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33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挥而就 

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 

一蹴而就 

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政绩不在于GDP增速多高多快,不在于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于是否带动了广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B.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5.括号处按顺序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3分)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又证明着这()是杀害,简直是虐杀,()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而且不但而B.况且不仅因为

C.况且不仅而且D.而且不但因为

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所以遣将守关者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以乱易整,不武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

D.臣死且不避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秋毫不敢有所近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联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B.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要做到仄起平收。

C.行书的“行”是有规则的意思,它的字形方正严整,有撇、捺和硬勾,波势减少,更便于书写。

D.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现代学者认为,这六种都是构字方法。

二、诗歌鉴赏(11分)

野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

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

C.颈联写出了诗人虽然年老多病,却依然念念不忘李唐王朝,实在是一种愚忠。

D.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E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11.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一)课内文言文 

(14分)

《荆轲刺秦王》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愿举国为内臣 

:

___________ 

(2)荆轲顾笑武阳:

___________

(3)秦王还柱而走:

(4)轲自知事不就: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4.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②群臣侍殿上者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5.下列对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选部分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部分的情节依次可概括为:

“厚遗蒙嘉——图穷匕见——顾笑舞阳——倚桂笑骂”等四个场面。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阳竞“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

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舞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

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

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擿”,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

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倚柱笑骂”,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二)课外文言文(7分)

富民在先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知其然也?

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1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B.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C.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D.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17、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奚以知其然也?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四、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8、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

(1),鱼翔浅底。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芬芳。

(3)那河畔的金柳,。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5)真的猛士,,。

(6)不在沉默中爆发,。

五、文学鉴赏(21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雪窗帘

迟子建

坐在下铺靠窗位置的是一个老女人,我上车的时候她就生在那里了。

她的头发已经白了多半,看上去六十左右,穿灰棉袄,扎一块深蓝色的头巾,带着一只篮子。

她似乎怕别人不小心踢着那篮子,时常地往下望上几眼。

她大约是不常出门的,像小孩子一样用指甲刮开车窗上的霜花,不停地朝外张望着。

她的自言自语声引得我忍不住想笑。

比如她轻声嘀咕:

“这荒郊野外的还亮着灯,这不是给鬼照亮的嘛。

”这电线杆子可真多啊,隔不远就一个。

这电是从哪里走的呢?

一个胖乎乎、醉醺醺的中年男人说他要睡觉,让老女人赶快让开。

老女人从裤兜里掏出票来。

她的票是这张铺位的,千真万确。

很快,列车员过来了。

她听明了事情原委后,对老女人说:

“这事情怪不了别人,你不换票,火车开出半小时后,就等于放弃了对这铺的权利。

这铺已经卖给人家了。

“那我上哪里坐着呀?

”她颤着声问。

“坐边座上吧。

”列车员说,“没别的办法了。

老女人落下了眼泪,提着篮子来到边座上。

她看了一眼那贴着车厢壁立着的座儿,说:

“它立着我可怎么坐呀?

七仙女的屁股也坐不稳定呀!

”她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列车员一伸手把那弹簧座拉了下来,说:

“这是可以活动的座,你一起身就自动立起来了!

老女人把篮子放到窄窄的桌上,小心翼翼地坐下来,用手护着那只篮子。

一个年轻人叹了口气,说:

“唉,可惜我买的是上铺,您也爬不上去,要不我就让给您得了。

这时从靠近门口的地方走过来一个穿驼色毛衣的男人,他看上去有六十左右了,戴一副老花镜,手中提着一份报纸。

他对年轻人说:

“我是下铺的,我能爬到上铺去,你让老太太睡我的铺,我睡你的不就行了吗?

那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连连摆着手说:

“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可不能让你到上铺去,万一磕碰着怎么办?

“我天天早晨都打太极拳,什么毛病都没有,别说爬上铺了,就是上树都没问题!

”老人拍着胸脯说。

“那可不行,万一有闪失,我可负担不起!

”那人的脸涨红了,借口上厕所,逃之夭夭。

老头叹了一口气,说:

“不诚心让铺,装什么好人啊。

”说完,回自己的铺位了。

有个抱小孩的妇女说:

“我带着孩子睡在下铺,可是小孩子离不开我,不认别人,我要是在家,她奶奶搂着她睡都不行。

她不认生的话,我就让你和她睡一个铺了。

我犹豫了一下,轻声对她说:

“要不你和我睡一个铺,你睡前半宿?

“姑娘,不用你费心了,我能坐着,不就是一宿吗?

先前我还有些紧张,她的话竟使我一阵轻松。

我说:

“要不我睡前半宿,后半宿你睡?

车厢突然暗了下来。

我睡不着,不时地翻身探头看一眼老女人,她依然端端正正地坐着,样子就像一个用心听讲的学生。

我终于在黎明前连续睡了三四个小时。

醒来见她依然把手搭在篮子上,端正地坐着。

我不由得心生羞愧。

我跳下中铺,对她说:

“大娘,到我的铺上休息一会儿吧,篮子我帮您看着。

她用微弱的声音说:

“这一宿都挺过来了,就快到站了,不麻烦你了。

”她的话使我无地自容。

我觉得喉咙那里热辣辣的,仿佛着了火。

天色渐渐地亮了。

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仿佛挂了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

老女人又开始用指甲去刮霜花了,那声音“嚓嚓”响着,就像刀在割着我的心,让我感到阵阵疼痛。

抱小孩的妇女过来了,她对老女人满怀歉意地说:

“原想着和孩子早点起来让你去躺躺的,可是不知怎么的一觉就睡到天亮了。

这时,又有几个旅客过来让她去自己的铺位躺一会儿。

老女人回答大家的话总是一个内容:

“这一宿都挺过来了,就要到站了,不用了。

前方就要到青杨树车站了,那是老女人下车的地方。

她的腿已经麻木了,走得很迟钝,踉跄着,像是拼尽全力在拖着两条腿走。

她挎着的那只篮子,也跟着她踉跄着。

我坐在老女人坐过的边座上,透过她刮开的那道明净的玻璃,望着那个小小的站台。

她终于下了火车。

她把蓝围巾系到头上了,缩着身子在站台上张望着。

火车启动了,她的身影很快就被甩在车后,甩在一片苍茫的白雪中,模糊了,不见了。

而我所坐的座位,还残存着她的体温,那么的热,可我却觉得周身寒冷,从未有过的寒冷。

(有刪改)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述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女人,因为不知换票流程,有卧铺票却失去了卧铺的权利,在火车上坐着度过了一晚的不幸遭遇。

B.小说除了用环境、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外,还用了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老女人和中年男人的对比,中年男人和列车员的对比等。

C.老女人喋喋不休地表达着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疑问,比如窗外一闪而过的电线杆、车厢上的弹簧边座等,这表现了她第一次出远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不解。

D.小说语言细腻,意蕴丰富,如结尾些老女人的座位“那么的热”,可我却觉得“周身寒 

冷”,在冷热对比中突出了“我”复杂的心理感受。

20.这篇小说以“雪窗帘”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3分)

21.有人说迟子建的小说在寒冷和恋伤中,总能让人体会到一种温暖,给人以希望。

这篇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表现“温暖”的?

请你结合文本分析。

(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胡秋原:

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胡秋原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

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

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

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

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

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

他特别强调:

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

“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

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

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

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

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

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

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

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

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

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

“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

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

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

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

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

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

郑学稼先生曾说:

“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

2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3、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60分)

联系实际,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体明确,叙事生动;

2.情节尽可能富有波澜;

3.中心突出,立意尽可能深刻;

4.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C(A、隽juà

B、龇zī 

D、燕yān)

2.C 

解析:

A项“书生义气”应为“书生意气”,B项“天纶之乐”应为“天伦之乐”,D项“苍桑”应为“沧桑”。

3.C“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不合语境。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4.D。

A项,前后不一致,“真正的政绩”应为好的一面,去掉“是否”;

B项,成分残缺,应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

C项,句式杂糅,“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不通,应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如此意识和养成如此习惯”。

5.D6.C7.C8.D9.B

二、诗歌答案

10.CB试题分析:

题干“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答题关键词“不正确”,选项中,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景;

C杜甫是把朝廷跟国家视为一体的,他的诗作表现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

11.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

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

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

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三、文言文阅读

《荆轲刺秦王》课内语段节选阅读及答案

12、

(1)全,整个

(2)回头看(3)环绕(4)成功

13、

(1)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2)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

14、B 

15、A

课外文言文阅读:

16.C 

17.翻译

(1)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2)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译文:

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

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业,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家的产业就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

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

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四、名句默写(略)

五、

(一)文学类阅读

雪窗帘参考答案:

19、.B。

“老女人和中年男人的对比,中年男人和列车员的对比”错误;

中年男人仅出现了一次,并无过多塑造,谈不上对比;

20、.“雪窗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窗户上行凝结的霜花比喻成雪做的窗帘,生动形象,也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从文章主题上看,“雪”是冰冷的,老女人因不懂得换票失去自己铺位后,人们同情却没一个人能挺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