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3339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3.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自动咖啡机的设计全套图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二,蒸气锅炉无法提供足够的压力。

即便这样,施加额外的压力使酿造咖啡的时间缩短的研制方向仍然值得探索。

只是如果不用蒸气,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压力来源?

更深层的问题是:

到底要施加多大压力,才可能获得最佳萃取率?

20世纪初,DesiderioPavoni获得了Bezzera的设计专利。

他是1905年开始制造这种咖啡机的。

后来,TeresioArduino也跟着生产类似的咖啡机,其他的厂商相继跟进。

二十年代,在意大利的咖啡店,这种咖啡机随处可见。

但意大利人似乎对蒸气压力咖啡机的成果不甚满意。

通过蒸气应该达到把压力增加的目的,可是加强热度也会使粉在调煮过程中灼伤,这样会失去藏在咖啡粉内部的芳香油脂。

因此,便有人想到:

能不能直接加压于热水,取代将水煮沸,以蒸气作为压力的方式?

二次大战的时候,人们利用水龙头流出的本身压力来提高煮咖啡的压力。

咖啡机利用电可以迅速将一小壶的水加热至所需要调煮的温度。

每一壶水设计煮一份咖啡,并且每一小壶都连接到水龙头上。

操作人员只需轻按小壶上的杆子,来自水龙头的压力便可将小壶里的热水推到咖啡粉。

根据各地区水压的不同,一般而言,由此类咖啡机产生的压力比蒸气压力咖啡机产生的还要大1.5个大气压。

其实这种咖啡机和蒸气压力咖啡机的高度相差并不大,但整体体积较小。

在外观上更符合当时二十年代晚期的流行趋势—以几何图形和直线条代替蒸汽压力咖啡机的弧形。

另一种产生比1.5个大气压更大压力的方式是压缩空气。

当把咖啡机上的横向杆提起时,把水注入被活塞占据的空间,此时压下横杆,水会被活塞上的压力平均注入到滤器里的咖啡粉,这表示了热水也可以在未沸腾时就泡咖啡,从而不致烫坏咖啡粉。

几乎同一时间,一家米兰咖啡馆的老板AchilleGaggia也运用了相似的手段酿造咖啡。

这方法逐渐被其他生产厂商采用。

逐渐的,这种新式咖啡机取代了蒸气压力咖啡机。

甚至在现今,也可以在家用机器—帕凡尼(LaPavoni)上发现这种原理的应用。

二次世界大战前,虽然人们改进了利用蒸气为压力来源可能将咖啡粉烫坏的缺点,但是由于压力是通过活塞传导手臂来推压热水,这不但需要一根强壮的臂膀,而且产生的压力也不易持续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中断了Cremonesi和Gaggia对咖啡机的改良工作。

战争期间Cremonesi去世,他把咖啡机的专利传给了他的遗孀RosettaScorza。

1947年Gaggia将原本的活塞原理加以改良,改由弹簧控制活塞。

操纵者只需压下杆子,控制弹簧就会压缩,这样热水就会被注进咖啡粉与活塞之间的空间。

待活塞上面的弹簧膨胀时,活塞被往下压,热水流至咖啡处,上面的杆子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1948年,Gaggia运用了这个理论完成了他的咖啡机,因为他把热水推至了比先前更加密实的咖啡粉中,如此的来的压力也比以往更加大而稳定。

所以在咖啡上生成了一层克丽玛。

这是克丽玛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

至此,克丽玛成了意大利咖啡的象征。

与先前的土耳其咖啡一般,克丽玛同样是判别咖啡优劣的标准。

Gaggia发明的咖啡机也使得咖啡的泡制过程更加戏剧有趣。

以臂膀操作横杆继而横杆逐渐回到先前位置的动作便称为了众多Espresso吧台的例行表演。

在这将近一百年的咖啡机器进化史中,人们还发现,如果利用额外的8-9bar加压,强制性地让水迅速地穿过咖啡粉,咖啡粉与饱含压力的水间产生的抗力,会让每杯咖啡的萃取酿造时时长缩小到25秒,还使得咖啡粉末捣碎研磨到面粉般柔细,提高了萃取率。

得益于Espresso这种咖啡冲泡法,不但可以加快冲煮速度,也提升了咖啡品质。

一方面它使得咖啡馆经营者节省了成本和时间,每日冲煮量增加了数倍,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加广泛的咖啡人口,如今早已风靡了世界的咖啡市场,变为市场上的主流。

1.2国内咖啡机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家电业的不断进展,世界家电制造基地往中国迁徙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作为小家电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咖啡机虽然大多数人并不十分熟悉,但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流行普及,咖啡文化早已在欧美经久不衰。

这个时代欧美文化尤其是消费观念正影响着全球,国内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普通大众喜欢上了这个洋玩意,让它变得家庭化。

咖啡机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最开始的虹吸式、滴落机械式、电子编程控制式,发展到现在主流的高压蒸汽式,今后发展的趋势势必是全自动组合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国内港资、台资厂利用世界制造产业往中国转移的契机,发展为欧美市场贴牌制造咖啡机电器的中坚力量。

但到了后期,受制于单机利润逐年的下滑,管理成本与材料成本持续居高等众多不好因素的影响,咖啡机产业又逐渐青睐于迅速发展起来的更具竞争力和活力的民营企业。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目前大部分研发性任务已经逐渐实现本土化,国内技术人员参加了策划、研发、认证到生产的全过程。

1.3课题的意义及目的

国内生产的咖啡机,大多是半自动的,温度控制精度不高,且操作较为不方便,更多的是以手工辅助进行间歇式工作,泡制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清洗既繁琐又不方便。

因此,不少公司使用的大多是进口的外国全自动咖啡机,这些全自动咖啡机不但可以对温度、浓度甚至咖啡粉的粗细度实现操纵控制,以满足用户更优质的使用需求;

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进口咖啡机一般价格较高,性价比低,经济上比较难以承受。

所以很有必要设计开发一款功能相对齐全高效而且低价的咖啡机。

在磨豆装置中设置有调节咖啡粉粗细度的机构,可以人工实现研磨咖啡粉的粒度。

加水烧水系统中,设计了一套液压系统装置,可以实现对水的安全快速加热,又控制了加热的水量、冲泡的水量,有利于节约用水。

我们通过控制中心以及拨码开关,用户可以自行控制泡制的水量。

冲泡完毕后用完的热水可以自行流出到废水槽外。

在酿造器的设计中,我们考虑到了残渣的清除,设计了一扇弹簧控制的拉门,可以在酿造完毕后打开,露出滤网以待清洗,方便简单有效。

控制系统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附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按键系统,加热电路,各种开关以及液压装置来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

2总体方案设计

2.1咖啡机的工作原理

现磨的咖啡粉的粗细度、酿造咖啡时的水温包括水与咖啡粉的混合比例即咖啡液的浓度等都会关系到咖啡的口味。

全自动咖啡机的研发中都要囊括到这些因素。

一般来说,咖啡的泡制酿造方法是:

首先对咖啡豆进行捣碎研磨到适宜的粗细度,将清水的温度烧到指定温度(一般90℃),在酿造器中对咖啡粉进行萃取、酿造。

高温高压的热水通过液压管道在酿造器中与咖啡粉保持8S左右的接触时间,以确保咖啡粉中的有用物质最大化地溶解在热水中并随热水流出,流入指定位置的咖啡杯中。

所以,咖啡机的重要设计参数要以此为基准。

从结构上来看,咖啡机可以分为粉碎研磨机构、加热并供水系统、萃取酿造室、控制中心几个系统。

从工艺流程上来看,首先以研磨机构捣碎研磨烘焙好的咖啡豆,获得一定粗细度的咖啡粉;

咖啡粉由送粉电机输送至酿造器中。

在水路方面,纯净水由泵加压对水路系统进行供水,然后一定压力的水先进入加热器加热到设定的温度,之后热水或热蒸汽进入酿造室,与之前输送来的咖啡粉接触、萃取,泡成浓度适宜的咖啡液,从咖啡口流出滴入指定位置的容器中。

酿造完毕之后,系统进行自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渣清洗工作。

整个工作循环由控制电路控制。

咖啡机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全自动咖啡机的工作流程图

从这个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全自动咖啡机研发重点部分在于研磨粉碎机构,加热供水系统、酿造器、控制电气系统。

2.2研磨机构设计

2.2.1方案设计及原理

咖啡机一般通过两研磨磨盘将咖啡豆磨成咖啡粉。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案思路设计一种可以清除研磨机构中咖啡粉残留物并且能够调节咖啡粉粗细的研磨机构:

研磨装置上方设一个盛豆仓,盛豆仓下方设有磨体,磨体里面有两个磨盘,一个转动磨盘,一个静止磨盘,两个磨盘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研磨机构电机的转轴间接与转动磨盘相连,磨出的咖啡粉直接掉入下方的送粉螺杆里,或者通过不断转动的小刷子扫入螺杆里。

所述的静止磨盘通过螺钉固定在静止磨盘架上,静止磨盘架利用螺纹固定于外缘带螺纹的连接件上,连接件利用螺纹旋接于磨体上,转动磨盘通过螺钉与转动磨盘架相连,转动磨盘架通过键槽与转轴相连。

我们采用这种方案的优点是:

因为静止磨盘固定于静止磨盘架上,静止磨盘架又与外缘带螺纹的连接件固定相连,连接件与磨体相连;

其可将盛豆仓、静止磨盘、静止磨盘架从磨体上拆下来,如此一来定期清洗研磨装置中残留的咖啡粉就十分方便。

使用时,将静止磨盘、静止磨盘架、盛豆仓旋入磨体中,便可进行磨豆操作。

整个研磨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研磨机构示意图

1-电源箱2-送粉电机3-联轴器4-磨体5-键

6-转动磨盘架7-螺栓8-垫圈9-转动磨盘10-连接件

11-豆仓12-调节杆13-调节齿14-连接件15-调节齿轮

16-静止磨盘架19-静止磨盘20-小毛刷21-螺旋送粉轴22-酿造室

23-弹簧24-除渣销25-密封垫片26-磨豆电机29-密集滤网

本次设计的捣碎研磨机构设置有简单的咖啡粉末粗细调节装置,包括:

调节杆和设在杆上的调节齿轮,在连接件设上设有与调节齿轮相配合的调节齿。

当需要调整粉末粗细的时候,人工转动调节齿轮,调节齿轮带动配合在连接件上的调节齿,这样连接件相对于磨体转动,静止磨盘和转动磨盘间的间隙就可以被调整,以此来调节所磨咖啡粉末的粗细。

我们在出粉通道中设有螺旋轴,送粉电机与螺旋轴相连,研磨电机开启后,送粉电机也相应开启,这样可将咖啡粉送出的比较干净,减少了咖啡粉在研磨装置中得残留,而且节省总体冲泡时间。

下面就上图进行一下简单说明:

19是静止磨盘,固定于静止磨盘架16上,16固定在外缘带螺纹的连接件14上,14再旋接于磨体4上;

9是转动磨盘,通过转动磨盘架6与转轴相连。

粉末粗细调整机构包括:

调节杆12和设于调节杆上的调节齿轮15,连接件14上设有与调节齿轮相配合的调节齿13。

出粉通道内设有螺旋送粉轴21,与送粉电机2通过联轴器3相连。

在电机转轴上套有一木制的小毛刷,随转轴和转动磨盘一起转动,可以把非螺旋轴的一侧的咖啡粉扫进螺旋轴中,更好的将磨成的咖啡粉输送出去。

2.2.2磨盘的选择与计算

市面上的磨盘一般分为陶瓷制的磨盘和金属材料的磨盘。

陶瓷磨盘的好处:

1、机械强度高;

2、耐磨性、耐腐蚀性好;

3、热稳定性好;

4、环保无污染等。

缺点是:

1、脆性大,耐冲击能力低、易碎;

2、产品不易回收利用,一次成型。

金属磨盘由于具有,抗碰撞,轻盈,耐高温等的优点,因此本次设计选择金属制的磨盘。

采用45钢制作,外镀合金钢使其不生锈。

如图3所示为常见的不锈钢磨盘。

图3不锈钢磨盘

根据试验和经验数据所得,生产力Q和研磨直径D基本满足以下关系:

k-生产系数1-1.5,本次计算取1.5;

v-磨盘对缘的线速度;

D-磨盘直径;

q-比压荷,咖啡豆加工时取2kg/;

g重力加速度;

磨盘对缘速度:

为了保证生产率,Q一般取10kg/h,结合上述两公式,初步带入转速为700r/min。

可得

得出,D0.035m。

此设计中,选择D=0.042m。

其厚度定为15mm。

具体结构参见零件图“转动磨盘零件图”和“静止磨盘零件图”。

2.2.3磨豆电机的计算与选择

一般来说,两磨盘与咖啡豆之间挤压的正压力不会超过2000N,摩擦系数经过查表取0.5,根据材料力学的公式得出工作时所需要的扭矩

M=fdx=0.1N·

m

考虑到过载,为了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代入负载扭矩为1N·

m。

根据直流电机的功率计算公式

其中:

P的单位为kw;

T为扭矩,单位N·

m;

n为转速,取700r/min.

得出P=73w。

综上所述,本设计选择功率为100w,额定转矩为10N·

m,额定转速为700r/min的小型直流电机。

经过查找手册和网络,选出一款型号为LR775的有刷直流磨豆电机,额定电压为24v,额定电流为0.1A,额定转速为760r/min,额定转矩为10N·

m,效率为80%。

其输出轴直径为10mm。

输出轴的长度为60mm。

外形尺寸为93mm56mm。

2.2.4电机输出轴的强度校核

由于电机输出轴主要受到的是不超过1N·

m负载扭矩的作用,对于实心轴来说,

由扭转剪应力计算公式:

==5000000Pa=5MPa<

[]=20Mpa。

所以轴的扭转强度是足够的。

2.2.5键的选用与校核

考虑到咖啡机内部的空间结构以及强度满足的问题,我们直接在电机输出轴上开键槽,利用键与转动磨盘架直接相连。

对于10mm的轴,查手册GB/T1096-2003此处可以选用B型平键。

键宽b=3mm键高h=3mm键公称长度l=12mm

键的两侧面是工作面,工作时通过键与侧面的挤压来传递转矩,受到挤压和剪切力。

实践证明,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它工作侧面被压溃。

所以我们校核时按挤压应力进行校核。

==0.024MPa<

[]=110MPa。

所以,挤压应力远远满足要求。

2.2.6送粉电机与送粉螺旋轴

对于送粉电机,由于没有特别的负载要求,我们选择一款产品型号为JGB37-520的直流电机即可,电压为12V,转速为600r/min,额定功率3W。

输出轴的直径为7mm。

对于送粉螺旋轴,已知输送机的功率为P=0.003Kw,工作转速为n=600r/min。

对只受转矩或以承受转矩为主的传动轴,应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轴的直径。

若有弯矩作用,可用降低许用应力的方法来考虑影响。

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式中:

d—计算剖面处轴的直径mm;

T—轴传递的额定扭矩N·

m,T=9550000N·

m;

N—轴传递的额定功率0.003kw;

n—轴的转速600r/min;

[

]—轴的许用应力

A—按[

]所定的系数查表得A=130。

代入上述公式得,d>

2.2mm。

为了保持与电机输出轴保持一致,也选择直径为7mm的送粉螺杆。

2.2.7联轴器

在电机输出轴与螺杆轴之间选择弹性柱销联轴器FCL80。

它的参数为:

额定扭矩6.5N·

m最大扭矩13N·

最高转速4000r/min径向偏差0.02mm

角向偏差1.0轴向偏差+0.06mm

重量420g

弹性柱销联轴器结构相对简单,正常条件可连续长期运行。

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可靠安全。

工作稳定可靠,拥有优良的减振、电气绝缘和缓冲性能。

具有较大的和角向和轴向、径向补偿能力。

结构简单,径向尺寸较小,重量轻,转动惯量小,适用于中高速场合。

在网上,目前有很多孔径的柱销联轴器可以供选择,对于咖啡机内部来说,空间小、质量轻的联轴器是我们需要的产品。

2.2.8调节齿轮与调节齿

在调节齿轮方面,由于是人工手动调速,转速不高,频率不高,没有大的冲击载荷和负载。

因此我们直接加工模数m=1.5mm,齿数为19的调节齿轮,在连接件上做出相应的一段齿即可。

硬度为400HBsE,材料选择铸钢。

在连接件上铸上模数为1.5mm,齿数为43的齿。

两个配合齿轮基本参数整理见表1。

表1:

调节齿轮与连接件上齿的基本参数

名称

符号

公式

调节齿轮

调节齿(所在齿轮)

齿数

z

19

43

模数

1.5

传动比

i

2.26

分度圆直径

d

d=mz

28.5

64.5

齿顶高

ha

ha=h*am

齿根高

hf

hf=(ha*+c*)m

1.875

齿全高

h

h=ha+hf

3.375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31.5

67.5

续表1: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24.75

60.75

基圆直径

db

db=dcos20

26.78

60.61

中心距

a

a=m(z1+z2)

93

齿距

p

P=m

4.71

齿厚

s

S=m/2

2.36

齿槽宽

e

e=m/2

顶隙

c

c=c*m

0.375

2.2.9螺钉与螺纹的选用

1)螺钉的选用:

由于磨盘较厚,并且考虑到不阻挡咖啡豆和磨好的咖啡粉的路径,在静止磨盘与静止磨盘架、转动磨盘与转动磨盘架的连接固定问题上,选择不贯穿的螺钉连接,结构也更简单紧凑。

查国标GB/T70.1-2001,选择规格d为M1.6,螺距P为0.35,s为1.5,规格长度为4的六角圆柱头螺栓8只。

下面我们分别来校核一下静止磨盘和转动磨盘所使用的螺钉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1)静止磨盘螺钉校核

静止磨盘使用的螺钉主要承受由于摩擦产生的力矩T,由螺钉与垫片之间的摩擦转矩抵消。

受力图如下图4所示:

图4静止磨盘螺钉受力示意图

假设底板结合面上各螺钉连接处的摩擦力均相等且集中于螺钉中心,并垂直于螺钉中心岛地板旋转中心的连线。

这些摩擦力对地板旋转中心力矩的综合平衡旋转力矩T。

fFl1+fFl2+fFl3+fFl4=KfT

f为结合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此处取0.15;

l代表螺钉中心到磨盘中心的距离,此处为13.4mm,即0.0134m;

Kf为考虑摩擦传力的可靠性系数,一般取1.1-1.5,这里代入1.2;

T为旋转力矩,经过上面的计算可知T为0.1N·

m,我们代入1N·

m来校核。

这样代入数值算得=149N。

螺钉强度条件为==97MPa=400MPa。

d为螺钉的公称直径,单位:

mm

因此螺钉的强度满足要求。

(2)转动磨盘螺钉的校核

与静止磨盘一样,转动磨盘使用的螺钉主要承受由于摩擦产生的力矩T,由螺钉与垫片之间的摩擦转矩抵消。

受力图如下图5所示:

图5转动磨盘螺钉受力示意图

假设底板结合面上各螺钉连接处的摩擦力均相等且集中于螺钉中心,并垂直于螺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