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35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5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方案改Word格式.docx

建筑面积39427m2

4

建设单位

河北华电曹妃甸储运有限公司

5

设计单位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6

工期目标

工程开工时间:

2014年7月26日开工。

工程竣工日期:

2016年3月20日竣工。

工程总工期为:

603日历天。

7

要求质量标准

合格

1.2设计概况

单位工程名称

建筑

面积

(m2)

基底

层数

层高

(m)

结构形式

耐火

等级

建筑构造

备注

基础

主体

墙体

屋面

楼地面

门窗

外装修

办公楼

7367

1250

4.5

3.6×

3.9

桩基础

钢筋砼框架

剪力墙结构

二级

加气混凝

土砌块

柔性防水

花岗岩

地砖地面

断桥铝合

金门窗

面砖

外协办公楼

4016

1020

扩展

钢筋砼框架结构

生产员工公寓

6061

1212

3.6

3.0×

砌体结构

页岩

烧结砖

员工餐厅及动力中心

4329

1417

4.5×

6.9

含生活给水泵房

和地源热泵机房

车库及6#变电所

1268

634

3.3

制样检修车间

2287

758

5.7

一级

组合单身宿舍

9028

2092

3.3×

钢筋砼框

架结构

含1#、2#单身宿

舍和食堂浴室

8

1#门卫

55

3.6

9

2#门卫

15

10

3#门卫

11

5#门卫

12

生活污水处理及热泵机房

399

14

围墙

500m

2.1

铁艺围墙,600×

360砖垛间距4.8m

1000m

实体围墙,铁艺围墙部分中间铁艺改为240宽砖砌

面砖

500

砖砌基础

铝镁合金丝护栏网

组合单身公寓小区围挡、绿化中

1.3场区内各工程相对位置图

场区内各工程相对位置图

2、编制依据

名称

编号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DB11/T446-2007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T695-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

3、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3.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3.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对测绘院提供的定位依据桩的坐标进行内业坐标计算,计算后并实地对场地内的定位依据桩进行校测,合格后作为工程定位的依据。

3.1.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及现场条件进行;

3.1.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1.4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分别放出纵向和横向控制桩点,形成井字形控制网。

用另一侧角桩符合合格后,注上混凝土加固牢固。

采用全站仪测定建筑轴线控制桩,作为轴线控制的依据。

测设精度根据《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规定,符合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一级等级精度要求:

测角中误差≤±

8″,边长相对中误差≤1/24000,合格后作为整个建筑物整体控制的依据。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DB11/T446-2007)

适用范围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钢结构、超高层、连续程度高的建筑

±

1/24000

框架、高层、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

1/15000

三级

一般建筑

24

1/8000

基础结构施工采用外控法,外控点数量共44个,位置见下图,根据基坑边上部的轴线控制点,向基坑内投测控制轴线。

地上结构施工采用内控法,内控网布置在地上一层楼板上,楼板施工时预埋钢板,地下一层楼板施工后将控制点投测到钢板上,投点允许误差为1.5mm。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平面位置和工程特点,场区的平面控制网的测设详见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布置图。

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刷红白油漆作好测量警示标识,如右示意图:

场区基础结构平面控制网外控点示意图

3.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通过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网,用电子全站仪测设出场区施工轴线控制网。

然后再根据施工轴线控制网测量出工程的每一条轴线,建立轴线网。

示意图如下:

各楼定内控点布置图

4、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依据,在使用前对其成果报告及现场桩点进行校核无误后与甲方进行交接,并分别引入现场高程和平面控制网,由验线员和技术负责人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归档。

标高控制网以业主提供国投新1(5.122)、国投新2(5.116)、国投新3(5.003)、国投新4(5.048)点为依据。

4.1.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建立高程控制网。

4.1.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国家三等水准精度。

4.1.3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绝对标高),采用精密水准仪附合测法测设,测设精度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闭合差≤±

4mm

,测设合格后作为整个工程控制的依据,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4.1.4高程控制点选设在土质稳定,便于施测、使用并易于长期保留的地方。

距新建建筑物不小于25米,距回填土边线不小于15米。

分别设在施工现场南侧围墙上,东侧配电箱基础上,北侧围挡砖剁上,并用红油漆做出标记,注明标高。

4.1.5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采用附合测法引测底板、首层标高控制网。

分别做三个标高点控制标高。

楼板浇筑混凝土时预埋钢筋头,楼层平面放线前引测标高。

4.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4.2.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DB11/T446-2007)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w

(mm)

路线长度(km)

仪器

型号

水准标尺

与已知点联测观测次数

环线或附合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或闭合环平地闭合差(mm)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三等

≤50

DZ1

DZ3

因瓦

双面

往、返

≤±

20

注1:

L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Li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km计)。

注2:

电子水准仪按标称精度比照表中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4.2.2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当适用DS1级仪器和因瓦标尺测量时,可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4.2.3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见下表:

水准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m)

中丝视线高度(m)

前后视

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基辅助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

基辅助分划或黑红面或两次所测高差较差(mm)

DS1

≤100

0.3

6.0

1.0

1.5

2.0

3.0

DS3

≤75

4.2.4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观测不宜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微倾螺旋与测微螺旋时,最后应为旋进方向,每一测段测站数应为偶数。

4.2.5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4.2.5.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

L-----计算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条数或闭合环数。

4.2.5.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

按三等等级选用。

水准路线长(m)

高差及改正数(mm)

测距距离与高程(mm)

垂直度(″)

二等

0.1

0.01

-

四等

等外

5、基础结构施工测量

5.1人员组织与设备配置

5.1.1人员组织

根据本工程测量放线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本工程的测量人员安排如下:

测量工程师1名,负责测量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工作进度管理。

测量技术员3名,负责测量技术管理,测量放线质量管理,测量技术资料编制。

测量放线工8名,负责测量放线操作。

5.1.2设备配置

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备  注

1

全站仪GTS-100N

测角精度2〃

测距精度±

(2mm+2ppm·

D)m.s.e

1台

2

电子经纬仪DT-2

2〃,1/200000

3台

3

水准仪DZS3-1

3mm

4

50m钢卷尺

3把

5

5m钢卷尺

6把

6

对讲机

4部

因本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技术难度大,因此配备一台高精度电子全站仪,全站仪的主要优点:

测量功能全。

全站仪既可测量角度,也可测量距离,还可以测量三维坐标,针对本工程结构复杂的特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测量放样可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作业效率。

测量精度高。

全站仪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1mm+1ppm,相比经纬仪测角和钢尺量距,可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减少施工测量误差。

5.1.3施工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等;

5.1.3.1检查各专业施工图纸平面位置尺寸及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5.1.3.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5.1.3.3测量人员必须具备岗位证书,由项目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5.1.3.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5.2基槽开挖和基础放线

5.2.1整体开挖基础放线,应以轴线控制桩为准测设中线,中线横向允许误差为±

10mm;

5.2.2大开挖施工时应根据轴线控制桩分别测设出基槽上、下口位置桩,并标定开挖边界线,上口桩允许误差为+50mm、-20mm,下口桩允许误差为+20mm,-10mm。

5.2.3整体开挖基础,当挖土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坡脚与槽底上口标高,并拉通线控制槽底标高。

5.2.4在垫层(或地基)上进行基础放线前,应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检测建筑物外轮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投测主轴线,允许误差为±

3mm。

5.2.5基础外轮廓轴线投测应经闭合检测后,用墨线弹出细部轴线与施工线,基础外轮廓线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30<L(B)≤60

60<L(B)≤90

90<L(B)≤120

120<L(B)≤150

25

150<L(B)

30

即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为±

20mm。

0.00以下施工平面放样测量

5.3.1轴线投测:

基础防水保护层混凝土浇筑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现场测量人员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

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细部放样示例:

5.3.2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5.3.3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L≤30m

30m<

L≤60m

10

60m<

L≤90m

15

L>

90m

20

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5.4.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5.4.2坑底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采用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计算公式bˊ=H0-H1+aˊ-a+b

H0——首层标高基准点高程;

H1——待测楼层设计标高;

aˊ——S2水准仪在50m钢尺上读数;

a——S1水准仪在50m钢尺上读数;

bˊ——S2水准仪的塔尺读数;

b——S1水准仪的塔尺读数;

5.4.3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标高点标记示例:

5.4.4标高抄测的精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下表所示:

高度H

每层

H30m

5mm

H≤60m

10mm

H≤90m

15mm

90m<

H≤120m

20mm

6、0.00以上施工测量

6.1人员、仪器设备的准备

6.1.1测量人员准备

6.1.2测量仪器准备

6.1.2.1仪器配备:

仪器名称

备注

全站仪

GTS-100N

D)

电子经纬仪

DT-2

2″,1/200000

激光铅垂仪

水准仪

DZS3-1

磁力线坠

6个

50m钢尺

普利森

5m、10m盒尺

各10把

1m钢尺

2把

角尺

10把

铁锤(5磅)

4把

6对

墨斗、红蓝铅笔、红、白色油漆笔、石笔、工具刀、工具袋、胶条等

若干

仪器的检校: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仪器均要进行计量检定,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或已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仪器,确保其始终处于准确受控状态。

6.1.2.2经纬仪的检校:

水准管轴(LL)垂直竖轴(VV)的检校,校正到误差小于1/4(水准管分划值)。

视准轴(CC)垂直于横轴(HH)的误差要求小于2″。

6.1.2.3水准仪的检校:

水准管轴(LL)平行于视准轴(CC)的检校,校正到误差小于10″。

本工程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还应对其视准轴(CC)检校。

钢尺使用注意事项:

我部现场测量使用的标准钢尺在使用之前应和经过检定的50m钢尺进行现场检校,以确保计量检测工具与制作厂家匹配统一,并且在使用时要考虑修正数值:

温度修正值=0.000012(t-t0)L

式中L----测量长度

t----测量时温度

t0---标定长度时的温度,20℃。

标准拉力:

本工程测量采用5kg拉力。

钢尺的精度修正值=W2L3/24T2

式中W----钢卷尺,kg/m

L----钢卷尺长度,m

T----量距时的拉力,kg。

标准读数=实际读数+温度修正值+钢尺修正值

复测、验线:

各基准控制点、轴线、标高等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精测,以误差最小为准。

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要做到人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分开,要独立进行,验线的精度要高于放线的精度,复测验线的工作是测量施工的关键环节。

加强仪器的存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测量仪器的管理采用“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专人专管制度,保证仪器设备能最大限度地为工程提供服务。

6.2测量控制工艺流程

测量工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优劣,结构施工阶段的轴线定位与标高控制精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如电梯安装及其它设备安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失误。

技术质量部提供的控制测量资料,是整个工程施工放样的基准,必须经监理测量队、业主测量队检测合格后,下发各工序施工单位的测量组作为放样依据。

控制测量流程图

6.2.1上部结构工程

6.2.2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

6.2.3保证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执行《测量规范》,操作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1/7000(相对误差)

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

3标高小于±

5mm。

4垂直度层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

6.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6.3.1内控点布设

平面内控点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布设,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的平面控制点。

6.3.2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布设在首层,在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6.3.3预埋件作法

预埋铁件由100×

100×

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6.3.4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

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

内控点如下图:

6.3.5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

300×

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如图:

6.4内控点竖向投测

首先将激光铅直仪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

00ˊ00"

,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铅直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如图。

基准控制点传递示意图见下图所示。

基准控制点传递示意图

6.5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

,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6.6高程的传递

6.6.1标高基准线测设。

标高基准线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在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布设3处,作为该流水段的标高基准线。

标高基准线测设:

从高程控制点引测+1.000m高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

如下图所示:

6.6.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每一施工流水段传递3个点。

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6.6.3施工层抄平之前,首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