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351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偏好·

19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情况·

20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校内文学气氛的看法·

21

4西安工科类高校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

22

长安大学优秀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

26

总体分析·

30

5建议和结论

对于社团管理与运营的几点建议·

31

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33

如何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设想·

附录

1.参考文献·

34

2.文学类社团对高校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调查问卷·

36

3.全国高校优秀文学社名录·

43

文学社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

——以西安市工科类高校为例

[中文摘要]

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言行代表着新的价值观与社会趋势。

也经历着严峻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困惑。

特别是在理工科学生中,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他们很少接触人文知识,对中国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因此人文教学的缺失直接造成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这种现象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警示。

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文学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身承担着引导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价值取向的责任。

我们小组从大学生对文学及文学社团的关注度、文学社团的运营与发展及其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出发,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从而提出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字:

文学,社团,引导作用

Abstract

18thCPCNationalCongresssaid,“cultureisnotonlythebloodofthenation,butalsothepeople'

sspiritualhome.Tobuildcomparativelywell-offsocietyintheround,wemustenhancethenationalculturalsoftpower.Andthekeyto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mculturepowerfulnation,istoenhancetheculturalcreativity.”

Thewordsanddeedsofthe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representthenewvaluesandtrendsofthesociety.Atthesametimetheygothroughtheseverepsychologicalexperiencesandvaluepuzzle.Especiallyamongthescienceandengineeringstudents.Onaccountofthebiasofprofessionaleducation,theyhavelittlecontactwithhumanityknowledge,theChinesecultureandtradition.Thereforethelackofhumanisticteachingdirectlycausedthesciencestudents'

humanisticqualitydeficiencies.

Thisphenomenonhasbeenpaidattentiontobymanyapersonwithbreadthofvision,whichalsowarnourhighereducationreform.ThereforetostrengthenthescienceandEngineeringCollegeStudents'

humanequalityeducationisparticularlyimportant.

Literarysocietiesisanindispensablepart,belongingtotheconstructionofcampusculture,anditselfshoulderresponsibilityofguidingstudents'

humanitiesvalueorientation.

Ourteamonthebasisofstudents’attentionofliteratureandliterarysocieties,discusshowtoimprovecollegestudents'

humanitiesaccomplishment,thenproposethefeasiblesuggestionofimprovingthecampusculturalatmosphere.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概述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与自我塑造中,创造了其特有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形成了特有的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通过影响社团成员的参与态度和行为方式,对社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是校园生活中最富有色彩、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阵地。

据调查显示,一般高校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社团,6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有的高校甚至达到87%。

可以说,社团生活已成为贯穿许多同学整个大学时代的长线,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反映了一所大学学生精神的面貌和学校形象。

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社团是形成高校社团文化的基础。

社团活动是高校社团文化的动态表现与具体表现,是高校社团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部分。

社团价值观是社团文化的核心,是社团活动实践中形立等问题的总的看法。

社团精神是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信念和不懈追求,是社团基于成的对社团活动、成员的工作行为和社团公众形象的树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

我们发现,高校社团文化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1)、个体独特性

2)、相对稳定性

3)、融合继承性

4)、长远发展性

5)、学生主体性

1)、学生社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社团提供的实践载体,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并能开发情商,有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学生在社团中接受的知识来源渠道也更为广泛。

2)、学生社团具有特殊的心理辅导功能

学生社团能为成员提供归属感;

学生社团具有分散不良情绪的功能;

学生社团具有满足成员心理需要的功能;

学生社团有支持成员互动的功能;

学生社团为成员提供角色转移的可能;

学生社团具有意识重塑的功能。

 

3)、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明显

高校学生社团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有助于大学生认知社会角色、熟知角色期望,主要表现在它自动地模仿社会机构、团体的设置,以充实和完善自身机构。

1)、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创造高尚的文化境界和氛围有着重要作用

院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有一定的时限性。

因此,在大部分时间内,还是以小型的社团活动为主。

社团活动具有很大灵活性,可以是小范围的讲座,也可以是长期进行的系列活动。

2)、学生社团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有积极意义

3)、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如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和决策能力等。

4)、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就高校而言,它应该是思想品德、专业业务、人文社会、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

5)、有利于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和行为养成教育

高校学生课余的分散性和班级管理的相对松散性,使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

而学生社团恰恰可以让分散的学生因为兴趣走到一起,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过剩的精力集中起来,发挥出来。

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解

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人文”,通常指贯彻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等,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

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而其具体又表现在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形成的气质、风度、修养和品格等。

在本课题中,我们通过调研“文学社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探求如何增强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

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偏低,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使得他们在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综合适应能力等方面略逊一筹。

最突出的表现在文化修养,而通过文化修养的积累与培养,最终会落实到“对人关怀,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并探求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

调研目的

当代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偏向,使得理工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偏低。

因此提高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学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身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文化修养与价值取向的责任。

我们小组从文学社团的运营与发展出发,通过广泛科学的调查方式,探讨其对于校园文化氛围的引导作用及意义。

从而提出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的可行性建议,以引起社会和组织对于文学社团及校园文化作用的进一步认识。

调研内容

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我们分别对全国20多所各类高校一千多名在校大学生与西安两所工科院校的相关社联社团负责人以及一些老师与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与调研。

其内容包括:

当代大学生对文学的关注程度,文学社团的运营管理现状以及文学社团对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引导的效果。

调研的范围和时间

本次调查样本范围以西安市各大高校和全国各地其它一些高校为准,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组成员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各高校的文学类社团负责人、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人、校团委负责人、高校教师、同学展开调查。

进行问卷调查时,以一对一调查方式展开调查,西安市高校使用的是纸质版问卷,非西安市高校使用的是电子版问卷,整个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40份,回收1252份,有效问卷1221份,有效问卷率为%。

各高校问卷调查地点分布情况如下:

高校名称

实际调查问卷数量

回收有效问卷数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

375

246

西安交通大学

6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45

西安工程大学

41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长安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暨南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42

西南财经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135

129

东北财经大学

75

63

鲁东大学

150

138

西南政法大学

90

78

总计

1440

1221

调查时间:

2012年10月2号2012年11月22号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莫言了解情况的差异

图3-1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对莫言的了解情况

从图3-1中可以看出,文学类专业学生对莫言的了解和接触多于非文学类专业学生,这一情况很明显的突出了非文学类学生在文化信息接收上的滞后性和欠缺性。

有不少学生了解莫言是通过其作品翻拍的电影,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影视传媒是增加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因此,推荐学生观看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不失为一种吸引读者阅读原着的好方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受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影响,一部分同学阅读了莫言的作品。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

图3-2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

图3-3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

图3-2和图3-3为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中有百分之七十觉得文学或主角或配角的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而文学类专业学生中这一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并且只有百分之二的文学类专业学生觉得文学是路人甲的角色。

我们承认各专业之间的学科导向和差别,但这些差别使得两类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非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更是会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而更加忽视在文学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这对他们日后进入社会无疑是不利的。

因此,文学类专业学生当然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养,非文学类专业学生更是应该自己主动去提高自己,同时,学校也应该多在学生软实力上下功夫,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措施,不应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文学社团的良好开展和运作就是一种较快较直接的改善方式。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打算看一部文学作品的诱因

图3-4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打算看一部作品的诱因统计情况

从表中数据来看两类学生的诱因差异不是很大,说明学生在选择看作品时的心态大致是一样的。

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好的作家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这是学生阅读作品的很强的主力。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

图3-5非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

图3-6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古典文学依然是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首选。

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语言优美,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我们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自我意识的回归,可以看到,表达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古人一个不变的文学主题,同时也激励着今天的人们不断开拓进取。

从小培养成的人文气质将会伴随人的一生,这有助于提高人的境界,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以更宽阔的目光去看待事物,以更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

同样,散文随笔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怀凝聚为生动的画面,具有时代的气息,同样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对比非文学类学生和文学类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差异,可以看出非文学类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偏好阅读人物传记评论和侦探、科幻、悬疑类小说。

这可能是理科生在逻辑思维上存在偏好的原因。

阅读的多样选择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更对我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

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

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情况

图3-7非文学类和文学类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在进行文学创作的积极性上远远超过文学类专业的学生。

虽然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素质的倾向,但这一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非文学类专业学生有着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说理工科学生对文学的渴求还是很强烈的,而理工类学校的硬性引导和重视程度的缺少,也使得非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文学素养一步步退化。

可见在学校里很有必要存在一种良好的引导机制和良好平台,使得更多的同学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兴趣和展示自我,发掘出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同样,文学社,尤其是理工类学校的文学社恰恰可以充当这一角色。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校内文学气氛的看法

图3-8非文学类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校内文学气氛的看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内文学气氛不是很理想,觉得活动过于老套而失去兴趣,虽然有很多同学还是希望参与到文学活动中来,但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且毫无靓点使学生失去兴趣。

因此,学校、文学类社团等多方面需要抛开传统的模式,创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渠道、完善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体制,积极的对校内文学气氛更好地加以引导,优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修养。

4学生对文学社团的关注程度

在调查中我们抽取了254名参加过文学社团的学生,并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学生参加文学社团的缘由

图4-1参加文学类社团的缘由

通过调查分析,有37%的同学是文学爱好者,而有近三成的是为了打发课余无聊时间。

分析其原因,一是同学对文学的热情度还有待提高,二是大学生活的无聊,因而,文学类社团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内涵和魅力,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文化追求。

每学期参加文学社团举办活动的次数

图4-2每学期参加文学类社团举办活动的次数

参加社团举办活动的次数最能直接反应出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和喜爱程度,而表中显示的数据恰恰反应了社团活动的吸引力不够,学生积极性差的特点。

参加文学社团后是否觉得与理想有所差距

图4-3参加文学社团后是否觉得与理想有所差距

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文学类社团和自己预期理想有差距,说明社团在运营时对大多数学生的夙愿和追求考虑较少,导致很多学生对文学社团兴趣越来越小,这对文学社团运营和对学生引导作用将产生很多不利。

5西安工科类高校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

在上文中,我们对于工科类在校大学生对文学的关注程度做了调研,并与其他类别的学校进行了系统比较。

从调研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工科类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在面对“如何增强工科类学校文学素养”的问题时,文学类社团又该充当怎样一种角色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

在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优秀文学类社团开展研究时,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进行。

调查的对象为前社联主席以及各优秀文学社负责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团管理模式分析——社团联合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团管理模式属于社团联合会辅助社团进行自我管理。

其辅助作用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联服务社团:

社联为社团的活动提供场地器具及资金上的帮助,依据社团活动量、活动性质以及活动影响力来进行合理调配。

社联是连接社团与社团、社团与学校老师的桥梁和纽带。

2)、社联管理社团:

社联对各社团有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和建议权;

管理各社团的档案资料;

审核各社团提出的活动申请,并要求其活动完成后进行反馈;

根据不同社团的性质,将上级党团组织下发的任务进行分配。

综上,社联对于社团的管理模式是被动性、辅助性的。

它无法真正主导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只能够从旁协助,在自身能力与资金范围内提供帮助与支持。

所以,一个社团究竟能在一所高校中发挥多大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本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团运营模式分析——以唐华诗词社、夏文学社、馨火文学社为例分析

1)、唐华诗词社

1、基本情况

唐华诗词社,成立于1998年,取名于“唐风拂建大,华章传长安”,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立较早的社团之一,是一个以旧体诗词为特色,兼及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文学品种的文学性社团。

2、资金来源

2007年唐华诗词社获得新西兰华人陈建云先生10000元的资助。

同时在社联方面也进行活动资金的申请。

3、组织特点

唐华诗词社共有150多名社员。

组织健全,除一般部门外,根据活动需要增设特别小组:

诗词小组和直辖小组。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华为社员提供交流和娱乐的平台:

棋艺部,定期开展活动,并举办棋类比赛。

4、活动特色

唐华诗词社活动丰富多彩,定期开展特色活动如:

文学讨论会、编辑培训会、笔会、诗会、晨读活动,整个社团也有其传统活动如征文、知识竞赛、刊物展、发刊仪式、诗词作品展等。

5、对外形式

唐华诗词社在对外交流方面较为突出,经常举办大型的高校联盟活动,与外校社团的建立了一定的人脉网络。

2)、夏文学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