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83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及练高中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下载.docx

也是遗传物质。

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1.原核和真核细胞遗传物质都是________,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即只有在DNA不存在的情况下,RNA才是遗传物质)。

[自我检测]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测定小白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白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

D.将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到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2.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都是DNAB.都是RNAC.是DNA或RNAD.是DNA和RNA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方法和结论。

【探究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例题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解读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

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了R型细菌细胞中

A.①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例题2】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活细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思考]

1.从死亡的小鼠体内能提取出什么类型的肺炎双球菌?

若有两种,它们的数量相等吗?

2.艾弗里的补充实验——S型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菌→R型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本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哪一个特点?

它的原理又是什么?

[归纳点拨]

1、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型菌,仍然能够能使R型菌转化?

2、本实验的结论:

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是遗传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变式训练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探究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例题3】下图

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示意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 

    

   。

(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面的是 

   ,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 

(3)图中E表明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思考:

1.如何给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做标记?

这样标记的原因是什么?

若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释放了128个噬菌体,则含有32P的噬菌体有______个。

2.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那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又是什么?

3.该实验应用了法,噬菌体增殖时所用原料由提供。

4.这两个实验遵循了实验设计的什么原则?

它们的思路是什么?

[归纳点拨]

1、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由此推测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成分。

2、本实验的结论是:

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的物质是,即是遗传物质。

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3、这两个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4、总结我们课本上出现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知识点。

[变式训练2]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变式训练3](2013·

海南生物)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探究点三】生物遗传物质的判断

【例题4】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归纳点拨]有关生物的遗传物质

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内既有又有,只有是遗传物质。

2、病毒有种核酸,或。

3、对于整个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如何理解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所以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变式训练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变式训练5]某生物的碱基组成是:

嘌呤碱基占总数的58%,嘧啶碱基占总数的42%,此生物一般不可能

是()

A.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C.细菌D.酵母菌

[变式训练6](2013·

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④⑤

[当堂检测]

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哪个选项(  )

2.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下列4组实验(见表格)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实验①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3.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4.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

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B.烟草花叶病毒

C.T2噬菌体D.引起AIDS的病原体

5.1944年,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菌的DNA加入到培养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

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6.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7.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

8.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

实验的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

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3组实验:

1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2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

请回答:

(1)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4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的表达格式,写出第4组的实验方法和结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

(3)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控制其性状的物质是_____。

(4)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课后拓展案

1.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2.现有两组实验数据

(1)测得豌豆中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2%在线粒体上

(2)进一步测得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是:

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

这些实验数据表明(  )

A.染色体是DNA的惟一载体B.染色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C.DNA能传递遗传信息D.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3.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4.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

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7.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8.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R型、S型

DNA(经DNA酶处理)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1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

在离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请你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有误差的来源呢?

________,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

[基础知识回顾]

一.1.蛋白质 排列顺序 

2.脱氧核苷酸 含氮碱基磷酸脱氧核糖 4 碱基

二.DNA  蛋白质

1.R:

粗糙 无无无S:

光滑 有 有 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

(2)转化因子DNA

思考1.R和S型活细菌

思考2.基因重组

2.DNA和蛋白质DNA同位素示踪法DNADNA

思考3:

相同。

思考4: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只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容易观察遗传物质的功能;

三.1.RNA

2.RNA  

四.1.DNA  DNA或RNA

2.DNA RNA DNA

1、D

2、C

3、A

【例题1】A

【例题2】D

1、R和S型活细菌,不相等,绝大多数是R型菌

2、从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DNA的水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3、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归纳点拨】1.加热到一定温度,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从而变性,而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因此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菌死亡的原因。

而DNA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氢键断裂,双螺旋解体,但如果将其缓慢冷却,DNA又可恢复双螺旋结构。

因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加热不会导致DNA变性。

2.DNADNA蛋白质

【变式训练1】D

【例3】

(1)BDAEC

(2)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DNA

(3)噬菌体复制完成(产生性状完全相同的噬菌体后代)

(4)DNA

1、分别用含有放射性的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和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2

2、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的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3、同位素示踪细菌

4、对照原则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

【归纳点拨】

1、寄生消费者

2、DNADNADNA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的性状

3、不能

4、光合作用过程中判断产物氧气的来源以及追踪二氧化中碳的转移路径;

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DNA的半保留复制。

【变式训练2】B

解析:

A.与细菌转化实验不同。

此实验是根据噬菌体具有的特性(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留在外面)并且此实验没有性状的表现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将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及其内部的噬菌体分开

D.此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在此处没有证明,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在这个实验中,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如果要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还要做一个对照实验,让蛋白质进入细菌而DNA留在外面。

这样才能够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变式训练3】D解析:

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硫元素,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中,DNA都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例题4】C

1、DNARNADNA

2、1DNARNA

3、DNADNA

4、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变式训练4】B解析:

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线粒体上也有,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有硫元素;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变式训练5】A

【变式训练6】

C解析: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的基本规律,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空间结构的构建提供依据。

[当堂检测]

1.B解析:

R型没有全部转化为S型,曲线下降是因为一部分R型转变为S型,曲线上升是因为部分未转化为S型的R型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产生子代细菌,所以数量上升。

2.C

3.D

4.C

5.C

6.B解析:

需要噬菌体的DNA作模板,细菌的氨基酸作原料

7.C

8.

(1)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R型菌

(2)把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3)核糖体DNA(4)DNA是遗传物质

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被标记的是蛋白质和DNA,故3H应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2.B解析:

豌豆中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2%在线粒体上,说明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是:

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说明染色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法体现DNA能传递遗传信息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3.A

4.A

5.C解析:

A选项: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因而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物质。

B选项:

保温时间的控制要恰当,时间过短未充分侵染,时间过长侵染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来,都会使实验误差增大。

C选项:

(1)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在搅拌器中搅拌不充分,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与大肠杆菌完全分离开。

(2)被35S标记的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少量存在于沉淀物中。

D选项: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其作用不能得到证明。

6.A

7.D解析:

亲代DNA分子两条链无论复制多少次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病毒是专性寄生的,培养它要用含其寄主细胞的活体培养基培养,所以D选项正确。

8.C

9.D

10.

(1)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2)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是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可大量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