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34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材料作文我是一棵树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材料作文Word下载.docx

生命总要为了某种

目的、某种乐趣而存在。

如果基本信仰、理想、价值观缺失了,人一生将没有自

己的精神目标,也就没有追求的动力,也不会产生高尚的乐趣。

有情感的人才可

能是诗意的,富有美感的。

故此,在立意时,由树及人,上升到人生哲学的层面,这篇作文思想才会深刻。

最好的立意是“以自己的方式切人生活”“以生命的名义走向归宿”“淡定:

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心无杂欲天地宽”“自在飞花轻似梦”。

当然,谈这棵树

的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也是可以的,只不过这种立意就显得思想深度

不够。

如“奉献是一种美”“我奉献,我快乐”“以自己的方式奉献”。

本则材料在审题时可能存在的误区,站在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人对树的奉献毫不

在意,而且当树长大成材还要伐木利用,凸显人类的无知、贪婪,然后考生得

出“贪婪:

葬送人类的一剂毒药”“无知:

人类的丑态”等结论。

这些立意都是

存在问题的,属于脱题范畴。

在本则材料中,文脉的走向和指归都是树,人只是

树的一个陪村,目的是让树这个形象更丰满,更让人明白树存在的本质,树的存

在就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

还有,本则材料因隐含性较大,很多考生可能撒大网,写大题。

比如“人生的价

值”“人生哲学”“生命哲学”等,这些作文题目,中学生是不可能写好的,切

入的角度太大,无从说起,无法说透。

【精彩例文】:

以生命的名义走向归宿

我们以生命的名义来到这个世界上,必将以生命的名义走向归宿。

生命也许如同山间小花,零星的,散落的,但它必定也是悠长的,芬芳的,浓郁

的,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自身的完美。

也许谁也道不尽生命的价值,或许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苦恼,但请你想想:

雅典的庙宇,希腊的神秘;

山上的冷月,海山的孤榫。

点点情丝撩起生命的悸动。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我时常吟诵有关生命价值的一段话:

“要像大麦那样,在海

边的低地,在摇曳的风中,不断地低吟游唱;

像大麦那样经历狂风的洗礼,大雪

的覆盖,不断地挣脱磨难;

像大麦那样跌倒又起来,也要把心中的信念幻化为歌

唱。

我想生命并不需要有所大为,但必定要有所价值,有人说生命在于追求,奔跑时

带上希望,自信而敢于展露,坚强而意志饱满。

也有人说生命在于奉献,将自己

的赋予别人将会体会到“失去不是一种损失,而是一种收获”的快乐。

每个人都

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生命的尽头才会显示出它真正的价值。

曾经听说一个故事,一个尼姑对一位老和尚说:

“大师,为何我看破红尘,摒弃

世上杂念,专心念经依然觉得心无所寄,四处茫然呢?

”老和尚意味深长地

说:

“只要你多为自己点上灯,让光明来感化你,你便知道自己的价值了。

”多

年后,一个尼姑庵里灯火通明,小尼姑已垂垂去,老和尚早已圆寂归天,那一盏

盏明灯都是为来庵里的人们点的,可是尼姑至今还未体会到老和尚所说的价值。

直到她在塔里圆寂时,也许是最后一刻,她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会回归原点,以生

命的名义来,必将以生命的名义去,老和尚让她点上的灯原来是一盏心灯,用来

照亮不长的人生路途,让人体会生命的价值。

感受生命的温度,我愿用竹竿将小舟驶离枯枝败叶的境地,去寻找另一个归宿,

生命路途是曲折的,因为“如果一直有太阳,大地都会是沙漠。

”只有充溢着价

值的生命镀过金的日子才会使生命发光。

就披一身轻纱,溅起几朵浪花吧!

以生命的名义,飞过秋千去,不留半点遗憾。

【点评】:

本文切入的角度巧妙,吃透了材料的内核。

行文过程中,探讨的是有

关生命归去的问题,但没有半点儿消极的味道,在探讨的过程自然地引出对人生

价值的思考。

全文在“归去”和“价值”方面相互阐释,相互支撑,相互对举,

最后亮出了文章的主旨。

但本文还是存在着述例不精当的问题,特别最后一例。

2

拓展人物材料技法写作指导

写文章时,常常用到人物材料,因为名人事例说服力强,最有代表性。

但运用同

一则材料,有的同学能够写得意蕴丰厚,情采飞扬;

有的同学却写得平平淡淡,

甚至枯燥乏味。

究其原因,是运用材料的水平不一样。

我们需要寻找到拓展人物

材料的好方法。

美丽的篇章,往往是情与理的交融体,值得人们咀嚼回味。

写作

时,我们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应该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那么,在运用

人物材料时,如何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契合点,用“活”材料,意兴飞扬呢?

以下

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一、抓准角度叙议结合

运用人物材料的目的是要说明问题证明论点的,在拓展材料的时候,要紧紧围绕

中心来阐述。

每个材料都可以多角度的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所以运用材料时,应该抓准角度,把握住方向。

材料的运用过程,一般有两部分:

简述事例和深入论述。

很多同学能够叙述人物

的事例,但说理论述环节往往忽略。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

级”其中一条就是“深刻”,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

系”。

其实,说理论述部分正是围绕中心论点进一步分析升华的内容,又是展现

自己深层思考智慧之光的好时机。

这一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写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

认知度和思想的深刻度,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忽略。

【例文展示1】三国时,刘备为成就大业,“三顾茅庐”,恳切地三请诸葛卧龙

出山,演绎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奠定了天下三国鼎

立的格局。

这“三”里面的韵味告诉我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要想获得

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必须用诚意待别人,哪怕一再被对方拒绝。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湖北卷《“三”的智慧》

【例文展示2】法国的阿贝·

皮埃尔一生致力于争取穷人的权利,无数次奔波劳

顿,风雨无阻,甚至贫困潦倒。

他去世后,法国穷人自发为他送葬,并高举“谢

谢你”的旗帜,声明他们一定要把这份爱传播下去。

阿贝被誉为“法国的善

良”,而更可喜的是他的仁爱之心换来了更多感恩的心。

正是这样不懈地传递与

传承,才是这个社会人性的进步。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Ⅱ《学会感恩》

二、设置情境烘托形象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

明显突出。

这种技法用在诗文中,可以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在拓展人物材料时,我们可以采用烘托技法,结合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发挥联想和

想象,设置合理的情境,或雄浑壮阔,或悲壮苍凉,或凄婉哀伤等等,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明生动。

这样,既有利于塑造人物,阐明人物的性情、作用和意义,而

且又可以一个层面诠释考生的审美趣味。

(1)历史背景意深远

结合人物生平和所处的年代,再现历史情景,无须来龙去脉,只寥寥几笔,就可

以起到烘云托月之效。

比如我们用韩非子、商鞅、李斯等人物时,先概说其所处

时代状况——战乱频仍亟需变革,然后再叙其事,论其理,那么人物在历史上的

深远意义就能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了。

【例文展示1】

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

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

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

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

如”的美谈流传至今。

——2005年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山东卷《双赢,你我共辉煌》

【例文展示2】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

你说你不愿意在鲜花和掌声中度

日,要不断思考,不断治学,不断超越。

一句忏悔过去常挂在嘴边,使你一直保

持中国士大夫的仁爱与恕道,始终将创新意识印在下一代的心中。

我悟到了,你要用忏悔过去作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助你成就具有“心有良知

璞玉,笔下道德文章”的梅魂的人生。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2)生活情景添情趣

结合人物的经历、性情、爱好等,发挥联想想象,为人物设置合理的生活情景,

可以使人物更生动形象,性格特征更鲜明。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

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

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

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

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

味;

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

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

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湖北卷《菊花人

生》

塞北的风雪,一季又一季,吹白了征夫的发,吹湿了怨妇的眼。

直到有一天,长

安来的路上,远远地出现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南来的少女。

少女携着一支橄榄

绿,走进匈奴人的营帐。

从此,征夫欢呼雀跃,怨妇破涕为笑。

无数个家庭,结

束了不眠之夜。

少女以其温柔和美丽,点染了那一方空灵。

远在千里之外的长

安,汉元帝至今仍失落。

汉朝唯一的一缕磬香,怎么就落到了一群蛮子手里?

有雁群明白,少女用她一生的荣华换取了汉王朝半世的太平。

只有雁群明白,那

一缕缕青丝是如何熬成白发,幽幽胡笳中,蕴涵着多少乡思,最后又化成那一片

青冢,三春尤晖。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与永恒拔河》

(3)诗词意境增意蕴

“诗言志”,文人的作品就是他们思想的结晶。

在运用事例时,结合人物的作

品,设置符合人物的诗词意境,既可以烛照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情感变化,又可

以给文章增添浓郁的古典韵味,含蓄而隽永。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

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

是不啼清泪长

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

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

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

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

你彷徨,“倩何人换

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重庆卷《独上高楼》

一行清清浅浅的足迹和着花落去的点点微哀,击起浑浊中最轻盈的舞曲寻梦而

来。

在香醇美酒酣饮后的醉意中,我看见他毅然决然迈向了前方,一步踏进“梨

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就远离了污秽,找到了真我。

晏殊,即便每

一步都忍受着叹息残雨落花的悲伤,你的一生也已富盈,一袭清新自然的风骨,

寻觅到一分舒适,也让我品得一分宁静。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三、变换人称倾注情感

运用人物事例,可以选择合适的人称角度,可以增加亲切之感,更利于情感的倾

洒抒发,从而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具体来说有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

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等或直呼其名)。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

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

耳边交错出现。

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

于是,刹那间的

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

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

在官

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

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东坡的选择》

胸纳幽兰,容然自若。

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

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

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

伴了31年的臣子。

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主宰了他的一切,掩藏了他的才华。

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

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生花妙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

怀。

他忧郁而终,短短几十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最动人的诗词。

这滴细

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北京卷《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四、神态举止勾勒传神

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方面是最有表现力的。

运用材料时,我们可以根据对人物的

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对人物的神态举止做巧妙的勾勒。

轻轻巧巧的几笔,人

物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柔弱的少女挥泪拜别了父母,承着太宗的厚托,民族的团结,决然向西前行。

日的风霜难揩少女脸上的泪,冬日的雨雪易撩拨公主心中的痛,少女极目远眺,

长安城在皑皑白雪中庄严肃穆,也许这一别就将永远无法再回来。

但是少女承担

的责任,令她坚毅的脸庞闪出自强不息的光芒,少女义无反顾,就像“众河皆向

东,唯其向西流”的倒淌河一样掉头向西流去。

少女坚持履行时代的步伐,从冰天雪地里轰轰烈烈地出发,到春风和煦中默默无

闻地奉献。

英雄岂止须眉,凛然何须战场!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福建卷《季节》

从三生石畔的绛珠仙子到大观园的潇湘妃子,林黛玉都是浸透在苦涩的泪水里,

在误会宝玉不开门前,兼又听到宝玉宝钗的笑语声后,林黛玉不禁对门洒泪,不

管苍苔露冷,不惜花径苍寒,呜咽一声,落花默默鸟惊飞,连树上的栖鸦都不忍

再听。

痴颦儿泪洒怡红院,也许你惊异于这玉儿的眼泪竟然如此之多?

这其中包

含着一个少女对爱情的执著于执著于其中的苦涩。

在“游丝软系飘香榭”的大观

园内,林黛玉只觉得“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

觅”。

五、修辞手法添彩增色

修辞手法是作文的“魔水”,它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

象,可以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排比增强语言的

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

淋漓尽致。

对偶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内容上凝练集

中,概括力强。

总之,在拓展人物材料的过程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句

熠熠生辉,为文章增色添彩。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

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

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汩汩流去。

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

闲花。

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是一个被点燃的灵魂,他点燃了自己,并不惜一切地用他偏执的画笔点燃这个

世界。

你点燃了一束葵花,从此这些高贵的植物只以你的名义绽放;

你点燃了一个星月

之夜,从此夜空中拥有了永不寂灭的光亮;

你点燃了阿尔的麦田,从此阿尔的空

气中永远洋溢着你的温度。

你点燃了孤独的自己,最终留下了不灭的火种。

因而我们常常看见你的身影,透过每一道耀眼的阳光,每一束灼人的火焰,每一

抹鲜艳的红色,我们看见了你,你葵花一般的短发,你透着火光的眼眸,你涂抹

的每一道油彩,都在书写着你对生活的全部热忱和执著。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湖北卷《三原色》

六、句式灵活节奏分明

短句式灵活,是指在作文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在拓展人物

材料时,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句式,以变

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

首先是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

短;

需对偶时对偶,需排比时排比。

其次是丰富而不单一,能综合使用各种句

式,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

再次是有变化而不呆板,在文气的驱遣下,如行

云流水,自然风成。

语言有张力,思维有弹性,同时使文章抑扬顿挫,节奏分

明,别有风致。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一把剑,一壶酒,一轮残月,一路狂饮,一

路狂舞。

你说你要以五车之才笑傲官场,但“人生在世不称意”,让你“仰天大

笑出门去”。

你有匈奴人的豪放,你有中原人的飘逸浪漫。

一句“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常挂在你的嘴边,令无数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喜气

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我懂得了,你要以你的傲骨梅神将你身上的世俗之念一一去除,留下清瘦的你,

不事权贵常挂在你嘴边,助你成就梅之神韵的人生。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好一句“天祥为大宋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

你宁做大宋忠魂而不为元朝

宰相,你用你的忠魂昭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你用你的傲骨顶起了大宋的脊梁。

于是,才有了那百姓跟着囚车,奔走相告,为你送行;

于是才有了零丁洋中泛起

层层细浪,久久不能平静;

于是才有了民族不屈的忠魂。

你的丹青留于汗青,你用忠魂浇灌了一江零丁。

看!

今年零丁花胜去年红,因为它记得天祥的忠魂。

——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

3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法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完成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

与其他类型的作

文题相比,材料作文在审题、构思、立意等方面均有一定难度,加强材料作文的

审题、立意训练,对同学们应对中考作文,无疑是有帮助的。

 根据材料呈现中

心内容的深浅,我们将其分为明确、隐晦、多元三种类别。

下面我们结合2008年

部分地区中考材料作文题,对明确、隐晦、多元三类作文材料审题立意方法分别

进行讲解。

 1.因果推断法。

材料作文,从呈现形式上看,一般由材料(故事、

情景设置或图画等)和写作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有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旨和

要求是很明确的。

请看2008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题:

 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

成作文。

 情景:

小文远离父母在外地读中学,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想把由

父母替他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

小文知道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觉

得必须说服父母取出这笔钱,献出他的爱心。

 尝试:

请你以小文的身份,给父

母写一封信,表达这种心愿。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预设的生活场景:

小文欲将

父母替自己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

文题要求以小文的身份写信给他的父

母,说服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将此钱捐出。

虽然上面这道作文题题意和要求很明

确,但是如何准确立意,还是值得思考的。

在这里,我们可采用“因果推断

法”,即由材料的结果找出原因,最终得出材料的中心。

写信的结果是要说服父

母将钱捐出,用什么理由(原因)说服父母,让他们心动呢?

这很关键。

因为涉

及到文章的立意问题。

有同学从灾难的严重,到灾民的无助;

从抗震的艰辛,到

救灾的感人等;

结合自己家境的实际情况,从现状分析入手,陈述自己作出此举

的理由,其立意显然胜人一筹。

 2.提炼话题法。

材料作文的材料,有的主旨是

很鲜明的,有的则比较隐晦,这类隐晦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比较费力。

下面我们

来看2008年安徽芜湖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照要求作文。

 我不

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

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要求:

请你结合诗句的内容,选取自己

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你可以抒发感情,可

以发表看法,也可以讲述故事;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这个

题目中的材料选自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

但诗的主旨比较隐晦,为审题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写作的前提是你要读懂材料,

然后根据要求,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立意构思。

通过阅读,我们可概括出这

首诗的内涵:

人生要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坎坷和荆棘,但只要坚持,只要努

力奋斗,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

对此,我们可提炼出“目标”“理想”“坚

持”等话题,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定下目标,坚定不移

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也可结合生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发表“不经

风雨,怎见彩虹”的感想;

等等。

 3.择一而作法。

有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内涵很

丰富,其作文立意可以是多元的,我们可从中多角度提炼观点。

请看2008年湖北

黄冈中考作文题之一的作文材料:

 薛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

完,就自以为都学到手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在城外的大

道旁给他饯行。

这时候秦青抚摩着拍板,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声音振动了林间

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

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

 材料是在讲述“薛谭学

讴”的故事,其内涵丰富,角度多元。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材料认真分

析,找准材料揭示寓义的角度,审出材料的写作指向,从而确定写作主题。

我们

可采用“择一而作”法,从材料的不同角度切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角度来

构思立意。

如可从薛谭的角度构思,提炼出“持之以恒”“知错能改”等主题;

可从秦青的角度构思,提炼出“言传不如身教”“因材施教”等主题。

 总之,

写材料作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读懂材料。

因为材料作文的“材

料”是命题的载体,读懂材料,才能为写作打好基础。

其次,要明确要求。

材料

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写作的限制性条件,这些要求包括文体要求、篇幅要求、拟题

要求等。

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写作时才不会开“无轨电车”。

第三,要写出新

意,也就是要在“新”字上入手,可在角度的选择、文章的立意、表现方法的运

用、篇章的布局上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