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3312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数学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结构的认识

11.儿童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多少的年龄是()

D.5~6岁

12.影响幼儿对几何图形认识的难易顺序的主要因素是()

A.几何图形本身的复杂程度

B.几何图形本身的相似性

C.几何图形的呈现方式

D.幼儿生活经验与教育训练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联系儿童生活

B.学前儿童的数学知识不必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C.数学教育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

D.从个别到一般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之一

14.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是()

A.计量

B.测量

C.比较

D.对应

15.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

A.数量特征

B.本质属性

C.相互关系

D.存在形式

2.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

A.加减运算

B.空间方位

C.集合

D.排序

3.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

A.小班前期

B.小班中期

C.中班前期

D.中班后期

4.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

A.动作

B.教学

C.游戏

D.生活

5.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

A.教学活动

B.教师观念

C.儿童发展

D.社会进步

6.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

A.数量关系

B.数学概念

C.数学方法

D.数学知识

7.“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

A.集体与小组结合

B.小组活动

C.集体活动

D.游戏活动

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

A.目标

B.材料

C.规则

D.结果

9.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

A.对应关系

B.序列关系

C.等量关系

D.包含关系

10.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1.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

A.层级分类

B.多重分类

C.多角度分类

D.按物体一个特征分类

1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A.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

B.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C.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D.按物计数——口头数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13.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

A.会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5以内)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B.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14.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

A.教师讲解、示范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

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

A.算式题

B.实物加减

C.口述应用题

D.数的组成

16.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

A.自编应用题

B.教师口述应用题

C.日常生活情境

D.游戏形式

17.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A.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B.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C.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D.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18.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A.对图形进行比较

B.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C.让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D.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9.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20.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

A.学前班

B.大班

C.中班

D.小班

21.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

A.自身为中心

B.参照物为中心<

C.天地为中心

D.方向为中心

22.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

B.智力发展

C.游戏活动

D.生活经验

2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

A.确定评价目的

B.设计评价方案

C.收集评价资料

D.处理评价结果

24.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等,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鉴别作用

B.诊断作用

C.改进作用

D.导向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

A.和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B.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C.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D.和数学知识的相互作用

E.和活动场所的相互作用

26.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有()

A.教育目的

B.教师

C.儿童

D.社会

E.学科

27.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有()

A.操作法

B.演示、讲解法

C.游戏法

D.发现法

E.观察、比较法

28.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A.学习与分类有关的词语,如“不同”、“相同”等等

B.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D.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E.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29.学前儿童的排序活动可分为()

A.按规则排序

B.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C.按数量和数排序

D.按差异排序

E.按面积与体积排序

1.数学语言所追求的是( 

 

)。

A.精确性

B.发散性

C.启发性

D.个性化

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了( 

A.直觉行动思维

B.表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辨证思维

3.随着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质的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对儿童的干扰会( 

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很快消失

D.没有变化

4.在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

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

B.让儿童动手操作

C.联系儿童生活

D.重视个别差异

5.从儿童的认识、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一分类的角度是( 

A.教育基本内容

B.儿童身心发展

C.数学教育内容

D.社会发展要求

6.数学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熟悉的、所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A.启蒙性

B.启发性

C.生活性

D.可探索性

7.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为( 

A.区角活动

B.师生交互活动

C.幼儿独立操作学习活动

D.家园配合活动

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是(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小组结合活动

9.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B.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D.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10.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 

A.自然数

B.集合

C.序列

D.对应

11.幼儿可以从一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几何图形中,拿出大的红色的圆形片,说明幼儿已具备了( 

A.简单的分类能力

B.比较能力

C.集合的感知能力

D.多角度分类能力

12.按一般发展趋势看,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是(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 

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B.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

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14.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 

A.教师讲解示范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

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

D.大班教学内容

16.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对应用题的理解与思考是凭借( 

A.表象

B.动作

C.实物

D.概念

17.研究表明,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 

A.配对

B.指认

C.掌握形状名称

D.拼合

18.“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

”这一教育要求适于( 

A.小小班

B.小班

D.大班

19.量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 

A.操作性

B.守恒性

C.可测量性

D.可感知性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排序比分类难

B.分类比排序难

C.比较比排序难

D.辨别比分类难

21.“我在老师的后面,我在黑板的前面”,这句话体现了空间概念的( 

A.可变性

B.相对性

C.连续性

D.抽象性

22.儿童在等待时,会说“时间怎么这么长,我急死了”,说明儿童时间概念具有( 

A.主观性

B.周期性

C.流动性

D.含糊性

23.教师在进行某一内容的教学之前,有必要了解儿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具有( 

B.导向作用

C.诊断作用

D.改进作用

24.“临床法”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布鲁纳

D.蒙台梭利

25.数的组成实质是数群与子群之间的( 

A.逻辑关系

B.等量关系

C.互补关系

D.互换关系E.包含关系

26.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包括( 

A.集合

B.排序

C.计量

D.分类

E.对应

27.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 

A.个别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活动形式

D.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E.师幼互动形式28.比较物体数量关系教育的要求包括( 

A.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一样多

B.会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语表示两组数量比较的结果

C.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D.要求幼儿用动作与语言配合

E.学习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影响,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相等还是不相等

29.量的守恒包括( 

A.长度守恒

B.面积守恒

C.容积守恒

D.体积守恒

E.数的守恒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 

A.数量关系 

B.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C.位置关系 

D.事物的自身特性

2.教师要求幼儿按照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不能随意乱分,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 

A.对应意识 

B.规则意识

C.活动意识 

D.合作意识

3.幼小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产生有效的合作和交流,这反映了此时儿童学习数学具有(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4.有些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要掰手指进行运算,这种现象说明( 

A.他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尚需借助于外部动作

B.父母是这样教他计算的

C.他喜欢玩弄手指

D.他注意力不集中

5.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A.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C.用筷子量桌子的长度 

D.用体重计称量体重

6.下列数学关系中,儿童最易理解的是( 

A.包含关系 

B.传递关系 

C.大小关系 

D.可逆关系

7.下列属于对应比较的形式是( 

A.重叠比较 

B.单排比较 

C.竖排比较 

D.横排比较

8.儿童数概念初步建立的标志之一是( 

A.数数时手口一致 

B.数数时手口不一致

C.口头数数 

D.能说出总数

9.幼儿将塑料插片按颜色进行分类摆放,这种分类属于(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B.按物体间联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10.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研究,3岁左右幼儿的数概念发展处于( 

A.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 

B.数量的感知阶段

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D.数的运算阶段

11.幼儿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如要评价每个幼儿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此时收集评价资料的最好方法是( 

A.临床法 

B.测试法

C.作业分析法 

D.观察法

12.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使用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材料,并且用不同的方式来摆放它们,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A.对图形进行比较 

B.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

C.让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D.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13.一名幼儿看到老师把球一个比一个大地排列起来,当老师刚排了3个球,这名幼儿就突然说:

“最后一个是最大的”。

这说明这个幼儿已掌握了序列关系中的( 

A.可逆性 

B.传递性 

C.双重性 

D.相对性

14.幼儿常常用“昨天”泛指过去,用“明天”泛指将来,这说明他们的时间概念具有( 

A.相对性 

B.抽象性 

C.含糊性 

D.形象性

15.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持续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优化教育过程,此评价类型为(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检查性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小班儿童往往不能“坚守”一一对应的观念,而是依据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判断数量,说明此时儿童主要缺乏思维的(   )。

A.抽象性

B.逻辑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2.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思维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运算思维

3.儿童的数学活动过程就是和(   )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A.学习材料

B.同伴

C.教师

D.环境

4.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   )开始的。

A.儿童的动作

B.听教师的讲解

C.儿童的讨论

D.观看教师的演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联系儿童生活

B.学前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必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C.数学教育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

D.从个别到一般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之一

6.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   )。

A.是否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结构和学科的教育价值

B.是否依据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C.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

D.遵循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程度

7.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   )。

A.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D.我国的教育方针

8.“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这一数学教育目标适合(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9.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包括(   )。

A.分类、排序与对应

B.数、计数与数的运算

C.几何图形

D.量与计量

10.教师运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方法是(   )。

A.操作法

B.游戏法

C.讲解法

D.谈话法

11.下列实物教、学具中,专门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学具是(   )。

A.皮球、娃娃

B.小木棍、贝壳

C.分类盒、几何图形镶嵌板

D.实物卡片、各种纸盒

12.操作、练习、实验等这是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A.语言传递

B.实际练习

C.暗示陶冶

D.培养兴趣

1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中,对一组物体

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

A.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B.多角度(或多重)分类

C.层级分类

D.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14.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产生于(   )。

A.2岁~3岁

B.3岁~4岁

C.4岁~5岁

D.5岁~6岁

15.婴幼儿数概念发生的顺序依次是(   )。

A.辨数  点数  认数

B.点数  辨数  认数

C.辨数  认数  点数

D.点数  认数  辨数

16.数的守恒是指(   )。

A.数的分解与组合

B.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

C.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D.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

17.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

A.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B.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C.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D.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18.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和图形相似的物体,这是对(   )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

19.1个5岁幼儿说:

“刚才比过了小绿棍和小红棍,是小绿棍短,小红棍长,小黄棍比小红棍还长,所以小黄棍比小绿棍要长。

”说明该幼儿已能理解排序中的(   )。

A.传递性

C.可逆性

D.双重性

20.儿童最初是以(   )为参照系统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

A.自己的动作

B.其他物体

C.自己的身体

D.客体

21.对学前儿童来说,进行有兴趣的活动时,时间就显得很短,相反,若要他们等待,时间就觉得很长。

表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

A.含糊性

B.易受生活经验影响

C.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D.主观性

22.按照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划分,学前数学教育评价包括(   )。

A.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乃至课程的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3.教育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