝固属于性坏死。

4.阿米巴肝脓肿 

肝体积增大,肝左、右两叶可见两个大小不等的脓腔,以右叶为甚,脓腔内壁呈破絮状外观。

5.足干性坏疽 

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6.坏疽性阑尾炎(湿性坏疽) 

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失去光泽,部分呈墨绿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7.肾盂积水 

肾体积较正常大,已切开,切面见肾盂肾盏高度扩张,肾实质因受压而萎缩(变薄)。

(三)病理切片

复习正常肾组织切片。

(1)低倍:

辨认肾组织结构,找到肾皮质部分,认出肾小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然后重点高倍镜观察近曲小管的变化。

(2)高倍: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狭小呈星芒状,胞浆内充满大量细小均匀红染的蛋白颗粒。

部分管腔内可见红染蛋白物质。

2.肝脂变 

复习正常肝组织切片。

全面观察肝组织,大部分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的园形空泡(制片过程中脂滴被酒精、二甲苯溶解而留下空泡),空泡将肝细胞核挤向一边,脂变明显处因肝细胞肿胀,肝窦受压变窄。

(2)高:

进一步认识脂变为园形、边界清楚的空泡,位于肝细胞浆内,核被挤到细胞的一边(注意与肝细胞水肿区别)。

3.干酪样坏死:

本片为淋巴结结核标本。

(1)肉眼:

淋巴结中央红染部分为干酪样坏死病灶。

(2)低倍:

大部分淋巴结结构已破坏,中央为大片红染、无结构的细颗粒状物质,外围已残存的淋巴滤泡,并有结核结节形成。

(3)高倍:

坏死区完全失去正常的组织结构,在坏死区边缘可见核碎片(核碎裂)及浓染的胞核(核浓缩)。

并可见朗罕氏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细胞等(结核结节的特点本次实验不要求掌握)。

4.肉芽组织:

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其深层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与表面平行,系瘢痕组织。

①新生毛细血管;

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肥大,向腔内客厅出,有的尚未形成管腔。

②成纤维细胞;

位于毛细血管之间,细胞较大,胞浆丰富,呈椭园形、棱形或星芒状,细胞界限不清楚,胞核椭园形或梭形。

③上述两种成分之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浸润(炎症实验时再仔细观察)。

三、实验报告

(一)指出下列镜下图系何种病变?

并选择绘图一张。

名称:

名称:

病变:

1. 

染色 

2. 

放大 

3. 

日期 

4. 

(二)病例讨论

病例一:

男,65岁,三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硬化,出现脑供血不足,去年始出现记忆力及智力下降,今年上半年出现痴呆,四肢活动尚可。

病例二:

男,27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左下肢肌肉麻痹,体积缩小,行走困难,患肢感觉正常。

病例三:

女,50岁,右输尿管结石患者,B超发现右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内有液平段(说明肾盂有积水)。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位患者共同的病变是什么?

属于何种类型?

2.上述病变会对机体产生何种影响和结局?

病例四:

某女,40岁,一月前左下肢由于外伤出现深达肌肉长约8厘米的伤口,简易包扎止血后未作其他处理,五天后伤口化脓,行开放引流并抗炎治疗半月后伤口痊愈,留下较大工业瘢痕。

问:

该病人世间创伤愈合属何种类型?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的概念。

(二)掌握肝淤血、肺淤血的病变特点及后果。

(三)掌握梗死的概念、类型及形态特点。

(四)了解空气栓塞的表现及其严重后果

(一)本章幻灯片及课件

1.慢性肝淤血(槟榔肝):

肝脏组织一块,已切开。

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斑纹(酷似中药槟榔,与之对照)。

暗红色示淤血区,灰黄色示肝细胞脂变。

2.慢性肺淤血(肺榨色硬变):

近肺门肺组织,呈褐色,质坚实,见针尖大小的棕色小点。

(系含铁血黄素沉积肺间质所致)。

3.脑出血:

大脑组织切面见右侧内囊出血。

黑色部分为出血灶约3×

2cm大小,脑组织水肿,中线偏移,侧脑室受压。

4.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顶枕叶及大脑纵裂内侧面的地质学网膜下腔广泛出血,沿着血管周围呈黑色及不规则状。

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5.脾梗死:

脾切面可见灰白色、边界清楚、呈三角形的梗死区、尖商指向脾门、底倍位于脏器的边缘,梗死区边缘可见充血出血带。

6.肠出血性梗死:

肠壁组织(已切开)呈暗红色为梗死区,因淤血水肿,肠壁较增厚。

灰白色部分为正常肠组织。

7.下腔静脉癌组织栓塞:

该标本系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入口处,可见3×

3.5×

4cm大小的癌组织团块。

1.慢性肺淤血 

(1)低倍:

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呈红染条索状,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散在成堆的心力衰竭细胞。

(2)高倍镜下观心力衰竭细胞的特点:

胞体较大、圆或椭圆,胞浆内充满棕黄色含铁血黄素的颗粒。

2.慢性肝淤血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相邻的肝细胞萎缩消失。

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主要观察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内淤血为红细胞,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空泡。

3.脾梗死 

(1)肉眼:

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染的充血出血带。

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

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

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

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

①核浓缩:

部分细胞核浓缩成很深紫兰色团块。

②核碎裂:

红染颗粒的细胞浆内散在少数不规则的深紫兰色碎片。

③核溶解:

绝大部分细胞消失。

4.混合血栓 

血管腔内有红染的血栓物质。

见血管腔内有染成淡红色之小梁,呈不规则支状,与血管壁紧密相连,小梁周边可见细胞成分。

淡红色小梁即血小板梁,小梁之间有小量纤维素呈红染细丝状,交织成网,其中网罗有大量红细胞和少许白细胞。

(四)家兔空气栓塞

1.实验步骤

(1)观察正常家兔情况(呼吸、角膜反射、瞳孔大小、口唇颜色等)。

(2)从兔的耳缘静脉注射空气5—10毫升(随兔大小而定),致家兔死亡,注意观察家兔临死前的表现。

(3)沿前正中线剪开胸腔,使心、肺完全暴露。

此刻心脏还在跳动,通过扩张的右心耳可看见空气泡。

然后将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全部结扎、剪断,把离体心脏放在盛水玻璃器皿中,在水面下将右心房剪开,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结果观察

呼吸

角膜反射

瞳孔

口唇颜色

尸解结果

注气前

注气后

3.讨论:

由兔耳缘静脉注入空气为什么会引起死亡?

临床上静脉输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并选择绘图一张

 

病变1. 

染色 

放大 

日期 

病例一

男,58岁。

患高血压病已十余年。

近年常有便秘,五日前去厕所大便时突然错倒,并伴有大小便失禁,右侧上、下肢瘫痪。

病例二

女,60岁。

五年前已确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损),四天前早晨醒来自觉头昏并发现右侧上、下肢不能自如活动,且病情不断加重,至次日上午出现右侧上、下肢瘫痪。

病例三

女,27岁。

患风湿性能心脏病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左心室有赘生物形成),某日起床下地活动时,突感头昏,当即卧床,二天后发现右侧上、下肢瘫痪。

1.上述三位患者共同特点是头昏、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和右侧上、下肢麻痹。

请结合解剖学知识,考虑上述患者病变发生在什么部位?

2.结合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章的学习,进一步考虑上述三位患者的病变性质是否相同?

根据已提供的简要病史,初步考虑三位患者的诊断分别是什么?

并提出诊断依据。

病例四

×

,男性,48岁,不慎小腿骨折,长期卧床休息,喜左侧卧位,曾于左小腿作静脉滴注,出现左下肢水肿,并自觉该肢发冷、麻木、青紫。

一日患者下床试行走动,突感胸闷、心悸气促,经抢救无效,五分钟左右患者死亡,试分析死亡原因,并解释其症状发生的原理。

实验三 

炎症

(一)掌握炎症三种基本病理变化。

(二)掌握炎症的分类,注意各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

(三)掌握下列名词概念:

化脓、脓肿、蜂窝织炎、炎细胞浸润、窦道、瘘管、脓毒血症等。

1.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

心脏体积增大,心外膜附着灰白色絮状物,呈绒毛状(镜下观系何种渗出物?

2.细菌性痢疾(示假膜性炎):

为结肠标本,已剪开,可见肠粘膜表面复有一层白色假膜,呈糠皮样。

假膜脱落处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浅表溃疡。

3.脑脓肿:

标本系脑之矢状切面,可见一鸡蛋大小、边界清楚的脓腔(脓液在标本切开时已流失)。

4.蜂窝织性阑尾炎:

见实验一。

5.结肠息肉:

肠腔面可见一花生米大小的带蒂的肿物向粘膜表面突起,即息肉(注意不要把肠壁外表的肠脂垂误为息肉)。

6.慢性胆囊炎:

此胆囊炎系胆结石所致,由于结石嵌顿,使胆囊体积增大,囊壁膨胀变薄,囊腔充满由囊壁分泌的稀薄粘液(已流失),囊腔内可见结石(已取出)。

(胆结石、胆囊炎常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7.炎性假瘤:

标本为肺组织,其内可见一个境界清楚清的肿瘤样团块。

1.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复习正常阑尾组织学:

阑尾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前二层较厚,管腔狭窄,粘膜固有膜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是阑尾的特点(见示教片)。

本片为阑尾的横切面,中间空白区为管腔,内层兰色部分是粘膜层,周围红染部分包括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辨认阑尾的四层结构,其粘膜层可有组织缺损,即溃汤形成,各层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故称为蜂窝织炎。

各层血管充血,组织间隙内有炎性水肿(水肿液被染成浅红色、肌层水肿最便于观察)。

进一步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形态:

胞核紫蓝色,分叶状,胞浆染成淡红色(由于组织固定收缩、胞浆几乎看不见,仅见不规则分叶核)。

2.炎性息肉:

此片为宫颈息肉。

(1)低倍:

息肉表面被复单层柱状上皮,间质充血水肿并伴有腺体增生及炎细胞浸润。

重点观察各种炎症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

见前述。

②嗜酸性粒细胞:

胞浆内有嗜酸性颗粒,染成鲜明的伊红色,细胞核常分两叶。

③浆细胞:

细胞呈椭圆形,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车轮状排队列,胞浆丰富,呈嗜酸性。

④淋巴细胞:

体积较小,核呈圆形、浓染、胞浆极少,整个细胞几乎全为核所占据。

⑤单核细胞:

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呈椭圆或肾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颁分布均匀,着色较浅。

3.细菌性痢疾:

边缘线状红染的部分为渗出的纤维蛋白。

可见红染的纤维蛋白网,网内有中性粒细胞。

纤维蛋白呈红染的网状结构,网内多为中性粒细胞。

(一)描述下列图照镜下病变?

染色

放大

日期

病例一

患儿,李某,男性。

三天前出现精神萎缩,食欲减退,昨早起床后感右上肢内侧疼痛并红肿,伴有低热。

当晚患部疼痛加剧,红肿明显,患肢不敢活动,并有发热、头痛和头昏,今日上午来院就诊。

局部检查:

右上肢内侧有2×

3厘米红肿区,略隆起,触之有波动感,体表发热,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体温39.5℃,白细胞计数23×

109/L,分类:

中性粒细胞90%并有核左移(其中杆状核白细胞4%)和中毒颗粒,淋巴细胞10%。

诊断:

右上肢脓肿

入院后手术切开,排出黄色粘稠脓液10毫升并给抗菌素治疗痊愈出院。

1.本例子诊断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2.本例系局部脓肿,但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远处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说明在疾病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6岁,女孩,因发病咳嗽1周就诊。

患儿于1周前因洗澡受凉,次日出现咳嗽、流清鼻涕,不思饮食,伴有发热,三天后鼻涕呈黄色脓性,并咳嗽加剧、咯脓性痰,昨日吸气时感右侧胸痛,呼吸困难收住院治疗。

体查,T40℃R36次/分 

P130次/分 

急性重病容,呼吸时鼻翼煸动,胸部听诊有胸膜摩擦音,双侧下背部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18×

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8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人发生的谈病有几种类型?

以何种为主?

为什么?

2.该病人的诊断是什么?

有何依据?

(请参考呼吸系统疾病一章)

实验四 

肿瘤

(一)

(上皮组织肿瘤)

(一)掌握常见肿瘤的形态特征。

(二)掌握肿瘤的隆长方式及转移途径。

(三)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

1.甲状腺瘤(示膨胀性生长) 

在甲状腺中可见一灰黄色彩约核桃大小,结节状的肿块,挤压周围正常组织,并因肿瘤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包膜,包膜完整,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切面均质,呈黄色。

2.乳腺癌(示浸润性生长) 

肿块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约小儿拳头大小,已向外穿破,皮肤呈结节状突起,质地较硬,切面灰白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

皮肤呈桔皮样外观,另一标本尚有乳头凹陷(为什么)。

3.皮肤乳头状瘤(示外生性生长) 

此肿瘤标本约鸡蛋大小,呈乳头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其根部狭窄形成蒂与基底部正常以皮肤相连(此标本已从蒂部切下)。

4.阴茎鳞癌 

肿瘤位于阴茎体部,呈菜花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此肿瘤有几种生长方式?

5.卵巢囊腺瘤 

观察卵巢粘液性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标本。

前者肿瘤为多房性、表面光滑,切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充满了灰白色半透明的粘液(固定后凝固成胶冻状)。

后者肿瘤为单房性,囊腔内浆液清亮透明(标本切开时浆液已流失),囊壁内表面可见多个乳头状突起。

6.淋巴结转移性癌 

融合肿大的淋巴结约鸭蛋大小,有包膜,但包膜不完整。

切面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呈细颗粒状的淋巴结。

7.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性肠腺癌 

结肠一段,约20×

12×

6cm3,下段肠壁明显增厚,肠腺狭窄,呈灰白色,右下有多个大小不等,分界较清楚,灰白,均质的淋巴结。

8.肺转移性肝细胞癌 

左肺分为上、下两叶。

表面及切面均可见黄豆、绿豆、粟米大小、分界清楚、灰白色、弥散分布的癌结节。

以下肺病变明显。

1.皮肤乳头状瘤 

见很多树枝样突起,每个突起即为一个乳头。

(由于切片的关系,有的只见到游离的“树枝”为横切面)。

乳头表面由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乳头中心为纤维组织、血管。

选纵切的乳头观察其结构,见乳头的上皮,从外到内为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排列规则。

瘤细胞分化成熟,呈多边形,层次清楚,有细胞间桥,异型性小。

(量的增多,排列组合的异常。

2.鳞状细胞癌(I级) 

见大小不等的癌细胞团,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此为癌巢,位于结缔组织间质中。

癌巢由分化较好的鳞状上皮癌细胞构成,癌巢中央有粉红色同心圆排列之角化珠,即癌珠,有的可见细胞间桥。

间质中常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3

.结肠息肉状腺瘤:

由结肠粘膜层由表面长出(外生性生长)息肉状腺瘤有蒂与粘膜相连(活检取材时只取到腺瘤部分),其腺体与正常结肠胃的粘膜腺体很相似,异型性小。

腺体的细胞多呈单层排列,未见核发裂,异型性小(表面呈乳头状生长,恶变率较高)。

4.结肠腺癌 

先分辨结肠的各层与肿瘤位置的关系。

重点看癌组织的结构:

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腺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染色较深,异型性大。

有的细胞呈多层排列,且可见癌组织已浸润到粘膜下层和肌层(正常粘膜下层及肌层无腺体)。

部分细胞呈乳头状结构。

腺体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一,核分裂现象易见,部分细胞向腺腔突出,呈乳头状生长称为乳头状腺癌。

病变描述:

(二)病例讨论:

患者朱×

,女性,40岁,已婚,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3年,最近有迅速生长的趋势而来院就诊。

外科查:

右侧乳房较左侧大,在乳房的外上象限触摸到一鹅蛋大小肿块高出皮肤,表面溃破、质硬,较固定,与周围组织粘连,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